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8
1
作者 孙杰 彭园珍 +3 位作者 林燕语 杨柳明 谢锦升 杨玉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1-254,258,共5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尤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室。该文围绕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中心,从实验室安全工作内容、特点出发,逐一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实践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专业性很强,尤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室。该文围绕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中心,从实验室安全工作内容、特点出发,逐一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实践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在实践中提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健全安全防范长效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 长效工作机制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区养虾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平 金宝石 +1 位作者 谭立山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区陆基养虾塘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分析及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虾塘在不同养殖阶段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虾塘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NO_x^--N(NO_2^--N和NO_3^--N)、NH_4^+-N和PO_4^... 通过对九龙江河口区陆基养虾塘水样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分析及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虾塘在不同养殖阶段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虾塘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NO_x^--N(NO_2^--N和NO_3^--N)、NH_4^+-N和PO_4^(3-)-P能力均呈现随养殖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特征。沉积物在养殖中期和后期分别呈现对上覆水体NO_x^--N和PO_4^(3-)-P的吸收现象,但总体表现为释放(平均通量分别为(1.87±1.15)、(1.58±0.52)mg m^(-2)h^(-1)和(1.22±0.62)mg m^(-2)h^(-1))。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交换以NH_4^+-N为主(沉积物平均释放通量为(46.18±13.82)mg m^(-2)h^(-1))。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间的营养盐浓度差(梯度)及温度对上述交换通量的时间动态特征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初期或中期沉积物较高的无机氮(尤其是NO_2^--N和NH_4^+-N)释放是养殖塘水质恶化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污染内源,可能会对虾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效应,控制沉积物无机氮释放是养虾塘养殖初期和中期重要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释放速率 沉积物间隙水 上覆水 养殖塘 河口区
下载PDF
不同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海滨 陈志彪 +1 位作者 陈志强 马秀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8-266,共9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3个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的稀土矿治理地为对照,对其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稀土矿治理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 以福建省长汀县3个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的稀土矿治理地为对照,对其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稀土矿治理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9—15.7g/kg、0.26—1.21g/kg、0.05-0.11g/kg,0—10cm土壤养分含量高于10—20cm土壤。土壤C∶N、C∶P、N∶P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89—15.42、9.50—136.46、4.17—20.87,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治理初期由于矿区氮素的残留,主要受有机碳缺乏的影响;治理后期随着氮素的流失,则主要受氮素限制的影响。研究认为,离子型稀土矿治理初期,要及时种植生存能力强的植物,以充分利用矿区残留的氮素;治理后期则要施加氮肥以克服氮素缺乏对植物生长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治理年限 生态化学计量 长汀县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不同类型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32
4
作者 孙万龙 孙志高 +1 位作者 田莉萍 胡星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以1979—2013年7期卫星遥感影像(Landsat TM)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建立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湿地数据库,探讨不同类型湿地的景观格局以及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并基于Markov模型对未来20年三角洲潮间带不同类型湿... 以1979—2013年7期卫星遥感影像(Landsat TM)为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建立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湿地数据库,探讨不同类型湿地的景观格局以及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并基于Markov模型对未来20年三角洲潮间带不同类型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三角洲的潮间带湿地面积在1979—2013年间整体呈先降低后增加变化。其中,1979—2010年的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由1050.28 km^2减少为575.39 km^2,减少率为45.22%;2010—2013年的湿地面积略有增加,由575.39 km^2增加为596.17 km^2,增长率为0.36%。1979—2013年,潮间带主要湿地景观类型随距海远近均呈明显带状分布,但芦苇湿地面积呈明显降低趋势(减少273.53 km^2,减少率为79.68%),盐田养殖池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长12.04km^2,增长率为1584.21%),而光滩、碱蓬湿地、碱蓬-柽柳湿地和柽柳-芦苇湿地等其它类型湿地面积整体均呈波动减少趋势。未来20年,潮间带湿地面积整体将呈降低趋势,其值将由2010年的575.39 km^2减少为2030年的546.98 km^2,减少率为6.60%。芦苇湿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减少30.16 km^2,减少率为24.12%),盐田养殖池面积将持续增长(增加3.71 km^2,增长率为38.61%),而光滩、碱蓬湿地、碱蓬-柽柳湿地和柽柳-芦苇湿地等其它类型湿地面积均将呈小幅波动变化。研究发现,尽管自然与人为驱动力的双重作用决定了1979—2013年间潮间带的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但黄河年输沙量(x_1)、区域GDP(x_2)和水产品产量(x_3)对潮间带湿地面积变化(y)的影响更为重要(y=733.192+35.317 x_1-0.005 x_2-4.085 x_3,P=0.0001<0.05),其对过去30多年间潮间带湿地面积变化的解释贡献高达76.7%。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实现潮间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潮间带湿地的保护与生态保育应给予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驱动力 潮间带湿地 Markov预测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与氧化速率对外源氮、硫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敏杰 邹芳芳 +3 位作者 任鹏 黄佳芳 李冬冬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NH_4Cl(N1)和NH_4NO_3(N3)处理在各培养阶段均显著促进土壤CH_4产生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136.70%和136.55%;NH_4Cl+K...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NH_4Cl(N1)和NH_4NO_3(N3)处理在各培养阶段均显著促进土壤CH_4产生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136.70%和136.55%;NH_4Cl+K_2SO_4(NS1)和NH_4NO_3+K_2SO_4(NS3)处理在培养第3、6、12、15和18天均显著促进了CH_4产生速率(P<0.05)。KNO_3(N2)、K_2SO_4(S)处理在不同培养时间对CH_4产生速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KNO_3+K_2SO_4(NS2)处理除在第21天外(P<0.05),其他时间影响均不显著(P>0.05)。N2、N3、NS2和NS3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土壤CH_4氧化速率(P<0.05),平均CH4氧化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145.30%、142.93%、139.48%和112.68%。整体而言,不同添加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各处理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短期培养结束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电导率、p H值在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NH+4-N含量在N1、N3、NS1和NS3处理下,NO_3^--N含量在N2、N3、NS2和NS3处理下,SO_4^(2-)含量在S、NS1、NS2和NS3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相关分析显示,DOC、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_3^--N)是氮、硫添加处理下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短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氧化速率 CH4 氮、硫添加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氮输入对植物光合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林海 曾从盛 胡伟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植物光合固碳(C)是生物固C的重要途径和生态系统C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研究氮(N)输入对植物光合固C的影响,对于更好的认识C、N循环过程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N输入是否能够增加植物固C取... 植物光合固碳(C)是生物固C的重要途径和生态系统C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研究氮(N)输入对植物光合固C的影响,对于更好的认识C、N循环过程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N输入是否能够增加植物固C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N饱和度;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N输入的临界负荷值较高,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较低;N输入可能改变植物光合固C在各器官的分配,主要由植物生理、自身生长节律和环境养分等决定。由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N输入对植物固C的影响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缺乏准确、定量表达N输入对生态系统光合和C同化物分配影响的数学表达方法和过程算法。未来应着重加强N输入下C同化物分配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和N、P富集下植物光合固C耦合模型研究,并应用同位素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生态系统角度综合探讨N输入下植物光合固C的分配和转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全球变化 光合及固碳
下载PDF
根系活动对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敏 黄佳芳 +1 位作者 刘育秀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根系活动是影响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国内外湿地铁异化还原的研究多为分析和比较各类中宏观生境中铁异化还原能力的差异。近年来,湿地植物根际微域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也日益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 根系活动是影响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国内外湿地铁异化还原的研究多为分析和比较各类中宏观生境中铁异化还原能力的差异。近年来,湿地植物根际微域铁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也日益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根际铁异化还原研究概况,梳理了根系活动对根际铁异化还原关键因子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根际铁异化还原和其他有机质代谢途径的竞争关系,探讨了根际铁异化还原对根系活动动态变化和异质性的响应,提出了根际铁异化还原的概念模型,并指出了未来我国湿地植物根际铁异化还原研究应加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异化还原 湿地植物 根际 根系活动
下载PDF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群落湿地沉积物反硝化强度对盐度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家兵 张宝珠 +3 位作者 朱雨晨 丁晓燕 谢蓉蓉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3,共7页
为了探讨河口区湿地沉积物反硝化强度对盐度的响应,2015年7月选择闽江河口覆盖短叶茳芏的鳝鱼滩和道庆洲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封厌氧培养,计算不同培养时期在不同盐度下的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在反硝化培养的初期,鳝鱼滩的反硝... 为了探讨河口区湿地沉积物反硝化强度对盐度的响应,2015年7月选择闽江河口覆盖短叶茳芏的鳝鱼滩和道庆洲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封厌氧培养,计算不同培养时期在不同盐度下的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在反硝化培养的初期,鳝鱼滩的反硝化速率从低盐度到高盐度分别为(15.5±1.38)、(4.28±8.46)、(12.94±0.24)mg kg^(-1)d^(-1),道庆洲分别为(31.93±4.89)、(30.66±5.375)、(36.69±3.44)mg kg^(-1)d^(-1),鳝鱼滩的10天反硝化速率在0和10盐度下降幅度分别是5天的36.97%、53.01%,高于道庆洲22.64%、28.84%,后期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并趋于0。另外,鳝鱼滩和道庆洲反硝化活性随着时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鳝鱼滩变化幅度在95.6%—99.8%,道庆洲为90.0%—96.7%,整个培养期间,鳝鱼滩的反硝化活性均高于道庆洲的反硝化活性。以上结果反映出盐度对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盐度 沉积物 闽江口湿地
下载PDF
盐度对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释放硅、碳、氮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侯贯云 翟水晶 +1 位作者 高会 乐晓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4-191,共8页
为了研究潮汐湿地盐度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硅、碳、氮元素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不同盐度(0、5、15和30)对互花米草枯落物茎和叶分解释放过程中硅、碳、氮元素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茎和叶枯落物失重率和分解速率... 为了研究潮汐湿地盐度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硅、碳、氮元素释放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不同盐度(0、5、15和30)对互花米草枯落物茎和叶分解释放过程中硅、碳、氮元素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茎和叶枯落物失重率和分解速率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2)互花米草茎和叶枯落物分解水体中硅含量均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加,并且盐度30处理下,枯落物分解硅释放量显著高于盐度0和5(P<0.05)。而分解末期生物硅残留量则随盐度升高而降低。(3)不同盐度处理茎枯落物分解碳释放量无显著差异,但叶枯落物分解碳释放量在盐度5、15和30处理中显著高于淡水(P<0.05)。(4)互花米草茎枯落物分解释放到水中的NH_4^+-N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减少,NO_3^--N含量与之相反。研究单因素盐度对枯落物分解及元素释放的影响,可以为预测潮汐湿地枯落物分解对盐水入侵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为湿地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盐度
下载PDF
省属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黄鑫云 孙杰 朱旭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54-58,共5页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履行教学、科研等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高校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分离导致了账实不符、资产使用效益低、资产使用监管缺位等问题。以福建F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实践为例,架构设...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履行教学、科研等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高校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分离导致了账实不符、资产使用效益低、资产使用监管缺位等问题。以福建F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实践为例,架构设计了一套高效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分析当前学校资产管理系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运用SQL Server数据库接口技术对接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了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深度融合,为国内其他高校提升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与科学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资产管理系统 系统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