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鑫静 曲利娟 +6 位作者 郑雄伟 陈丽红 董菁 李东良 潘晨 吕旭江 郑智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325-2330,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hepatitis,CAEBV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2例CAEBVH,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hepatitis,CAEBV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2例CAEBVH,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例患者为青少年男性,例1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首先以血生化检查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后期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黄、乏力、脾大,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活检肝组织于光镜下观察:两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内可见点灶状坏死,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电镜观察:慢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未见髓鞘样小体、特征性溶酶体、乙肝表面抗原等特征性病变结构.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例1病程为2年零4 mo,例2病程为13年零5 mo,最终均死亡.结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肝炎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于误诊或漏诊.病理学特点为大泡性脂肪变,肝窦内成串淋巴细胞浸润,肝小叶点灶状坏死,界板炎和汇管区炎症,以及EBER原位杂交均检出细胞核阳性的淋巴细胞.该病预后差,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慢性感染 病毒性肝炎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长涛 李东良 +4 位作者 吴志贤 郑娇龙 苏妙芳 尤伟宾 周晓玲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 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 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组(54例)和恩替卡韦(ETV)对照组(52例)。联合治疗组口服Ld T 600 mg/d+ADV 10 mg/d,1次/d;对照组口服ETV 0.5 mg/d,1次/d。总疗程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周时乙型病毒性(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复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较高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48周时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治疗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24周后明显高于ETV对照组(33.3%vs 13.5%,χ2=5.804、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6周和48周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42.6%vs 15.4%,χ2=9.477、P=0.002;48.1%vs 19.2%,χ2=9.877、P=0.002)。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的初治HBe Ag阳性CHB患者,不仅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和肝功能复常率,与恩替卡韦相比还能获得更高的HBe Ag血清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全身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睿 郑智勇 +2 位作者 黄海建 李东良 姚丽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2期7816-7818,共3页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全身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全身多系统组织活检(包括淋巴结、肝、骨髓、肺、胸膜组织)形态...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全身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全身多系统组织活检(包括淋巴结、肝、骨髓、肺、胸膜组织)形态学相似,均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特殊染色可见少量抗酸杆菌,符合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临床与病理均需与结核、麻风及某些淋巴瘤相鉴别,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