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8001例女性HPV感染与基因型分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毛雅珍 林赵栋 +1 位作者 林伟 黄秀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2期2659-2661,共3页
目的分析福州市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特点及感染HPV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宫颈癌的筛查、疫苗研制方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8 001例女性患者,对就诊的8 00... 目的分析福州市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特点及感染HPV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宫颈癌的筛查、疫苗研制方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妇产科就诊的8 001例女性患者,对就诊的8 001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的HPVDNA进行检测,共检测23种HPV基因型。结果在8 001例样本中,阳性例数2 484例,总阳性率31.05%(2 484/8 001),居前5位的HPV基因亚型依次为HPV52,16,51,58,53。结论福州市女性HPV病毒感染率较高,主要感染亚型为HPV52,HPV16和HPV51,以单一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癌
下载PDF
福州市5525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情况分析
2
作者 徐桂秋 林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6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分析福州市2014—2018年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阳性率及其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并对阴道微环境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进行相关性研究,从而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PCR-反... 目的分析福州市2014—2018年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阳性率及其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并对阴道微环境改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进行相关性研究,从而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的基因亚型。取阴道分泌物,显微镜下观察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采用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 5525例样本中共检出1793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2.45%。排名前三的基因亚型为HPV52、HPV16和HPV51。HPV多重感染中以高危型合并低危型为主。以不同年龄分组,在高危型HPV感染中以≤30岁和> 50岁的女性为主,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9例患者同时进行了HPV基因分型和阴道微环境检测,157例HR-HPV检测阳性,273例阴道微环境检测异常,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的改变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HPV感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福州地区女性的HPV感染率高于全国很多城市。阴道微环境的异常可能导致机体感染HR-HPV的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亚型 阴道微环境 宫颈癌 福州市
下载PDF
福州地区新生儿TORCH感染情况分析
3
作者 沈玲英 毛雅珍 +1 位作者 黄涛涛 方跃华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新生儿TORCH感染病例资料,了解福州地区TORCH感染现状,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3984例福州地区2017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并进行了TOR...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新生儿TORCH感染病例资料,了解福州地区TORCH感染现状,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3984例福州地区2017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并进行了TORCH(IgG和IgM)血清学检测的0~28 d新生儿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RCH-IgM阳性率为0.35%(14/3984),以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为主,1例为RV+HSV(Ⅰ+Ⅱ)双重感染;TORCH-IgG阳性率为100%(3984/3984),以CMV和HSV(Ⅰ+Ⅱ)为主,新生儿TORCH-IgM阳性率中男0.40%(9/2243),女0.29%(5/1741)。性别不同的新生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新生儿TORCH-IgM感染率较低,以RV和HSV(Ⅰ+Ⅱ)感染为主。新生儿TORCH感染的常见疾病诊断为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加强育龄女性以及新生儿TORCH相关病毒筛查,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以及患儿后遗症和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地区 TORCH 新生儿 优生优育
下载PDF
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林志冰 毛雅珍 +4 位作者 周晓燕 林晓丹 徐桂秋 林伟 林雨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3,I0009-I0015,共13页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和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安全性:PD-1抑制剂治疗相较于化疗有更少的不良反应事件,尤其是血液系统;PD-1抑制剂联合伊匹单抗相较于伊匹单抗单用有更多的不良反应事件,尤其别是肝功能指标;PD-1抑制剂和伊匹单抗治疗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有效性: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的PFS、OS和ORR分别为HR=0.54,95%CI(0.45,0.62),P<0.05、HR=0.69,95%CI(0.58,0.80),P=0.03和OR=3.16,95%CI(2.59,3.86),P<0.05。结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但不同的联合方式和不同的对照治疗有不同的安全表现。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需要更多研究证据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纳武单抗 派姆单抗 伊匹单抗 晚期黑色素瘤 META分析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心脏强回声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林忱昭 王旻 +1 位作者 胡建苏 黄秀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评价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用于心脏强回声(EIF)胎儿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435例接受羊水或脐静脉穿刺的EIF胎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一EIF组(A组)、EIF合并心脏... 目的评价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用于心脏强回声(EIF)胎儿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产科435例接受羊水或脐静脉穿刺的EIF胎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一EIF组(A组)、EIF合并心脏超声指标异常组(B组)、EIF合并心外超声指标异常组(C组)。对435例胎儿行CMA检测,并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435例产前超声提示EIF胎儿中,共检出1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检测异常率为3.25%(14/435);A、B、C组检出核型异常率分别为0(0/20)、2.39%(6/251)和4.88%(8/164)。CMA检测异常率为14.25%(62/435);62例CMA异常样本中,11例为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为染色体嵌合体,与核型检测相符;另5例为杂合性缺失;43例为拷贝数变异(CNVs),CNVs总检出率为9.89%(43/435)。A、B、C组CNVs检出率分别为20.00%(4/20)、10.36%(26/251)、7.93%(13/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1,P=0.145)。结论CMA能够有效提高EIF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测结果阳性率,对染色体微小缺失或重复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强回声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拷贝数异常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中国福建地区1474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雨虹 林伟 王晓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903,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及基因突变的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在血红蛋白A2(HbA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中的差异性,为其筛查分类、基因诊断、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以提高人...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人群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及基因突变的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在血红蛋白A2(HbA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中的差异性,为其筛查分类、基因诊断、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以提高人群的优生质量。方法:送检福建各区、县样本,总计1 474例,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法(RDB)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各组标本送检前已完成外周血的血红蛋白指数、MCV和MCH测定,即进行了地中海贫血的初筛。结果:在检测1 474例样本中,共检出704例地中海贫血(47.76%),其中α地中海贫血416例(28.22%),β地中海贫血267例(18.11%),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21例(1.43%)。而α地中海贫血细分为3类,分别为静止型(5.09%),轻型(22.18%),中间型(0.95%),在对其HbA2、MCV和MCH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福建地区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α地中海贫血以基因型--SEA/αα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IVS-Ⅱ-654为主,且在α地中海贫血的分类中,中间型的贫血指标显示最为明显,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筛查 基因诊断 福建地区
原文传递
福州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伟 徐桂秋 刘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4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比例,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法,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采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点突...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其比例,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防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跨越断裂点PCR(Gap-PCR)法,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采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对我院1169例疑似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1169例人群中检出α-地中海贫血317例,共12种基因型,以--^(SEA)/αα最为常见,占77. 0%,其次为-α^(3.7)/αα,占11.4%,同时检出1例罕见型HKαα/--^(SEA);检出β-地中海贫血206例,共10种基因型,以β^(IVS-Ⅱ-654)/β~N最为常见,占41.3%,其次为β^(CD41-42)/β~N,占31.6%;检出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6例,以--^(SEA)/αα复合β^(IVS-Ⅱ-654)/β~N最为常见,占31.3%。结论福州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高且突变类型多样,对于本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尤其是双方为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育龄夫妇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能有效减少中间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地区 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基于PD-1/PD-L1抑制剂联合疗法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方跃华 周晓燕 +2 位作者 林琴 林志冰 林雨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3-40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联合治疗(以下称“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免疫联合治...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免疫联合治疗(以下称“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免疫联合治疗对比舒尼替尼应用于晚期RC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时间至2022年10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StataMP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舒尼替尼相比,免疫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晚期R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HR=0.74,95%CI(0.67,0.80),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0.66,95%CI(0.51,0.81),P<0.01](;2)安全性:两治疗组均有较高的不良反应(A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免疫联合治疗组发生皮肤及内分泌系统AE显著高于舒尼替尼治疗组,而血液系统相关AE则明显低于舒尼替尼治疗组(;3)以1%为临界点,免疫联合治疗组的RCC患者,无论是PD-L1阳性或阴性的,其OS和PFS均高于舒尼替尼组。结论:免疫联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RCC患者的OS和PFS,但不同系统发生AE有差异,且RCC患者PD-L1表达状态(1%为临界点)并不影响免疫联合治疗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肾细胞癌 不良反应 舒尼替尼
原文传递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庄榕斌 周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929-93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MP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MP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FIB、APTT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水平,分析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FIB、APTT与IL-6、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浆D-二聚体、FIB、APTT对MPP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FIB、APTT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FIB、APTT均与IL-6、IL-8、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FIB及APTT诊断MPP的AUC分别为0.878、0.755、0.904。结论MPP患儿凝血功能与机体炎性反应密切相关,D-二聚体、FIB及APTT检测对MPP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肺炎支原体肺炎 诊断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感染肠道病毒71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跃华 王安平 陈如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探讨其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感染EV71手足口病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结果 EV71手足口病组...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探讨其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感染EV71手足口病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结果 EV71手足口病组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感染EV71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终末糖基化终产物在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跃华 王安平 陈如花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16-421,438,共7页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终末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的配体。HMGB1通过与RAGE相互作用对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已被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终末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的配体。HMGB1通过与RAGE相互作用对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已被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以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炎症反应,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旨在评估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SAS患者血清HMGB1水平以及SAS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我们共检测了165(男性141例,年龄62.88±10.77)例患者的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和前脑钠素氨基末端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同时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其中,68例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SAS,另外70例诊断为单纯性心力衰竭,其余27例作为对照。结果心衰患者血清HMGB1、hs CRP和NT-pro BNP水平及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功能分级明显较对照组高(P<0.001),心衰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和舒张末内径较对照组增加(P<0.001),而射血分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此外,心力衰竭合并SAS患者的血清HMGB1、hs-CRP水平较单纯性心力衰竭患者升高(P=0.011;P=0.017);心衰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NT-pro BNP和hs CRP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γ=0.622;γ=0.68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MGB1是心力衰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MGB1、hsCRP、NT-pro 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心力衰竭合并SAS时HMGB1升高尤为显著,且HMGB1是心力衰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HMGB1是SAS影响心力衰竭发病及进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下载PDF
痰涂片、TB-Ab、TB-DN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洁 林珊 林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7期2510-2511,共2页
目的探讨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在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2例肺结核患者和120例非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痰涂片、TB-Ab、TB-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肺结核组的痰涂片... 目的探讨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在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2例肺结核患者和120例非肺结核患者(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痰涂片、TB-Ab、TB-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肺结核组的痰涂片、TB-Ab、TB-DNA的敏感性分别为24.5%,64.7%,80.4%,三种方法敏感性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非肺结核组的痰涂片、TB-Ab、TBDNA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1.7%,98.3%,痰涂片与TB-Ab、TB-Ab与TB-DNA的特异性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TB-DNA在肺结核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痰涂片 TB-AB TB-DNA
下载PDF
叶酸及其复方制剂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修 江金锋 +2 位作者 陈闽明 林长江 金霆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817-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及其复方制剂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H型高血压患者2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90例)、依那普利叶酸组(91例)和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复方组(简称依叶... 目的探讨叶酸及其复方制剂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该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H型高血压患者2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90例)、依那普利叶酸组(91例)和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复方组(简称依叶组,92例)。以肱动脉介导的充血性血管内径变化率(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个月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FMD、IMT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依那普利叶酸组及依叶组患者Hcy、hs-CRP低于治疗前及依那普利组,FMD高于治疗前及依那普利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依叶组患者Hcy、hs-CRP、IMT低于依那普利叶酸组,FMD高于依那普利叶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固定复方制剂可更好地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H型高血压
下载PDF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与唾液酸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桂秋 林伟 刘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6期2428-2429,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与唾液酸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 086例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同时作唾液酸酶的快速检测。结果选取的1086例标本中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达28.6%,阴道分泌物显微...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与唾液酸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 086例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同时作唾液酸酶的快速检测。结果选取的1086例标本中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达28.6%,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与唾液酸酶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79.7%。结论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与唾液酸酶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有效地避免了细菌性阴道病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 唾液酸酶 细菌性阴道病( BV)
下载PDF
7896例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15
作者 徐桂秋 林伟 刘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分析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探讨三联筛查在预测胎儿异常时的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对7 896例孕中期(孕15-20+6周)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h CGβ)和游离雌三醇(u E3)水平检测,并... 目的分析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探讨三联筛查在预测胎儿异常时的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对7 896例孕中期(孕15-20+6周)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h CGβ)和游离雌三醇(u E3)水平检测,并结合孕妇预产年龄、体重、孕周、既往病史等因素采用lifecycle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得出产前筛查的风险率。结果在7 896例孕中期血清标本中筛查高风险(不包括筛查结果为低风险的年龄高风险)有290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256例,阳性率为3.25%,经产前诊断确诊2例;18-三体高风险12例,阳性率为0.15%;NTD高风险26例,阳性率为0.33%。预产年龄≥35周岁高风险16例,占筛查总数的0.19%。经过统计分析,20~35岁组和≥35岁组间21-三体高风险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中期产前三联筛查是预防缺陷儿出生的有效方法,随着高龄孕妇的增多,加大了患儿产生的风险,应当得到重视,在各地市普及产前筛查知识全面开展产前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 爱德华氏综合征 神经管缺陷 高龄孕妇
下载PDF
建立一种N-ras突变检测的“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
16
作者 金霆 费政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省时、有效的N-ras突变检测的"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方法对比"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和Sanger测序法:通过对混有不同比例的N-ras基因热突变G13D(GGT〉GAT)质粒的样本进行对照检测来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对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省时、有效的N-ras突变检测的"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方法对比"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和Sanger测序法:通过对混有不同比例的N-ras基因热突变G13D(GGT〉GAT)质粒的样本进行对照检测来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对9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外周血的DNA进行N-ras的G13D突变检测,统计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能检测出混有5%突变质粒型的样本,其灵敏度达5%,高于Sanger测序法的10%~20%。在97例AML患者的外周血的DNA中,"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方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到N-ras基因G13D突变分别为19例和18例,符合率达94.7%。结论 "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比测序法更为快速、简单,有更高的灵敏度,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AS “凸背”引物荧光PCR新技术 Sanger测序法
下载PDF
联合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粪便Hp抗原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7
作者 蔡惠美 林晖 +5 位作者 欧希龙 黄玉钿 方跃华 孙娟 曹文瑜 傅建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索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 SA)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探索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 SA)在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使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Hp SA的阳性率。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较对照组的PGⅠ水平和PGR值下降,G-17水平上升,Hp SA阳性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GⅠ、PGR及G-17具有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价值。联合PGⅠ、PGR、G-17和Hp SA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评估效果最佳。结论:联合检测PG、G-17和Hp SA可有效诊断萎缩性胃炎和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诊断 胃癌 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血清CEA、CA19-9在胆结石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元波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3期23-25,5,共4页
目的:探析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胆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CEA、CA19-9水平的高低,将胆结石者分成A... 目的:探析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胆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胆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CEA、CA19-9水平的高低,将胆结石者分成A组(CEA、CA19-9正常表达)、B组(CEA、CA19-9水平上升)两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治的38例腹股沟疝者作为本次实验对照组:腹股沟疝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手术前后血清CEA与CA19-9的表达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A、C组患者的血清CEA与CA19-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血清CEA及CA19-9的水平明显较C组高(P〈0.01).A组患者手术前、 后的血清CEA及CA19-9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的血清CEA及CA19-9水平显著较术前低(P〈0.01).结论:胆结石患者体内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呈显著上升状,两指标有助于胆道炎症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胆结石 胆道炎症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HE4、CEA、CA125在卵巢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贤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HE4、CEA、CA125对卵巢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情况,同期入组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采用EL...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HE4、CEA、CA125对卵巢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情况,同期入组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E4,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CEA、CA125,比较卵巢癌组术前和健康组、卵巢癌手术前和术后、复发组和未复发组HE4、CEA、CA125水平差异,分析HE4、CEA、CA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卵巢组的HE4、CEA、CA125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63、18.643、22.227,P <0.01);联合HE4、CEA、CA125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一HE4、CEA、CA125的灵敏度、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后1个月的HE4、CEA、CA125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44、16.866、20.129,P <0.01);复发组与HE4、CEA、CA125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53、14.654、19.132,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E4、CEA、CA125有助于提高卵巢癌临床诊断能力,且可为临床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评估提供参考,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诊断 效果评估 HE4 CEA CA125
下载PDF
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对比纳武单抗单用方案治疗恶性肿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晓燕 毛雅珍 +2 位作者 王晓贤 刘洁 林雨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4-47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对比纳武单抗单用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对比单用纳武方案单... 目的:系统评价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对比纳武单抗单用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对比单用纳武方案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均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含10篇文献。与纳武单抗单用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OS显著提高(HR=0.86,95%CI:0.75~0.99,P=0.03),PFS显著延长(HR=0.69,95%CI:0.55~0.85,P=0.000 6);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OR=3.18,95%CI:1.55~6.55,P=0.002)和停药的不良反应事件(OR=7.11,95%CI:4.85~10.42,P<0.000 01)的发生显著升高。结论:与纳武单抗单用方案相比,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方案治疗,可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OS及PFS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停药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较多,故要注意随访定期监测,以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武单抗 伊匹单抗 恶性肿瘤 PD-1 CTLA-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