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儿童白血病初发病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再生 李健 +2 位作者 华雪玲 郑浩 乐少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73-175,157,共4页
目的分析2000年至2007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儿童白血病的初发病例资料,为儿童白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2000年至2007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初发儿童白血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2000年至2007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儿童白血病的初发病例资料,为儿童白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2000年至2007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初发儿童白血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白血病初发病例数由2000年66例上升到2007年的91例,平均年增长速度为4.1%。初发病例数的增加可能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2000年至2007年初发病例共597例,型别最多为ALL(65.7%),其次为AML(29.5%),CML(4.0%);ALL初发例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初发ALL的年龄分布以2~7岁组最多,AML则以8~14岁居多;白血病类型在性别及季节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我院儿童白血病的初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加强儿童白血病的防治越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儿童 资料 分析
下载PDF
整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勇 林晓霞 +3 位作者 陈燕惠 陈珊 刘玲 林明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针对儿科见习阶段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用整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组织结构化考核以及问卷调查、成绩评价等方法,比较整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临床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整合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具有岗位胜... 针对儿科见习阶段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用整合式教学模式,采用组织结构化考核以及问卷调查、成绩评价等方法,比较整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临床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整合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医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式教学模式 儿科 临床教学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福建省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燕惠 卢龙杰 林晓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51-457,共7页
目的了解及分析福建省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中文版)和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依据DSM-Ⅳ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福建省9个地市共4130... 目的了解及分析福建省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中文版)和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依据DSM-Ⅳ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福建省9个地市共4130名6~12岁在读学生的ADHD患病情况进行筛查。采用匿名调查法,由家长独立完成问卷。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患病率。结果福建省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为5.98%(95%CI:5.26%~6.7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7.68%vs 4.04%,P<0.01);不同年龄段的ADHD患病率也不同,8和11岁各有一个小高峰;各个年级ADHD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四年级患病率(7.51%)最高,六年级(4.26%)最低。以ADHD-I、ADHD-C型和ADHD-HI型常见,各亚型构成比分别为67.61%、23.48%、8.91%。104例(42.11%)ADHD儿童共病对立违抗障碍(ODD),男童多于女童(47.34%vs 30.77%)。ADHD对儿童的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94.74%),其次是社交表现(22.27%),且男童更多见。结论福建省6~12岁儿童的ADHD患病率为5.98%,不同性别、年龄、年级的患病率不同,主要导致学习和社交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患病率 小学生 福建省
下载PDF
儿科住院患儿及家长护理关怀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颖萍 林丽珍 +3 位作者 郑艳芳 林芳 唐艳 陈晔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研究儿科住院患儿家长对护理关怀行为的需求及满意度,为儿科护士更好地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用修正的关怀行为评价(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量表,对96位儿科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认为人道主... 目的研究儿科住院患儿家长对护理关怀行为的需求及满意度,为儿科护士更好地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用修正的关怀行为评价(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量表,对96位儿科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认为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等方面的护理行为具有最高程度的关怀。患儿家长对护理关怀行为有关支持、保护性、矫正性环境的提供的满意度较高,有关鼓励患儿情感的表达满意度较低。结论根据住院患儿对护理关怀行为的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最大程度的护理关怀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儿家长 护理关怀行为 提高护理质量
下载PDF
儿科实习护生实施护理关怀行为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颖萍 林芳 +3 位作者 唐艳 陈晔 林丽珍 郑艳芳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实施护理关怀行为对儿科实习护生护理工作质量和实习效果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儿科护生实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护生按随机分组分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人文关怀培训,对照组按照各科室平时的实习要... 目的研究实施护理关怀行为对儿科实习护生护理工作质量和实习效果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儿科护生实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护生按随机分组分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人文关怀培训,对照组按照各科室平时的实习要求进行实习工作。分别对两组实习护生的护理对象进行"关怀行为评价量表"问卷调查及其对实习护生的关怀行为满意度及儿科护理操作允许度调查。结果护理对象对实习护生关怀行为满意度及儿科护理操作允许度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习护生通过学习人文关怀理论,运用护理关怀行为,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实习护生 护理关怀行为 实习效果
下载PDF
婴儿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勇 陈珊 +1 位作者 胡君 陈燕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4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0例正常婴儿(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HCMV抗体检测,PCR法行HCMV DNA检测,并对病例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婴儿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4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0例正常婴儿(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HCMV抗体检测,PCR法行HCMV DNA检测,并对病例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行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组HCMV抗体、DNA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病例组HCMV-IgM阳性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婴儿期HCMV感染可能为IT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功能紊乱与ITP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巨细胞病毒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早期教育在婴幼儿保健门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珊 林秋君 +4 位作者 胡君 王莉玲 陈燕惠 陈达光 林桂秀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在0~3岁婴幼儿保健门诊的应用,探索一条适合婴幼儿保健门诊的服务模式。方法将到我院儿保门诊行健康体检的42d足月婴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在0~3岁婴幼儿保健门诊的应用,探索一条适合婴幼儿保健门诊的服务模式。方法将到我院儿保门诊行健康体检的42d足月婴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儿保医师对其家长进行早期教育及疾病预防指导,由家长对孩子实施以上措施;对照组婴幼儿行常规保健指导。两组婴幼儿均定期进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及神经精神发育评估,并于生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进行智力测试。结果实验组于生后9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对照组;体格发育主要指标(体重、身长)高于对照组;营养性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教育可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并能减少常见营养性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将早期教育纳入医疗单位婴幼儿保健门诊常规工作是切实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婴幼儿 保健门诊
下载PDF
儿童抽动障碍与微小病毒B_(19)感染和免疫功能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燕惠 林桂秀 +3 位作者 林秋君 陈珊 王勇 陈达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巨细胞病毒(CMV)、A型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TD患儿血清HPV-B19-IgM,CMV-IgM,采用凝集反应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ASO)...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D)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巨细胞病毒(CMV)、A型链球菌感染和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TD患儿血清HPV-B19-IgM,CMV-IgM,采用凝集反应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ASO),并行血常规、免疫功能检查。对照组为20例正常儿童。结果:60例TD患儿中有14例(23·3%)HPV-B19-IgM阳性,而健康儿童均为阴性(χ2=5·67,P<0·05)。两组儿童CMV-IgM阳性率、ASO滴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及体液免疫(IgA、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细胞免疫功能检测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比值及NK阳性细胞百分比HPV-B19-IgM阳性组(25·76±10·21%,0·78±0·42,8·77±5·64%)与HPV-B19-IgM阴性组(26·89±9·08%,0·88±0·35,9·61±6·45%)均较对照组(38·31±6·95%,1·58±0·29,14·83±4·16%)明显降低,而CD8+细胞百分比(HPV-B19-IgM阳性组为32·98±10·3%,HPV-B19-IgM阴性组为32·58±9·04%)较对照组(24·82±5·54%)明显升高(P<0·01)。结论:抽动障碍患儿HPV-B19感染率较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各种原因导致儿童TD发生的一个共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人微小病毒B19 病例对照研究 免疫功能 儿童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新生鼠脑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燕惠 刘玲 +1 位作者 陈敏榕 陈达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83-108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正常新生大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30只正常新生鼠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大鼠采用早期触摸14d,随后置于丰富环境14d的干预方式,对照组未予干预。通过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正常新生大鼠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设计,30只正常新生鼠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大鼠采用早期触摸14d,随后置于丰富环境14d的干预方式,对照组未予干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别检测二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质GAP-43的表达情况和凋亡神经元数量。脑功能评估采用水迷宫测验。结果干预组大鼠额皮质和海马区神经元GAP-43免疫反应阳性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额皮质及海马区凋亡神经细胞中位数干预组(0;2.0个/HP)较对照组(1.0;6.5个/HP)明显减少(P<0.01)。水迷宫测试成绩干预[(5.71±1.73)次]明显优于对照组[(7.77±1.74)次](P<0.01)。结论促进GAP-43的表达和减少神经元凋亡,与早期干预促进脑发育与脑功能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达光 张镜源 +2 位作者 陈燕惠 陈景云 陈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6 0名早产儿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培训中心有关早期干预的措施称早产儿干预组 ,另一组为早产儿对照组。另将 30名足月健康儿作为正常对照组 ,三组小儿及家长均参加定期的常规儿童... 目的 :研究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的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6 0名早产儿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培训中心有关早期干预的措施称早产儿干预组 ,另一组为早产儿对照组。另将 30名足月健康儿作为正常对照组 ,三组小儿及家长均参加定期的常规儿童保健门诊检查和指导 ,并均于 1岁和 1岁半时采用张家健等 0~ 4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评定发育商 (DQ)。结果 :早产儿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Q无差别 (P >0 0 5 ) ,这两组DQ都明显高于早产儿对照组 (P <0 0 1)。两组早产儿 1岁半时的DQ均较 1岁时提高 (P <0 0 1) ,正常对照组则提高不明显 (P >0 0 5 ) ,说明早产儿在 1岁至 1岁半期间智能发展较足月健康儿快。此外 ,早产儿有 2例智能低下 (DQ <70 ) ,早产儿干预组则没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婴儿 早产儿 发育商
下载PDF
ω_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文雄 陈达光 +1 位作者 程贤芬 张镜源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发育是否存在协同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断乳仔鼠随机分成4组(Ⅰ)正常对照组(NG)、(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ω3G)、(Ⅲ)牛磺酸组(TG)、(Ⅳ)牛磺酸+ω3多不饱...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发育是否存在协同的促进作用。方法:将断乳仔鼠随机分成4组(Ⅰ)正常对照组(NG)、(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ω3G)、(Ⅲ)牛磺酸组(TG)、(Ⅳ)牛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Tω3G)。以大鼠学习行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突触定量分析作为检测脑神经发育的指标。结果:1.Tω3G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AARR)明显高于ω3G及TG(P<0.01);Tω3G、ω3G及TG均高于NG(P<0.01,其中ω3GvsNGP<0.05)。2.Tω3G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Ⅴ波峰间期(IPL)与ω3G及TG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缩短趋势;Tω3G、ω3G数目与ω3G及TG比较显著增加(P<0.01);Tω3G、ω3G及TG突触数目均高于NG(P<0.01)。结论:1.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突触体膜中磷脂酰乙醇胺的主要成分。2.牛磺酸作为神经调节因子,调节突触形成的电活动,促进突触形成。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神经细胞对牛磺酸的摄取。上述因素互相协同,增加了Tω3G大鼠海马突触数目,在功能上有促进大鼠脑神经功能发育的趋势,在行为上表现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ω_3多不饱和脂肪酸 脑神经发育
下载PDF
吡拉西坦对癫痫儿童认知功能及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勇 胡君 +3 位作者 林桂秀 殷晓荣 陈燕惠 陈达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piracetam,Pir)对癫痫儿童的认知功能以及对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丙戊酸钠(valproate,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02年10月-2007年4月福建医...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piracetam,Pir)对癫痫儿童的认知功能以及对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丙戊酸钠(valproate,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02年10月-2007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就诊的癫痫患儿,根据发作类型分为全面性发作组、部分性发作组,分别给予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最终完成临床观察的52例癫痫儿童,其中全面性发作组为24例,部分性发作组为28例,于AEDs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Pir添加治疗后9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和AEDs的血药浓度监测。CBZ、VPA血药浓度测定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评患儿认知功能。健康对照组23例,选自福州市中小学的健康学龄儿童,仅进行1次上述评估。结果:对照组儿童智商(IQ)高于全面性发作儿童和部分性发作儿童[(98.3±10.8)vs.(74.5±11.3),(81.5±12.0),P<0.01];抗癫痫治疗前,全面性发作儿童和部分性发作儿童P300潜伏期(P300PL)均长于对照组[(379.6±39.1)ms,(371.3±31.2)msvs.(313.5±27.6)ms,P<0.01],而波幅(P300Amp)低于对照组[(5.1±1.2)μv,(5.8±1.4)μvvs.(8.2±1.8)μv,P<0.01]。AEDs治疗3个月后全面性发作儿童和部分性发作儿童P300PL逐渐缩短,P300Amp逐渐增高趋势,其中全面性发作儿童P300PL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6±39.1)msvs.(357.4±27.3)ms,P<0.01)];加用Pir9个月后全面性发作儿童和部分性发作儿童P300PL分别缩短至(333.8±29.5)ms和(341.7±28.3)ms(均P<0.01),P300Amp增高至(6.7±1.5)μv和(6.4±1.7)μv(均P<0.01);加用Pir前后癫痫儿童血清CBZ、VPA浓度和IQ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r不影响CBZ、VPA代谢和AEDs血药浓度,但可减轻癫痫儿童认知功能损害,提高癫痫儿童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 智商 P300 自身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在中国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慧 林晓霞 陈燕惠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进行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中国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方面的系统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收集国内关于PEG-... 目的进行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中国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方面的系统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收集国内关于PEG-asp和L-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RCT,时间截止至2017年3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RCT,共544例患者(PEG-asp组272例,L-asp组272例)。(1)与L-asp组相比,PEG-asp组在诱导缓解治疗中的完全缓解率(OR=0.85,95%CI=0.55~1.34,P>0.05),总有效率(OR=1.35,95%CI=0.63~2.90,P>0.05);两组疗效相当。(2)PEG-asp组和L-as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EG-asp组比L-asp组住院时间短(WMD=-6.60,95%CI=-7.99^-5.22)。结论 PEGasp与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PEG-as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儿童 培门冬酶 Meta分析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郑杰 陈燕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5-780,共6页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可增加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敏感性。ADHD患者存在广泛及多样的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鉴于各脑区功能的紧密联系,近年来探究的视角也扩大到大脑网络功能的障碍...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可增加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敏感性。ADHD患者存在广泛及多样的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鉴于各脑区功能的紧密联系,近年来探究的视角也扩大到大脑网络功能的障碍。在导致ADHD的生化机制方面,最被重视的依然是单胺类化合物,近年来发现还可能伴随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平衡的异常。基因和环境因素协同造成神经内分泌及脑区间联系的异常,使前额叶失去对下级脑区的控制;失去有效调控的基底神经节、杏仁核等影响行为和情绪反应,内分泌调节轴的紊乱则进一步加重神经内分泌异常,长此以往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同ADHD的发病相关。但鉴于ADHD的异质性,其病理过程可能不尽相同,具体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生化机制 神经内分泌紊乱 儿童
下载PDF
皮肤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珊 陈燕惠 +3 位作者 王勇 林秋君 陈达光 郑耀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皮肤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足月儿 6 0名 ,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按摩组婴儿于生后第 1天开始皮肤按摩 ,每天 3次 ,每次 15 m in;于生后第 3天、第 2 8天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 ( NBNA) ;于生后第... 目的 研究皮肤按摩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足月儿 6 0名 ,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按摩组婴儿于生后第 1天开始皮肤按摩 ,每天 3次 ,每次 15 m in;于生后第 3天、第 2 8天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 ( NBNA) ;于生后第 4 2天测量体重、身长、头围及血红蛋白。 结果 出生后 2 8d NBNA测查 ,按摩组视听定向能力及主动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 ,NBNA总分高于对照组 ;第 4 2天体重、身长、头围和血红蛋白按摩组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影响 婴儿 按摩 体重 身高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性早熟女童血清骨钙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方昕 陈丹玲 +1 位作者 林小樱 刘敏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65-1566,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血清骨钙素(OS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ICPP女童和15例PT女童血清OST水平。以年龄相匹配的未发育健康女童25例作为健康对照。ICPP患儿11例接受...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血清骨钙素(OS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ICPP女童和15例PT女童血清OST水平。以年龄相匹配的未发育健康女童25例作为健康对照。ICPP患儿11例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治疗6个月,再次采血检测血清OST水平,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ICPP组血清OST水平高于PT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1)。PT与健康对照组血清O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ICPP患儿11例GnRHa治疗后血清OS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OST有助于ICPP与PT的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判断GnRHa延缓ICPP患儿骨骼成熟的疗效指标之一,同时也有助于监测其对骨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乳房早发育 女童 骨钙素
下载PDF
18例儿童系统性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患儿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彩 郑湧智 +12 位作者 华雪玲 郑浩 陈再生 乐少华 郑灵 李梅 蔡春霞 杨景辉 陈以乔 陈莹莹 高琴丽 李建 胡建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815,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18例ALCL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1,中位... 目的:分析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18例ALCL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1,中位发病年龄6(0.9-11.3)岁,B症状阳性13例,17例首发症状为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伴有多部位受累。4例临床分期Ⅱ期,11例临床分期Ⅲ期,3例Ⅳ期。9例白细胞数增高,CRP>20 mg/L的8例,病理结果均为ALK阳性的间变大细胞淋巴瘤,Ki-67在40%-90%之间。2例在治疗前死亡,1例失访。15例采用CCCG-BNHL-2011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例早期复发,3年无事件生存率(76.7±1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数增多、CRP水平增高、骨质受累、临床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CL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个较少见的亚型,疾病的侵袭性强。白细胞数增多、CRP水平增高、骨质受累、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心理干预在儿童血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君 陈达光 +2 位作者 陈燕惠 吕敏 林秋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16-818,82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童血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评定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例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和48例健康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测试;并随机抽取26例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在化疗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童血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评定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例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和48例健康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测试;并随机抽取26例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在化疗的同时予以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随后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多于健康儿童及其家长,表现为社会行为问题(3.9±2.9)、个性情绪问题(7.1±4.7)、习惯问题(1.2±1.1)、学习问题(1.3±1.2)较健康儿童(1.5±1.6,1.5±2.0,0.5±0.7,0.4±0.5)显著增多(P<0.01);其家长的强迫(1.9±0.8)、抑郁(1.9±0.8)、焦虑(1.8±0.8)情绪显著增多(1.6±0.6,1.5±0.7,1.4±0.7,P<0.05)。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社会行为问题(2.4±2.1)、个性情绪问题(4.2±3.0)较非干预组明显减少(3.8±2.8,7.2±4.6,P<0.05);其家长的强迫(1.5±0.9)、抑郁(1.5±1.0)、焦虑(1.3±1.0)情绪亦显著减少(1.9±0.9,1.9±0.8,1.8±0.7,P<0.05)。结论: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存在着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血液肿瘤儿童的生存质量,促进其家长的心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肿瘤 病例对照研究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珊 陈燕惠 +2 位作者 胡君 林秋君 陈达光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婴幼儿保健门诊的应用。方法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的42d足月婴儿126例,随机分为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组(指导组)64例和常规保健组(常规组)62例。指导组由儿童保健医师对其家长进行婴幼儿发育... 目的研究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婴幼儿保健门诊的应用。方法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的42d足月婴儿126例,随机分为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组(指导组)64例和常规保健组(常规组)62例。指导组由儿童保健医师对其家长进行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培训,并由家长对其孩子加以实施;2组婴幼儿均行常规保健指导。2组婴幼儿于生后9,12,18,24个月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行发育商测试,并行体格发育等级评定。结果指导组于生后9,12,18和24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常规组;体格发育主要指标(身长、体质量)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可促进婴幼儿行为、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能早期发现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偏离情况,便于早期干预,降低偏离率。将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纳入儿童保健门诊常规工作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发育 儿童保健服务 早期干预(教育) 行为和行为机制 婴儿
下载PDF
思密达对大剂量甲氨喋呤致口腔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瑞官 陈长权 陈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5-315,共1页
思密达对大剂量甲氨喋呤致口腔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郭瑞官陈长权①陈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福州市350001)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疗法对小儿急淋髓外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但经常发生口腔粘膜的溃疡和炎症... 思密达对大剂量甲氨喋呤致口腔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郭瑞官陈长权①陈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福州市350001)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疗法对小儿急淋髓外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但经常发生口腔粘膜的溃疡和炎症,增加患儿的痛苦。我们于199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甲氨喋呤 口腔粘膜损伤 思密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