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6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控玩家》中“元宇宙”的建构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启示——访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刘汉文教授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汉文 郑泽坤 《现代电影技术》 2022年第3期37-42,共6页
2021年8月份在国内上映的《失控玩家》,使用了XR、AR、AI数字虚拟人等诸多高新技术,在电影中建构出一个名为“自由城”(Free City)的元宇宙世界。本次采访对象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刘汉文教授,他多年从事影视政策研究和产业研究,关... 2021年8月份在国内上映的《失控玩家》,使用了XR、AR、AI数字虚拟人等诸多高新技术,在电影中建构出一个名为“自由城”(Free City)的元宇宙世界。本次采访对象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刘汉文教授,他多年从事影视政策研究和产业研究,关注中国电影技术发展。本次采访,刘教授通过分析元宇宙在《失控玩家》中的呈现形式,深入剖析高新技术在其中如何发挥作用,并将分析成果观照中国科幻电影创作,对未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失控玩家》 科幻电影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个性化培养周初探——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蔺义桥 《传播与版权》 2018年第6期169-170,共2页
为加快学科建设,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率先创新设置个性化培养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培养周成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为例,分析在此次个性化培养周中,新... 为加快学科建设,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率先创新设置个性化培养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培养周成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为例,分析在此次个性化培养周中,新闻传播学类实践教学改革的活动特色、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培养周 实践教学 新闻传播
下载PDF
闽台联合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蔺义桥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7年第3期162-163,共2页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密切,福建省因地制宜,引入台湾教育资源,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为推动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模式。笔者选取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闽台合作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辅以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分...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密切,福建省因地制宜,引入台湾教育资源,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为推动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模式。笔者选取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闽台合作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辅以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闽台联合培养模式下现在高校教学管理遇到的相关问题及提出优化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
下载PDF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团委:点亮乡村,讲好中国故事
4
作者 《福建青年》 2024年第3期20-20,共1页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团委(以下简称学院团委)指导的“艺术乡创·传播在场”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成立于2021年,连续3年深入屏南县前汾溪村、泉州市泉港区施厝村等12个村庄,持续开展“以镜为媒·点亮乡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 福建师范大学 屏南县 团委 持续开展 讲好中国故事 点亮 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
原文传递
“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教育下推进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探讨——以福建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党委为例
5
作者 刘舒平 张梅 《传播与版权》 2017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两学一做"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以福建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 "两学一做"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以福建师范大学某二级学院党委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举措为例,提出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学一做” 制度化常态化 基层组织建设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在高校新闻宣传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施蕾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4-76,79,共4页
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变革使得传播形式和受众接受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人们基于碎片化时间形成了新的阅读习惯,各类"短平快"信息模式呈现爆发式增长。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高校新闻宣传开始注重新媒体的作用,主动建立基于... 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变革使得传播形式和受众接受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人们基于碎片化时间形成了新的阅读习惯,各类"短平快"信息模式呈现爆发式增长。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高校新闻宣传开始注重新媒体的作用,主动建立基于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宣传微距阵,一改以往官方宣传的高冷姿态,主动贴近受众,开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生态,其中,短视频因受众广泛和影响力巨大而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手段。因此,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短视频制作和推送经验为例,着重分析高校兼顾流量和正能量的短视频推送方式以及达到的良好宣传效果,还指出高校创新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短视频 高校新闻宣传 应用
下载PDF
文科类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7
作者 刘寒青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该文从福建师范大学文科类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入手,对其就业质量进行多角度分析后发现,存在就业求稳现象明显、专业不对口现象增加、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等问题。并通过数据统计,探讨就业期待与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高校研究生就业... 该文从福建师范大学文科类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入手,对其就业质量进行多角度分析后发现,存在就业求稳现象明显、专业不对口现象增加、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等问题。并通过数据统计,探讨就业期待与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生自身、培养单位、用人单位等元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研究生 就业质量 就业满意度
下载PDF
两岸视域下赴台学生严守政治规矩的实践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合作项目“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管理体系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志富 《传播与版权》 2017年第6期163-165,共3页
近年来,两岸高校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大陆高校以选派学生赴台湾开展学习交流或合作办学的形式,加强与台湾高校的联系,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红利。但当前台湾政治生态波谲云诡,各类政治组织及民间团体活动复杂多样,新形势下引导赴台交流学生... 近年来,两岸高校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大陆高校以选派学生赴台湾开展学习交流或合作办学的形式,加强与台湾高校的联系,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红利。但当前台湾政治生态波谲云诡,各类政治组织及民间团体活动复杂多样,新形势下引导赴台交流学生守好"政治规矩"是涉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政治规矩的主要内涵,结合作者工作实际,使用观察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探讨建立起派出学校、辅导员和赴台交流学生层面"三位一体"思政教育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赴台交流生 政治规矩 思政教育管理体系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影像创作中的德育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5-87,共3页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影像创作主要以DV创作为主。但大量的校园DV创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也显现出作品主题不够鲜明、思想性不强、题材单一、范围狭小等问题。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DV创作选题指导的办法,同时指出这种指导在...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影像创作主要以DV创作为主。但大量的校园DV创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也显现出作品主题不够鲜明、思想性不强、题材单一、范围狭小等问题。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DV创作选题指导的办法,同时指出这种指导在客观上也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发挥了校园DV作品的德育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影像 影像创作 DV创作
下载PDF
数字中国的传播学理论表述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连水兴 陈经伟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传播学的本土化自引进之初即是中国学界的核心命题与使命任务,传播学的发展与实践也始终绕不开中西语境的二元互构。通过梳理既往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文章认为需要跳脱出“本土路径—世界体系”与“世界视野—本土路径”两种探索理路... 传播学的本土化自引进之初即是中国学界的核心命题与使命任务,传播学的发展与实践也始终绕不开中西语境的二元互构。通过梳理既往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文章认为需要跳脱出“本土路径—世界体系”与“世界视野—本土路径”两种探索理路,意识到数字中国所催生的新传播语境与历史使命,进而在“去陌生化”的视野中开辟“再陌生化”的向度,以数字中国为背景谱写学科本土化的实践。首先,在厘清数字地球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廓清数字中国的结构意涵,建构数字世界的中国样本。其次,明晰数字中国中传播学的两重“基底性”定位,把握数字时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人民性核心,主动推进从学科互涉到学科共振。最后,以数字时代中人的境况为轴心,考察数字中国传播语境下“物质基底”“文化基底”“治理基底”的三位一体,也就成为探索“中国路径”、建构“中国话语”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传播学 本土化 中国路径
下载PDF
重新想象数字化:论当代西方“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连水兴 柴云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 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传统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转型,而且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物质性基础。英国左翼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此背景下提出“传播/数字社会主义”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立足于当代传播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互联网平台的去资本化改造,以及数字技术的社会主义运用等实践,旨在超越全球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进而释放其被资本主义利润逻辑与剥削框架所束缚、压制乃至异化的潜能,并最终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为重构数字化时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传播社会主义 数字社会主义 互联网平台 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
原文传递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闻传播学的学生专业实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巧群 《东南传播》 2010年第12期86-87,共2页
媒介素养教育应传播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是人们面对媒介采取的适应和防范措施。本文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德育素养和心理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专业实践 全面发展
下载PDF
新闻传播中智能内容生成的潜在风险及防控措施
13
作者 董素青 《中国地市报人》 2025年第1期70-72,共3页
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给数字媒体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未经许可、传播虚假不真实信息等均是智能内容生成的风险隐患。为此,需要通过镜像审查信息数据源,同步治理算法及信息内容,治理智能生产及传播平台的生态,强化... 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给数字媒体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未经许可、传播虚假不真实信息等均是智能内容生成的风险隐患。为此,需要通过镜像审查信息数据源,同步治理算法及信息内容,治理智能生产及传播平台的生态,强化政府职能及责任等手段,方能打造治理智能内容生成及传播风险的联防联控新格局,推动媒介传播的深度融合及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内容生成 潜在风险 风险治理 信息源
下载PDF
传播学中隐而不显的霍克海默
14
作者 谭祖灵 《视听》 2024年第7期134-137,共4页
对马克思·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著作进行阅读,能够重新发掘法兰克福学派核心人物霍克海默的理论力量及其在研究议题和理论范式等方面对传播学的贡献。从研究议题来看,霍克海默首次从文化产业出发进行批判研究,将传播学研究... 对马克思·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著作进行阅读,能够重新发掘法兰克福学派核心人物霍克海默的理论力量及其在研究议题和理论范式等方面对传播学的贡献。从研究议题来看,霍克海默首次从文化产业出发进行批判研究,将传播学研究领域从生产拓展到家庭、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从研究理论来看,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为传播学理论平衡社会学和心理学两大基石、摆脱重心理而轻社会的传统提供了视角;从研究方法和范式来看,霍克海默最先为抽象理论或定性研究进行辩护,反对定量方法的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海默 批判理论 传播学史
下载PDF
复制与模仿:抖音“拍同款”模因传播动因与机制研究
15
作者 郑心彤 《科技传播》 2025年第5期88-90,95,共4页
以“模因”为理论线索,围绕“拍同款”功能特性探究青年群体的主观感受与使用体验,以及该功能如何引导用户参与其中。研究发现,获得认同、自我表达与追求流量为用户参与主要动机;平台旨在通过“拍同款”功能提高模因的多产性、长寿性与... 以“模因”为理论线索,围绕“拍同款”功能特性探究青年群体的主观感受与使用体验,以及该功能如何引导用户参与其中。研究发现,获得认同、自我表达与追求流量为用户参与主要动机;平台旨在通过“拍同款”功能提高模因的多产性、长寿性与保真度,制造“强势模因”,促进其生产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 抖音 短视频 拍同款
下载PDF
历史的激荡与时代的感召:福建电影制片厂与福州的文化互动及其进路
16
作者 张仕稳 《东南传播》 2025年第4期87-90,共4页
电影与城市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福建电影制片厂生于福州长于福州,成立之初有众多电影从业者伸出援手,让其从零到一不断取得一个个新的突破。它的作品不论是对福建的描绘,还是对福建人的描绘,抑或对福建精神风貌的描绘都是客观立体的。... 电影与城市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福建电影制片厂生于福州长于福州,成立之初有众多电影从业者伸出援手,让其从零到一不断取得一个个新的突破。它的作品不论是对福建的描绘,还是对福建人的描绘,抑或对福建精神风貌的描绘都是客观立体的。但因为没有赶上时代的列车而变得落寞。新时代新召唤,在未来福影厂应该注意自己的发展优势,与福州深度融合,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电影制片厂 福州 文化互动 发展进路
下载PDF
从福建到国际:福建籍影人在世界电影交流中的作用
17
作者 王芮琦 《东南传播》 202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在电影与城市理论中“城影互动”现象尤为显著,其中亦蕴含“城影育人”的体现。这一体现强调电影与城市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城市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电影人的精神风貌,同时,电影人亦将城市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作品中,从而促进了城市文化... 在电影与城市理论中“城影互动”现象尤为显著,其中亦蕴含“城影育人”的体现。这一体现强调电影与城市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城市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电影人的精神风貌,同时,电影人亦将城市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作品中,从而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本文通过界定福建籍影人的范围,并详细列举其中的主要导演与演员名单,对福建籍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他们如何作为国内外电影交流的重要桥梁,以及他们在国际电影节上所获得的广泛认可与殊荣。并通过这一理论视角,本文旨在探讨福建籍影人在全球电影交流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籍影人 福建电影 国际传播
下载PDF
现代性的变奏曲——浅析传播学的第四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慧琼 程栋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61,共7页
技术和人的关系是媒介环境学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发展过程表明,它所奏响的是现代性的变奏曲。在麦克卢汉时代,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注重考虑"技术给人带来什么",而不追问"技术对人做了什么&quo... 技术和人的关系是媒介环境学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发展过程表明,它所奏响的是现代性的变奏曲。在麦克卢汉时代,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注重考虑"技术给人带来什么",而不追问"技术对人做了什么",这一共同特征使他们的理论带有"技术决定论"的色彩。波兹曼将媒介和文化结合起来,对印刷术评价较高,而对摄影术、电视评价较低,认为它们侵蚀了启蒙时代苦心树立起来的主体地位,具有反现代性的色彩。后麦克卢汉时代,影响最大的莱文森提出了人性化趋势理论、补偿性媒介理论和新型地球村理论,高扬人的理性,预言新媒介技术将带来更好的民主和更好的地球村。在理性、民主这些现代性价值遭遇反思的今天,它们也未能完满解答技术和人的关系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媒介环境学 媒介技术
下载PDF
接纳、质疑与转向:马克思主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论争及其影响——基于《领域的发酵》特刊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连水兴 杨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47,共9页
1983年,美国《传播学刊》推出一期名为《领域的发酵》的特刊。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该特刊的推出与彼时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之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批判性地寻找关于传播学科在世界知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 1983年,美国《传播学刊》推出一期名为《领域的发酵》的特刊。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该特刊的推出与彼时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之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批判性地寻找关于传播学科在世界知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阐释功能的理论传统,也被广泛运用到对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阐释中,并呈现出接纳与质疑的截然不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导致传播研究的“文化唯物主义”转向。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学术争鸣,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理论的知识重构与发展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领域的发酵》 批判理论 文化唯物主义
下载PDF
大学生公众订阅号创作与传媒人才培养——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光影志”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筠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95-96,共2页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最贫瘠的时代;这是一个传统的时代,也是一个现代的时代。而当我们生活在这些看似矛盾实则融合的时代里,唯一不变的就是:适应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丰富的时代,也是一个最贫瘠的时代;这是一个传统的时代,也是一个现代的时代。而当我们生活在这些看似矛盾实则融合的时代里,唯一不变的就是:适应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壁垒,模糊了高校内与外的隔阂;网络和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影视设备的普及化,更让大学生自媒体意识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人才 现代媒体 移动终端设备 校园媒体 自媒体 团队文化 传媒专业 节目策划 受众定位 《数字化生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