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漳州市医院2636例样本3种性传播病原体感染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慧娜 高海闽 +2 位作者 梅序桥 吴阿阳 吴春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19-121,共3页
目的了解漳州市医院就诊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奈瑟菌(NG)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漳州市医院就诊的患者2 63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U-RNA、CT-RNA、NG-RNA。结果 2 394例女性患者中UU、CT... 目的了解漳州市医院就诊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奈瑟菌(NG)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漳州市医院就诊的患者2 63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U-RNA、CT-RNA、NG-RNA。结果 2 394例女性患者中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53.34%、4.01%和0.46%,242例男性患者中UU、CT、NG的阳性率分别24.79%、15.29%和27.69%,UU阳性率中女性高于男性,而CT和NG阳性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UU感染中,不同年龄段女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5,P<0.05),不同年龄段男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41,P=0.120)。CT感染中,不同年龄段女性与男性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义(χ^2=3.934,P>0.05;χ^2=1.083,P>0.05)。NG感染中,不同年龄段女性阳性率与男性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158,P<0.01;χ^2=10.607,P=0.005)。结论 UU阳性率中女性高于男性,而CT和NG阳性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女性UU和CT感染中,年轻患者居多;男性CT和NG感染中,年轻患者也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淋奈瑟菌 感染率 性传染疾病
下载PDF
福建漳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及其缺乏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腾 林丽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漳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合计1026例,收集儿童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根据儿童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 目的分析福建漳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合计1026例,收集儿童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根据儿童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不足组和缺乏组,分别比较三组儿童不同检测季节、性别、年龄段等特征的维生素D水平和相关疾病情况,并分析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结果1026例中,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儿童为452例,维生素D水平不足组儿童359例,维生素D水平缺乏组儿童为215例。正常组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35.23±3.29)ng/mL,不足组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5.66±4.21)ng/mL,缺乏组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1.62±1.45)ng/mL。三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9.916,P<0.001)。不同性别、年龄、检测季节、居住地区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检测季节、居住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福建漳州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总体水平较充足,但需应据儿童个体情况加强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相关缺乏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缺乏 影响因素 调查 儿童 不足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1
3
作者 杨惠聪 原敏 杨彩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9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48例细菌性感染患儿(观察组)及55例健康儿(对照组)的hs-CRP含量。(2)用拜耳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仪对上述148...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48例细菌性感染患儿(观察组)及55例健康儿(对照组)的hs-CRP含量。(2)用拜耳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仪对上述148例细菌性感染患儿及55例健康儿进行白细胞计数。(3)将以上两种方法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hs-CRP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8例细菌性感染患儿中,hs-CRP阳性143例,阳性率96.6%;白细胞水平升高119例,阳性率80.4%,两种检测值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和观察疗效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菌性感染
下载PDF
医学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结果的判定及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阿阳 原敏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85-85,88,共2页
近十年来,我国临床实验室已普遍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活动.这些质控多注意到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问题,而分析前的质控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美国医学会科学部Jonnes博士指出“由于病人和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 近十年来,我国临床实验室已普遍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活动.这些质控多注意到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控问题,而分析前的质控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美国医学会科学部Jonnes博士指出“由于病人和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结果要比检验中的变化、错误更多见”.日常标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合格标本.如何判定标本是否合格是做好临床检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下面就造成不合格标本的因素及对策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格标本 美国医学会 临床检验 室内质量控制 临床实验室 质评活动 检验结果 采集因素
下载PDF
漳州地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值范围初建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美娜 许瑞元 +2 位作者 王尔莉 唐忠辉 滕少康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8-32,共5页
目的:初步建立漳州地区妊娠期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范围并进行分析,为妊娠妇女孕期检查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12月~2021年5月到漳州市医院产检正常的孕妇98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269例,孕中期400例,孕晚期31... 目的:初步建立漳州地区妊娠期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范围并进行分析,为妊娠妇女孕期检查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12月~2021年5月到漳州市医院产检正常的孕妇98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孕早期269例,孕中期400例,孕晚期314例,同时留取健康体检非孕期妇女血清标本368例作为非孕期对照组,用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甲状腺激素FT3、FT4及TSH的含量,统计分析其变化情况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随着孕期的发展,孕妇血清FT3、FT4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FT3和FT4孕早期分别与非孕期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孕中期和孕晚期均明显低于非孕期对照组(P<0.05),且孕期三组之间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在孕早期、孕中期时显著降低,孕早期最低,之后随着孕期的发展逐渐升高,孕晚期接近于非孕期对照组(P>0.05)。非孕期对照组、孕早、中、晚期妊娠组血清FT3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3.96~6.16、4.08~6.20、3.51~5.86、3.57~5.53 pmol/L,FT4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8.15~13.59、8.04~13.34、6.46~11.60、6.16~10.66 pmol/L,TSH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58~4.73、0.33~4.18、0.33~3.96、0.47~4.06 mIU/L。结论:妊娠期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所变化,本研究初步建立漳州地区不同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值范围,以供正常妊娠常规筛查及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甲状腺激素 TSH 参考值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检验对急性脑梗死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纪小霞 陈愉 +1 位作者 吴阿阳 刘淑亮 《中外医疗》 2016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索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两项指标的临床研究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试验组)和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98例(对照组),检测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 目的 探索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两项指标的临床研究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试验组)和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98例(对照组),检测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健康者对比,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C-反应蛋白的检验指标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患者不同时间检验结果相互比较,发病第3日两项指标结果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值(P<0.05);试验组中脑梗死程度高的患者,其指标值显著高于程度较轻患者的指标值(P<0.05)。结论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指标,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和其预后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清白细胞介素-18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尔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7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400例,将其中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剩余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研究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400例,将其中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剩余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3 ml,经处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样本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对照组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检验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实施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检验,可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提高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下载PDF
漳州地区2018年—2019年6月儿童EB病毒感染患儿3311例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翁开枝 梅序桥 +2 位作者 罗锦泓 黄淑贤 肖丽云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19-120,180,共3页
目的分析漳州市不同年龄段儿童EB病毒感染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儿童EB病毒(EB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或者住院收治的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3311例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 目的分析漳州市不同年龄段儿童EB病毒感染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儿童EB病毒(EB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门诊或者住院收治的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3311例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V-DNA载量,分析EBV-DNA阳性率和主要疾病谱。结果3311例患儿中EBV-DNA阳性791例,总阳性率为23.89%。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组(>6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10%(246/1288)、50%(412/824)和32.60%(133/408),不同年龄组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DNA拷贝数大于1×10^(4)有343例,出院诊断主要疾病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1.40%(142/343)]、肺炎[14.29%(49/343)]、急性扁桃体炎[11.66%(40/343)]、颈部淋巴结炎[4.96%(17/343)]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9%(13/343)]。结论在漳州地区,学龄前期儿童临床表现出呼吸道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症状时,需高度警惕EBV感染的可能,real time-PCR法检测血浆EBV载量可有助于EBV感染的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感染 儿童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漳州地区127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曾若婉 刘惠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不同标本类型的检出率及小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7例小儿CMV感染者的血浆、尿液标本,以及哺乳期婴儿患者的母亲乳汁标本。结果小儿CMV感染者的尿液标本阳性率(94.9...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不同标本类型的检出率及小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7例小儿CMV感染者的血浆、尿液标本,以及哺乳期婴儿患者的母亲乳汁标本。结果小儿CMV感染者的尿液标本阳性率(94.96%)与血浆标本的阳性率(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CMV且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的母亲乳汁阳性率高达86.21%。CMV感染婴幼儿后临床表现以肝炎、肺部感染以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结论采用不同标本检测CMV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在婴幼儿感染途径中,母婴通过乳汁感染是重要感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CMV) 婴幼儿 荧光定量PCR 乳汁 血浆
下载PDF
福建沿海地区1型和2型糖尿病人群血脂水平以及腰臀比值的相关调查研究
10
作者 杨福坤 沈强山 吴阿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9-70,73,共3页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地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A-群的血脂各项指标和腰臀比值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882名,T2DM组936例,T1DM组96例,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和...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地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A-群的血脂各项指标和腰臀比值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对照组882名,T2DM组936例,T1DM组96例,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和腰臀比值(WHR)测定,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腰臀比值在T1DM组、T2DM组和对照组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目醇测定值T1DM组明显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而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栽脂蛋白B在T1DM组与T2DM组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9,x2=3.412,P〈0.05)即T1DM组〈T2DM组〈对照组。在DM组内,T2DM组的TC和LDL—C测定值均明显低于T1DM组(F1=6.406,P1=0.007;F2=9.183,p2=0.005)。结论福建沿海地区糖尿病人群血脂水平在T1DM组、T2DM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但腰臀比值糖尿病组内无差别,T1DM比T2DM明显提高了DM并发血脂代谢紊乱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血脂 福建地区
下载PDF
漳州地区5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元峰 方小丽 +2 位作者 徐川林 文晓芳 柯靖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5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发现AML某些亚型的特征性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四色免疫分型方案(两步法)对525例AM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髓系抗原高表达CyMPO 95.62%,CD33 94.09%,CD13 92.38%,C... 目的分析5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发现AML某些亚型的特征性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四色免疫分型方案(两步法)对525例AM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髓系抗原高表达CyMPO 95.62%,CD33 94.09%,CD13 92.38%,CD117 91.05%;低表达CD64 35.81%,CD15 21.33%,CD11b 20.38%,CD14 10.86%。干/祖细胞标志抗原CD34、CD38、HLA-DR表达率分别为64.19%、79.43%、57.14%。525例AML患者跨系抗原表达50.85%,表达CD56者27.62%,表达CD7者24.95%,表达CD4者13.33%,表达CD19者9.71%,表达CD10者1.52%,表达CyCD79a者1.14%。CD4、CD11b、CD14、CD64在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4/5)中表达显著高于非单核细胞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些亚型AML存在特征性免疫表型,免疫表型有助于指导临床白血病分型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γ-干扰素检测在儿科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曾镇桦 吴春财 +1 位作者 柳兰 吴阿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在儿科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在漳州市医院儿科住院就诊的21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95例)、病毒组(76例)、混合感染... 目的探究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在儿科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在漳州市医院儿科住院就诊的21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95例)、病毒组(76例)、混合感染组(48例),另选取同期60例在该院就诊的未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静脉血检测γ-干扰素水平,统计细菌组、病毒组、混合感染组的γ-干扰素阳性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γ-干扰素水平变化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病毒感染组血清γ-干扰素水平较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当γ-干扰素≥5.61时,γ-干扰素诊断病毒感染的灵敏度为61.80%,特异度为65.30%,约登指数为0.271。血清γ-干扰素诊断病毒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619,P=0.007,95%置信区间为(0.535,0.704)。结论血清γ-干扰素对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Γ-干扰素 儿科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片仔癀通过BCL-2及Caspase途径参与急性淋巴白血病耐药细胞株MOLT-4/ADM耐药逆转机制的研究
13
作者 梅序桥 吴阿阳 +8 位作者 刘惠美 黄家福 薛钰 许煜煌 张琳 陆璇 王国伟 胡佳伟 潘裕添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片仔癀对耐阿霉素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ADM药物耐受逆转的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片仔癀作用MOLT-4/ADM细胞48 h后,用MTS法检测MOLT-4/ADM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LT-4/ADM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PCR检测耐药基... 目的探讨片仔癀对耐阿霉素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T-4/ADM药物耐受逆转的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片仔癀作用MOLT-4/ADM细胞48 h后,用MTS法检测MOLT-4/ADM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OLT-4/ADM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PCR检测耐药基因MDR1以及BCL-2 mRNA、Caspase-3/8/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BCL-2、Caspase-3/8/9以及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结果0.4 mg/ml片仔癀组对MOLT-4/ADM耐阿霉素的IC50逆转倍数为4.02倍。0.2 mg/ml片仔癀组凋亡率为(9.87±0.47)%,0.4 mg/ml片仔癀组凋亡率为(15.17±0.69)%,0.8 mg/ml片仔癀组凋亡率为(20.32±0.87)%,均高于阴性对照组(6.06±0.35)%。随着片仔癀用药浓度的增大,BCL-2 mRNA表达下降,而Caspase-3/8/9 mRNA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Caspase-3/9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8蛋白相对变化不大。结论片仔癀可以通过BCL-2以及Caspase途径诱导凋亡,增加MOLT-4/ADM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仔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药耐药 凋亡
下载PDF
血清GP73、GPC3、PIVKA-Ⅱ联合检测 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燕苹 翁文翔 +2 位作者 曾镇桦 梅序桥 吴阿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4期3590-3594,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97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78例... 目的分析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97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7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7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PC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PIVKA-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C患者血清GP73、GPC3、PIVKA-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有吸烟史、肝癌家族史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对照组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GPC3水平呈正相关(r=0.582,P<0.001),血清GP73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正相关(r=0.667,P<0.001),血清GPC3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正相关(r=0.639,P<0.001)。吸烟史、肝癌家族史、GP73、GPC3和PIVKA-Ⅱ均为HC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单独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34、0.849,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的AUC为0.964,明显大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Z=4.809、5.050、4.469,P<0.05)。结论血清GP73、GPC3和PIVKA-Ⅱ水平与HCC的发生关系密切,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辅助诊断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高尔基体糖蛋白7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异常凝血酶原 诊断
下载PDF
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林璐慧 高孙巧 +5 位作者 梅序桥 林达义 陈艺凤 林素丹 庄丽鸿 林聪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0、2.5、5、10μmol/L)作用于Kasumi-1细胞不同时间点(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 目的:探讨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0、2.5、5、10μmol/L)作用于Kasumi-1细胞不同时间点(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塞利尼索在不同时间点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r_(24 h)=0.7592,r_(48 h)=0.9456,r_(72 h)=0.9425);不同浓度塞利尼索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生长,并呈时间依赖(2.5μmol/L组r=0.9057,5μmol/L组r=0.9897,10μmol/L组r=0.9994)。塞利尼索可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r=0.973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塞利尼索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并且随着塞利尼索药物浓度的增大,Kasumi-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合成减少。结论:塞利尼索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输出蛋白1 塞利尼索 KASUMI-1细胞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靶向疗法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预后影响研究
16
作者 林淑君 苏慧娜 刘丽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0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靶向疗法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60例mCRC患者纳入研究中,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靶向疗法联合化疗)、对照组(单一化疗),均为30... 目的 探讨靶向疗法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60例mCRC患者纳入研究中,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靶向疗法联合化疗)、对照组(单一化疗),均为30例;治疗4个周期后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的水平,评估总有效率,随访掌握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肝功能损伤、肠道反应及皮疹的发生率相对高于对照组(P <0.05),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随访,研究组的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靶向疗法联合化疗治疗m CRC有良好效果,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改善患者预后,但相对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疗法 西妥昔单抗 化疗 转移性直肠癌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下载PDF
血浆中CRP、Hcy、LDL、HDL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惠聪 吴阿阳 +1 位作者 林洁 许小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0期2433-2434,243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探讨CRP、Hcy、LDL、HDL水平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探讨CRP、Hcy、LDL、HDL水平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OLYMPUS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SIEMENS 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分别检测211例AS(其中并发CHD患者156例)患者和59例健康人血浆中CRP、Hcy、LDL、HDL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组CRP、Hcy、LDL水平均升高,而HD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CHD组与无CHD组对比,并发CHD组的CRP、Hcy、LDL水平均升高(P<0.01),而HDL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组间上述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CRP、Hcy、LDL是AS的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HD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这些指标为CHD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发CHD患者体内CRP、Hcy、LDL水平高于无冠心病患者,而HDL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因而这些指标也可用来监测AS患者出现CHD等并发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梅序桥 吴阿阳 +4 位作者 郑燕苹 陈宏浦 郑源海 杨惠聪 张佳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1期3144-3146,3149,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表达变化对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4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其中94例RA患者按RA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分为低值、中...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表达变化对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4例RA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其中94例RA患者按RA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分为低值、中值、高值3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CD3+CD4+T淋巴细胞在DAS28低值组为(41.03±9.53)%,DAS28中值组为(42.16±7.08)%,DAS28高值组为(43.72±9.63)%;CD3+CD8+T淋巴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CD3+CD8+T淋巴细胞在DAS28低值组为(21.33±6.67)%,DAS28中值组为(21.39±7.36)%,DAS28高值组为(21.28±6.60)%。结论CD4+/CD8+比值与RA患者疾病进程相关,表明CD4+/CD8+失衡在RA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流式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气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仪相同检测项目可比性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惠聪 林洁 +1 位作者 方春香 王美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6期2072-207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与静脉血样本中血钾(K+)、血钠(Na+)、血氯(Cl-)以及血总二氧化碳(TCO2)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ABL800血气分析仪与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6例患者的动脉全血和血清样本进行K+、Na+、...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与静脉血样本中血钾(K+)、血钠(Na+)、血氯(Cl-)以及血总二氧化碳(TCO2)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ABL800血气分析仪与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6例患者的动脉全血和血清样本进行K+、Na+、Cl-、TCO2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两种仪器测定K+、Na+、Cl-、TCO2的结果均有显著相关性(r=0.717,r=0.832,r=0.721,r=0.919,P<0.01)。两种仪器测定TCO2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L800血气分析仪测定K+、Na+、Cl-的结果显著高于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0.05)。结论 ABL800血气分析仪与AU5400生化分析仪K+、Na+、Cl-、TCO2检测结果相关性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 血钾 血钠 总二氧化碳
下载PDF
检测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源海 梅序桥 周艳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9期515-515,5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雅培CD-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疾病组中,再生障碍性贫血PLT计数降低(P<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雅培CD-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疾病组中,再生障碍性贫血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无变化;而急性白血病PLT计数降低(P<0.01),MPV降低(P<0.01);PDW升高(P<0.0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中,PLT计数减少(P<0.01),MPV升高(P<0.05),PDW升高(P<0.01)。结论PLT、MPV、PDW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分析仪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