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内分泌专科护士对胰岛素笔应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被引量:18
1
作者 卓惠珍 陈玉梅 +2 位作者 林艳曦 江金玉 林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9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胰岛素笔 专科护士 掌握情况 内分泌 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治疗 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内分泌科护理软实力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淑华 江金玉 +1 位作者 赖小玲 赵峰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3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PDCA循环法在提高内分泌科护士护理软实力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13名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及健康宣教能力评分进行评价,运用鱼骨图分析护理软实力提高的要素,运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并在...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PDCA循环法在提高内分泌科护士护理软实力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13名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及健康宣教能力评分进行评价,运用鱼骨图分析护理软实力提高的要素,运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并在实施后重新统计相关评分,比较前后评分变化.结果实施后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健康宣教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条件满足率及仪容仪表符合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些护士的人文关怀素养、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有所不足,导致护理软实力欠缺,影响护理实施效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内分泌科护士的护理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软实力 PDCA原理 内分泌科 人文素质 优质护理
下载PDF
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作者 严孙杰 吴佩文 +1 位作者 黄凌宁 杨立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国内文献未见报道。该例患者临床主要呈现腺垂体机能减退症状,影像学显示垂体柄增粗、双侧肾上腺外形明显增粗增大,垂体激素PRL升高而其他垂体促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激素... 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国内文献未见报道。该例患者临床主要呈现腺垂体机能减退症状,影像学显示垂体柄增粗、双侧肾上腺外形明显增粗增大,垂体激素PRL升高而其他垂体促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下。骨髓像显示淋巴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幼淋细胞占71.5%,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伴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高脂状态下Exendin-4对胰岛βTc6细胞内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表达、细胞增殖功能及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黄林晶 侯毅翰 +2 位作者 杨立勇 严孙杰 沈喜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945-4947,共3页
目的 探讨Exendin-4在高脂状态下是否具有抗脂毒性及其相关机制是否涉及胰-十二指肠同源盒(PDX)-1。方法 不同浓度的Exendin-4培育βTc6细胞不同时间,再应用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干预24 h,检测细胞内PDX-1表达及增殖能力和胰岛... 目的 探讨Exendin-4在高脂状态下是否具有抗脂毒性及其相关机制是否涉及胰-十二指肠同源盒(PDX)-1。方法 不同浓度的Exendin-4培育βTc6细胞不同时间,再应用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干预24 h,检测细胞内PDX-1表达及增殖能力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 1Exendin-4干预6 h,各组细胞PDX-1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均未见明显改善;2当Exendin-4干预延长至12~24 h,随着干预浓度增高,细胞内PDX-1逐渐升高,细胞增殖能力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好转。结论 高脂状态下适宜浓度的Exendin-4干预一定时限可上调β细胞内PDX-1的表达,并改善细胞增殖功能及胰岛素分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NDIN-4 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 胰岛素 游离脂肪酸 βTc6细胞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5
作者 吴佩文 杨立勇 刘东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7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5mmol/LFFA分别干预1h、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与FFA共同干...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5mmol/LFFA分别干预1h、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与FFA共同干预βTC6细胞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浓度。结果:FFA干预1h后,βTC6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增加(P<0.05),FFA干预48h后,βTC6细胞的GSIS较干预前下降(P<0.05)。FFA与吡格列酮共同干预时,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升高,GSIS呈上升的趋势,1.0μmol/L和10.0μmol/吡格列酮与FFA共同干预组GSIS较FFA干预48h增加(P<0.05)。结论:FFA对B细胞具有短期刺激作用及脂毒性作用,吡格列酮可以部分改善脂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βTC6细胞 胰岛素分泌 吡格列酮
下载PDF
肥胖与—相胰岛素分泌
6
作者 罗昌正 严孙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2期62-64,共3页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细胞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IR早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存在。然而只有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没有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是不会发生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在糖尿病诊断前的10-15...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细胞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IR早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存在。然而只有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没有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是不会发生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在糖尿病诊断前的10-15年,胰岛β细胞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也有报道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甚至先于IR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 胰岛Β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异常 肥胖 胰岛素抵抗 糖耐量受损 敏感性降低
下载PDF
数字健康背景下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的需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心怡 张永泽 +1 位作者 阳成虎 吴晓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958-3965,共8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疾病谱变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亟须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基层医防融合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服务采纳的影响因素,鲜有对数字技术下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进行...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疾病谱变化,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亟须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基层医防融合模式。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服务采纳的影响因素,鲜有对数字技术下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进行识别与分析的研究。目的探索数字健康背景下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以及不同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医防融合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相关研究与实际工作,确立了20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调查项目,并于2023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福建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糖尿病患病及风险人群,获取410名受访者数据,收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类型和医保类型五类人口学特征,依据Kano模型分析法进行属性分类分析,考察不同属性的服务需求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而提出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供给策略。结果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需求显示出共性和个性差异,其中,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人群服务需求差异较大。糖尿病防治群体的医防融合服务需求聚焦在筛防和诊疗环节,但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提供的相关便捷服务与用户的满意度无关。结论应当提升糖尿病基层医防融合服务个性化水平,充分满足服务人群的“糖尿病与并发症初步筛查”等必备属性需求,完善“建立全周期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期望属性服务,以及提升“风险预测”“远程健康监测”等魅力属性需求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医防融合 数字健康 服务需求 KANO模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
8
作者 龚怡然 赖若男 +2 位作者 黄林晶 陈秀清 吴佩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377-385,共9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2023年12月住院诊治并接受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的T2DM患者420例,分为骨量正常组237例、骨量减少组131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比...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2023年12月住院诊治并接受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的T2DM患者420例,分为骨量正常组237例、骨量减少组131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比较3组的基线资料。再以TIR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比较不同TIR区间骨量情况及临床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TIR与各临床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IR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TIR等方面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IR百分位数升高,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TIR与BMI、空腹C肽、尿酸、肌酐、25\|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呈正相关,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影响因素后,TIR与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呈负相关。绘制ROC曲线,可见T2DM患者的TIR预测骨量减少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0,最佳临界值为69.65%;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AUC为0.680,最佳临界值为69.47%。结论T2DM患者TIR与骨量异常(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独立相关,TIR水平增加能有效降低骨量异常发生风险,其预测价值具有临床应用潜力,可为T2DM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目标范围内时间 骨量异常 相关性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潘时中 张松菁 +3 位作者 严孙杰 赵淑好 江金玉 林榕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DM)肾脏损害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应用SD200型骨矿物仪测量86例DM(2型)患者(包括正常白蛋白尿组4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0例)和34例正常对照组的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临床白蛋...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DM)肾脏损害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应用SD200型骨矿物仪测量86例DM(2型)患者(包括正常白蛋白尿组4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0例)和34例正常对照组的骨密度(BMD)变化。结果临床白蛋白尿组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Op的发生率随尿白蛋白增高而增加。结论肾脏损害是加重DM患者Op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糖尿病 肾损害
下载PDF
腰围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危险成分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敬瀚 苏丽 +1 位作者 王中心 张帆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6-899,共4页
目的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 目的在代谢综合征(MS)多种成分中,试图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验证腰围预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MS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3例研究对象,以CDS建议的MS为标准,MS患者80例,非MS患者83例,比较MS及非MS患者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腰围对MS的危险性,分别建立男性及女性腰围对MS的ROC曲线评价系统,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腰围最佳诊断界定值,得出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MS患者的年龄、腰围、BMI、SBP、DBP、FBG、TG、1/HDL-C均大于非MS患者;控制年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示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男性ROC曲线下面积0.92,腰围界定值为89.5cm时,灵敏度为0.84,特异度为0.93。女性ROC曲线下面积0.93,腰围界定值为80.8cm时,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81;研究发现,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现仍吸烟者MS的风险是从未吸烟者的6.88倍,曾吸烟者是从未吸烟者的3.96倍。结论证实高腰围是MS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预测CDS建议MS标准的可靠指标.吸烟也是MS的危险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吸烟
下载PDF
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严孙杰 张松菁 +2 位作者 杨立勇 刘新秀 林新霖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33 例对照组和 96 例糖代谢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其中糖代谢异常者包括:糖耐量减低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33 例对照组和 96 例糖代谢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其中糖代谢异常者包括:糖耐量减低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 30 例和伴血管病变组36例。结果 与对照组(13. 08%±4 .90%)比较,糖耐量减低组已存在 EDF 降低(10 46%±4 54%), 糖尿病患者 EDF 则进一步降低(6 .25%±2 .95%),糖尿病血管病变组患者 EDF 最低[5. 17%±2 .11%;与无血管病变组(7 .59%±3 .29%)比较 t=3 .536, P<0 .01]。结论 在早期糖代谢紊乱即糖耐量减低和无血管病变临床证据的糖尿病患者,利用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可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这种受损随糖代谢紊乱加重而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 血管舒张功能 糖代谢异常 不同时期 结论 变化 目的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细胞体积增大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严孙杰 卓孝福 +3 位作者 潘时中 赵淑好 陈君敏 胡雯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细胞体积增大的原因及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5 2例糖尿病患者部分血细胞参数和红细胞膜 Na+ - K+ - ATPase、Ca2 + - ATPase活性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改良的 Hanahan法、L uthra法测定 ,并设对...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细胞体积增大的原因及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5 2例糖尿病患者部分血细胞参数和红细胞膜 Na+ - K+ - ATPase、Ca2 + - ATPase活性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改良的 Hanahan法、L uthra法测定 ,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 Na+ - K+ - ATPase、Ca2 + - ATPase活性降低 ,以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最为明显 ;微血管病变组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增大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降低 ;而无微血管病变组则正常。 MCV、MCHC和 MPV的变化与红细胞膜两种 ATPase活性降低有关。结论 与 ATPase活性改变有关的血细胞体积增大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细胞体积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对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严孙杰 王长溪 +5 位作者 潘时中 李维绥 张松菁 王中心 杨立勇 赵淑好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8-81,共4页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75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随SDNN(24小时内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和心率、白昼收缩压和心率、夜间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递增,昼夜血压差和...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75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随SDNN(24小时内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和心率、白昼收缩压和心率、夜间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递增,昼夜血压差和心率差递减;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由类似双峰双谷逐渐变为失去正常节律,且夜间血压高于白昼的血压曲线;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昼夜血压节律的异常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严重的昼夜血压节律异常者常伴有较高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病变 血压 昼夜节律 糖尿病
下载PDF
健康成人体成分差异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严孙杰 冯霖 +4 位作者 沈喜妹 杨立勇 张松菁 易如海 顔晓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体成分特点及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MD)影响的差异。方法693例成人根据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全身脂肪、瘦组织质量和全身、腰椎、股骨BMD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统计学处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体成分特点及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MD)影响的差异。方法693例成人根据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全身脂肪、瘦组织质量和全身、腰椎、股骨BMD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统计学处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男性脂肪百分比低于女性[(22.15±7.12)%vs(32.30±6.84)%,P<0.01],瘦组织百分比[(73.81±6.86)%vs(61.19±10.80)%,P<0.01]和骨矿盐百分比[(4.07±0.47)%vs(3.89±0.64)%,P<0.01]明显高于女性。男性<60岁全身、腰椎、股骨BMD与瘦组织质量、脂肪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60岁腰椎BMD与脂肪质量呈正相关,但瘦组织仍影响着BMD;女性随年龄增加,各部位BMD与瘦组织质量之间相关性减弱,与脂肪质量相关性增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瘦组织是影响男性和<50岁女性BMD变异的主要因素;在以绝经后女性为主的人群,<60岁女性体质量指数(BMI)或瘦组织仍影响着BMD变异,≥60岁女性脂肪则决定BMD变异。结论男性具有较多的瘦组织,是影响男性BMD变异的主要因素;女性具有较多的脂肪成分,但对BMD影响存在年龄上的差异,是决定≥60岁女性BMD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脂肪类 瘦素 身体成分 人体质量指数 回归分析 光密度测定法 X线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与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孙杰 郑勇 +3 位作者 潘时中 张松菁 杨立勇 赵淑好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部分心脏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 10 2例糖尿病患者 ,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参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 随 SDNN(2 4小时内全部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部分心脏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 10 2例糖尿病患者 ,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参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 随 SDNN(2 4小时内全部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 )降低 ,糖尿病患者的舒张末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A峰与 E峰峰值流速的比值 (PVA/ PVE)、室间隔厚度 (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 (L VPWTd)、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均增加 ;二尖瓣前叶活动斜率 (MEF)降低 ,IVSTd/ L VPWTd则无变化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 L own's≥ 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短阵房速、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上述变化与夜间血压的异常增高相伴随。结论  SDNN低的糖尿病患者心脏受累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功能 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松菁 杨立勇 +3 位作者 潘时中 严孙杰 赵淑好 卢涓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0期71-74,7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抵抗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含量,分析与骨密度(BMD)、体脂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分3组:正常对照组28例、糖尿病非肥胖组30例、糖尿病肥胖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 目的观察血清抵抗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含量,分析与骨密度(BMD)、体脂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分3组:正常对照组28例、糖尿病非肥胖组30例、糖尿病肥胖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各部位BMD、体内脂肪百分比。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2-%B)、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2-%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糖尿病非肥胖组hs-CRP、抵抗素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2.34±0.75)mg/L比(1.98±2.24)mg/L;(20.19±11.20)μg/L比(15.59±11.10)μg/L,均P<0.05],糖尿病肥胖组hs-CRP[(4.94±2.35)mg/L]、抵抗素[(25.83±9.56)μg/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亦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BMI存在负相关(r=-0.252,P<0.05),与hs-CRP、HOMA2-%B、HOMA2-IR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563、0.225、0.667,均P<0.05),而与各部位BMD无相关性。hs-CRP与腰围(WC)、体重指数(BMI)、HOMA2-IR、上肢脂肪百分比、大腿脂肪百分比、躯干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百分比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773、0.594、0.662、0.540、0.557、0.530、0.561,均P<0.01),与抵抗素、躯干BMD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563、0.224,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等因素之后,hs-CRP仍与WC、BMI、HOMA2-IR、抵抗素和大腿脂肪百分比%独立相关。结论抵抗素与HOMA2-%B、HOMA2-IR相关,表明其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hs-CRP是已知的炎症因子,hs-CRP与抵抗素的紧密联系提示抵抗素也可能是炎症因子之一。中心性肥胖可能是导致CRP、抵抗素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和(或)肥胖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启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 HS-CRP 肥胖 2型糖尿病 体成分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缺乏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晨露 杨立勇 +3 位作者 陈秀清 刘东晖 严孙杰 吴佩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评估8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MAP情况,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其中无DMAP371例、单一DMAP 296例、复合DMAP 145例。采用电化学...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评估8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MAP情况,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其中无DMAP371例、单一DMAP 296例、复合DMAP 14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_3水平,并记录病程、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肌酐比值等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67.5%维生素D缺乏,24.8%维生素D不足。单一DMAP组25(OH)D_3水平[(16.95±6.97)ng/mL]及复合DMAP组25(OH)D_3水平[(16.23±8.28)ng/mL]均显著低于无DMAP组[(19.41±8.13)ng/mL],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5,3.976,均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_3与DMAP呈独立负相关(Est=-0.027,OR=0.947,95%CI:0.954~0.994,P=0.011)。结论血清25(OH)D_3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MAP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_3水平越低越容易合并复合D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糖尿病 2型 毛细血管 骨化二醇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锡得 杨立勇 林志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7-37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发生严重低血糖将患者分为非低血糖组(138例)和低血糖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药物应用及生化指...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发生严重低血糖将患者分为非低血糖组(138例)和低血糖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药物应用及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顾方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体重指数(BMI)、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联用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二甲双胍应用率显著低于非低血糖组,胰岛素应用率以及口服降糖药(OAD)和胰岛素的联合应用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肾功能有关的指标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低血糖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病程超过10年、胰岛素应用以及和OAD联用、果糖胺低于2.5 mmol/L、白细胞升高、肾功能受损均和严重低血糖发生具有相关关系。结论病程超过10年、胰岛素应用以及和OAD联用、白细胞升高、果糖胺低于2.5 mmol/L、肾功能受损均和严重低血糖发生有关,在行降糖治疗时应该谨慎评估上述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立勇 刘东晖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检测21例正常人(Ⅰ组)、32例非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Ⅱ组)、38例Ⅱ型糖尿病无脑梗塞患者(Ⅲ组)和38例Ⅱ型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Ⅳ组)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糖/胰岛素,ISI)、胰岛素/C肽比... 检测21例正常人(Ⅰ组)、32例非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Ⅱ组)、38例Ⅱ型糖尿病无脑梗塞患者(Ⅲ组)和38例Ⅱ型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Ⅳ组)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糖/胰岛素,ISI)、胰岛素/C肽比值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曲线下面积。结果:Ⅳ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C肽比值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高于Ⅰ、Ⅱ、Ⅲ组患者,空腹C肽值和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Ⅰ组患者,而ISI低于Ⅰ组和Ⅲ组患者。结论: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S),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过多和血清胰岛素降解减少可能参与了这类患者HIS的形成,此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不同,HIS可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高发病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塞 高胰岛素血症 并发症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秀清 杨立勇 +4 位作者 沈喜妹 刘东晖 吴佩文 严孙杰 赵淑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934-3937,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CRC患者498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代谢情况下CRC转移复发率,采用COX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中,MS组与非MS组相比,术...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CRC患者498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代谢情况下CRC转移复发率,采用COX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与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中,MS组与非MS组相比,术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年龄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P<0.05);直肠癌中,MS组与非MS组相比,术前BMI、SBP、舒张压(DBP)、TG、FPG、年龄较高,而HDL较低(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结肠癌和直肠癌中,高血糖组转移复发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结肠癌转移复发与血糖、TNM分期、是否化疗呈正相关(P<0.05);直肠癌转移复发与血糖、TNM分期、神经周围侵犯呈正相关(P<0.05)。结论MS组分之一糖代谢异常与CRC转移复发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代谢综合征 转移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