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奥司明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水肿、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林小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水肿、神经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2 d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上述...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水肿、神经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2 d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司明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神经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水平。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瘫痪侧肢体水肿及血清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MBI评分及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M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瘫痪侧肢体水肿改善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地奥司明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减轻瘫痪肢体水肿,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地奥司明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肢体水肿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基于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指标评价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2
作者 李志强 李元霄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共纳入样本量90例,均自本院中选取,此次研究对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完成选例,以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共纳入样本量90例,均自本院中选取,此次研究对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完成选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配成两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其中一组(45例)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45例)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治疗持续14 d。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可知,研究组更高;研究组、对照组NIHSS、mRS评分、血清CRP、IL-6、S100β、NSE水平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更低;研究组、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5-HT、DA水平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丁苯酞 阿替普酶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潘晓凌 欧阳鸿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2期3407-3408,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及其原因,初步探讨实施优质护理对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对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120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各常见相关因...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及其原因,初步探讨实施优质护理对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的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对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120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各常见相关因素在焦虑抑郁发生中的影响。结果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5.84%和39.17%,其中焦虑合并抑郁者为16.67%;HADS的焦虑得分在患者性别、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来源三个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ADS的抑郁得分在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两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呈中等程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2(P<0.01)。结论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实施优质护理,使患者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网络课程翻转课堂在神经内科新护士临床思维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欣彦 张丽薇 王敏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4期186-188,F0003,共4页
目的将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新入职护士临床思维培训中应用,探讨其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神经内科新入职护士,利用微课进行网络理论知识教学,在集中培训时采用病例分析讨论的翻转课堂方式,于培训前及培训... 目的将微课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新入职护士临床思维培训中应用,探讨其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神经内科新入职护士,利用微课进行网络理论知识教学,在集中培训时采用病例分析讨论的翻转课堂方式,于培训前及培训3个月、6个月对神经内科56名新入职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培训前后由护士长对新护士进行实践考核,并让新护士对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核3个月成绩(75.64±5.98)分、6个月成绩(92.64±4.07)分,较对照组3个月(68.21±6.20)分、6个月成绩(80.04±4.49)分有明显提升(P<0.01),本科学历新护士成绩提升较大专学历新护士更快。同时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新护士对培训方式、知识实用性及自我提升程度的满意度高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工作护士长评价成绩为20.57±2.08分,高于对照组(15.93±1.65)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基于微课翻转课堂培训方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思维培训,有助于新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思维 继续教育 翻转课堂 微课 神经内科 新护士培训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华品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1-73,共3页
本文阐述了循证医学的概念、传统医学的缺陷及其对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医学实践和医学教学中。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医学教学 传统医学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附7例分析)
6
作者 潘晓东 郑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提高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抢救中的成功率。方法对7例不同神经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在原发病常规救治的同时,及时... 目的提高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抢救中的成功率。方法对7例不同神经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在原发病常规救治的同时,及时采用CMV(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先用PEEP)并过渡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的机械通气后,所有病人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神经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宁早勿晚”;应根据神经科疾病引起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所属通气障碍的类型来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参数,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神经内科疾病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皮肤交感反应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楠 林际岚 郑关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皮肤交感反应(SSR)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122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肝肾亏虚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SSR指标,比较各组发生神经损害...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皮肤交感反应(SSR)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122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肝肾亏虚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SSR指标,比较各组发生神经损害的差异。结果肝肾亏虚组的SSR下肢异常率与总异常率高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P<0.05)。痰瘀阻络组和肝肾亏虚组的左、右足潜伏期较气虚血瘀组和阴虚血瘀组延长,且肝肾亏虚组的左、右足潜伏期较痰瘀阻络组延长(P<0.05),痰瘀阻络组的左手波幅及左、右足波幅较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肝肾亏虚组降低(P<0.05)。结论DPN肝肾亏虚组发生神经损害较普遍,且肝肾亏虚组及痰瘀阻络组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炎 中医证型 皮肤交感反应
下载PDF
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8
作者 陈晓春 王柠 +5 位作者 张志坚 周瑞玲 黄华品 马琪林 林航 潘晓东 《海峡科学》 2016年第1期56-63,共8页
该报告回顾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癫痫与脑电图、周围神经疾病与电生理等专业学组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 该报告回顾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癫痫与脑电图、周围神经疾病与电生理等专业学组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专业学组 发展历程 现状 发展趋势 福建省
下载PDF
中青年美国人血清尿酸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之间关联的基于社区的横断面研究
9
作者 卢丽萍 吴锡林 +3 位作者 钟嘉鑫 陈琴 林慧中 罗育坤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美国人群中血清尿酸(SUA)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的数据,收集1999-2004年完成心肺运动测试患者资料,采用心肺运动测试中的心率恢复(HRR)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H... 目的探讨中青年美国人群中血清尿酸(SUA)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的数据,收集1999-2004年完成心肺运动测试患者资料,采用心肺运动测试中的心率恢复(HRR)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HRR1或HRR2为受试者在心肺运动中达到峰值或症状限制时的最大心率与心肺运动测试后恢复1或2 min时的心率差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SUA与HRR1或HRR2之间的关系。结果共2968例受试者最终纳入研究,年龄18~49岁,平均(29.02±9.73)岁,平均HRR1为(11.19±7.15),平均HRR2为(29.61±11.55),平均SUA水平为(5.14±1.35)mg/dl。本研究发现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SUA与HRR1或HRR2呈负相关。多变量调整平滑曲线表明HRR1和HRR2随着SUA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上述关联在根据协变量分层的分层分析中仍存在。结论中青年美国人群尿酸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相关,应重视高尿酸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心率恢复 自主神经功能 心肺运动
下载PDF
关于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2024版)
10
作者 王刚 李彬寅 +3 位作者 任汝静 肖金雯 陈生弟 陈晓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最新研发的抗Aβ单克隆抗体陆续在国内外获批上市,并逐渐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更合理、安全的应用,本文结合抗Aβ单克隆抗体现有临床试验证据及阿杜卡单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最新研发的抗Aβ单克隆抗体陆续在国内外获批上市,并逐渐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更合理、安全的应用,本文结合抗Aβ单克隆抗体现有临床试验证据及阿杜卡单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及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肽类 抗体 单克隆 诊疗指南 综述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疝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向月 李冬秀 郑振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3例L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非脑疝患者170例,脑疝患者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LHI)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3例L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非脑疝患者170例,脑疝患者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和Bootstrap法进行检验.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房颤是脑疝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01,0.881)],一致性指数(C-index)值为0.791,校准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疝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疝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疝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爱珍 刘楠 +3 位作者 黄欢 林菲菲 刘德山 林小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生长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神经突蛋白(Neuritin)、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轴突生长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神经突蛋白(Neuritin)、神经微丝蛋白200(NF-200)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及MCAO+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制法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ADSC(1×106),分别于术后7 d、14 d、28 d观察其恢复情况,并断头取脑,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组织中GFAP、Neuritin、NF-200表达情况。结果:ADSC组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能观察到DAPI染色的阳性细胞;ADSC组与MCAO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中GFA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神经突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20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ADSC移植后可引起脑缺血后期组织中Neuritin、NF-200有效表达,并抑制GFAP阳性细胞增生,促进了神经轴突再生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C MCAO 神经轴突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神经突蛋白 神经微丝蛋白200
原文传递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小惠 刘楠 +5 位作者 肖迎春 陈荣华 杜厚伟 王杰华 张逸仙 刘德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组于造模成功1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个细胞),分别于术后4d、7d和14d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脑组织Bcl-2、caspase-12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周边区可见大量细胞凋亡,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ADSC组术后4d、7d和14d脑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P<0.05),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DSCs移植减少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1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缺血 细胞凋亡 BCL-2 CASPASE-12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神经梅毒和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吕晓钗 黄华品 +2 位作者 刘昌云 车春晖 林际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诱发电位(EP)变化特点以及其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3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2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对... 目的比较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诱发电位(EP)变化特点以及其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3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2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分别行EEG、BEAM、EP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神经梅毒组EEG广泛性异常率明显高于腔梗组(P<0.05),而局限性异常率明显低于腔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神经梅毒组和腔梗组BEAM部分频带相对功率改变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EP各成分波峰潜伏期(PL)及波间间期(IPL)均明显延长(P<0.05),而神经梅毒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EEG、BEAM检查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具有实用价值,但神经梅毒的EP异常率缺乏诊断价值,而EP可以作为判断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腔隙性脑梗死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枝挺 赵振华 +1 位作者 刘昌云 黄华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4-79,83,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 目的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其中≥40%为氯吡格雷敏感组,<4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和*3位点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102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组27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5%。(1)氯吡格雷抵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3.6±0.9)、(3.2±0.8)mmol/L,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者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总体分布不一致(P<0.01)。氯吡格雷抵抗组的*1等位基因频率和*1/*1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40.7%对比80.0%,18.5%对比61.3%,均P<0.01),而*2等位基因频率和*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53.7%对比18.7%,29.6%对比1.3%,P均<0.01)。(3)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组IL-6浓度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18.4±1.8)ng/L对比(12.9±1.8)ng/L,P<0.01]。与治疗前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血清IL-6水平下降(5.1±2.6)ng/L,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的(10.3±2.7)ng/L,P<0.01。结论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抵抗不仅与CYP2C19的突变型基因相关,而且与LDL-C增高有关。氯吡格雷抵抗削弱了药物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抗药性 脑梗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CYP2C19基因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通过调节GSK-3β/PP2A活性减轻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育琦 陈晓春 +4 位作者 黄春 李永坤 彭小松 沈杰 黄天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通过调节GSK-3β/PP2A活性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选用孕期(18±2)d的SD大鼠,分离纯化胎鼠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iCl处理组、Rg1预处理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通过调节GSK-3β/PP2A活性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选用孕期(18±2)d的SD大鼠,分离纯化胎鼠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iCl处理组、Rg1预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模型组用20μmol/LAβ25~35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LiCl处理组用10mmol/LLiCl和20μmol/LAβ25~35共同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Rg1预处理组分别用5、10、20、40、80μmol/LRg1预处理皮层神经元24h,再加入20μmol/LAβ25~35作用12h。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表达水平,通过非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皮层神经元蛋白磷酸酯酶2A(PP2A)活性。结果模型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但PP2A的活性不受影响;LiCl处理组和Rg1预处理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在Rg1预处理组中,以20μmol/LRg1预处理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表达水平下降最为明显,而且PP2A的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上调PP2A活性和下调GSK-3β活性从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所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TAU蛋白 磷酸化 糖原合成酶3β 蛋白磷酸酯酶2A 免疫印迹法 神经元
原文传递
寡聚态β-淀粉样肽_(1~42)可通过胶质-炎症反应损伤神经元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晓东 陈晓春 +2 位作者 朱元贵 陈丽敏 张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4-809,共6页
目的观察寡聚态β-淀粉样肽1~42(Oligo-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Neuro-2A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探讨炎症介质在胶质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Oligo-Aβ1~42诱导BV-2细胞,制备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目的观察寡聚态β-淀粉样肽1~42(Oligo-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Neuro-2A神经元细胞的影响,探讨炎症介质在胶质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Oligo-Aβ1~42诱导BV-2细胞,制备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Neuro-2A神经细胞的活力,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细胞凋亡和坏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Griess法检测上清NO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小胶质细胞胞质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ligo-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β-CM)明显引起Neuro-2A神经细胞损伤,MTT法显示神经元活力随Aβ诱导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P<0.01),并且浓度为1.0μmol/L和5.0μmol/L的Aβ-CM组比同浓度Aβ单纯组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更低,分别为(53.75±3.95)和(34.61±2.72)(Aβ-CM组与Aβ单纯组相比P<0.05,P<0.01);联合作用组(Aβ-CM+Aβ)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更明显,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与单纯Aβ(1.0μmol/L)有协同作用[F(3,39)=53.16,P<0.001]。AO-EB荧光观察计数显示,低浓度(0.2μmol/L)Oligo-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引起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性损伤,较高浓度(1.0~5.0μmol/L)Oligo-Aβ1~42诱导不仅引起神经细胞凋亡,还引起细胞发生坏死性改变。进一步研究显示,低浓度(0.2~5.0μmol/L)的Oligo-Aβ1~42明显增加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PGE2、NO的产量及胞质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低浓度Oligo-Aβ1~42可通过胶质-炎症反应加剧神经元损伤,其作用可能与Oligo-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及胞质内COX-2、iNOS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态β-淀粉样肽1-42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 条件培养液 小鼠
原文传递
雷公藤提取物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药理效应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晓东 陈晓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79-1185,共7页
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肿瘤和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也有很强的作用。随着免疫炎症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临床上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抗肿瘤和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也有很强的作用。随着免疫炎症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抗炎和免疫调节也成为延缓这些疾病病程的重要策略。新近研究发现,雷公藤提取物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轴突伸展,促使受损的脑功能恢复,从而延缓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进展。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提取物的药理效应与其抑制过度活化的胶质细胞产生的神经炎性毒性、抗氧化、调节神经钙通道、调节T细胞功能及其神经营养作用有关。分子水平的研究显示,对NF-κB信号的抑制是雷公藤提取物主要的靶点。因而,雷公藤提取物在神经免疫炎症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雷公藤氯内酯醇 (5R)-5-羟雷公藤内酯醇 神经免疫 神经炎症 神经变性
下载PDF
脑心通及弥可保干预对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培基 毛小红 +4 位作者 王燕萍 潘晓东 刘礼斌 陈瑶 黄华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脑心通及弥可保(甲钴胺)对其干预效果。方法 180例DPN患者,中医辨证分为5型,应用脑心通(脑心通组)、弥可保(弥可保组)及脑心通联合弥可保组(联合...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脑心通及弥可保(甲钴胺)对其干预效果。方法 180例DPN患者,中医辨证分为5型,应用脑心通(脑心通组)、弥可保(弥可保组)及脑心通联合弥可保组(联合组)干预,均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通过临床评分、神经电生理和血管内径超声检查评估其疗效。结果 (1)肝肾亏虚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其他证型明显减慢(P<0.01),肝肾亏虚型及阳虚血瘀型F-波潜伏期较其他证型明显延长(P<0.01),气虚血瘀型及痰瘀阻络型皮肤交感反射潜伏期较其他证型明显延长(P<0.01)。(2)3组干预在气虚血瘀型(χ2=7.112,P<0.05)和肝肾亏虚型(χ2=6.667,P<0.05)的疗效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脑心通组对气虚血瘀型的总有效率达87.5%,显效率达43.8%(P<0.05);弥可保组对肝肾亏虚型总有效率达100.0%、显效率达50%(P<0.05);联合组治疗在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阳虚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3.3%、81.8%、81.8%和75.0%。(3)脑心通与弥可保对各中医证型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有改善作用(P<0.05);弥可保对皮肤交感反射改善作用明显(P<0.05);联合组对各证型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有改善作用(P<0.05),对胫前动脉内径也有改善(P<0.05)。结论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脑心通对气虚血瘀型的DPN疗效较好,脑心通联合弥可保干预有助于改善各证型的D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辨证 神经电生理 脑心通 弥可保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勇 杨杰 +5 位作者 张逸仙 余建萍 张黎黎 李明 马碧 刘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d孕鼠进行BMSCs和皮层神经元培养。培养第5天的皮层神经元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BMSCs培养液组(OGD+CM组),神经元OGD后培养基更换为BMSCs培养液(CM)继续培养;OGD+CM+LY294002组及OGD+LY294002组,以上2组分别加入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各组培养12 h后分别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各组培养2 h后分别检测AKT、pAKT(Ser473)、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量,在培养48 h后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GD培养后的神经元突起断裂、缩短、溶解,线粒体、内质网细胞器肿胀。OGD+LY294002组、OGD+CM组分别与OGD组相比,OGD+LY294002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3.679,P=0.021;t=2.938,P=0.042),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4.733,P=0.009);OGD+CM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升高(t=6.630,P=0.003;t=3.288,P=0.030),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降低(t=3.454,P=0.026)。与OGD+CM组相比,OGD+CM+LY294002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14.255,P=0.000;t=3.872,P=0.018),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6.699,P=0.003)。结论:BMSCs对OGD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道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CASEPASE-3 PI3K/AK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