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在创伤骨科患者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措施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招菊 黄丽秀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5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急救时应用损伤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进行急救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控制组,每组各有30例患... 目的:探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急救时应用损伤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进行急救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控制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组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死亡率。结果 :控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急救时应用损伤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或避免其因发生呼吸衰竭及脑疝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急救 创伤骨科 呼吸衰竭 脑疝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清平 陈少坚 +1 位作者 高连云 吴涛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9期21-25,共5页
目的 观察比较PFNA、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三组:PFNA内固定组52例,DHS内固定组50例... 目的 观察比较PFNA、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三组:PFNA内固定组52例,DHS内固定组50例,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48例。观察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随访10~24个月,平均(15.5±2.5)个月。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另外两组(P〈0.05),PFNA组疗效优于DHS组(P〈0.05)。三种内固定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次之,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最长。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比较适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解剖型锁定钢板
下载PDF
鸡尾酒镇痛疗法结合ERAS理念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少坚 林臻 +3 位作者 刘清平 何晓宇 阮康明 高连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5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鸡尾酒镇痛疗法结合ERAS理念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镇痛和康... 目的探讨鸡尾酒镇痛疗法结合ERAS理念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镇痛和康复等方法,观察组采用术中鸡尾酒局部镇痛疗法结合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镇痛效果满意度、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按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收集到完整资料的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镇痛满意度高、术后早期并发症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较对照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镇痛疗法结合ERAS理念应用可提高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镇痛疗法 ERAS理念 踝关节骨折 围手术期管理 VAS评分
下载PDF
锁骨骨折微创治疗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晓宇 王朝强 +3 位作者 李惠梅 张中宁 赖草生 周之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27-31,145,共6页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不同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9例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弹性髓内钉组及钢板组,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锁骨骨折不同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3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9例应用微创技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弹性髓内钉组及钢板组,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26.41±10.60)个月随访,弹性髓内钉、克氏针固定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优于同时期行钢板内固定患者,克氏针固定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微创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锁骨骨折是一种更为微创、美观,且更具有经济效益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弹性髓内钉 微创 手术入路
下载PDF
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抗内翻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赖草生 林鸿宽 +3 位作者 周之平 何晓宇 王朝强 张中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4期211-213,221,共4页
目的分析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在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分别采取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在肱骨近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分别采取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Δ颈干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肩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multiloc多维锁定肱骨髓内钉 肩关节功能 抗内翻应力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螺旋刀片两种锁定方式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臻 陈少坚 +2 位作者 高连云 阮康明 刘清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1期58-61,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螺旋刀片静态锁定与滑动加压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手术选择内固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T三维原始图像建立股骨有限元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内固定模型。...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螺旋刀片静态锁定与滑动加压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手术选择内固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T三维原始图像建立股骨有限元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内固定模型。模拟20个不同骨折线位置和移位程度的不稳定(Evans-Jensen Ⅳ/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将螺旋刀片两种模型(静态锁定和滑动加压)导入到Abaqus分析软件中,并模拟单足站立时股骨受力情况,予施加相同的约束和载荷,观察受力分布和位移大小。结果从有限元模型图中可以看出,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颈及大、小粗隆部、中下段,小粗隆处的应力相对集中。在站立和行走两种状态下,两种不同分型(Ⅳ/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模型螺旋刀片静态锁定固定应力和位移均低于滑动加压固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螺旋刀片静态锁定比滑动加压锁定力学上应力更小且分布更合理,具有对骨折愈合更佳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固定 静态锁定 滑动加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A型胸腰椎跳跃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连云 陈少坚 +2 位作者 吴涛华 刘清平 王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3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A型胸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两节段胸腰椎跳跃性骨折并得到密切随访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无神经功能改变,按Frankel功能评定均为A...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A型胸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两节段胸腰椎跳跃性骨折并得到密切随访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无神经功能改变,按Frankel功能评定均为A级,手术均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分析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3 d、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占位率。结果所有患者内固定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总长度(12.45±1.56)cm,术中出血量(88.58±12.86)mL,手术时间(105.68±10.24)min。所有患者获得8~13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占位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明显的腰背部疼痛、退钉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治疗A型胸腰椎跳跃性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椎弓根钉 胸腰椎骨折 跳跃性脊柱骨折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倒三角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涛华 刘清平 阮康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FNS联合1枚空心钉、空心钉固定(CCS)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0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NS组(60例)、FNS+1枚空...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FNS联合1枚空心钉、空心钉固定(CCS)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0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NS组(60例)、FNS+1枚空心钉组(Mixed Group,简称MG组,7例)和CCS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FNS、MG、CCS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MG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于FNS组和CCS组;术中出血量以MG组最多,CCS组最少;骨折愈合时间MG组最短、CCS组最长;三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NS组发生1例内固定切割失效(发生率最低为6.67%),MG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4.29%),CCS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20.0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NS、FNS联合1枚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但也存在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应重视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FNS 青壮年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及配套锁定插销的力学分析
9
作者 刘清平 陈少坚 +3 位作者 陈晓亮 高连云 阮康明 陈雁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及配套锁定插销与传统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的机械性能,验证其力学稳定性。方法准备改良椎弓根钉及配套插销(观察组)与传统空心椎弓根钉(对照组)各10套,分别通过机械测定实验和有限元方法比较两组的屈服载荷... 目的比较改良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及配套锁定插销与传统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的机械性能,验证其力学稳定性。方法准备改良椎弓根钉及配套插销(观察组)与传统空心椎弓根钉(对照组)各10套,分别通过机械测定实验和有限元方法比较两组的屈服载荷、刚度等力学数据。结果在机械性能单点弯曲静态测试和有限元分析中,观察组刚度、屈服载荷都较对照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动态疲劳测试中,观察组的疲劳寿命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限元分析中,相同载荷情况下,观察组模型应力分布更均匀、弯曲性能更好。结论改良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及配套锁定插销应力分布均匀、安全性能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长U形空心椎弓根钉 锁定插销 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微创双切口结合带袢钢板固定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庆山 陈继良 +2 位作者 王旭 朱建福 苏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双切口结合带袢钢板固定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选取本院收治的24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在2个微创切口内,将肩锁关节复位后采用带袢钢板固定及重建... [目的]探讨微创双切口结合带袢钢板固定技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选取本院收治的24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在2个微创切口内,将肩锁关节复位后采用带袢钢板固定及重建喙锁韧带。[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2.1个月,肩外形正常。X线片复查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关系恢复。参照Karlsson标准[1]评定:A级21例,B级3例,无再脱位,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手术创伤小,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带袢钢板 微创
原文传递
肩锁关节周围损伤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痛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清平 陈少坚 +2 位作者 林臻 高连云 吴涛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痛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3—2016-03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0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和40例Rockwood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Spearman相...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痛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3—2016-03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0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和40例RockwoodⅢ~Ⅵ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术后肩痛与性别、年龄、VAS评分、损伤类型、钢板放置位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均获得随访3~12(10.50±2.44)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疼痛不缓解,其中钢板放置不佳5例,感染2例,脱钩2例,骨折不愈合1例,2例无明确原因。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后疼痛与钢板放置位置(r=0.408,P<0.001)及术后并发症(r=0.501,P<0.001)相关,而与性别(r=-0.145,P=0.223)、年龄(r=-0.089,P=0.504)、损伤类型(r=-0.132,P=0.286)、VAS评分(r=-0.156,P=0.208)无关。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术后患者疼痛与钢板放置位置及术后并发症明显相关,术前应根据相关的测量数据选择长度和钩深度合适的锁骨钩钢板,并预判钩在肩峰下的最佳安放位置,术后于合适的时机取出内固定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肩部疼痛 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清平 陈少坚 +2 位作者 陈雁华 高连云 吴涛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01—2017-12应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18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术后进行适当保护及康复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收集分析患...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01—2017-12应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18例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术后进行适当保护及康复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收集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80~120 ml;切口均顺利愈合,双下肢肌力V级。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个月。患者疼痛VAS评分为(3.2±0.8)分;患肢膝关节Merchant评分:优12例,良6。根据双下肢全长位X线片,评估双下肢力线好,双下肢等长。膝关节活动度:伸0°,屈90°~118°。结论锁定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无需取出原髓内钉、创伤小,并可明显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疗效确切,是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骨不愈合 锁定钢板 内固定 植骨
原文传递
直接前方入路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涛华 高连云 +3 位作者 林臻 陈雁华 阮康明 刘清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Ⅳ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40例年龄<65...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Ⅳ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的40例年龄<65岁的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22~62岁,平均49.2岁;骨折Garden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 d,平均3.2 d。记录患者的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并根据Garden指数、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结果40例患者术后获11~44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患者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时的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6.97°±1.40°、157.07°±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P=0.765);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1.82°±4.48°、172.10°±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3,P=0.817)。末次随访时40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7~98分,平均92分;优3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结论当青壮年GardenⅣ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无法获得满意效果时,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与固定,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低,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直接前方入路
原文传递
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夏娟 刘团英 陈少坚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各44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各44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尽快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围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引导式健康教育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功能、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彬 林银萍 +1 位作者 王燕红 林伟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功能恢复、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8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 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功能恢复、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8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 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 两组Harris评分、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 两组的Harris评分、ADL评分均升高, VAS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的改变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 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的改变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关节功能与负性情绪, 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健康教育 髋部骨折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