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调素缓解间歇性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铁沉积
1
作者 郭碧云 林昊 陈琴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铁调素(Hepcidin)是否可以通过调节铁代谢,减轻对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间歇性低氧培养HL-1心肌细胞并转染Hamp过表达质粒,检测细胞内Hamp mRNA、Hepcidin蛋白水平;观...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铁调素(Hepcidin)是否可以通过调节铁代谢,减轻对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的损伤。方法间歇性低氧培养HL-1心肌细胞并转染Hamp过表达质粒,检测细胞内Hamp mRNA、Hepcidin蛋白水平;观察细胞生存情况;观察细胞内活性铁及总活性氧(ROS)水平;检测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调节铁代谢关键蛋白(FPN1、FBXL5和IRPs)的表达水平。结果铁调素通过下调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P<0.01),显示出降低暴露于间歇性低氧的HL-1细胞中Fe~(2+)和ROS水平的能力(P<0.05);此外,铁调素介导HIF-1α和IRPs的表达(P<0.05),这些蛋白可能参与铁相关转运蛋白的调节。结论铁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低氧刺激诱导的心肌铁沉积和RO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p mRNA 铁调素 间歇性低氧 铁转运蛋白1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下心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丽珍 林碧 朱秀清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9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收集102份调查资料,对患者陪护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项目有:家属没空时,希望专业护士来照顾、会主动向护士提出帮助、如护士主动提出我会接...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收集102份调查资料,对患者陪护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项目有:家属没空时,希望专业护士来照顾、会主动向护士提出帮助、如护士主动提出我会接受、尽量自己解决或忍着不做、觉得护士太忙,没时间、接受标准护理费用等。结果家属没空时,希望专业护士来照顾有43例,会主动向护士提出帮助有48例,如护士主动提出我会接受有36例,尽量自己解决或忍着不做有22例,觉得护士太忙,没时间35例,接受标准护理费用67例。不同自理能力的患者对陪护需求存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自理能力的患者均接受专业护士护理服务(P>0.05)。结论护理工作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自理能力及需求,进行个性化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心内科 陪护需求
下载PDF
心内科危重患者26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监护
3
作者 林丽珍 林碧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其原理为:心脏舒张期开始主动脉瓣关闭后球囊迅速充盈,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改善脑和外周血...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其原理为:心脏舒张期开始主动脉瓣关闭后球囊迅速充盈,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改善脑和外周血管的灌注;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开放之前球囊快速回缩,主动脉压力急剧下降,使收缩期左心室射血阻力明显下降,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26例危重患者采用IABP治疗。现将术后监测与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反搏治疗 危重患者 心内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左心室辅助装置 监护 主动脉舒张压
下载PDF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彭欣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22-25,共4页
目的为提升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心脏康复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探究。方法受试者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接收的112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 目的为提升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就心脏康复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探究。方法受试者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接收的112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心功能、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肌收缩力指标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躯体功能、情感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能够减少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升康复效果,患者预后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护理 满意度 心功能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武多娇 洪华山 江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2周龄SHR大鼠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苯那普利阳性药物对照组及高血压模型对照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治疗12周后的SHR大鼠收缩压(SBP)、左室重量(LVM ...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2周龄SHR大鼠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苯那普利阳性药物对照组及高血压模型对照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治疗12周后的SHR大鼠收缩压(SBP)、左室重量(LVM )、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胶原含量及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fibronectin ,FN)、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cFb)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影响。结果麝香保心丸对SHR无明显降压作用,但与苯那普利一样可降低LVM、LVMI、心肌胶原含量(P <0 .0 5 )。麝香保心丸可明显降低心肌LN、FN含量、心脏成纤维细胞数目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P <0 . 0 5 )。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独立降压以外的防治SHR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TGF- β1表达和心脏成纤维细胞数目,减少心肌胶原合成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TGF-β1表达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沉积 SHR大鼠 左室重量指数 苯那普利 胶原含量 细胞数目 高血压模型 层粘连蛋白 纤维化作用 阳性药物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协兴 胡榕 +1 位作者 王一波 陈建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将 12 0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灯盏细辛和硝酸甘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及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内皮素 (ET)水平变化... 目的 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将 12 0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灯盏细辛和硝酸甘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及血浆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内皮素 (ET)水平变化。结果 ①用药 2周后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3 %和 72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显效率分别为 43 3 %和 16 3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②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 0 %和 5 0 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显效率分别为 3 0 0 %和 14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③观察组CEC数量和ET水平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CEC数量和ET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降低UA患者的内皮损伤 ,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对UA有明显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浆 灯盏细辛注射液 内皮素 UA
下载PDF
脑钠素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协兴 洪华山 +2 位作者 王一波 江琼 陈良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素水平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组 )和 2 0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 )的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 ,并以 3 ...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素水平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力衰竭组 )和 2 0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 )的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 ,并以 3 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心力衰竭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分别为 (85 8 7± 3 2 6 9)ng/L、(4 3 9 0± 14 2 8)ng/L和 (10 9 3± 3 7 6)ng/L ,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心力衰竭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的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781 9~ 93 5 5ng/L、3 72 2~ 5 0 5 8ng/L和 95 3~ 12 3 3ng/L ,相互之间无交叉。②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为 12 0ng/L时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 0 %和 86 67%。③心功能 (NYHA )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分别为 (4 3 9 0± 14 2 8)ng/L、(63 8 5± 2 2 4 5 )ng/L、(878 0± 3 3 4 0 )ng/L和 (10 45 8± 5 85 1)ng/L ,各级间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血清脑钠素 3 2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 (r =0 818,P <0 0 1) ,与原发病无相关 (P >0 0 5 )。④心力衰竭组 2 4例血清脑钠素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素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预后 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试验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协兴 洪华山 +4 位作者 陈良龙 郑关毅 王一波 江琼 董现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6min步行试验 (6MWT)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观察 ,探讨 6MWT和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 5 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衰组 )的 6MWT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6min步行试验 (6MWT)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观察 ,探讨 6MWT和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 5 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衰组 )的 6MWT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 32浓度。并以 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 :心衰组的 6MWT距离 380 .3± 12 1.7m明显低于对照组 5 46 .8± 12 8.5m (P <0 .0 1)。心衰组BNP水平 75 8.3± 2 89.5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10 9.3± 37.6ng·L-1(P <0 .0 1)。NYHA心功能Ⅱ级的 6MWT距离 4 2 5 .0± 10 5 .8m明显低于Ⅲ级335 .6± 12 6 .1m (P <0 .0 1)。NYHAⅡ级的BNP水平 6 38.5± 2 2 4 .5ng·L-1明显高于Ⅲ级 878.0±334.0ng·L-1(P <0 .0 1)。 6MWT距离 <30 0、30 0~374 .9、375~ 4 49.9和 <4 5 0m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 988.9± 2 0 2 .6、76 8.6± 2 17.4、6 5 7.5± 185 .0和5 0 6 .9± 198.4ng·L-1(P <0 .0 1) ;6MWT的距离与BNP水平呈负相关 (r =- 0 .75 2 ,P <0 .0 1)。结论 :6MWT和BNP水平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6分钟步行试验 利钠肽 诊断 心脏功能评估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协兴 洪华山 +3 位作者 郑关毅 王一波 陈良龙 江琼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 (LVD)与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方法检测 65例EH患者的血清BNP 3 2浓度 ,分为 4组 ,第 1组 :左心室功能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 (LVH) 18例 ;第 2组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 (LVD)与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方法检测 65例EH患者的血清BNP 3 2浓度 ,分为 4组 ,第 1组 :左心室功能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 (LVH) 18例 ;第 2组 :左心室功能正常但有LVH 16例 ;第 3组 :有LVD但无LVH 15例 ;第 4组 :即有LVH也有LVD 16例 ;并与健康成人3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 1~ 4组、对照组的BNP水平分别为 (112 .8± 3 6 5)ng/L、(114 8± 41 2 )ng/L、(82 5 6±3 16 8)ng/L、(83 9 6± 3 4 2 4)ng/L和 (10 9 3± 3 7 6)ng/L。 3组和 4组的BN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 1组、2组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1组和 2组与对照组、1组与 2组、3组与 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LVD患者中BNP水平在心功能不同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 ,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 (r=0 73 5,P <0 0 1)。 (3 )血清BNP水平与EH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室重量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病人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功能障碍 脑利钠肽 酶联免疫吸附法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协兴 洪华山 +3 位作者 王一波 江琼 董现锋 陈良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72例慢性心衰患者 (心衰组 )和 30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血清BNP 32浓度 ,并动态观察心功能分级 (NYHA)Ⅲ级、Ⅳ级患...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清脑利钠肽 (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72例慢性心衰患者 (心衰组 )和 30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血清BNP 32浓度 ,并动态观察心功能分级 (NYHA)Ⅲ级、Ⅳ级患者治疗2wk后BNP 32水平变化。比较不同NYHA分级与不同病因的BNP水平差异 ,以及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 85 8.7±32 6 .9ng·L-1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9.3± 37.6ng·L-1(P <0 .0 1)。心衰组和对照组的BNP水平的 95 %可信区间 (CI)分别为 781.9~ 935 .5ng·L-1和 95 .3~12 3.3ng·L-1,相互之间无交叉。 (2 )血清BNP水平对慢性心衰的诊断界值为 12 0ng·L-1时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10 0 %和 87%。 (3)NYHAⅡ级、Ⅲ级和Ⅳ级的BNP水平分别为 6 38.5± 2 2 4 .5、878.0±334.0和 10 4 5 .8± 5 85 .1ng·L-1(P <0 .0 1) ,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 (r =0 .818,P <0 .0 1) ,与原发病无相关性 (P >0 .0 5 )。 (4 )BNP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差 ,治疗后BNP水平下降者疗效较好 ,反之疗效差。结论 :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利钠肽 心力衰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胰岛素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洪华山 林岚 +2 位作者 王一波 江琼 陈建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509,T002,共6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心脏细胞增殖和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①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光镜、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鉴定。②测定细胞的数量、代谢活性 (WST- 1)与DNA合成 (BrdUELISA法 ...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心脏细胞增殖和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①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光镜、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鉴定。②测定细胞的数量、代谢活性 (WST- 1)与DNA合成 (BrdUELISA法 )及细胞周期百分比 (流式细胞仪 )以反映细胞增殖。③用细胞蛋白含量 (考马斯亮蓝法 )评估细胞肥大。结果 :①培养的细胞分别为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②胰岛素处理后 ,心肌成纤维细胞数量、WST - 1与BrdU的吸光值及S +G2 +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而心肌细胞的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③胰岛素作用下 ,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且在 10 -10 mol/L - 10 -7mol/L范围内呈量效关系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在体外胰岛素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增加心肌细胞蛋白含量 (诱导心肌细胞肥大 )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心肌成纤维细胞 心肌细胞肥大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无创性脉波与有创性测量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维维 陈良龙 +7 位作者 李卫华 谢强 李金国 罗育坤 林朝贵 彭亚飞 郑行春 黄峥嵘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2-597,共6页
背景中心动脉压(CAP)是升主动脉根部的血压。研究结果表明 CAP 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如何准确、方便的测量 CAP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 CAP 无创性检测方法与有创导管测量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无创的桡动脉脉波检... 背景中心动脉压(CAP)是升主动脉根部的血压。研究结果表明 CAP 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密切相关,如何准确、方便的测量 CAP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 CAP 无创性检测方法与有创导管测量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无创的桡动脉脉波检测装置和有创的动脉导管分别测量105例心血管病人和32例非心血管病人的 CAP。结果两组受试者导管法与无创方法测量的 CAP 的差值98%及97%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两组测量 CAP 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为0.99,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9。两组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量 CAP的差值绝大部分(98%、94%)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两组测量桡动脉增益指数(rAI)的 ICC 均为0.99,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9,两组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量的 rAI 差值大部分(95%、97%)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结论无创性脉波检查装置测量 CAP 与导管法测量的一致性较好,测量 CAP 和 rAI 重复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无创性 准确性 重复性
下载PDF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多中心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璐 唐红 +9 位作者 陈良龙 吴晓霞 程流泉 王湛博 王叶 黄鹤 李金国 汪晶晶 冯斌 智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目的:总结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和影像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CA提供帮助。方法自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自全国4个中心确诊的CA患者共60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实... 目的:总结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和影像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CA提供帮助。方法自2012年5月-2013年11月来自全国4个中心确诊的CA患者共60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及家族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数据、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核磁影像,统一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CA患者来自于全国12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汉族及蒙、回、鲜、维吾尔族均可发病,以中老年男性常见,AL型约占47%;(2)以憋气(73%)及下肢浮肿(47%)伴有血压偏低(47%)和舌体肥大(22%)为常见表现,可以合并蛋白尿(53%)及肝肾功能异常(15%、28%),血常规、血尿免疫球蛋白定量及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帮助筛查AL型CA;(3)肾脏(53%)、肝脏(15%)是常见的心外受累器官,而AL型CA肾脏受累更多见(86%);(4)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包括:肢体导联低电压(33%)、R波递增不良(35%)以及假性心肌梗死Q波形成(30%),而AL型CA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假性心肌梗死Q波更为常见(分别占50%和54%),可以合并心律失常;6心脏超声的典型特征包括:左室明显肥厚(100%)、左房扩大(87%)以及心肌内颗粒样回声(92%),无论收缩功能正常或减低均存在舒张功能明显减退,DT时间和二尖瓣环附着处E/e&#39;比值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舒张功能减退的评价指标;(6)心脏核磁延迟强化显示整个左心室心内膜下延迟强化(81%)且伴有右室及心房受累(50%)是CA的特征性改变,AL型CA右心室及双房延迟强化更广泛,心脏核磁能够帮助确诊和评估淀粉样物质在心肌内部浸润的程度;(7)本研究中97%CA患者出现NT-proBNP升高,53%出现TnT升高,并根据其判断本组AL型CA患者中高危占50%、中危占43%、低危占7%,提示其可以作为AL型CA患者心脏受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结论C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影像特征对CA的确诊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心肌病 临床特征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脏核磁共振
下载PDF
ACE、CYP11B2和α-ADDUCIN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高血压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慧中 陈慧 +3 位作者 吴小盈 陈燕 李德育 陈喜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α-内收蛋白(α-ADDUCIN)基因460G/T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与福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福建汉族1 380例高血压患者及888例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α-内收蛋白(α-ADDUCIN)基因460G/T多态性的联合作用与福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福建汉族1 380例高血压患者及888例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3个基因的基因型,分析3个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ACE-DD+ADDUCIN-TT基因型和ACE-DD+CYP11B2-TC/CC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分布频率较高(P<0.05),OR(95%CI)值分别为1.81(1.09,3.01),P<0.05;1.61(1.15,2.27),P<0.01。ACE-DD+CYP11B2-TC/CC+ADDUCIN-TT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分布频率较高(P<0.05),OR(95%CI)值为2.82(1.41-5.65),P<0.01。结论 ACE-DD、ADDUCIN-TT、CYP11B2-TC/CC联合基因型与高血压发病有关。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是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醛固酮合成酶 Α-内收蛋白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胰岛素在培养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对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岚 洪华山 +2 位作者 陈若函 王一波 江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层粘连蛋白 (lami nin ,LN)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并鉴定 ;用Streptav...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层粘连蛋白 (lami nin ,LN)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并鉴定 ;用Streptavidin Peroxi dase (SP)染色方法 ,比较胰岛素实验组和对照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N、LN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和波形蛋白 (vimentin)SP染色 ,证实为心肌成纤维细胞 ;10 -8mol·L-1胰岛素实验组细胞膜上FN和细胞浆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 (P <0 .0 1) ;LN在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上基本不表达。结论 :在体外 ,胰岛素具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FN堆积的作用 ,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的合成与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胰岛素 成纤维细胞 纤维连接蛋白 层粘连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肌肥厚
下载PDF
长期运动训练使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疗效更佳 被引量:22
16
作者 洪华山 林岚 +3 位作者 董现锋 江琼 陈协兴 陈良龙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药物标准治疗的3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年运动训练组(ET,Ⅰ组,n=15),和非运动训练组(Ⅱ组,n=15)为对照组。运动前、后测6min步行试验和检查超声心动图。结... 目的:评价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药物标准治疗的3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1年运动训练组(ET,Ⅰ组,n=15),和非运动训练组(Ⅱ组,n=15)为对照组。运动前、后测6min步行试验和检查超声心动图。结果:1年后,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减少[Ⅰ组:自(71.1±9.7)mm降至(61.0±6.6)mm;Ⅱ组:自(69.1±9.5)mm降至(64.8±8.1)mm],两组的LVEF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明显改善[Ⅰ组:LVEF自(30.8±9.9)%升至(48.0±10.1)%;6min步行距离:自(378±81)m升至(545±96)m;Ⅱ组:LVEF自(29.9±8.7)%升至(40.7±7.2)%;6min步行距离:自(369±89)m升至(463±101)m](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运动训练组的LVEDd明显减少,而LVEF和6min步行距离也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使心力衰竭病人在标准药物治疗获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鄢晓平 黄煜 +2 位作者 彭亚飞 陈良龙 吴黎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177-3179,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银杏叶药物组(GBE组),每组10只,银杏叶灌胃1 w后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苏木素...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银杏叶药物组(GBE组),每组10只,银杏叶灌胃1 w后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形态学改变;心肌梗死面积利用TTC染色测定;根据试剂盒说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 Sham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各结构完整,细胞核均匀分布;模型组部分心肌细胞坏死,细胞之间界限欠清,细胞水肿,排列紊乱;GBE组细胞小部分结构模糊,细胞界限尚清晰,轻度水肿。GBE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I/R组。同时,I/R组SOD活力及GSH-Px含量显著低于Sham组,MDA水平高于I/R组(均P<0.05),GBE组血清SOD、GSH-Px含量明显高于I/R组,MDA水平低于I/R组(P<0.05)。结论GBE对大鼠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心肌血流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良龙 王欣 +2 位作者 罗育坤 陈春光 蓝玉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建立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的方法并检测其准确性。方法:应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20只猪冠状动脉狭窄前后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并与超声血流计测值比较。结果:穿壁单位心肌血流量超声血流计与... 目的:建立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的方法并检测其准确性。方法:应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20只猪冠状动脉狭窄前后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并与超声血流计测值比较。结果:穿壁单位心肌血流量超声血流计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值呈高度线性相关(y=0.822x+0.143,r=0.963,P<0.001);不同颜色非放射性彩色微球对同一时刻单位心肌血流量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非放射性彩色微球在冠状动脉狭窄前测得心内膜、心外膜下单位心肌血流量分别为1.43±0.53和1.28±0.54ml/(gmin)(P<0.01);狭窄后分别为0.67±0.31和0.88±0.32ml/(gmin)(P<0.01)。狭窄后心内膜下比心外膜下单位心肌血流量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非放射性彩色微球可准确测定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可作为研究心肌灌注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放射性 彩色微球 心肌血流量 RM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林祥 方军 +3 位作者 张飞龙 陈建华 陈学海 陈良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法林抗凝45d,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随访3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及血栓事件。结果成功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作心悸、气促,左心耳封堵器未见血栓及残余分流,双联抗血小板期间出现牙龈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未再出血。结论对符合适应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房 心房颤动 出血 血栓栓塞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辛醇预处理可减轻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水肿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育坤 方军 +3 位作者 范林 林朝贵 陈昭阳 陈良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连接蛋白43形成的半通道是否参与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容量的调节。方法 C57BL/6小鼠心脏分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和模拟缺血/再灌注组+辛醇(半通道阻滞剂),于再灌注60 min时采用Calcein荧光染色和... 目的探讨心肌连接蛋白43形成的半通道是否参与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容量的调节。方法 C57BL/6小鼠心脏分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和模拟缺血/再灌注组+辛醇(半通道阻滞剂),于再灌注60 min时采用Calcein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层扫描进行心肌细胞容量的分析;并用台盼蓝染色进行心肌细胞存活率的计算。结果 (1)应用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行细胞容量测定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2)和对照组相比,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水肿明显[(126±6)%vs 100%,P<0.05]。半通道阻滞剂辛醇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水肿明显减轻(113±6)%,P<0.05;(3)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19±2)%vs(45±3)%,P<0.01],而半通道阻滞剂辛醇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31±2)%,P<0.01。结论在离体的小鼠心肌细胞中,半通道阻滞剂辛醇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的水肿,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半通道 缺血/再灌注 细胞容量调节 心肌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