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食管癌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大体肿瘤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明秋 林庆良 +2 位作者 张莹莹 卢赠华 徐本华 《癌症进展》 2009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讨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对放射治疗及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行单纯放疗者25例,行同步放化疗者22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4周分别采取... 目的讨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对放射治疗及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行单纯放疗者25例,行同步放化疗者22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4周分别采取相同体位进行定位CT(CT-sim)扫描,由一位有经验的放射治疗科医师和一位影像科医师共同在CT-sim图像上进行肿瘤勾画,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测算出每例病人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分析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与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在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患者治疗前肿瘤体积在6.9~317.53 cm^3之间(中位值58.28cm^3),长度在3.0~18.5cm之间(中位值8.00cm),最大径在1.5~8.0cm之间(中位值4.40cm);治疗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与食管癌近期疗效存在负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在单纯放疗组,长度与近期疗效无相关性(P=0.102);在放化疗组,最大径与近期疗效无相关性(P=0.069)。结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是影响放疗近期疗效重要因素,最大径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关系密切,但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大体肿瘤 放射疗法 同步放化疗 疗效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子野跳数输出误差分析
2
作者 李小波 陈丽芳 +3 位作者 张建平 黄妙云 陈远贵 徐本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静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子野机器跳数(MU)与加速器实际输出的MU存在的误差,为计划设计时最小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0例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子野数共4 842个。对治疗计划每个子野输出的MU(PDM)与实际加速器出束时每... 目的:探讨三维静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子野机器跳数(MU)与加速器实际输出的MU存在的误差,为计划设计时最小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0例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子野数共4 842个。对治疗计划每个子野输出的MU(PDM)与实际加速器出束时每个子野的MU(ADM)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两者的误差情况。结果:计划PDM与ADM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PDM值较小时,PDM与ADM的相对误差概率大大增加,最高达16.33%。结论:PDM与ADM之间存在的误差临床上不可忽视。在不影响计划剂量分布的前提下,当误差可接受在5%内时,建议PDM应该大于8.49 MU;当可接受误差在3%内时,建议PDM应大于14.46 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子野 机器跳数 计划系统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预测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林强 李华灿 +2 位作者 唐劲松 吴道清 佘李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107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脑转移组39例和未转移组68例,2组均于术前或穿刺前2周内行肺部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重建40、70、100 keV及碘...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对肺腺癌同步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107例,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脑转移组39例和未转移组68例,2组均于术前或穿刺前2周内行肺部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重建40、70、100 keV及碘浓度、水浓度等能谱参数,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2组性别、年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信息等临床资料及能谱参数。结果:2组EGFR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40、70、100 keV的CT值及λ_(HU)和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40、70、100 keV的CT值及λ_(HU)和碘浓度的AUC分别为0.801、0.755、0.681、0.798、0.811;其中,碘浓度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能谱CT参数对预测肺腺癌同步脑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决策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薛莉薇 许念洁 刘元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 评价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CTPA)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2—12月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根据注射对比剂的不同方式分为传统双流组和三期双流组各40例,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或计算2组图像的各级肺动脉、右肺肺静... 目的 评价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CTPA)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2—12月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根据注射对比剂的不同方式分为传统双流组和三期双流组各40例,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或计算2组图像的各级肺动脉、右肺肺静脉和主动脉CT值、肺动脉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射束硬化伪影(BHA)指数。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图像的主客观结果。结果 客观评价方面,三期双流组在左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左肺叶间、左肺下叶、右肺动脉干和右肺下叶基底段动脉CT值均高于传统双流组(P<0.05),其动静脉分离程度、BHA值亦显著优于传统双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质量评价方面,三期双流组的平均上腔静脉BHA、动静脉分离均大于传统双流组(P<0.05);主观安全性上,三期双流组的患者主观感受优于传统双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三期双流法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CT肺动脉造影中能有效提升动静脉分离效果并减少B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造影 三期双流法 能谱成像 安全性 射束硬化伪影
下载PDF
基于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鉴别WHO CNS4R较低级别胶质瘤中的CNS5胶质母细胞瘤
5
作者 肖慧楠 郑莞怡 +3 位作者 吴振兴 施宇婷 徐雪 蒋日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MAP-MRI)从2016年WHO CNS4R分类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2021年WHO CNS5分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疗的28例WHO CNS4R分类为WH... 目的探讨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MAP-MRI)从2016年WHO CNS4R分类下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2021年WHO CNS5分类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诊疗的28例WHO CNS4R分类为WHOⅡ或Ⅲ级脑弥漫性胶质瘤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结构磁共振成像和扩散磁共振成像,其中扩散磁共振成像分别行MAP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并提取肿瘤实体区的均方位移(MSD)、q空间逆方差(QIV)、回归轴概率(RTAP)、回归原点概率(RTOP)、回归平面概率(RTPP)及平均扩散率(MD)均值。术后行病理和基因检测,再根据WHO CNS5分类重新分为GBM组(n=6)和非GBM组(n=22)。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MSD、QIV、RTAP、RTOP、RTPP及MD值的差异,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GBM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瘤实体区的QIV、RTAP和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IV和RTAP的差异最为显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78,特异度均为54.50%,敏感度均为100.00%。结论MAP-MRI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从WHO CNS4R较低级别胶质瘤中鉴别CNS5胶质母细胞瘤的能力,其中QIV和RTAP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平均表观传播子磁共振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CTBolusTracking技术捕捉肝脏HAP成像最佳时间及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静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7-0090,共4页
探讨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获取肝脏标准HAP图像技术要点及达到阈值后最佳触发扫描时间的选择。材料与方法 选择120例在本院行肝脏增强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 Bolus Tracking成像检查,在相同CT扫描条件下,设置三组不同触发时间(达阈值... 探讨CT Bolus Tracking技术对获取肝脏标准HAP图像技术要点及达到阈值后最佳触发扫描时间的选择。材料与方法 选择120例在本院行肝脏增强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 Bolus Tracking成像检查,在相同CT扫描条件下,设置三组不同触发时间(达阈值后6s、8s、10s)扫描。比较三组动脉期图像上肝实质、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脾脏的CT值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第三组(达阈值后10s)肝实质、门静脉主干、脾脏CT值分别为(79.6±6.4)HU、(93.9±8.4)HU、(92.6±5.8)HU,明显高于第一组(59.3±7.9)HU、(67.3±5.2)HU、(63.6±3.9)HU和第二组(68.7±8.6)HU、(75.5±4.6)HU、(78.5±6.5)HU(P<0.05),三组的腹主动脉 CT 值分别为(265.8±10.3)HU、(253.2±8.5)HU、(257.5±9.8)HU,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三组图像质量评分为(4.52±0.53)分,第一组为(4.05±0.86)分,第二组为(4.27±0.24)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肝脏增强CT中,延时扫描的时机通常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进行的。当延时扫描延时10秒扫描,可以更好地捕捉到肝脏动脉晚期的影像特征。这对于诊断肝脏血管病变、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 HAP图像 触发时间
原文传递
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1
7
作者 薛蕴菁 段青 +2 位作者 孙斌 陈丽红 葛慧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47个良性结节(良性组),33个恶性结节(恶性组)],另选35例患者的对侧正常甲状腺为正常组。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变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浓度和碘浓度比,计算能谱曲线斜率,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组、良性组与正常组的碘浓度(100μg/ml)分别为,平扫期:6.19±3.32、10.63±4.71、19.40±8.64;动脉期:7.80±4.30、16.31±7.07、25.25±9.56和静脉期:16.64±8.97、29.06±10.18、38.93±9.09。碘浓度比分别为动脉期:0.26±0.16、0.34±0.20、0.68±0.47和静脉期:0.52±0.19、0.68±0.22、1.06±0.29;曲线斜率分别为平扫期:-0.46±0.30、-0.80±0.33、-1.26±0.65;动脉期:-0.77±0.38、-1.27±0.54、-2.32±0.84和静脉期:-1.17±0.35、-1.91±0.66、-2.91±0.70。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恶性、良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间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期时,碘浓度比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形态学及能谱曲线斜率、基物质等多参数分析,可提高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91.67%、88.46%和94.11%)。结论GSI技术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甲状腺结节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季仲友 倪希和 +2 位作者 段青 卢赠华 王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0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USG、CT、MRI、131I-MIBGSPECT检查定位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6%,95%,100%。结论:应用综合影像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 段青 +2 位作者 梁辉顺 陈阵 王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 目的:研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GC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GCA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0.6~26岁,平均14.1岁。结果:12例患者中,皮脂腺瘤2例,癫痫发作2例,智力减退1例,室管膜下结节10例,脑皮质结节3例,颅压高症状9例,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家族史2例。12例患者共13个SGCA,其中12个肿瘤位于孟氏孔附近,1个位于侧脑室体部;大小1.0~7.3cm,平均3.6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占位效应明显;其中2个肿瘤中央或周围囊性变;CT平扫等或高密度,偶见周边钙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1例次全切除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全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伴发TS的SGCA,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室管膜下结节有助于诊断的确立;不伴发TS的SGCA诊断,发病年龄及部位具有一定帮助;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SGC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直方图分析预测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晓丹 郑德春 +6 位作者 陈兴发 林孔起 何庄贞 苏丽清 陈韵彬 林霖 薛蕴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的直方图参数,评估各参数对脑膜瘤分级的诊断效能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LI)间的相关性。结果HGM组MK[第10、50、90百分位数(p10、p50、p90)及均值、最大值、方差]、A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RK(p50、p90、均值、最大值、方差)、MD(方差)及FA(最大值)均高于LGM组(P均<0.05),MD(p10、最小值)低于LGM组(P均<0.05)。上述各参数均可用于鉴别HGM与LGM,尤以MKp90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7),准确度为83.33%。Ki-67LI与上述各直方图参数均相关(P均<0.05),与MKp90的相关系数最大(r_(s)=0.64)。结论全肿瘤DK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肿瘤分级 细胞增殖
下载PDF
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发育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玮 余庆华 +4 位作者 林圣美 吴少杰 杜瑞宾 包强 邹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年龄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智勇 段青 +3 位作者 薛蕴菁 孙斌 陈建华 苏宇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AML患者15例,其中典型AML 10例,不典型AML 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对病变区域行DWI及常规MRI,测量b=50~1000 s/mm2时肾脏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结果肾脏典型AML、不典型AML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10-3mm2/s)分别为(0.87±0.08)、(1.55±0.34)、(1.82±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及ADC值测定可为诊断肾脏AML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血管肌脂瘤
下载PDF
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及物质分离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薛蕴菁 赵文新 +2 位作者 刘元芬 段青 陈丽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和物质分离技术对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其碘浓度和碘浓度比,...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和物质分离技术对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测量其碘浓度和碘浓度比,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微小癌的最佳 keV 值为(61.53±5.21)(动脉期)和(60.32±4.14)(静脉期);最佳单能量下,微小癌的检出率为77.05%;(2)微小癌的碘浓度分别为(6.91±3.90)(平扫)、(11.45±5.08)(动脉期)和(19.54±6.38)(静脉期),其碘浓度比分别为(0.20±0.10)(动脉期)、(0.54±0.20)(静脉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微小癌组的碘浓度和碘浓度低于良性小结节组和正常甲状腺组( P<0.05);能谱C T对微小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2.30%~80.85%。结论能谱C T 最佳单能量技术能提高微小癌的检出率,基物质浓度测定对微小癌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噪声 甲状腺肿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附22例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维竹 谢敬霞 +2 位作者 江娜 郑曲彬 黄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 目的 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2 2例子宫肌瘤患者 ,伴有月经量增多、尿频、腹部坠胀感和腹部肿块等 ,采用 5 0 0~ 70 0 μm聚乙烯醇 (PVA)微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结果  2 2例中插管成功栓塞的有 2 1例 ,占 95 .5 %。 15例经量增多的患者子宫出血明显减少 (10 0 % ) ,其中 1例完全没有月经 ,8例患者与肿块有关的症状均明显缓解 (10 0 % )。B超复查肌瘤缩小率达 5 0 %~ 92 % ,2 2例中无一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性的子宫肌瘤是有效的 ,研究证明此疗法可替代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性放射学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MR DWI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玮 邹松 +1 位作者 沈东挥 童永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对病理证实的75例卵巢占位性病变囊实性部分ADC值进行测量,对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应...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对病理证实的75例卵巢占位性病变囊实性部分ADC值进行测量,对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其最佳诊断阈值;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MRI及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2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囊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最佳良恶性阈值为2711.6×10-3 mm2/s;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实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最佳良恶性阈值为920.3×10-3 mm2/s;卵巢囊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卵巢恶性肿瘤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实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分析,卵巢恶性肿瘤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吻合分析,MRI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2.2%,准确度为85.3%,约登指数为72.2%;MRI+CA125联合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6.7%,准确度为89.3%,约登指数为80.0%;检验吻合系数MRI+CA125(0.783)>MRI(0.703),表明MRI+CA125联合诊断与病理的吻合度更好。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卵巢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CA125
下载PDF
能谱CT颅脑血管造影最佳单能量应用初探 被引量:11
16
作者 威晋 薛蕴菁 +1 位作者 段青 孙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寻找宝石能谱成像中颅脑CT血管造影(CTA)的最佳单能量,以获得最好信噪比,得到最佳质量图像,为今后检查做出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颅脑CTA能谱扫描的病例19例,将数据传输至AW4.532作站,运用GSI vi... 目的:寻找宝石能谱成像中颅脑CT血管造影(CTA)的最佳单能量,以获得最好信噪比,得到最佳质量图像,为今后检查做出指导。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颅脑CTA能谱扫描的病例19例,将数据传输至AW4.532作站,运用GSI viewer软件测量颅内的颈内动脉及侧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区无血管区的脑白质CT值及SD值,并自动测量出其最佳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时的keY值。将此keV值下的图像对比噪声比与140kVp时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颅脑CTA成像的最佳单能量为51.11±3.43keV,最佳keV时CNR为44.60±12.75,与140kVp时的25.26±6.62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0.46,P=0.00〈0.05)。结论:在51.11±3.43keV时,能够得到最佳CNR的颅脑CTA图像,因此可将50keV作为一般颅脑CTA检查的最佳单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颅脑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钙化的评分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卢简言 倪晨曦 吴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结合临床设计一种评价乳腺钙化良恶性性质的评分方法,为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一个相对客观统一的量化标准。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钙化病灶50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 目的:结合临床设计一种评价乳腺钙化良恶性性质的评分方法,为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一个相对客观统一的量化标准。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钙化病灶50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本组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区域、数量等六个方面进行良恶性分析对照。结果:良恶性钙化在上述六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x线影像发现有钙化的病例均设定6分,然后根据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六项标准每有一项良性征象减1分,每有一项恶性征象加1分,总计得分0—12分。对照本组病理结果,得分0~3分的病例全部在良性组内,得分9~12分的病例全部在恶性组内。所以规定0—3分为良性钙化,4—8分为可疑钙化,9~12分为恶性钙化,根据以上设计规定,本组病例的评分结果与病理完全符合。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乳腺钙化评分对乳腺钙化病灶的定性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化评定标准,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钙化 良恶性病变 评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运用白质地图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蕴菁 林霖 +3 位作者 段青 康正武 林海龙 孙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00-1804,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地图的DTI分析方法(ABA)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22例无认知障碍(NCI组)的SIV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和MR检查,采用白质地图DTI比较两组患者胼胝...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地图的DTI分析方法(ABA)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胼胝体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22例无认知障碍(NCI组)的SIV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和MR检查,采用白质地图DTI比较两组患者胼胝体各分区的FA、平均扩散率(MD)的差异,并分析上述DTI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与NCI组比较,VCI组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和左毯部的FA值明显减低,MD明显增高(P均<0.05)。SIVD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和左毯部的FA值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右毯部的MD值与MoCA的得分呈负相关。结论认知障碍的SIVD患者存在胼胝体损害,且损害与认知功能改变相关;采用ABA可以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扩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认知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东挥 陈春霞 任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DSCT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个月12例,~1岁3例;~6岁8例;>6岁8例。结果 DSCT与手术后诊...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DSCT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个月12例,~1岁3例;~6岁8例;>6岁8例。结果 DSCT与手术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4.59%,其中心内畸形DSCT检出率为92.86%,心脏与大血管连接畸形及心外畸形DSCT检出率为95.65%;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6±0.06)m Sv、(1.28±0.07)m Sv、(1.96±0.54)m Sv、(2.77±0.38)m Sv。图像质量良好的占90.32%。结论运用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清晰显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外畸形,并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先天性心脏病 辐射剂量 儿童
下载PDF
比较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玉仙 郭雯珲 +1 位作者 陈德取 陈敬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评价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1例,对其X线、超声征象及其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钼靶X线82.7%(67/81),高频超声80.2%(65/8... 目的评价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1例,对其X线、超声征象及其敏感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钼靶X线82.7%(67/81),高频超声80.2%(65/81),两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综合两者影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3.8%(76/81),明显优于单一钼靶X线或高频超声检查(P<0.05)。(2)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显示乳腺癌的征象有毛刺肿块、微细钙化、肿瘤血管及多种不典型征象。(3)钼靶X线对微细钙化检出率为54.3%(44/81),高频超声检出率为34.6%(28/81)。钼靶X线检出钙化型乳腺癌比高频超声敏感(P<0.05)。(4)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1.5%(66/81),其中55.6%(45/81)见穿支血流;钼靶X线显示异常血管征为39.5%(32/81)。高频超声检测血流信号明显优于钼靶X线(P<0.01)。结论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作用互补,综合两种影像检查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