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可溶性有机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万菁娟 郭剑芬 +3 位作者 纪淑蓉 任卫岭 司友涛 杨玉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4-681,共8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鲜叶及凋落叶浸提得到的可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组成和化学性质差异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来源... 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了亚热带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鲜叶及凋落叶浸提得到的可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组成和化学性质差异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来源的DOM后,土壤CO2瞬时排放速率在培养第1天内均显著高于对照(添加去离子水)(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1.5%(添加杉木鲜叶DOM)、12.8%(添加米槠鲜叶DOM)、61.0%(添加杉木凋落叶DOM)和113.3%(添加米槠凋落叶DOM),但培养5天后,分别下降到对照的24.1%、8.3%、14.6%和13.2%,随后逐渐趋于平稳。单次添加外源DOM到土壤中,引起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强度较大,但持续时间短暂。培养31天时,添加不同来源的DOM均对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培养59天时,添加杉木鲜叶和凋落叶DOM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均显著高于添加米槠鲜叶和凋落叶DOM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但添加相同树种鲜叶与凋落叶DOM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结束后,添加杉木鲜叶DOM和杉木凋落叶DOM后增加的土壤碳排放量,分别是外源添加可溶性有机碳量的1.76倍和2.56倍,而添加米槠鲜叶DOM和米槠凋落叶DOM后增加的土壤碳排放量只占外源添加可溶性有机碳量的22.5%和50.0%,表明单次添加不同来源的DOM对土壤总有机碳库的影响是不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矿化 米槠 杉木 可溶性有机物 鲜叶 凋落叶
原文传递
火烧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君君 杨智杰 +4 位作者 刘小飞 陈朝琪 黄永梅 万菁娟 王小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11,共9页
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了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皆伐后火烧、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烧、保留采伐剩余物处... 采用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了福建三明地区米槠次生林皆伐后火烧、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土壤初始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火烧、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6个月和18个月后,火烧处理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了6.0%和1.9%,保留采伐物处理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了15.6%和25.0%。两次培养中,火烧处理各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低于对照和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火烧6个月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各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低于对照,18个月后10~20和20~40 cm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火烧18个月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各土层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1年前的累积矿化量,分别高57.0%、112.0%和49.9%;火烧和对照处理前后两次培养各土层累积矿化量变化并无明显规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土壤初始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地线性相关关系(p〈0.05)。营林活动初期,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措施较火烧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壤肥力及后期林木生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 火烧 采伐剩余物 有机碳 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