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
1
作者 张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6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的肝癌术后92例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肋间神经阻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于切皮前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在预防肝胆胰手术后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治疗的肝癌术后92例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肋间神经阻滞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于切皮前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术后自感疼痛时单次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指标(R、Sp O2、V、FEV1)变化、术后镇痛效果评分以及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前后的R、Sp O2、V、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R水平显著高于术前,Sp O2、V、FEV1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镇痛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5)。结论 肝胆胰患者术后使用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减轻疼痛,防止呼吸功能减弱,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肺部感染 肝癌 肝胆胰手术
下载PDF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护理分析
2
作者 陈娇妹 陈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经口进食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予以早期... 目的分析早期经口进食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经计算机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经口进食,研究组则予以早期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理想的进食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患者 早期经口进食 胃肠功能 住院时间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阿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19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并接受护理的154例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8例为实验组,剩余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并接受护理的154例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8例为实验组,剩余7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护理内容为对常规护理进行改进的规范化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降低肝胆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时也是患者满意度较高一种护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常规护理 肝胆外科 糖尿病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4
作者 梁梓华 李嘉仪 +8 位作者 谢林惠 杨梓翊 尤适泽 吴超 李文龙 艾连中 倪莉 吕旭聪 陈有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血清及肝脏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转录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FZU103干预可改善ALI小鼠的脏器系数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显著上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dlr及下调Acc1、Hmgcr和Cd3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结论:LP-FZU103干预可一定程度防控小鼠ALI的发生,这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肝功能基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腹部手术史117例患者的腹腔镜肝胆手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明智 巫华生 +2 位作者 陈有挺 欧荣文 石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33-35,共3页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及胆道手术的方法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17例既往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及肝脏手术的临床资料。117例中19例因腹腔内严重粘连分离困难从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穿刺建立气腹和分离粘连过程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2例,结肠损伤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其他上述胃肠损伤相关的并发症。9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其中术中发生胃十二指肠或小肠损伤7例,结肠损伤1例,均在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胆汁漏9例,其中合并胆汁性腹膜炎3例,胃瘘2例,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中转开腹的原因来自分离粘连造成的胃肠道损伤,腹腔镜下肝脏及胆道手术用于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并掌握恰当的中转开腹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肝脏手术 胆道手术 上腹部手术史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昭硕 林科灿 刘景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09,共5页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术中导航肝切除术等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 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术中导航肝切除术等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术前规划、术中导航及肝移植等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像 三维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一项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连伟 王亮 +3 位作者 欧荣文 丁法典 石铮 陈有挺 《腹部外科》 202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术后感染病人病原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结果243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18.52%,术后感染病人临床送检标本共培养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72.5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株(20.97%),真菌4株(6.45%)。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因素为:术前合并糖尿病、肝内胆管结石、黄疸、胆道感染,手术合并肝切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中输血、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留置导尿管时间长,术后胆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肝门部胆管病人术前胆红素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胆漏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 医院感染 预测因素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翁锦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8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34例作为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严格遵照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究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134例作为本次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严格遵照患者入院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7例患者,针对参照组患者运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展开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处置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干预,相较运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展开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持续时间,改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满意度,优化改善胆管结石患者在罹患疾病和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整体性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杨兰钫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1期54-54,56,共2页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CT检查检查确诊,均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CT检查检查确诊,均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手术时间(185.5±50.6)分钟,术中出血(250±200)ml,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发生胆瘘1例。经过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8%,优良率98.2%。结论: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复发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叶切除术 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 胆道探查
下载PDF
人文关怀结合疼痛管理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刘水连 罗梅娣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结合疼痛管理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进行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干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人文关怀结合疼痛管理)和...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结合疼痛管理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进行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干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人文关怀结合疼痛管理)和对照组(n=44,仅疼痛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VAS评分、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结合疼痛管理能减轻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疼痛程度,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疼痛管理 晚期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术后残余结石776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有挺 林丽娟 +3 位作者 石铮 何庆良 翁山耕 林永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75-1676,共2页
胆道结石患者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1〕。胆道残留结石是胆道外科术后难题之一,对于老年病人,由于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常常无法再行较大的手术。术后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残余结石,具有明视直观,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文拟... 胆道结石患者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1〕。胆道残留结石是胆道外科术后难题之一,对于老年病人,由于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常常无法再行较大的手术。术后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残余结石,具有明视直观,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文拟回顾分析采用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结合冲击波碎石治疗老年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镜 老年胆道术后残余结石 胆道手术 残余结石
下载PDF
合作学习在本科实习护生小讲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英 张振香 +3 位作者 方东萍 张旋 林秀如 陈梅桂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在本科实习护生小讲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60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分别采取合作学习与护生个人独立完成小讲课两种形式教学,运用护生小讲课评价表与学生小讲课效果自我评价问卷,... 目的探讨合作学习在本科实习护生小讲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60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分别采取合作学习与护生个人独立完成小讲课两种形式教学,运用护生小讲课评价表与学生小讲课效果自我评价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小讲课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护生自评提高了健康教育、团队合作、克服困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小讲课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临床护理教学 本科护生 小讲课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翁山耕 胡雨云 +2 位作者 田雄英 林丽娟 林永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HSC-99,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苦参碱0.12 mg/kg组(B组),苦参碱0.24 mg/kg组(C组),苦参碱0.48 mg/kg组(D组)。苦参碱作用24 h后,TUNEL法检...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9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HSC-99,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苦参碱0.12 mg/kg组(B组),苦参碱0.24 mg/kg组(C组),苦参碱0.48 mg/kg组(D组)。苦参碱作用24 h后,TUNEL法检测rHSC-99凋亡,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HSC-99中神经生长因子(NGF),p75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rHSC-99 24 h后,rHSC-99凋亡率随苦参碱的浓度增大而增高,D组凋亡率最高(P<0.01);NGF,p75,Caspase-3mRNA及其蛋白表达随苦参碱的浓度加大而表达升高,C组表达最高(P<0.01)。结论苦参碱可诱导HSCs凋亡。激活NGF/p75通路、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可能是苦参碱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星形细胞 肝硬化 细胞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类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法与三孔法LC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志波 何庆良 +2 位作者 郑岩松 翁山耕 石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实效性。2009年9月—2011年6月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LC 28例(单孔组),同期三孔法LC 30例(三孔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主观满意度。58例手术均获得成... 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实效性。2009年9月—2011年6月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LC 28例(单孔组),同期三孔法LC 30例(三孔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主观满意度。5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28例均无中转三孔法。两组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单孔组住院时间和后20例手术时间与三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三孔组(P<0.01)。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LC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和微创优势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常规腹腔镜器械 经脐单孔法 三孔法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明智 姚向庆 石铮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67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67例患者合并左半肝或左外叶肝萎缩,腔镜手术方式包括左外叶肝切除4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技术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67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67例患者合并左半肝或左外叶肝萎缩,腔镜手术方式包括左外叶肝切除48例、左半肝切除19例。其他腹腔镜下联合术式包括:胆囊切除术52例、胆总管探查术43例、T管引流术39例,胆总管一期修补术4例。手术切口长度(4.67±1.26)cm。术后发生胆漏3例,均经引流观察后自愈;1例因术后腹腔大出血合并胆瘘再手术治愈;肝脓肿1例,膈下脓肿1例,均经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靠,术中应尽量取净其他胆道残余结石并连续紧密缝合左肝管残端。如结石已被取净胆总管的探查和T管引流并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左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索拉菲尼、PDTC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国忠 石铮 郭回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5-43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但单药治疗胰腺癌效果较差,可能与肿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通路激活有关,因此有必要寻求联合NF-κB... 背景与目的: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但单药治疗胰腺癌效果较差,可能与肿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通路激活有关,因此有必要寻求联合NF-κB活化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以提高疗效。本研究观测索拉菲尼联合PDTC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对细胞质中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单药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1.5、3.0、6.0、12.0μmol/L)、PDTC(10.0、25.0、50.0、100.0μmol/L)及低浓度联合用药(3.0μmol/L索拉菲尼+25.0μmol/L PDTC)进行分组,在用药后24、36、48、72 h,MTT法检测各组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出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用药后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在用药后48 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各药物组NF-κB在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索拉菲尼和PDTC均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增殖,但单药IC50值较高,低浓度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P<0.05)。索拉菲尼、PDTC及低浓度联合用药组细胞均发生G0/G1期停滞(P<0.05),S期细胞减少,低浓度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索拉菲尼诱导NF-κB在胰腺癌PANC-1细胞内表达明显增强,低浓度联合用药组诱导后胰腺癌PANC-1细胞中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索拉菲尼和PDTC在体外对PANC-1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单药效果不佳。PDTC和索拉菲尼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使细胞发生G0/G1期停滞,其原因可能是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PANC-1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菲尼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人caveolin-1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国平 潘润阳 +2 位作者 张志波 何庆良 石铮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构建人caveolin-1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人肝细胞癌株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caveolin-1基因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并转导SMMC7721细胞,检测其转导效率、细胞内caveolin-1 mRNA和... 目的构建人caveolin-1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人肝细胞癌株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caveolin-1基因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并转导SMMC7721细胞,检测其转导效率、细胞内caveol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慢病毒转导SMMC7721细胞72 h的转导效率为(96.3±1.6)%。转导72 h和120 h后caveolin-1 mRNA水平分别是阴性慢病毒感染组的(30.15±1.22)倍和(189.16±28.13)倍,两个时相点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转导后120 h的蛋白水平检测明显升高。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慢病毒转导SMMC7721细胞120 h后能使早期细胞凋亡数减少约70%,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慢病毒能在SMMC7721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其过表达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膜微襄蛋白 肝细胞 慢病毒属 遗传载体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瘦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颖 翁山耕 《医学综述》 2010年第7期986-988,共3页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具有调节摄食、能量代谢、生殖、造血、免疫等生理功能,参与炎性反应、损伤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瘦素的生...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具有调节摄食、能量代谢、生殖、造血、免疫等生理功能,参与炎性反应、损伤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瘦素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瘦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对人体多种疾病的作用机制,可为防治人体某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瘦素受体 人体系统
下载PDF
Caveolin-1促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鼠在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波 李国平 +1 位作者 何庆良 石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通过在体动物实验,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分别用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慢病毒(过表达组)和空载体慢病毒(对照组)感染人肝细胞癌株SMMC7721,建立肝细胞癌裸鼠模型,在体观察成瘤、转移... 目的:通过在体动物实验,探讨Caveolin-1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分别用pGC-FU-caveolin-1过表达质粒慢病毒(过表达组)和空载体慢病毒(对照组)感染人肝细胞癌株SMMC7721,建立肝细胞癌裸鼠模型,在体观察成瘤、转移瘤的大小和数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成瘤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过表达组成瘤最大体积和转移瘤数量均大于对照组,([1018.3±231.6)mm3 vs(611.7±149.5)mm3,P<0.01;(5.8±1.3)vs(1.3±1.6),P<0.01];过表达组VEGF和MVD水平均超过对照组,([5.2±2.5)vs(2.7±1.8),P<0.01;(31.9±21.3)vs(18.2±15.6),P<0.01]。结论:Caveolin-1过表达能促进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肝细胞肿瘤 肿瘤转移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对胰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向庆 杨明智 +4 位作者 陈有挺 张志波 郑岩松 翁山耕 石铮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3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联合使用对胰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胰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对照...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联合使用对胰腺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胰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对照组则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学指标(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也少于对照组(22.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腺手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生长抑素 胰腺手术 术后康复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