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瘢痕”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范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7期57-59,共3页
创伤越来越小是当今外科的发展方向,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创伤是所有外科医生的追求,外科手术经历了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微创的腹腔镜手术的过渡,如今又从多孔腹腔镜手术向单孔手术发展,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NOTES)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 创伤越来越小是当今外科的发展方向,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创伤是所有外科医生的追求,外科手术经历了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微创的腹腔镜手术的过渡,如今又从多孔腹腔镜手术向单孔手术发展,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NOTES)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已经在临床开展的主要单孔手术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技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传统腹腔镜 美容效果 妇产科 手术器械 浆液性囊腺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盆腔粘连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宫颈癌术后凝血功能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练华珍 吴巍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宫颈癌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围术期予以LMWH,对照组围术期不予抗凝药...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宫颈癌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围术期予以LMWH,对照组围术期不予抗凝药物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指标、DVT的发生率及检测T淋巴细胞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并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抗Xα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淋巴细胞水平均有所降低,试验组CD3+、CD4+水平及CD4+/CD3+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PLT)、D-二聚体(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LMWH能够优化手术指标,降低DVT发生率,调节免疫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宫颈癌
下载PDF
福建地区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宫颈早期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2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女性群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及宫颈早期病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2-8月在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的2 75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288例阳性者同时行病理学...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女性群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及宫颈早期病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2-8月在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的2 75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288例阳性者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HPV感染阳性率为10.45%(288/2 756),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11例占73.26%;单一HPV感染249例占86.46%,高危型单一感染189例占65.62%,排在前三位依次为HPV 52(53例,18.40%)、HPV 16(29例,10.07%)、HPV 58(26例,9.03%);低危型单一感染60例占20.83%,前三位依次为HPV CP8304(23例,7.99%)、HPV 11(4例,1.39%)、HPV 42(3例,1.04%);多重HPV感染39例占13.54%,双重亚型感染31例占10.76%,三重亚型感染6例占2.08%,四重亚型感染2例占0.69%。不同年龄组中HPV感染率:<21岁感染率为38.60%,22~24岁感染率为33.33%,25~34岁感染率为20.89%,35~44岁感染率为22.74%,45~54岁感染率为21.71%,55~64岁感染率为30.38%,65~74岁感染率为24.63%。高危型HPV感染存在各级宫颈病变中,低危型HPV感染多只在于CINⅠ级。结论福建地区女性HPV以高危型HPV 52、58、16型最多见,该研究结果对制定适合福建地区女性特异性HPV疫苗及宫颈早期病变的筛查防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 宫颈病变 福建地区
原文传递
孕期增长体质量、脂代谢指标与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叶青燕 吴凯 练华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讨孕期增长体质量、脂代谢指标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孕妇795例作为对照组,再按照妊娠结局将GDM患者分为正常妊... 目的探讨孕期增长体质量、脂代谢指标与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孕妇795例作为对照组,再按照妊娠结局将GDM患者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及不良妊娠结局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孕期增长体质量、孕早、晚期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正常妊娠结局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长体质量情况、孕早、晚期脂代谢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孕期增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晚期的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有37例患者,正常妊娠结局组有83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正常妊娠结局组孕前BMI和孕期增长体质量过少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孕期增长体质量适宜的患者比例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孕期增长体质量过多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孕晚期的TG、TC、LDL-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增长体质量过多及孕晚期TG≥3.64 mmol/L、TC≥7.95 mmol/L、HDL-C≤1.65 mmol/L、LDL-C≥5.17 mmol/L是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孕期增长体质量过多现象,孕期增长体质量过多及孕晚期TG≥3.64 mmol/L、TC≥7.95 mmol/L、HDL-C≤1.65 mmol/L、LDL-C≥5.17 mmol/L是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孕期增长体质量 脂代谢指标 不良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陈雅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5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接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实施研究,共选取8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后,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接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实施研究,共选取8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后,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来曲唑组(n=40)和来曲唑治疗组(n=40)。来曲唑治疗组给予来曲唑治疗,二甲双胍+来曲唑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声检查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排卵情况、不良反应、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高于治疗前,PI、E_(2)、T、LH、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RI低于治疗前,且二甲双胍+来曲唑组上述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大于来曲唑治疗组(P<0.01)。二甲双胍+来曲唑组排卵率为77.50%(31/40),高于来曲唑治疗组的50.00%(20/40)(χ2=6.545,P=0.011)。二甲双胍+来曲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3/40),略高于来曲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2/40),但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二甲双胍+来曲唑组妊娠率为37.50%(15/40),高于来曲唑治疗组的15.00%(6/40)(χ2=5.230,P=0.022)。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不孕症可取得良好效果,既能调节性激素分泌,又能改善糖脂代谢指标,提升卵巢功能,增加排卵,提升受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二甲双胍 来曲唑 性激素
原文传递
阿托西班联合宫颈环扎术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练华珍 陈玉婷 吴巍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86-89,97,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联合宫颈环扎术在临床上治疗先兆早产中的效果及其对母婴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先兆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宫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联合宫颈环扎术在临床上治疗先兆早产中的效果及其对母婴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先兆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宫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阿托西班联合宫颈环扎术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利托君联合宫颈环扎术,对比两组妊娠延长时间、分娩结局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妊娠延长时间为(19.72±2.54)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13±2.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0,P<0.05)。观察组足月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西班与宫颈环扎术相结合在治疗先兆早产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延长早产患者的妊娠时间,提高患者的足月分娩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早产 阿托西班 宫颈环扎术 盐酸利托君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理论授课后续PBL的阶梯教学法在临床技能混合教学中的效果
7
作者 黄洁 叶翊翔 +3 位作者 周铭山 林雅芳 顾群夷 罗文伟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0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探讨理论授课后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阶梯教学法在临床技能混合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58名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单双号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9例,研... 目的探讨理论授课后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阶梯教学法在临床技能混合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58名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单双号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基于理论授课后续PBL的阶梯教学法,以“一对一”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对照组开展常规线下教学,对两组见习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见习生参与消毒铺巾、气管插管、胸腔穿刺、腰椎穿刺及小儿腰椎穿刺等5项临床技能考核分别为(95.23±3.18)(95.19±3.26)(95.15±3.35)(95.28±3.17)(95.11±3.45)分,优于对照组(88.23±4.01)(87.89±4.59)(86.23±3.78)(87.22±3.89)(86.23±3.67)分(t=7.366、6.983、9.510、8.650、9.494,P<0.05);研究组见习生综合能力提升情况优于对照组(χ^(2)=6.444,5.497、5.497、6.444、7.733,P<0.05);从教师培训态度(7项)、培训方法(15项)、培训时间(3项)、培训效果(11项)等方面进行评价,研究组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效果各项评分及总分分别为(6.67±0.35)(12.23±2.23)(2.44±0.29)(9.23±2.56)(30.34±4.45)分,高于对照组的(4.12±1.45)(10.12±2.17)(9.23±2.56)(1.68±0.56)(7.23±2.12)分(24.34±3.45)分,(t=9.206、3.652、6.490、3.240、5.738,P<0.05)。结论基于理论授课后续PBL的阶梯教学法,以“一对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立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方法,见习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教学法 线下教学 临床技能 混合教学
下载PDF
Ki67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林枝 范欣 +1 位作者 冯宗昊 张岩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5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5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子宫内膜样癌、腹腔冲洗液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的患者中,Ki67阳性率≥65%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Ki67的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175,P=0.000;r=0.106,P=0.010),分期越高,肌层浸润深度越深,Ki67的表达水平越高;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146,P=0.001),组织分化越差,Ki67表达水平越高;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呈负相关(r=-0.116,P=0.005;r=-0.168,P=0.00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195,P=0.000)。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PTEN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水平无关(P>0.05)。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Ki67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01,HR=4.81,95%CI 1.96~11.83),且Ki67阳性率≥65%同时ER/PR阴性、P53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最差(P=0.000,HR=18.23,95%CI 0.67~112.7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腹腔冲洗液、淋巴脉管间隙浸润、ER、PR、P53、PTEN等因素的作用后,Ki67阳性率以65%为界值并不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OR=0.70,95%CI 0.14~3.43,P=0.659)。结论 Ki67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当Ki67阳性率≥65%时,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KI67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下载PDF
经阴道彩超对人流术后宫内异常声像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翁昌梅 方美仙 +1 位作者 王志兰 邹文娟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对人流术后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人流术后阴道彩超以及经腹彩超的异常声像图,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彩超诊断宫腔内残留物70例,宫腔内积血块15例,宫腔内残留物伴积血块16例,单...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对人流术后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人流术后阴道彩超以及经腹彩超的异常声像图,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彩超诊断宫腔内残留物70例,宫腔内积血块15例,宫腔内残留物伴积血块16例,单纯宫腔积液8例,可疑宫腔粘连带9例,内膜息肉4例,滋养叶细胞疾病1例。正确诊断115例,误诊8例,诊断符合率93.5%。经腹彩超正确诊断105例,漏诊7例,误诊11例,诊断符合率85.37%。结论经阴道彩超探头分辨力高,对人流术后宫腔内异常回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彩超 人流术 宫腔内异常回声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保守治疗1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9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保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 112例观察对象保守治疗21 d后...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保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剖宫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保守治疗效果。结果 112例观察对象保守治疗21 d后,91例临床症状均消失,彩超提示其切口处回声均匀,21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彩超提示其切口处不均质回声明显缩小。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需要与彩超声像图检查结果相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保守治疗 彩超声像图
下载PDF
产房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艳玉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1期191-191,共1页
护理安全是指医院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未对患者的心理、机体或功能造成法律法规等规定以外的损伤、缺陷、障碍以及死亡等事故。我科对产房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 护理安全是指医院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未对患者的心理、机体或功能造成法律法规等规定以外的损伤、缺陷、障碍以及死亡等事故。我科对产房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房 护理安全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下载PDF
6例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荣华 张旭垠 +1 位作者 陈晓军 王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 分析MELF(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浸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例子宫内膜癌伴有MELF浸润病理类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EL... 目的 分析MELF(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浸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例子宫内膜癌伴有MELF浸润病理类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ELF浸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类型、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43~67岁,中位年龄56.5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或阴道异常排液为主。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级合并透明细胞癌ⅠB期;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ⅠB期;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ⅢC期;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ⅣB期。其中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5例存在脉管内转移。术后随访5~29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MELF浸润多见于较晚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多伴有淋巴结侵犯。存在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癌应尤其注意是否存在脉管累及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F浸润 子宫内膜样癌 淋巴转移
下载PDF
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黔 罗家寿 +1 位作者 朱银芳 王翠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0期2216-2219,共4页
目的研究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的100例前盆腔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 目的研究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的100例前盆腔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传统阴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选用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阴道紧缩感、血肿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评分较术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评分[(4.73±1.25)分vs.(21.09±7.22)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术中出血量[(166.82±53.24)mL vs.(253.61±65.15)mL]、并发症发生率(2.00%vs.14.00%)更低,手术时间[(104.18±12.03)min vs.(128.39±20.15)min]、留置尿管时间[(2.98±1.07)d vs.(5.31±1.36)d]、住院时间[(7.03±1.09)d vs.(9.77±1.38)d]更短(P<0.05)。结论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前盆腔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提升其生活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Avaulta前盆底修复系统 改良前盆底重建术 前盆腔功能障碍
下载PDF
Ⅰ型子宫内膜癌391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欣 张岩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及术后病理评估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选择地进行淋巴结切除术,为个体化、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经手术治疗、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病理确... 目的通过临床及术后病理评估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选择地进行淋巴结切除术,为个体化、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经手术治疗、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病理确诊的Ⅰ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黏液腺癌)3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筋膜外全子官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并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手术分期、肿瘤面积、肿瘤浸润深肌层、脉管癌栓、宫旁及宫颈侵犯、Ki67、CA125、PR(孕激素受体)及腹水细胞学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绝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家族史、ER(雌激素受体)、MLH1、PAX-2、PTEN、P53、附件受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阴性、脉管癌栓是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R阴性、脉管癌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该I类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考虑行淋巴清扫及分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导乐陪伴分娩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秀兰 《黑龙江医学》 2013年第8期738-739,共2页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3-02~2013-03间自愿行导乐陪伴分娩的顺娩产妇按随机的方法抽取40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模式助产的顺娩产妇按随机的方法抽取4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对分娩过程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3-02~2013-03间自愿行导乐陪伴分娩的顺娩产妇按随机的方法抽取40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模式助产的顺娩产妇按随机的方法抽取4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在产房生产过程中的满意度和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房生产过程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会阴裂伤程度比较,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会阴Ⅰ度裂伤和Ⅱ度裂伤比较,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可提高产妇在产房生产过程中的满意度,降低产妇会阴裂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乐陪伴分娩 优质护理 满意度 会阴裂伤程度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洁 王翠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45例超声检测发现胎儿异常的孕妇,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 目的探究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45例超声检测发现胎儿异常的孕妇,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检测结果,并对致病CM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5例超声异常的胎儿中,检出非整倍体8例,检出率5.52%;≥10Mb染色体重复/缺失5例,检出率3.45%;<10Mb染色体微重复/缺失11例,检出率7.59%.121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临床意义不明确CNV(VOUS)、良性CNV分别占7.44%、88.43%、4.13%.9例致病CNV经CMA检测出心脏畸形伴变异型Dandy-Walker畸形1例、心脏畸形伴DiGeorge综合征2例、心脏畸形1例、肺发育畸形1例、双侧侧脑室扩张伴小脑横径小于正常预测值M-2.8SD1例、双侧侧脑室增宽伴小脑测值小于正常预测值M-3SD1例、胎儿生长受限伴鼻骨缺失1例,胎儿生长受限1例.结论CMA技术可有效发现超声异常胎儿的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对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胎儿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超声 产前诊断 遗传学技术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罗家寿 王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4期46-48,共3页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MP)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以不孕、白带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为典型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影响较大[1]。临床观察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分为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MP)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以不孕、白带异常、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为典型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影响较大[1]。临床观察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分为不典型增生,占3.1%;复杂性或单纯性增生,占11.4%~25.7%;良性,占70.3%;及恶性肿瘤,占0.8%[2]。在EMP的诊断方面,阴道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临床诊断的常规方式,但漏诊率较高,原因是对早期或微小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宫腔镜检查可以清晰呈现病变大小及位置,直视宫腔形态等基本情况,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准确率较高[4]。本研究回顾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阴道超声检查疑似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前患者230例,通过对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分析,并回顾文献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精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经阴道超声检查 典型临床症状 检查结果分析 阴道不规则出血 组织学诊断 子宫内膜病变 单纯性增生
下载PDF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家寿 王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性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性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盆底肌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性伴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每次性生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性生活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性生活质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性功能客观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训练 产后 盆底功能 性功能 影响
下载PDF
择期对宫颈功能不全孕妇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5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对宫颈功能不全孕妇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母婴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80例宫颈功能不全孕妇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为40例),就诊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患者均接受宫颈环扎术治疗,但对照组为紧急宫颈环扎术,观... 目的探讨择期对宫颈功能不全孕妇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母婴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80例宫颈功能不全孕妇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为40例),就诊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患者均接受宫颈环扎术治疗,但对照组为紧急宫颈环扎术,观察组接受择期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母婴妊娠结局、血液指标等。结果观察组宫内感染率30.00%、晚期流产率25.00%低于对照组宫内感染率65.00%、晚期流产率47.50%,足月分娩率57.50%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5、4.381、5.079,P<0.05);两组早产率(17.50%vs.2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周延长时间、孕妇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RP、P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时,观察组CRP、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P<0.05);两组宫颈裂伤发生率(2.50%vs.2.50%)、胎膜早破率(2.50%vs.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功能不全孕妇接受治疗时选用择期宫颈环扎术,可显著改善母婴妊娠结局,且可更好的控制患者机体血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功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 母婴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重度宫腔粘连多次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妊娠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昭恺 郭子泽 叶黔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4期43-46,F0004,共5页
宫腔内粘连(IUA)是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受损、纤维化,导致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子宫颈管部分或全部粘连,引起患者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异常、腹痛、流产、早产或继发性不孕的一类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 宫腔内粘连(IUA)是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受损、纤维化,导致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子宫颈管部分或全部粘连,引起患者月经周期及月经量异常、腹痛、流产、早产或继发性不孕的一类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HA)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能一定程度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但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其或将二次损伤子宫内膜,加重术后粘连及继发性不孕。本文报告1例孕5月余因死胎引产,胎盘残留行清宫术患者,术后重度IUA,保守治疗无效后行4次HA,术后妊娠。本文同时对提高HA后妊娠率的文献进行复习,认为重度IUA保守治疗无效,经多次HA辅以术后防宫腔再粘连护理,仍可获较高妊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粘连 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子宫内膜 妊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