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护理岗位设置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苏雪娥 刘芳 吴珊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2-154,共3页
随着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各地医院都设立了麻醉科护理单元;我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麻醉科护士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麻醉医师工作量大幅度攀升,为了缓解麻醉医师“亦医、亦... 随着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各地医院都设立了麻醉科护理单元;我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麻醉科护士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麻醉医师工作量大幅度攀升,为了缓解麻醉医师“亦医、亦护、亦工”的超负荷疲劳作业,麻醉护士逐渐成为护理人才的新兴培养方向之一.2018年,国家七部委联合签发《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麻醉科需配备麻醉护士[1].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省麻醉护理岗位设置及工作现状,对我省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麻醉护理岗位及现状进行调查,为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护理人才 麻醉护理 麻醉学科 麻醉质量 麻醉科 麻醉医师 护理单元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肝病的产科麻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东生 王宏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3-463,共1页
关键词 妊娠合并 产科麻醉 肝病 终止妊娠 母婴死亡率 早期报告 剖宫产术 麻醉处理 合并症 孕产妇
下载PDF
如何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
3
作者 王宏梗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2年第3期47-47,共1页
麻醉科医师开展本学科科普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涉及思想认识问题,科普资料的挖掘,宣传渠道的开创以及科普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等。
关键词 麻醉学 科普工作 学科性质 工作环境 特殊性
下载PDF
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沂霖 黄丽蓉 《当代医学》 2022年第5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下肢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下肢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麻醉前)时,两组SBP、DBP、H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麻醉后15 min)、T2(麻醉后4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时,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
5
作者 黄丽 梁进伟 张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45-3248,共4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脑损伤+生理盐水组(TBI+NS组)、脑损伤+丙泊酚组(TBI+PRO组)、脑损伤+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TBI+PRO+REM组)、脑损伤+丙泊酚联...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脑损伤+生理盐水组(TBI+NS组)、脑损伤+丙泊酚组(TBI+PRO组)、脑损伤+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TBI+PRO+REM组)、脑损伤+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BI+PRO+DEX组),每组18只。造模成功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并检测大鼠丙泊酚输注综合征反应发生后心率、生化指标等;HE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实验检测颅脑创伤血清生物标志物GFAP、UCH-L1表达。结果:与TBI+NS组相比,TBI+PRO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心率明显减慢且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CK-MB、cTnI、ALT、AST水平明显升高,GFAP、UCH-L1水平显著上升;与TBI+PRO组相比,TBI+PRO+REM组和TBI+PRO+DEX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CK-MB、cTnI、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GFAP、UCH-L1水平明显下调。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清中GFAP、UCH-L1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颅脑损伤 GFAP UCH-L1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吴桂熙 陈昌城 周沂霖 《临床合理用药》 2024年第36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福州大学附属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50例拟行开颅手术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福州大学附属福建省立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50例拟行开颅手术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和单独组,各75例。单独组给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复合组在单独组基础上给予异丙酚维持麻醉。比较2组切皮时(T_1)、切皮2 h时(T_2)、缝合硬膜时(T_3)、完成手术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术前及术后1 h、1 d、3 d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麻醉即刻及再灌注后1 h、3 h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内皮素(E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脑代谢指标[脑氧代谢率(CMRO_(2))、动—颈内静脉氧含量差(Da-jvO_(2))、静脉氧含量(CjvO_(2))],术前及手术开始2 h、6 h过氧化脂质(LPO)、氧自由基(OFR)水平,术前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流速(Vmean)、外周阻力(Rv)及脉搏波波速(Wv)],麻醉恢复情况(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结果复合组T_2、T_3的HR及T_2、T_3、T_4的PaO_(2)低于单独组,T_4的HR和T_2、T_3、T_4的MAP及T_3的PaCO_(2)高于单独组,且T_3的pH值及T_4的IMA低于单独组(P<0.05或P<0.01)。术后1 h、1 d、3 d,复合组血清IL-6、γ-GGT水平低于单独组(P<0.01)。复合组再灌注后1 h、3 h MDA、ET水平低于单独组、T-SOD高于单独组,再灌注后1 h CMRO_(2)、Da-jvO_(2)、CjvO_(2)高于单独组(P<0.05或P<0.01)。手术开始6 h,复合组LPO、OFR低于单独组(P<0.05)。术后,2组颈动脉Qmean、Vmean高于术前,颈动脉Rv、Wv小于术前,且复合组升高/减小幅度大于单独组(P<0.01)。复合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单独组(P<0.01)。复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单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9.33%,χ^(2)=0.362,P=0.547)。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开颅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维持麻醉可有效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促进脑代谢,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进而发挥脑保护作用,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开颅手术 异丙酚 瑞芬太尼 维持麻醉 应激反应 脑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胸苷酸合成酶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洪金全 黄震宇 +1 位作者 黄惠炆 黄豪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8期1260-1265,共6页
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TYMS)基因编码蛋白是DNA合成必需的限速酶,也是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酶,在多种生理病理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TYMS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化疗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TYMS)基因编码蛋白是DNA合成必需的限速酶,也是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酶,在多种生理病理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TYMS基因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调控DO1:10.376020241118-08007 TYMS基因表达的多种因子以及靶向TYMS基因的抗肿瘤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胸苷酸合成酶 发生 发展 机制 进展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脂质代谢异常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洪金全 黄晓玲 +1 位作者 黄震宇 黄豪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4期559-562,共4页
脂质代谢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重要的代谢改变。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化引发的脂质重编程及后续脂质代谢产物异常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脂质代谢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重要的代谢改变。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变化引发的脂质重编程及后续脂质代谢产物异常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影响。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中存在着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代谢产物的异常表达,且该变化与预后有关;靶向脂质代谢异常的干预可以改变DLBCL细胞生物学行为。因此,本文对DLBCL中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和靶向脂质代谢的干预进行综述,为挖掘DLBCL的潜在诊治靶点提供有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脂质代谢 机制 干预 进展
下载PDF
妇产科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3
9
作者 翁培清 王宏梗 刘炜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52-752,共1页
关键词 镇痛 妇产科手术 术后急性疼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哌替啶
下载PDF
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宏梗 林群 +3 位作者 陈东生 黄方 洪育明 黄建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5-888,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Ⅰ或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5~54岁,ASA 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 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 组为静-吸...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对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Ⅰ或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5~54岁,ASA 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 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B 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气管插管后,A 组麻醉维持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5 min 停药;B 组麻醉维持以吸入七氟醚,手术结束前5 min 停药。手术期间维持 BIS 值在40~60。麻醉诱导插管后至手术开始通过调节麻醉深度并辅以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适当降低 BP 并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分别在手术开始前30 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90 min (T2)及手术结束后30 min(T3)采血测动脉血气、静脉血乳酸浓度、凝血功能。结果 A 组手术出血量(175±32)ml 明显少于 B 组(212±41)ml (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前15 min,两组 MAP 逐渐下降、HR 逐渐减慢,未见反跳性心率增快现象。两组患者各时点动脉血 pH、PaCO 2、静脉血乳酸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有助于减少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鼻内窥镜手术 出血量 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下载PDF
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 被引量:6
11
作者 施小妹 林玉梅 +2 位作者 王帅 陈凯雄 刘荣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75-877,共3页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PF)是普通人群足跟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患病率约为10%,40-60岁是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男女比例约为2:1。典型的症状为跟骨内侧结节处的疼痛,这种疼痛在早上第一步和休息一段时间后步行时最剧烈,严重者可...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PF)是普通人群足跟部疼痛的最常见原因,患病率约为10%,40-60岁是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男女比例约为2:1。典型的症状为跟骨内侧结节处的疼痛,这种疼痛在早上第一步和休息一段时间后步行时最剧烈,严重者可显著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rESWT)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软组织外科学 内侧结节 临床应用 患病率
下载PDF
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神经外科患者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东生 王宏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神经外科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术后分别接受不同镇痛方法:L组,氯诺昔康16μg.kg-1.h-1;F组,芬太尼0.2μg.kg-1.h-1;T组,曲马多0.2 ... 目的观察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神经外科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术后分别接受不同镇痛方法:L组,氯诺昔康16μg.kg-1.h-1;F组,芬太尼0.2μg.kg-1.h-1;T组,曲马多0.2 mg.kg-1.h-1;D组,未行PCIA。记录术后6、12、24和48 h的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6、12及24 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的水平。结果术后6、12 h L、F及T组VAS均显著低于D组(P<0.05)。L组和D组术后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F组和T组(P<0.05)。L、F及T组患者术后6、12及24 h的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D组(P<0.05)。L组和D组患者术后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F组和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芬太尼及曲马多PCIA术后镇痛均有利于抑制颅脑外科术后应激导致的血浆ET-1水平增高,氯诺昔康PCIA更适合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术后镇痛 氯诺昔康 内皮素1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丽蓉 陈志远 何荷番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接受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 目的观察应用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接受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频率。结果两组高血压和低血压发生率、术前和结束前15min的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和术中的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不仅具有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而且对患者的呼吸抑制作用更小,瑞芬太尼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在骨科手术麻醉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盐酸右美托咪定 骨科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90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银玉 何荷番 +1 位作者 王宏梗 李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和手术18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瑞芬太尼1μg/kg静注,F组芬太尼1μg/kg静注。2min后所有病人静注丙泊酚1~2mg/kg(2mg/s),待患...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和手术18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瑞芬太尼1μg/kg静注,F组芬太尼1μg/kg静注。2min后所有病人静注丙泊酚1~2mg/kg(2mg/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记录麻醉效果满意率,记录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满意率无显著差异(P>0.05)。R组病人的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离院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R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大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宫腔镜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但需要加强呼吸监测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处理 宫腔镜手术 呼吸监测
下载PDF
曲马多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反应时的镇静作用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倩 王宏梗 +1 位作者 倪秀琴 周培萱 《海峡药学》 2008年第9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曲马多和氟哌啶在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反应时的镇静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或脊柱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肌注曲马多和氟哌啶组(T组)和对照组(C组)。于硬膜外...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曲马多和氟哌啶在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反应时的镇静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或脊柱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肌注曲马多和氟哌啶组(T组)和对照组(C组)。于硬膜外注药前30minT组肌注曲马多1.5mg.kg-1和氟哌啶5mg;C组肌注0.9%生理盐水4mL。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4~26℃,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均经过水浴(35~40℃)15min。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镇静评分、寒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镇静评分T组有效镇静率为100%,明显高于C组23.3%(P<0.05);寒战发生率T组为3.3%,C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醉前肌注曲马多和氟哌啶有助于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反应,并可作为低位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镇静的有效药物,手术室护士应注意手术麻醉过程中环境温度及患者保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寒战 麻醉 硬膜外 护理 曲马多
下载PDF
全身麻醉苏醒期单侧瞳孔散大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丽蓉 林文志 王宏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 瞳孔散 蛛网膜下隙出血 大一 单侧 全身 静吸复合全麻 气管插管 间断静注 下颌骨骨折
下载PDF
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萍萍 王艳辉 +2 位作者 王玉珍 陈汝聘 王宏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静脉 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 异物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对丙泊酚浅麻醉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炜烽 谢文锡 +3 位作者 何荷番 翁培清 梁进伟 洪金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丙泊酚浅麻醉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ED95(E2组)、4ED95(E4组)及8ED95(E8组)顺式阿曲库铵组4组,分别于诱导后将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设为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丙泊酚浅麻醉状态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ED95(E2组)、4ED95(E4组)及8ED95(E8组)顺式阿曲库铵组4组,分别于诱导后将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设为2.5μg/mL,稳定后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E2、E4、E8组分别静脉注射2ED95(0.1mg/kg),4ED95(0.2mg/kg),8ED95(0.4mg/kg)顺式阿曲库铵。注药后观察15min停止试验,记录注药前5min(T0)、注药后第1个5min(T1)、第2个5min(T2)及第3个5min(T3)内各实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肌电图(EMG)平均值。结果与T0相比,E2、E4、E8各组AAI值在T1、T2、T3时段内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E2、E4、E8组注药后各时段AAI值均显著降低(P<0.05)。EMG在E2、E4、E8组T1、T2、T3时段内与T0相比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浅麻醉状态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可使AAI值显著下降,下降的时段与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不同剂量间下降幅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肌电描记术 阿曲库铵 麻醉
下载PDF
肺癌双袖状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荷番 李琛 黄珍治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肺癌双袖状切除术 麻醉处理 肺癌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监护性麻醉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小婷 陈彦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研究监护性麻醉(MAC)患者不同新鲜气流量(FGF)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方法择期在MAC下行单纯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入室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当OAA/S为2~3分、RR... 目的研究监护性麻醉(MAC)患者不同新鲜气流量(FGF)下经鼻咽通气管监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方法择期在MAC下行单纯乳腺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患者入室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丙泊酚,当OAA/S为2~3分、RR为10~15次/分时,测量经鼻翼至耳垂的距离,选择经左/右侧鼻孔置入鼻咽通气管(一般为ID7~7.5mm)达咽部,调整鼻咽通气管位置,使得PETCO2波形为方波,随后调整FGF为1L/min,调整10min后,记录此时的PETCO2及测量PaCO2。按以上方法,依次调整FGF至1.5、2L/min,分别记录相应的PETCO2及PaCO2。结果 FGF为1、1.5、2L/min时,PETCO2与PaCO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0.925、0.852(P<0.01)。结论 MAC下当OAA/S为2~3分,RR为10~15次/分时,采用鼻咽通气管保持FGF1~2L/min,PETCO2与PaCO2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通气管 监护性麻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