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咏梅 章文贤 周晓兰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5期108-109,共2页
针对学生以往对实验课兴趣不高,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的问题,建立了科研模式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式的实验研究,在探索中学习知识面,掌握技能。经实践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 针对学生以往对实验课兴趣不高,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的问题,建立了科研模式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式的实验研究,在探索中学习知识面,掌握技能。经实践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育种学 实验教学 科研模式
下载PDF
福建生物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必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6,共5页
生物经济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各种措施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就福建生物经济的优势、潜力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福建 生物经济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微生物学设计性拓展实验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咏梅 章文贤 周晓兰 《高师理科学刊》 2012年第1期95-97,共3页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知识涵盖面广、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在完成微生物学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性拓展实验,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设计性拓展实验 教学探索
下载PDF
小球藻的基因工程改造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甜甜 陈必链 郑明敏 《渔业研究》 2023年第6期593-602,共10页
小球藻是一种可以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生长并积累生物质的单细胞微藻,被广泛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在水产养殖、食品、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小球藻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逐... 小球藻是一种可以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生长并积累生物质的单细胞微藻,被广泛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在水产养殖、食品、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小球藻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对其进行特定的遗传改造也成为了可能。本文通过从转化系统、转化方法、转化影响因素、外源蛋白表达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小球藻在基因工程改造领域中的应用和仍存在的难题,期望为小球藻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基因工程 转化 蛋白表达
下载PDF
代谢工程在酿酒酵母茵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丽娜 江贤章 +2 位作者 田宝玉 舒正玉 黄建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传统的乙醇生产重要菌株,也是第1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随着世界能源储备的日益枯竭,燃料乙醇作为液体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利用生物技术对酿酒酵母进行遗传修饰,改变其代谢网络,构建高产...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传统的乙醇生产重要菌株,也是第1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随着世界能源储备的日益枯竭,燃料乙醇作为液体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利用生物技术对酿酒酵母进行遗传修饰,改变其代谢网络,构建高产乙醇的转基因酿酒酵母已成为当今酿酒酵母分子育种的热点。针对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拓展酿酒酵母底物利用范围、降低副产物生成率、提高乙醇产量、改良细胞特性以及缩短发酵周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代谢工程 遗传修饰 酿酒酵母
下载PDF
辅酶Q10的生物合成及其高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林丹枫 李力 +2 位作者 柯崇榕 郑毅 黄建忠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3期465-469,共5页
辅酶Q10(CoQ10)不仅是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体,同时也具有抗氧化功能。目前全球市场上的CoQ10正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简要论述了CoQ10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生物合成过程,同时概括总结了现阶段为提高CoQ10产量而采用的新型技术... 辅酶Q10(CoQ10)不仅是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体,同时也具有抗氧化功能。目前全球市场上的CoQ10正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简要论述了CoQ10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生物合成过程,同时概括总结了现阶段为提高CoQ10产量而采用的新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功能 生物合成 微生物发酵法
下载PDF
小球藻利用工业废物产油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占凌云 周新虹 +1 位作者 王明兹 陈必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近年来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已成为热门话题。微藻工业化生产生物燃料最大的瓶颈就是高成本,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决定了微藻生物燃料在未来的命运。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利用工业废物(即廉价碳源、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培养小球藻生产油脂... 近年来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已成为热门话题。微藻工业化生产生物燃料最大的瓶颈就是高成本,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决定了微藻生物燃料在未来的命运。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利用工业废物(即廉价碳源、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培养小球藻生产油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小球藻利用工业废料产油脂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工业废物 生物柴油
下载PDF
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志华 洪育翎 +2 位作者 陈娜 陈必链 何勇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0,81-84,128,共7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微藻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天然可食用的潜在油源。利用微藻油脂开发制备型功能性油脂,替代动植物天然功能性油脂,不仅可提高天然功能性油脂的品质,解决供应问题,而且有望得到新...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微藻油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天然可食用的潜在油源。利用微藻油脂开发制备型功能性油脂,替代动植物天然功能性油脂,不仅可提高天然功能性油脂的品质,解决供应问题,而且有望得到新的功能性油脂制品。对酶法制备功能性油脂的方法、常见微藻的油脂含量及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综述,并对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单酰甘油酯、结构三酰甘油酯、功能性磷脂等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酶法改性微藻油脂制备功能性油脂是高值化利用微藻油脂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微藻油脂 改性 功能性油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反向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筱飞 陈婷婷 +2 位作者 田野 黄敏 施碧红 《台湾农业探索》 2015年第1期73-79,共7页
反向代谢工程通过构建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文库,结合有效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从而获得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表型。目前,它已成为工业生物技术中研究生物代谢途径和改造菌株性能的强有力工具。反向代谢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如何获得... 反向代谢工程通过构建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文库,结合有效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从而获得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表型。目前,它已成为工业生物技术中研究生物代谢途径和改造菌株性能的强有力工具。反向代谢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如何获得多样化的细胞表型突变库,该文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和近期发展起来的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方法,并列举了这些方法的最新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代谢工程 突变库 细胞表型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提高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研究
10
作者 郭晓烨 邱昌扬 +3 位作者 何勇锦 陈涵 王明兹 陈必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高,分别为0.68 g/L和16.28%;低光照强度(1 940~2 060 lx)下,在不添加硝酸钾时,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最低,为0.39 g/L,油脂含量最高,为22.62%;随着硝酸钾质量浓度的增加,微绿球藻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油脂含量逐渐下降;两步培养法可以促进微绿球藻的油脂合成,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30.50%和0.1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两步培养 油脂 生物量
下载PDF
CO_2激光辐照拟微绿球藻的当代生物学效应研究
11
作者 刘晓娟 庄惠如 +1 位作者 陈荣 王凡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38-443,共6页
采用CO_2激光(波长10.6μm,功率10 w,光束长74 cm)辐照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YW0980),辐照时间为30 s、60 s、90 s,通过测定藻色素、多糖、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研究CO_2激光对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30 s、60 s、90 s辐照条件... 采用CO_2激光(波长10.6μm,功率10 w,光束长74 cm)辐照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YW0980),辐照时间为30 s、60 s、90 s,通过测定藻色素、多糖、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研究CO_2激光对藻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30 s、60 s、90 s辐照条件下,对拟微绿球藻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CO_2激光60 s处理组有利于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及色素的积累,但30 s剂量下更有利于多糖、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积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05%(胞外多糖),289.45%(总多糖)、37.05%、17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激光 拟微绿球藻 油脂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铜藻液体肥对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明炀 付洋 +3 位作者 成立文 曾美端 曾庆淞 郑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目的】铜藻为沿海常见的低质海藻,为实现铜藻高质利用,以新鲜铜藻为原料制备铜藻液体肥,研究其对上海青、黄瓜和番茄等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 【目的】铜藻为沿海常见的低质海藻,为实现铜藻高质利用,以新鲜铜藻为原料制备铜藻液体肥,研究其对上海青、黄瓜和番茄等3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究铜藻液体肥增肥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采用酶法和发酵法2种工艺制备铜藻液体肥,并各设置5组稀释倍数(200倍、400倍、600倍、800倍和1 000倍)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和幼苗盆栽试验。【结果】(1)种子萌发试验中,发酵法制备铜藻液体肥的200倍液、600倍液在上海青种子萌发上效果最佳,发芽指数较空白组显著提高11.8%,较两组阳性对照分别提高1.9%和1.3%;发酵制备的200倍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影响最好,发芽指数较空白和两组阳性对照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33.0%、21.0%和6.7%;发酵制备的1 000倍液在番茄种子萌发上成效最佳,发芽指数较空白和两组阳性对照分别显著提升13.6%、14.4%和19.3%。(2)幼苗盆栽试验中,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指标间普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结果显示铜藻液体肥对3种蔬菜的影响作用各有差异,构建实验样品的PLS-DA模型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铜藻液体肥肥效并与阳性对照对比,结果表明发酵制备的400倍液对上海青幼苗促生效果最佳,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海藻肥,其中根鲜重提高最显著,增幅为144%;酶法制备的800倍液对黄瓜幼苗生长效果最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海藻肥,其中根长提高最显著,增幅为28%;发酵制备的600倍液对番茄幼苗作用效果最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海藻肥,其中株干重提高最显著,增幅为31%。【结论】铜藻液体肥具备很好的增肥生物学效应,发酵法制备的铜藻液体肥肥效普遍优于酶法制备,施用前者能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以上结果为海藻液体肥的生产与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液体肥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指标
下载PDF
光质对等鞭金藻的生长和生物活性产物合成的影响
13
作者 钟彩荣 陈钦常 +5 位作者 许涵玥 曾子航 徐绍丝 车丹丹 方静平 何勇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775-1781,共7页
本实验探究白光(400~700 nm)、红光(620~650 nm)和绿光(500~580 nm)对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ISO-FJ)的生长和生物活性产物积累的协同影响,以期摸索适宜的光质同时提高其生物活性产物。实验结果表明,等鞭金藻细胞在白光条件下具有最大... 本实验探究白光(400~700 nm)、红光(620~650 nm)和绿光(500~580 nm)对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ISO-FJ)的生长和生物活性产物积累的协同影响,以期摸索适宜的光质同时提高其生物活性产物。实验结果表明,等鞭金藻细胞在白光条件下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在生物活性产物合成方面,与白光和红光相比,采用绿光培养的等鞭金藻细胞更有利于岩藻黄素、胞外多糖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联产合成。这些结果可表明,等鞭金藻的生长和活性产物合成是受不同光质的调节,为今后定向调控等鞭金藻生长和活性产物合成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鞭金藻 光质 岩藻黄素 胞外多糖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1株真菌果糖基转移酶高产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
14
作者 周明炀 曾美端 +4 位作者 成立文 肖余俊 叶婷娥 余超凡 郑毅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食品工业上果糖基转移酶(FTase)是以蔗糖为底物酶法生产低聚果糖(FOS)的重要酶种,真菌是FTase主要微生物来源。以蔗糖为唯一碳源,通过检测发酵液FOS含量(初筛)和胞外、胞内的FTase酶活水平(复筛),成功筛选获得1株高产FTase的真菌菌株FS0... 食品工业上果糖基转移酶(FTase)是以蔗糖为底物酶法生产低聚果糖(FOS)的重要酶种,真菌是FTase主要微生物来源。以蔗糖为唯一碳源,通过检测发酵液FOS含量(初筛)和胞外、胞内的FTase酶活水平(复筛),成功筛选获得1株高产FTase的真菌菌株FS054,经ITS分子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24 h胞内酶活达558.3 U/g。该FTase酶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5.5,在30~35℃和pH 4.0~5.5的范围内酶活稳定性良好,0.5mmol/L的Fe^(3+)和Al^(3+)具有激活效应,酶活性分别提高121.59%和110.26%,而Cu^(2+)则严重抑制酶活力,相对酶活降至37.74%。本研究为后续全细胞生物合成FOS提供新酶源及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果糖基转移酶 筛选 鉴定 酶学特性
下载PDF
海洋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DHA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延长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江贤章 秦丽娜 +2 位作者 田宝玉 舒正玉 黄建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具有各种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以海洋真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结合RACE,获得了两个碳链延长酶(TFD6和TFD5)的完整基因,其中TFD6 cDNA全长816 bp,编...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是具有各种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以海洋真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结合RACE,获得了两个碳链延长酶(TFD6和TFD5)的完整基因,其中TFD6 cDNA全长816 bp,编码271个氨基酸;TFD5 cDNA全长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将TFD6、TFD5酶切后分别连接到HindⅢ/XbaⅠ处理过的pYES2载体,醋酸锂法转化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成功构建了延长酶酵母表达系统。气相色谱分析表明TFD6可延长C18:3n-6至C20:3n-6,TFD5可延长C20:5n-3至C22:5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破囊壶菌 延长酶 克隆与表达
下载PDF
灰绿曲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毅明 马素娟 +3 位作者 邬小兵 龙敏南 黄建忠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发酵液通过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分子筛、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分离纯化一种外切葡聚糖酶(CBH)和一种内切葡聚糖酶(EG).通过SDS-PAGE和...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发酵液通过硫酸铵盐析、Sephadex G-100分子筛、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分离纯化一种外切葡聚糖酶(CBH)和一种内切葡聚糖酶(EG).通过SDS-PAGE和凝胶柱层析法测定分子质量表明:CBH全酶分子质量为71 ku,由两个分子质量为35 ku的同型亚基组成;EG为单体蛋白,全酶分子质量为32 ku.酶学性质研究表明:CBH催化pNPC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5℃,酶活在pH 5.0~8.0区间和温度低于55℃时稳定;EG催化CMC-Na的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50℃,酶活在pH3.5~7.5区间和温度低于65℃时稳定.Na+、K+、Ba2+、Mg2+以及NO3-和SO42-对CBH和EG酶活均无影响;Ca2+和Mn2+对CBH有激活作用,Fe2+和Mn2+对EG有激活作用,而Zn2+、Cd2+和Cu2+对CBH和EG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酶动力学分析表明:CBH催化pNPC水解的米氏常数Km值为1.4 mmol/L(pH 6.0,55℃),EG催化CMC-Na水解的米氏常数Km值为5.0 mg/mL(pH 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绿曲霉 纤维素酶 外切葡聚糖酶 内切葡聚糖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的无害化及资源再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立文 方森海 王明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9,共7页
抗生素发酵每年产生大量有毒菌渣,处理不当将导致环境和健康问题。概述近来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及重新用作发酵培养基氮源,生产能源、饲料、可降解生物薄膜、石膏缓凝剂等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提高抗生素危废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 抗生素发酵每年产生大量有毒菌渣,处理不当将导致环境和健康问题。概述近来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及重新用作发酵培养基氮源,生产能源、饲料、可降解生物薄膜、石膏缓凝剂等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提高抗生素危废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激光辐照对湛江等鞭金藻的复壮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庄惠如 陈荣 +1 位作者 黄建忠 林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1-917,共7页
用Nd∶YAG激光(波长1.06μm,功率密度6W/cm2)对长期保存的湛江等鞭金藻藻种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激光辐照对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从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自体荧光特性的变化探讨了激光复壮藻种的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 用Nd∶YAG激光(波长1.06μm,功率密度6W/cm2)对长期保存的湛江等鞭金藻藻种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激光辐照对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从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自体荧光特性的变化探讨了激光复壮藻种的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30s~60s时,有较好的复壮效果,藻种的生长速率、细胞干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等含量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约25.3%~48.3%.激光复壮后的藻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光合片层进一步发育.辐照剂量增至90s时,胞内脂质颗粒增加.藻种的自体荧光光谱中,波长682nm处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此结果说明,利用激光的"筛子"与诱变作用,可以提高饵料藻种的生物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湛江等鞭金藻 Nd∶YAG激光 藻种复壮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敲除sfa1基因提高酿酒酵母乙醇合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浩雷 郭晓贤 +2 位作者 王艳尊 江贤章 黄建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1-425,共5页
sfa1基因编码的酶具有乙醇脱氢酶和甲醛脱氢酶双功能活性,通过设计含有与sfa1基因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和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Cre/loxP系统的酿酒酵母sfa1基因敲除组件,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S1并... sfa1基因编码的酶具有乙醇脱氢酶和甲醛脱氢酶双功能活性,通过设计含有与sfa1基因两侧序列同源的长引物,以质粒pUG6和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Cre/loxP系统的酿酒酵母sfa1基因敲除组件,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S1并将质粒pSH47转入阳性克隆子,诱导表达Cre酶切除筛选标记,在原ORF基因处保留一个loxP位点,丢失质粒后获得sfa1基因缺陷型酵母突变株YS1-sfa1。摇瓶发酵实验表明,突变株YS1-sfa1的乙醇分解代谢活性降低,乙醇产量提高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sfa1 基因敲除 PCR
下载PDF
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艳如 李小明 +2 位作者 李军进 吴小君 郑永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202-205,共4页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对其发酵产物与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花脸香蘑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作用,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和液体摇瓶3种培养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发酵培养,比较3种培养方式的花脸香...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对其发酵产物与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花脸香蘑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作用,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和液体摇瓶3种培养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发酵培养,比较3种培养方式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液体摇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最低抑制量为6.25μg,而液体摇瓶发酵的菌丝体及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发酵培养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无抑制活性。由此可见,花脸香蘑不同发酵培养方式对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液体摇瓶发酵培养的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脸香蘑 水稻细条病 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