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5通过下调ZEB1和ZEB2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曹罗元 杨菁 +3 位作者 富显果 林应华 林峰 黄宝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00-1705,1711,共7页
目的探讨miR-205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205 mimics和scrambled control分别转染HK-2转分化细胞株,采用real-time q PCR检测miR-205和ZEB1、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ZEB1、Z... 目的探讨miR-205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205 mimics和scrambled control分别转染HK-2转分化细胞株,采用real-time q PCR检测miR-205和ZEB1、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ZEB1、ZEB2、E-cadherin、α-SMA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的异位表达情况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miR-205 mimics转染HK-2转分化细胞株后,ZEB1和ZEB2的表达水平较高糖组得到大幅下调(P<0.01),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显著提高(P<0.01),同时间质细胞特征分子α-SM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iR-205 mimics也显著抑制了HK-2转分化过程中β-catenin异位表达,在维持上皮细胞的形态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miR-205可通过下调ZEB1和ZEB2的表达,抑制了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5 转分化 HK-2细胞株 ZEB1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染料法在HLA-B27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富显果 唐宝佳 +3 位作者 杨菁 曹罗元 叶作东 黄宝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6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HLA-B27基因对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疑似患者170例进行HLA-B27基因及其亚型检测,对结果不一致样本,进一步应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B27测...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染料法检测HLA-B27基因对于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强直性脊柱炎疑似患者170例进行HLA-B27基因及其亚型检测,对结果不一致样本,进一步应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B27测序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为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结果不一致样本为流式细胞分析阳性,而荧光定量PCR法和PCR-直接测序分析为B*40亚型或B*40与B*58的杂合型;在158例AS相关患者中,共检出3种HLA-B27等位基因:B*2704为主要亚型,占96.8%,其次为B*2705,占1.9%,另有2例为B*2706,占1.3%,结论荧光定量PCR染料法可有效提高HLAB27检测的准确性,并能够实现HLA-B27亚型分析,可为深入探讨HLA-B27在AS中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荧光定量PCR 流式细胞术 强直性脊柱炎 HLA-B27
下载PDF
不同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对波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敏华 陈子春 +2 位作者 富显果 林宇涵 许双临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对波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UVEC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种处理:1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2以5.5/30.5mmol/L波动高糖干预细胞,每24h交替更换一次(波...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对波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UVEC为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几种处理:1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2以5.5/30.5mmol/L波动高糖干预细胞,每24h交替更换一次(波动高糖);3分别以3种浓度(0.2、1.0、5.0μmol/L)的硝苯地平、缬沙坦、氟伐他汀、卡托普利先与细胞孵育1h后再加入波动高糖(5.5/30.5mmol/L)培养基,分别于干预后48、72、120和168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和AnnexinⅤ-PI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波动高糖+药物)。结果早期凋亡率结果显示,除波动高糖+氟伐他汀[(22.6±11.2)%]外,波动高糖+硝苯地平[(7.5±3.9)%]、波动高糖+缬沙坦[(8.0±3.1)%]、波动高糖+卡托普利[(6.4±3.9)%]早期凋亡率低于波动高糖组[(13.1±5.9)%](均P<0.01);在波动高糖+氟伐他汀组中,随着药物剂量的加大,细胞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大,其中大剂量组(5μmol/L)明显高于波动高糖组(P<0.01)。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除波动高糖+大剂量氟伐他汀组(0.38±0.25)外,波动高糖+硝苯地平(2.06±0.91)、波动高糖+缬沙坦(1.97±0.89)、波动高糖+卡托普利(1.56±0.72)、波动高糖+0.2μmol/L氟伐他汀(1.60±0.58)、波动高糖+1μmol/L氟伐他汀(1.49±0.70)组细胞存活率高于波动高糖组(1.00±0.35,均P<0.01)。细胞凋亡率与存活率多因素析因分析显示,干预方式与药物剂量、干预方式与干预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1)。结论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和缬沙坦3种药物可有效抑制波动高糖诱导的HUVEC凋亡并改善其增殖;大剂量氟伐他汀则促进其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增殖 氟伐他汀
原文传递
康复训练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修复及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涛 周俊香 +2 位作者 杨菁 杨卫远 林芳芳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6期594-598,共5页
目的康复训练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修复及海马组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EPO组和训练组,每组各10只大鼠。3组均建立脑出血模型,EPO组与训练组在造模成功2... 目的康复训练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修复及海马组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EPO组和训练组,每组各10只大鼠。3组均建立脑出血模型,EPO组与训练组在造模成功24 h后均腹腔注射EPO,训练组大鼠给予康复训练,模型组注射与EPO组及训练组所注射EPO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与检测大鼠神经修复及海马GFAP表达情况。结果所有大鼠均造模成功,EPO组与训练组造模后7 d、14 d和28 d的Tarlov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训练组也显著高于EPO组(P<0.05)。造模后28 d,EPO组与训练组的脑含水量、血清IL-6和TNF-α值、海马组织GFA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训练组也低于EPO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EPO在脑出血大鼠中的应用能抑制海马GFAP表达与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脑水肿,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康复训练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