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潇敏 赵峰 +3 位作者 金珊 吴文晞 王鹏杰 叶乃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以福建省云霄县小帽山、梁山和南乌山3个区域共23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其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 以福建省云霄县小帽山、梁山和南乌山3个区域共23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其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筛选生化成分含量特异的茶树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变化范围为73.54~260.31 mg·g^(-1),平均值为160.48 mg·g^(-1);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在所有资源中均检出,含量最高的为小帽山3号(X03),高达33.65 mg·g^(-1)。(2)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嘌呤生物碱总量变化范围为15.28~70.42 mg·g^(-1),平均值为40.95 mg·g^(-1);苦茶碱(TC)在梁山地区的茶树品种资源(LS01-LS07)均检出,其中梁山6号(L06)和梁山7号(L07)的苦茶碱含量高于其咖啡碱含量。(3)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变化范围为6.40~47.57 mg·g^(-1),平均值为20.83 mg·g^(-1);氨基酸构成丰富,共检测出20种氨基酸物质。(4)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云霄县3个区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中梁山区域茶树资源富含苦茶碱(TC),小帽山茶树资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较高,南乌山茶树资源的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含量略高于其他两地。研究发现,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区域特征明显,筛选出高儿茶素、高EGCG3″Me、高苦茶碱、高茶氨酸等18份优特茶树品种资源,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资源 苦茶碱 EGCG3″Me 茶氨酸 云霄
下载PDF
福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潇敏 章进汕 +6 位作者 金珊 邵淑贤 刘永崇 吴文晞 王鹏杰 赵峰 叶乃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1-390,共10页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田县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儿茶素组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田县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儿茶素组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嘌呤生物碱组分及氨基酸组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特异资源筛选。【结果】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分别为60.00~251.75和2.92~22.90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1和2.06;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分别为3.69~68.71、0.29~48.59和0.28~39.52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1.99和1.96。对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80.00%。基于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共30个生化成分,可将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分为3个类群,A类群氨基酸组分含量较高,B类群生化成分含量均表现较低,C类群的儿茶素组分及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较高,不同类群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GCG3"Me、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6份儿茶素组分特异资源(高儿茶素10份,高EGCG 5份、高EGCG3"Me 1份)、23份嘌呤生物碱组分特异资源(高嘌呤生物碱9份、高苦茶碱13份、高咖啡碱1份)及6份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均含有EGCG3"Me和苦茶碱,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资源,可作为茶树特异性状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资源 苦茶碱 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 茶氨酸 福建大田县
下载PDF
福建野生茶树资源嘌呤生物碱构成评价及特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潇敏 赵峰 +5 位作者 王淑燕 邵淑贤 吴文晞 林钦 王鹏杰 叶乃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8,共11页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类群Ⅰ嘌呤生物碱总量及构成接近于常见茶树品种;类群Ⅱ嘌呤生物碱较高,且主要由咖啡碱构成,仅含少量苦茶碱和可可碱;类群Ⅲ嘌呤生物碱较高,且苦茶碱与咖啡碱含量相当,仅含少量可可碱;类群Ⅳ嘌呤生物碱高,且构成以苦茶碱为主,咖啡碱和可可碱都较低。经综合评价后,从中筛得嘌呤生物碱构成较特异资源14份,包括高嘌呤生物碱(>60 mg·g^(-1))5份,高咖啡碱(>50 mg·g^(-1))7份,高苦茶碱(>30 mg·g^(-1))7份。本研究可为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嘌呤生物碱 苦茶碱 液质联用
下载PDF
福建苦茶资源不同叶位儿茶素及嘌呤生物碱组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珊珊 陈潇敏 +4 位作者 邵淑贤 廖龙华 吴文晞 赵峰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2年第2期65-72,共8页
以福建安溪、云霄和大田苦茶资源为研究对象,‘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了茶树春梢不同叶位的儿茶素组分和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福建安溪、云霄和大田苦茶... 以福建安溪、云霄和大田苦茶资源为研究对象,‘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了茶树春梢不同叶位的儿茶素组分和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福建安溪、云霄和大田苦茶含有特异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苦茶碱(TC),其中云霄苦茶和大田苦茶的TC含量大于30 mg·g^(-1),属于高苦茶碱茶树种质,云霄苦茶的嘌呤生物碱总量大于70 mg·g^(-1),属于高嘌呤生物碱茶树种质;对照种福鼎大白茶不含TC,仅在第一叶中检出EGCG3"Me(含量为3.07 mg·g^(-1))。参试苦茶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在茶树新梢上的分布是随着叶位的增加,其含量先增加再减少,在第三、第四叶位达到最大值,嘌呤生物碱含量与鲜叶成熟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叶位的EGCG3"Me和TC含量差异显著,安溪苦茶和云霄苦茶的EGCG3"Me和TC含量随叶位增加呈递增,而在大田苦茶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3份苦茶资源春梢第三、第四叶的EGCG3"Me含量均大于10mg·g^(-1),本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挖掘,苦茶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苦茶 叶位 EGCG3"Me 苦茶碱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金牡丹和金观音高香红茶风味品质解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梦婷 谷梦雅 +5 位作者 陈静 魏明秀 陈强 吴文晞 郑玉成 叶乃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0-161,共12页
采用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金牡丹和金观音高香红茶中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挥发性代谢产物以及主要品质成分进行分析,以探究2个高香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的品种化学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 采用广泛靶向及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金牡丹和金观音高香红茶中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挥发性代谢产物以及主要品质成分进行分析,以探究2个高香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的品种化学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金牡丹和金观音红茶中共鉴定出1318种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在黄酮类物质相关合成途径中富集程度最高,其中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在金牡丹红茶中显著上调,白杨素、芹菜素-7-O-新橙皮糖苷等在金观音红茶中显著上调。金牡丹和金观音红茶中共鉴定出75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β-紫罗兰酮、香叶醇、癸醛和苯甲酸甲酯等12种香气成分为共同的关键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结果表明,金牡丹红茶中具有花香、果香和奶香特征的吲哚、δ-癸内酯、反式-橙花叔醇、苯乙醛和茉莉酮等香气成分含量较高,可能是其呈现花果香和蜜桃香的关键香气物质;金观音红茶中具有清香、花香的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醇和己醇等香气成分含量较高,可能是其清香幽长的关键香气物质。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金牡丹和金观音红茶的风味品质特征,为高香型茶树优良品种金牡丹和金观音红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牡丹 金观音 红茶 代谢组学 滋味 香气
下载PDF
基于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的白茶寡肽分段物抗炎能力评估
6
作者 吴聪 劳致湛 +3 位作者 游雪莲 柯炜豪 卓超 赵峰 《茶叶学报》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性质(分子量大小、亲疏水性、带电性质)白茶寡肽与抗炎活性的潜在关联,为白茶抗炎肽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Sephadex G-15柱、C18固相萃取柱、强阴离子交换柱、强阳离子交换柱4种分离纯化方式,以分子量大小、... 【目的】探究不同性质(分子量大小、亲疏水性、带电性质)白茶寡肽与抗炎活性的潜在关联,为白茶抗炎肽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Sephadex G-15柱、C18固相萃取柱、强阴离子交换柱、强阳离子交换柱4种分离纯化方式,以分子量大小、亲疏水性、正负带电性将白茶寡肽粗提物进行分段。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测定NO、TNF-α和IL-1β炎症指标来评估各白茶寡肽分段物的抗炎活性,从中筛选具有最强抗炎活性的分段物,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寡肽序列鉴定和物质构成分析。【结果】不同性质白茶寡肽的抗炎活性强度为:低分子量分段物>中、高分子量分段物;疏水性分段物>亲水性分段物;负电性质分段物>正电性质分段物,其中低分子量分段物G15-3(MD)抗炎活性最强,与地塞米松(阳性对照药)无显著差异(P>0.05),对NO、TNF-α和IL-1β的抑制率分别为(34.21±2.53)%、(52.36±6.24)%、(76.43±1.41)%。对最强抗炎活性分段物G15-3(MD)鉴定得到5条寡肽序列。【结论】白茶寡肽分段物抗炎活性强弱如下:分子量大小>带电性质>亲疏水性,低分子量分段物G15-3(MD)抗炎活性最强。N端和C端疏水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存在对抗炎活性有重要贡献,发现两条潜在抗炎活性肽KRW和FG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寡肽 分离纯化 抗炎活性 分子量 疏水性 带电性质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鼠曲草中的5个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8
7
作者 苏艺萍 李煌 +2 位作者 褚克丹 吴文晞 叶向丽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鼠曲草中5个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Kinnetex C18(2.1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鼠曲草中5个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Kinnetex C18(2.1 mm×100 mm,2.6μm)色谱柱,以乙腈(A)-0.1%氨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40℃。结果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5个黄酮类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考察的RSD均小于5%,符合分析要求;平均回收率为98.9%~100%,RSD<3%。6批样品中5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芦丁6.55~10.44μg/g;金丝桃苷100.32~137.26μg/g;木犀草素460.84~520.49μg/g;芹菜素200.83~233.72μg/g;山奈酚30.35~33.25μg/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时测定鼠曲草中5个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为鼠曲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曲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含量测定 多反应监测
下载PDF
高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潇敏 金珊 +5 位作者 吴文晞 邵淑贤 王淑燕 王鹏杰 赵峰 叶乃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7-475,共9页
【目的】探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组分特征,为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和8个栽培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儿茶素组分含量,并进... 【目的】探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组分特征,为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和8个栽培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儿茶素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特异性种质资源筛选。【结果】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均检测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其中以云霄6号(YX06)含量最高,为33.65 mg·g^(-1)。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特征物质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且二者含量极显著高于8个栽培品种。聚类分析表明12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与8个栽培品种聚为一类,其中以诏安和蕉城地区居多,其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儿茶素(C)含量较高;其余31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其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较高。筛选获得高EGCG3"Me茶树资源(>20 mg·g^(-1))8份,高EGCG茶树资源(>150 mg·g^(-1))9份和高儿茶素茶树资源(>200 mg·g^(-1))18份。【结论】对福建野生茶树种质儿茶素组分进行测定及系统分析,发现其富含EGCG3"Me,并筛选出大量特异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儿茶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弛 刘慧 +4 位作者 刘芳 钱疆 吴文晞 褚克丹 赵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78-3488,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 d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 【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 d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芦丁和水仙苷2种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金线莲中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脯氨酸(Pro)在胁迫后含量快速上升,并维持高位;其余游离氨基酸组分则直至第14 d后,开始出现显著上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第7、14和30 d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92、108和67,其中上调为6、32和10,下调为86、76和57,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异戊烯醇磷脂和有机酸类。存在极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包括N-聚糖生物合成(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调),油菜素甾体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论】铅胁迫初期,金线莲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及黄酮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减少胁迫损伤,但长期高含量铅胁迫会导致黄酮、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主要组分含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铅胁迫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寿宁长叶1号等茶树新品系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梦婷 魏明秀 +5 位作者 陈潇敏 卢明基 吴文晞 陈晓岚 高水练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2年第1期20-26,共7页
以寿宁长叶1号等5个茶树新品系为供试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其儿茶素及游离氨基酸等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茶树新品系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l... 以寿宁长叶1号等5个茶树新品系为供试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其儿茶素及游离氨基酸等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茶树新品系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如茶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等。儿茶素总量为83.12~150.87 mg·g^(-1);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6.40~56.22 mg·g^(-1),其中茶氨酸含量为15.43~41.71 mg·g^(-1)。5份茶树品系中寿宁长叶1号、芎坑大白1号和寿宁长叶2号为高茶氨酸资源,茶氨酸含量分别为36.90、40.78、41.71 mg·g^(-1);伏际大茶树和芎坑大白1号的EGCG3"Me含量较高,分别为6.49 mg·g^(-1)和5.88 mg·g^(-1)。以上结果可为优质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系 品质成分 茶氨酸 EGCG3"Me
下载PDF
蓝光胁迫对金线莲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弛 刘慧 +2 位作者 吴文晞 褚克丹 赵峰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439-446,共8页
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试材,在光密度30μmol·m^(-2)s^(-1)的白光基础上补充60μmol·m^(-2)·s^(-1)、120μmol·m^(-2)·s^(-1)和180μmol·m^(-2)·s^(-1)三个强度蓝光胁迫56 d,采用氨... 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试材,在光密度30μmol·m^(-2)s^(-1)的白光基础上补充60μmol·m^(-2)·s^(-1)、120μmol·m^(-2)·s^(-1)和180μmol·m^(-2)·s^(-1)三个强度蓝光胁迫56 d,采用氨基喹啉-N-羟基丁二酰氨基甲酸酯(AQC)柱前衍生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分析金线莲游离氨基酸组分对蓝光胁迫的响应特征。共稳定检测出22种氨基酸,苏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缬氨酸、肌氨酸、组氨酸、天冬酰胺和酪氨酸是金线莲的特征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4 d时含量最高。综合结果表明,蓝光胁迫14 d对金线莲中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在补充180μmol·m^(-2)·s^(-1)强度蓝光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蓝光胁迫 游离氨基酸 AQC衍生
下载PDF
白茶寡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娟 刘慧 +2 位作者 王良瑄 吴文晞 赵峰 《茶叶学报》 2022年第4期233-242,共10页
对白茶寡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白茶功效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首先制备白茶寡肽,对其氨基酸序列构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HepG_(2)... 对白茶寡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白茶功效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首先制备白茶寡肽,对其氨基酸序列构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和HepG_(2)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白茶寡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0.170 mg·mL^(-1),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_(50)为0.850 mg·mL^(-1);白茶寡肽的总还原力呈现浓度依赖性;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还发现白茶寡肽能使HepG_(2)氧化损伤细胞中SOD活力增强。白茶寡肽不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且对HepG_(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寡肽 抗氧化 HepG_(2)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