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相关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1
作者 杜秀环 林晓容 +5 位作者 刘巧灵 林建安 陈烽 林萍 张雅兰 陈婧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1-74,F0004,共5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的发病率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EBV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评价GC中EBV状态,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382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EBVaGC所占的比例,根据既定标准评...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的发病率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EBV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评价GC中EBV状态,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382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EBVaGC所占的比例,根据既定标准评估HER2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并分析其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382例胃癌患者中31例(8.1%)被确定为EBVaGC。与EBVnGC相比,EBVaGC在年龄小于65岁患者中更常见(P<0.001),肿瘤常发生于胃体或远端胃(P=0.023),常为低分化癌(P=0.001);13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胃癌中有10例(76.9%)EBV阳性(P<0.001);所有EBVaGC患者均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少量患者(6.5%)表达HER2(P=0.034)。结论 EBVaGC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多见于65岁以下的低分化、肿瘤发生于胃体或远端胃和伴有淋巴样间质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雪咏 王行富 +4 位作者 陈余朋 王鹏程 林生明 蔡珊珊 张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1.75:1.年龄6-38岁,平均24.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和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邱建龙 黄种心 +1 位作者 吴春林 吴瑞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对48例GIST和6例EGIST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观察8例胃肠道平滑肌瘤,作对比分析。结果48例GIST和6例EGISTCD1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与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方法对48例GIST和6例EGIST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观察8例胃肠道平滑肌瘤,作对比分析。结果48例GIST和6例EGISTCD117阳性率均为100%,CD34阳性率均为83.3%。8例胃肠道平滑肌瘤,CD117和CD34均为阴性,desmin和SMA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CD117和CD34标记阳性是确定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但不能作为良恶性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细胞 免疫组化 CD117 CD34 胃肠道外间质瘤 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平滑肌瘤 临床病理学特点 病理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14例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志军 邱建龙 郭启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对14例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和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生长,光镜下肉瘤样成分与癌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样成分为...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对14例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和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生长,光镜下肉瘤样成分与癌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样成分为主,肉瘤样组织中未见明确的骨、软骨、横纹肌肉瘤等异源性成分。1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状生长为主,是一种侵袭性差、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佳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肉瘤样癌 息肉样癌 癌肉瘤
下载PDF
精索鞘膜积液伴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庄雪瑜 曾冰微 +1 位作者 曾冬钰 黄种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精索鞘膜积液伴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nodulaRhistiocytic/mesothelial hyperplasia,NHM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精索鞘膜积液伴NHMH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 目的探讨精索鞘膜积液伴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nodulaRhistiocytic/mesothelial hyperplasia,NHM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精索鞘膜积液伴NHMH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儿年龄2~9岁,平均4.3岁。临床以腹股沟区肿物为主诉就诊,临床诊断精索鞘膜积液。眼观:囊内附壁小结节或囊内絮状漂浮物;镜检:多边形或类圆形的病变细胞呈弥漫片状或结节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淡染,核卵圆形、圆形或略不规则,染色质稀疏,可见核沟,无明显核仁及异型性。囊壁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被覆间皮细胞。免疫表型:病变细胞中表达CD68、AACT、vimentin;囊壁间皮细胞表达CKpan、Calretinin、WT-1。结论NHM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瘤样病变,易误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间皮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原细胞瘤等,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避免引起临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鞘膜积液 结节性组织细胞/间皮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分泌型脑膜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素琴 张声 +7 位作者 吴春林 陈余朋 王鹏程 胡力文 张真真 陈小平 林琳 王行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3例颅内分泌型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分泌型脑膜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 ~ 66岁,平均53.9岁.其中10... 目的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3例颅内分泌型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分泌型脑膜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 ~ 66岁,平均53.9岁.其中10例肿瘤镜下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背景,并有2例伴发脂肪化生;2例为过渡型脑膜瘤背景;1例为微囊型脑膜瘤背景.肿瘤主要特征为灶性上皮细胞分化伴微腺腔样结构形成并内含嗜伊红分泌物质.免疫组化示嗜酸性分泌物CEA和EMA(+);组织化学示PAS和六胺银(+).随访2~6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分泌型脑膜瘤是发生于颅内的少见肿瘤,中老年女性好发,预后良好.嗜酸性分泌小体的出现是该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除了PAS,六胺银染色也可以作为诊断分泌型脑膜瘤的重要组织化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脑膜瘤 脑膜瘤 免疫组化 组织化学 病理学
原文传递
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CLDN23基因SNPs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奕昭 吴春林 贺慧颖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已知的三种claudin-23基因CLDN2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LDR法检测CLDN23基因3个SNP位点rs12153、rs1060106 和rs11249884的基因型。结果 CLDN23基因SNP位点rs12...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中已知的三种claudin-23基因CLDN2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LDR法检测CLDN23基因3个SNP位点rs12153、rs1060106 和rs11249884的基因型。结果 CLDN23基因SNP位点rs12153、rs1060106及rs11249884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胃癌病例组和健康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例组中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T分期显著相关(P<0.05);rs12153、rs1060106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CLDN23基因SNP位点rs12153、rs1060106和rs11249884两两之间未见明显的遗传连锁不平衡性;rs12153、rs1060106和rs11249884可能存在的基因单体型中,C-T-G单体型在胃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福建汉族人群中,CLDN23基因SNP位点rs12153、rs1060106及rs11249884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分化、pT分期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胃癌的进展,rs12153、rs1060106的多态性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N23 SNPS 胃癌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邱建龙 黄种心 +2 位作者 王莉莉 吴瑞兰 吴春林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18-319,共2页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HE和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 ,对 4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学分为普通型、粘液型和纤维肉瘤型三个亚型。免疫组化标记 ,...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HE和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 ,对 4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肿瘤组织学分为普通型、粘液型和纤维肉瘤型三个亚型。免疫组化标记 ,全部病例Vimentin和CD3 4呈弥散性阳性 ;p5 3、PCNA、Ki6 7阳性率分别为 3 3 3 %、6 6 7%和 5 0 %。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分型、免疫组化p5 3、PCNA、Ki6 7标记对估计肿瘤的生物行为可能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CyclinE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ER、PR的关系
9
作者 魏剑锋 林玲 +2 位作者 欧阳宛炯 邱建龙 黄种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CYCLINE 基因表达 病理 ER PR
下载PDF
病理诊断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春霖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5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病理诊断 相对性 局限性 横糊性
下载PDF
176例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1
作者 刘雪咏 蔡珊珊 +3 位作者 张声 陈余朋 曾赛凡 王行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76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资料,行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结果 176例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其次位于脑干。22例表现为多灶性。6例Von Hippe...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76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资料,行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结果 176例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其次位于脑干。22例表现为多灶性。6例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患者,其中1例出现肿瘤—肿瘤转移(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血管母细胞瘤)。组织学上由富于脂质的泡沫状细胞和丰富的血管构成,其中4例伴有髓外造血,形态学与胚胎血岛形成显著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a-抑制素、D2-40、波形蛋白、性别决定区域Y相关的高迁移率族框(SOX)9和SOX2等呈阳性表达,而细胞角蛋白、CD1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呈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低。随访144例,随访时间为1~288个月,27例复发,其余病例无瘤生存。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伴髓外造血,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他肿瘤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等进行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 髓外造血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庄雪瑜 徐艳娟 +2 位作者 曾冰微 林娜 黄种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例MESTK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例MESTK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均为女性,年龄44~62岁,平均51.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背部疼痛及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肾脏囊实性占位。病理大体表现为肾脏界线清楚的囊实性肿瘤,多位于肾中极;组织学特征:肿瘤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混合构成,上皮排列成小管、微囊、大囊、乳头等结构,间质由梭形细胞组成,疏密不一,可见卵巢样间质、间质水肿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及间质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_(pan))、CK7、PAX-8、P504S,间质细胞大多表达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10,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MESTK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影像学检查常误诊为囊性肾癌,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肿物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 肾肿瘤 卵巢样间质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庄雪瑜 曾冰微 +1 位作者 魏剑锋 吴春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SF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肺、前上纵隔、腹壁、盆腔、颈前、软腭及眼睑。...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SF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肺、前上纵隔、腹壁、盆腔、颈前、软腭及眼睑。临床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及压迫症状。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密集区及稀少区交替出现,细胞呈短梭形及卵圆形,排列方式多样。间质见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及较多薄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99、Bcl-2及波形蛋白(Vimentin)均阳性,CD34阳性(8/9),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3/9),S-100阳性(1/9),结蛋白(Desmin)不表达。结论 SFT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FT多为良性,但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99 CD34 BCL-2
下载PDF
子宫颈微偏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出树强 陈玮姗 +3 位作者 陈少华 徐艳娟 晋龙 黄种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子宫颈MDA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42岁,临...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子宫颈MDA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42岁,临床均出现子宫颈肥大;3例行根治性手术+放疗,1例行活检+放疗+化疗;镜下肿瘤由黏液性腺体构成,腺体和细胞分化良好,呈浸润性生长,超出正常子宫颈腺体分布范围,间质反应明显;免疫表型:MUC6、CK7、CEA、p5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10%~30%,p16、ER、PR均阴性。术后随访12~40个月,2例出现转移,其余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子宫颈MDA临床罕见,属于分化极好的胃型黏液腺癌。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常导致误、漏诊。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微偏腺癌 恶性腺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雪婷 陈智伟 +3 位作者 蔡素琴 吴春林 曾冬钰 宋伟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采用FISH检测JAZF1基因及NC...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uterine tumor resembling ovarian sex cord tumor,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UTROS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采用FISH检测JAZF1基因及NCOA2基因易位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年龄43~58岁,平均51.3岁。肿瘤最大径2.0~11.0 cm,切面多为灰白、灰黄色。镜检:肿瘤形态包括相互吻合的条索、小梁和小管样、网状和实性结构;肿瘤间质稀少伴玻璃样变,可见数量不等的动静脉血管,间质内均无明显螺旋小动脉。肿瘤细胞呈卵圆形,可见明显核仁,偶见核沟;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肿瘤具有多向分化的免疫表型。6例肿瘤均表达至少2种性索分化的标记(CD99、CD56、Calretinin、WT-1、α-inhibin),不同程度表达平滑肌标记(desmin、H-Caldesmon、SMA);5例表达vimentin,4例表达上皮标记(CKpan),3例表达子宫内膜间质标记(CD10)。6例均不表达S-100蛋白、HMB-45等标志物。Ki-67增殖指数1%~30%。4例行FISH检测,均未发现JAZF1及NCOA2基因相关易位。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1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UTROSC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多种免疫表型的子宫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出树强 王丽萍 +3 位作者 吴春林 眭玉霞 高德堤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腔,1例发生于左鼻腔;镜下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由形态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或条束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免疫表型:4例均弥漫表达vimentin、SMA、β-catenin和Cyclin D1,Ki-67增殖指数3%~5%;其中2例弱表达BCL-2;1例弱表达CD99、CD117;desmin、CD34均不表达。结论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属于中间性肿瘤,预后较好;结合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血管外皮瘤样肿瘤 球周皮细胞瘤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大铬 黄海建 吴春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技术对4例恶性PECom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2~65岁(平...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技术对4例恶性PECom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2~65岁(平均50岁)。肿瘤部位:纵隔1例,阔韧带1例,回肠1例,结肠1例。肿瘤最大径6~18 cm(平均10.75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为上皮样,细胞异型性大,核仁明显,胞质丰富、空泡状、嗜酸性;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在血管周围,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可见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4/4)、Melan-A(3/4)、Cathepsin K(4/4)、α-SMA(4/4)和H-Caldesmon(3/4)阳性;desmin(2/4)和CKpan(1/4)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1%~30%。分子病理检测:例1和例4均未检测到C-Kit及PDGFR-α基因突变信号。结论恶性PEComa诊断依赖于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恶性 玻璃样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出树强 吴义娟 +2 位作者 吴春林 俞训彬 晋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7期436-439,444,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TS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58~74岁,平均65岁;...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TS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58~74岁,平均65岁;1例出现肾区疼痛,余3例无症状;肿瘤直径2~13 cm,平均直径6 cm;肿瘤界限清楚,镜下以具有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区和黏液样间质为特征,肿瘤细胞核级别低,细胞异型性小。术后随访平均34. 5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4例患者CK7、vimentin均弥漫(+);CK8、CK18、CK19、EMA、CD117不同程度(+);Ki-67呈低表达;而CD10、Villin均(-)。结论 MTSCC属于罕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钰斌 吴美花 +2 位作者 吴龙 王密 吴春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GT-UMP)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GT-UMP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PCR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血管球瘤(glomus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GT-UMP)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GT-UMP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PCR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GT-UMP发生于胃壁5例,主气管1例,右小腿皮下1例。临床表现为占位引起的相关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镜下见肿瘤在黏膜下层、肌间浸润性生长,呈丛状及巢片状分布,细胞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周围可见基膜样物质,细胞密度中等,细胞大小一致,核圆形,胞质透明,部分嗜酸性,未见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SMA、CollageⅣ、actin、Calponin、H-caldesmon均阳性。FISH检测:7例均检测到NOTCH2-MIR143基因融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野生型。结论 GT-UMP具有血管外皮瘤样的组织结构、浸润性生长模式及低级别的细胞学特征,掌握其诊断标准,并辅助免疫组化及NOTCH-MIR143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血管外皮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范大铬 黄海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6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9例,男性3例,年...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6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9例,男性3例,年龄15~57岁(中位年龄40.5岁)。发生部位:肾10例,肝12例。肿块最大径1.5~13 cm,中位最大径5 cm,平均5.9 cm。镜检:肿瘤由不同比例的血管、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及脂肪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占肿瘤80%~100%;部分区域细胞在血管周围呈放射状分布;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细胞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部分区域核分裂象1/50 HPF(3/22,13.64%)。免疫表型:EAML表达TFE-3(2/22)、HMB-45(19/20)、Melan-A(16/17)、α-SMA(15/15)、h-caldesmon(7/9)。CK、S-100、CD1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15%。结论 EAML临床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