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关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研究论文在Archives of Neurology上发表
1
作者 王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7-757,共1页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类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其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存在两种同源性极高的拷贝SMN1、SMN2,90%以上患者存在SMN1基因缺失,可通过判...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类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其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存在两种同源性极高的拷贝SMN1、SMN2,90%以上患者存在SMN1基因缺失,可通过判断有无SMN1缺失来进行基因诊断。目前常用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方法有连锁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论文 神经内科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
作者 陈晓春 王柠 +5 位作者 张志坚 周瑞玲 黄华品 马琪林 林航 潘晓东 《海峡科学》 2016年第1期56-63,共8页
该报告回顾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癫痫与脑电图、周围神经疾病与电生理等专业学组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 该报告回顾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阐述神经变性病、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癫痫与脑电图、周围神经疾病与电生理等专业学组在临床医疗、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及不足,展望福建省神经病学学科的发展前景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专业学组 发展历程 现状 发展趋势 福建省
下载PDF
神经内科ICU老年患者下肢DVT的护理对策及对睡眠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云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070-2072,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ICU老年患者下肢DVT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老年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满意度、睡眠质量。根据DVT发生情况及VT...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ICU老年患者下肢DVT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老年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满意度、睡眠质量。根据DVT发生情况及VTE评分分为非DVT组(n=20)和DVT组(n=2),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DVT组平均年龄(69.5±1.50)岁,FIB(476.03±25.74)mg/dL,D-D(229.35±18.52)μg/L,卧床时间(13.5±0.50)d。均使用抗生素、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有静脉置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老年患者发生下肢DVT多同时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静脉置管、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FIB和D-D二聚体指标升高等临床特点,多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因此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密切监护下肢DVT的发生,及早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下肢DVT发病率,保护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康复和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ICU 老年患者 下肢DVT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的调查研究和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荟 陈彬彬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第19期104-105,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的效果以及策略。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低血糖值、低血糖症状、... 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内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的效果以及策略。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低血糖值、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处理方法、床边是否备糖果或含糖食物等4项的知晓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可以更好的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同质化护理,各医院可以针对相关专科操作流程和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评审标准,并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糖尿病 同质化护理 策略
下载PDF
神经梅毒临床误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励超 林弘 +1 位作者 黄玉婷 慕容慎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2月曾经在院外误诊的l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2例脑膜血管梅毒者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例脑膜梅毒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2月曾经在院外误诊的l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2例脑膜血管梅毒者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例脑膜梅毒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和动脉瘤,2例脊髓痨被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6例全身麻痹性痴呆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急性病毒性脑炎、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合并痴呆。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问诊忽略了患者的冶游史以及患者和家属有意隐瞒病史;体格检查不全面和定位诊断错误;全身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病因诊断时考虑不充分(误诊的最主要原因)。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医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对可疑病例应注重询问相关病史,认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特异性的血清学、脑脊液检查,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误诊原因 诊断 患者 临床误诊 诊病 体格检查 临床医师 临床表现 病史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细胞因子IL、TNF-α、NGF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林健清 张志坚 林财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细胞因子 TNF-Α NGF IL 持续性自发痛 持续性疼痛 身体损伤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中神经肽含量的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志坚 慕容慎行 +2 位作者 许国英 方玲 吴秀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血中代表交感、副交感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以及内源性类阿片肽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 ,对三批共 15 6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 β-内啡肽 (β- EP)、神经肽 Y(NPY)、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血中代表交感、副交感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以及内源性类阿片肽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 ,对三批共 15 6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 β-内啡肽 (β- EP)、神经肽 Y(NPY)、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亮啡肽 (L EK)及强啡肽 A(Dyn 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 (β- EP40 7.5± 2 5 7.4ng/ L,NPY2 6 .38± 15 .99ng/ L,CGRP110 .10± 49.6 0 ng/ L,SP2 2 7.6 5± 10 9.45 ng/ L,VIP173.0 0± 12 4.75 ng/ L)相比 ,头痛间歇期患者 β- EP降低 (2 39.0± 15 6 .4ng/L,P<0 .0 1) ,NPY升高 (35 .5 5± 17.98ng/ L,P <0 .0 5 ) ;头痛缓解 4天内的患者 CGRP(82 .45± 6 3.5 0 ng/L,P<0 .0 5 )、SP(16 3.95± 95 .90 ng/ L,P<0 .0 5 )、VIP(116 .15± 79.45 ng/ L,P<0 .0 5 )降低。病人组的 L EK与 CGRP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r=0 .342 6 ,P<0 .0 5 )。结论 感觉、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均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在此过程中有多种与血管舒缩有关的肽类含量改变 ,同时伴有部分内源性阿片肽的相关变化及 β- EP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神经肽 病理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树法 姚培森 +3 位作者 黄小芬 余良宏 王伟 康德智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44-47,共4页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C-反应蛋白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和"3H"疗法等常规动脉瘤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血流参数、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大脑中动脉血流痉挛参数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SE、CRP、FABP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脑梗死率较低(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NSE、CRP以及FABP水平,改善脑部血流,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联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管痉挛 神经特异性烯醇酶 C-反应蛋白 特异性烯醇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吴萱 林艾羽 +3 位作者 王华燕 魏慧星 王丹妮 王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复发型NMO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在维持性泼尼松治疗前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年复发率的变... 目的观察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复发型NMO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在维持性泼尼松治疗前后,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年复发率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维持性泼尼松治疗后,患者的ED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3.09±0.85)vs.(4.06±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复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34±0.31)次/年vs.(1.51±0.57)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不同剂量泼尼松对于年复发率降低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维持性泼尼松治疗能有效降低NMO患者的年复发率,并改善其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泼尼松 治疗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合并肺结核2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萱 王华燕 +2 位作者 许国荣 林艾羽 王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3-505,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发病时可同时或相继累及视神经及脊髓,并可出现反复发作,具有严重致残性。国内外均有关于NMO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的报道[1-4],并有研究...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发病时可同时或相继累及视神经及脊髓,并可出现反复发作,具有严重致残性。国内外均有关于NMO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的报道[1-4],并有研究提示结核与NMO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5],以及抗结核治疗对NMO患者有效[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肺结核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间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后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良宏 康德智 +1 位作者 林建华 张志坚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8期3872-3873,共2页
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来源广泛,可取自骨髓、脐带血、外周血、肌肉、骨骼、软骨、腱、脂肪、血管利用MSC在体外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将MSC从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出来的细胞具有干细胞持续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可跨胚层分... 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来源广泛,可取自骨髓、脐带血、外周血、肌肉、骨骼、软骨、腱、脂肪、血管利用MSC在体外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将MSC从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出来的细胞具有干细胞持续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可跨胚层分化,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造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而且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弱。动物实验表明MSC移植对神经损伤的治疗有潜在优势。国内外众多研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并对其治疗机制做出初步的阐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MSC在诱导剂、细胞因子和微环境等因素作用下,能直接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移植。②MSC的营养支持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神经损伤 组织修复 功能重建 神经元
下载PDF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第4内含子基因多态与福建汉族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玲 王柠 +1 位作者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7-690,693,共5页
目的研究福建汉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4内含子27 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与脑血管病关系。方法依据缺血性卒中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 目的研究福建汉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4内含子27 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与脑血管病关系。方法依据缺血性卒中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收集13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atherosclerosis,LAA),63例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及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23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2%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eNOS基因第4号内含子27 bp VNTR的多态性。结果正常福建汉族人eNOS基因第4内含子除bb,ab,aa基因型外,尚出现罕见的bc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89,0.203,0.004,0.004;b、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2,0.106及0.002。LAA及LI患者27 bp VNTR多态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AA组bc基因型频率(0.030)虽明显高于对照组(0.0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性卒中伴/不伴高血压病与该基因多态无相关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aa基因型频率为0.048,明显高于bb+ab基因型(OR=11.42,95%CI:1.209-117.892,P<0.05)。结论eNOS第4内含子aa基因型可能是福建汉族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遗传危险因素,但该位点多态性与福建汉族LAA及LI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多态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与脑缺血亚急性期神经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玲 王柠 +2 位作者 吴志英 林珉婷 慕容慎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23-25,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亚急性期脑内三型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表达及其与神经损伤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 2 4 h三型 NOS在脑内的表达。 结果局灶性脑缺血 2 4 h,缺血中心区...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亚急性期脑内三型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表达及其与神经损伤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 2 4 h三型 NOS在脑内的表达。 结果局灶性脑缺血 2 4 h,缺血中心区及部分边缘区内可见大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阳性的胶质细胞浸润。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 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 NOS)的神经细胞数减少。 结论 脑缺血亚急性期胶质细胞 i NOS表达上调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密切关系。在此期给予选择性 i NOS抑制剂可以减少缺血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胶质 大鼠
下载PDF
神经梅毒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庆希 王华燕 姚宜卿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实验室检查 电生理检查 磁共振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尼莫通对大鼠三叉神经刺激后血浆神经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志坚 许国英 +2 位作者 慕容慎行 吴秀丽 林珉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观察尼莫通对三叉神经刺激后血浆神经肽变化的影响。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刺激组及尼莫通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浆中 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神经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β-内啡... 目的 观察尼莫通对三叉神经刺激后血浆神经肽变化的影响。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刺激组及尼莫通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浆中 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神经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β-内啡肽 (β- EP)、强啡肽 A(Dyn A)与亮啡肽 (L EK)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刺激组 NPY、CGRP、SP与 VIP升高 ;与刺激组比较 ,尼莫通组 SP、NPY降低 ,β- EP升高。结论 三叉神经受刺激后 ,引起血管舒缩的神经肽大量释放 ,尼莫通可部分地抑制这种释放 ,并可导致镇痛物质β- EP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通 三叉神经刺激 神经肽 偏头痛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后皮质NOS亚型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龙飞 刘昌云 +1 位作者 黄艮彬 许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59-365,共7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一氧化氮产生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闭塞+低血压法制备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常温...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一氧化氮产生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闭塞+低血压法制备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常温缺血组、亚低温缺血组和常温假手术对照组;常温时的脑温为36.5℃~37.5℃,肛温为35.9℃~36.9℃;亚低温时控制在32.5℃~33.5℃,相对应肛温为32.2℃~33.1℃;分别于缺血后及亚低温治疗后30min、2h、24h和72h观察短暂缺血对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行神经元尼氏体亚甲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数目及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神经元型、诱导型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的变化;采用TUNEL染色法并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常温缺血组大鼠额叶皮质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水平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高于常温假手术对照组(P<0.05或P<0.01),出现凋亡神经元;低温缺血组大鼠3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水平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P<0.05或P<0.01),未检测到凋亡神经元。结论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型表达 亚低温治疗 短暂性全脑缺血 神经元凋亡 大鼠 一氧化氮合酶 观察 皮质 对照组 NOS
下载PDF
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华 吴志英 +3 位作者 王柠 慕容慎行 方玲 甘世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与DRD4基因第3号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20名正常人和106例Tourette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TS)患者。采用抽提人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PAG... 目的探讨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与DRD4基因第3号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20名正常人和106例Tourette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TS)患者。采用抽提人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PAGE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VNTR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部分有代表性等位基因片段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型。将TS患者与正常人的DRD4基因型进行对比,分析其与TS的相关性。结果 TS组与对照组中,DRD448bpVNTR共检测到8种基因型,有5种等位基因,即对应2~6次重复。DRD448bpVNTR基因型总体分布趋势、DRD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DRD448bpVNTR长短重复等位基因比较,TS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D4第3号外显子的48bpVNTR多态性可能与福建省TS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多巴胺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东平 侯淑红 +2 位作者 张志坚 陈衍贵 陈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体重指数<25 kg/m2且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 目的:探讨偏头痛预防药物致体重增加与下丘脑神经肽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体重指数<25 kg/m2且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个月时Orexin A、Orexin B和神经肽Y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预防治疗后血浆中Orexin A和Orexin B浓度明显减少,而神经肽Y浓度却明显增加.OrexinA、OrexinB浓度减少与体重增加呈负相关,而神经肽Y浓度增加与体重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用阿米替林或氟桂利嗪预防治疗后体重增加可能与下丘脑神经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氟桂利嗪 偏头痛 OREXIN 神经肽Y
下载PDF
我国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柠 陈万金 林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5-98,共4页
据统计,在已发现的5000余种单基因遗传病中,累及神经系统的遗传病或综合征约占50%,而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数量则更多。我国人口众多,病例资源丰富,遗传性疾病在病种资源上的优势是国内研究的重要特点。我国神... 据统计,在已发现的5000余种单基因遗传病中,累及神经系统的遗传病或综合征约占50%,而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数量则更多。我国人口众多,病例资源丰富,遗传性疾病在病种资源上的优势是国内研究的重要特点。我国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入基因和分子水平,近年来取得了可喜成果,国内同仁的研究论文频频发表于较高层次的国际专业期刊,影响力日益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 分子水平 专业期刊 研究论文 综合征 资源
下载PDF
神经元-小胶质细胞EphA4/ephrin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缺血后炎性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慧星 陈萍萍 +1 位作者 吴钢 杨锦珊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小胶质细胞间EphA4/ephrin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的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和糖氧剥夺再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OGD/R)模型,使用预聚集化的EphA4-Fc激... 目的观察神经元-小胶质细胞间EphA4/ephrin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的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和糖氧剥夺再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 OGD/R)模型,使用预聚集化的EphA4-Fc激动小胶质细胞ephrin配体,检测OGD/R后的细胞凋亡、小胶质细胞增殖和亚型极化以及小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EphA4受体高表达于原代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预聚集化EphA4-Fc干预加重OGD/R导致的细胞凋亡,促进小胶质细胞增殖以及向M1型(促炎型)极化(炎症表型)。结论神经元-小胶质细胞间EphA4/ephrin信号通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亚型极化参与脑缺血后的炎性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炎性损伤 EphA4/ephrin通路 小胶质细胞亚型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