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含量与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罗晓锋 乔锋 +2 位作者 周建金 苏海兰 周先治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0,共8页
分别从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采挖7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根茎49份,采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I、Ⅱ、Ⅶ含量,并对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份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总含量在0.179%~1.820%,有32份供试材料达到药典要求;总含量中... 分别从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采挖7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根茎49份,采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I、Ⅱ、Ⅶ含量,并对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份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总含量在0.179%~1.820%,有32份供试材料达到药典要求;总含量中重楼皂苷Ⅶ占据绝对优势,达94.75%,重楼皂苷Ⅰ和重楼Ⅱ仅占比5.25%;地域来源、生长年龄和海拔对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含量影响显著,采挖月份、经度和纬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重楼皂苷 生态因子 生长年龄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优质抗病糯稻种质的性状鉴定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2
作者 张玉婷 史夏蕾 +6 位作者 王泓超 凌波 梁莹莹 陈小玲 程祖锌 肖长春 林荔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8-408,共11页
【目的】为有效改良传统糯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综合性状,满足当前专用型糯稻市场的发展需求。【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方法,构建亲本及20个杂种一代的遗传群体,评价糯稻亲本及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育种利用价值,... 【目的】为有效改良传统糯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综合性状,满足当前专用型糯稻市场的发展需求。【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方法,构建亲本及20个杂种一代的遗传群体,评价糯稻亲本及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育种利用价值,鉴定出高产、抗病、低直链淀粉含量、高碱消值的糯稻新种质。【结果】7个优良品系的实割产量变幅7744.35~9216.45 kg·hm^(-2),其中X-104实割产量最高,达9216.45 kg·hm^(-2),X-27实割产量达8960.40 kg·hm^(-2),明显优于3个对照;两个株系植株矮壮,且分别携带了Pi-1、Pi-kh和Pi-1、Pi-9、Pi-kh的稻瘟病抗性基因,表现为中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AC)分别为1.71%和1.68%;碱消值(alkali spreading value,ASV)达6.75级和6.13级,育种价值高。在杂种优势利用上,X-27除了株高性状一般配合力为正效应外,该株系有利提高杂种后代的产量与稻米品质。X-57降低后代的株高和AC,提高后代产量和ASV。X-104虽产量高,品质好,但不利于杂种优势利用。闽糯2S/X-41、闽糯2S/X-107杂交一代在产量、株高、AC及碱消值等性状上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杂交糯稻上应用价值高。【结论】杂交糯稻的产量与品质均为复杂性状,其中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长宽比、单株产量、AC、ASV主要受糯稻恢复系的控制。各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B)变幅14.72%~53.99%,狭义遗传率(h2N)变幅10.25%~43.07%,遗传率较低,易受环境影响。育种上需大量配组,方可培育出不同用途的专用型糯稻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直链淀粉含量 稻瘟病抗性 性状鉴定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的大球盖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詹美蓉 严胜泽 +5 位作者 罗情情 王圣铕 谢婷 王爱琴 陆欢 王瑞娟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63-3573,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大球盖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三明地区栽培的优质菌株,为大球盖菇育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ITS序列分析、拮抗试验及SRAP分子标记对收集的17株大球盖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目的】综合评价大球盖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三明地区栽培的优质菌株,为大球盖菇育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ITS序列分析、拮抗试验及SRAP分子标记对收集的17株大球盖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测定子实体长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上端直径、菌柄下端直径及单朵重等农艺性状后,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大球盖菇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ITS序列分析证实,17株供试菌株均为大球盖菇,在进化关系上分属于三大分支;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拮抗反应的培养组合共有87组,无拮抗反应的培养组合有49组,即大球盖菇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性;17株大球盖菇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92,遗传背景较丰富;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17株大球盖菇菌株可分为六大类(I~VI)。不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50,变异系数为14.29%~47.82%。其中,单朵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7.82%),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小(14.29%),说明大球盖菇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发现,培养皿菌丝形态与培养皿菌丝生长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565)(P<0.05,下同),与栽培袋菌丝形态、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2和r=0.664)(P<0.01,下同);培养皿菌丝生长速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4);栽培袋菌丝形态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50.768%,其特征向量较高的农艺性状是子实体长度和产量;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38.729%,其特征向量较高的农艺性状是菌盖直径和菌柄上端直径。【结论】大球盖菇D-3菌株的菌丝生长均匀、浓密,生长速率较快,产量高且稳定,子实体菌柄粗壮,整体商品性好,可作为大球盖菇品种选育亲本,适宜在福建三明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种质资源 SRAP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遗传距离和配合力预测辣椒辣度杂种优势
4
作者 吴立东 刘亚婷 +5 位作者 邱胤晖 林淑婷 尚伟 李永清 张锐 钟柳青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0-2590,共11页
【目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估算辣椒亲本间的SNP遗传距离,并通过配合力分析,预测杂交后代辣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为高辣度辣椒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材料(母本A1~A5... 【目的】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估算辣椒亲本间的SNP遗传距离,并通过配合力分析,预测杂交后代辣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为高辣度辣椒新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材料(母本A1~A5,父本B1~B6),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配制3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5个辣度相关性状[二氢辣椒素、辣椒素、辣椒素总量、斯科维尔指数(SHU)和辣度]进行测定,并对各性状的SNP遗传距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通过Illumina测序共获得20.0 Gb原始数据,有效数据为19.9 Gb,Q20平均97.3%,平均GC含量36.59%;通过比对共获得1671621个SNP位点,1732641个SNP变异位点;11份辣椒亲本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99~0.4762。辣椒各辣度相关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A5×B6的二氢辣椒素、A5×B1的辣椒素及A5×B3的辣椒素总量、SHU和辣度杂种优势最明显。不同亲本的不同辣度相关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差异较大,其中A5的辣椒素和B6的二氢辣椒素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二者配制的杂交组合A5×B6(二氢辣椒素)、A5×B1(辣椒素)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最高,表明亲本之一具有较高GCA效应值易组配出SCA效应值较高的杂种后代。各辣度相关性状的SCA与杂种优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为0.466~0.782,而GCA与杂种优势相关性较弱或呈负相关;二氢辣椒素、辣椒素总量、SHU和辣度的杂种优势与SNP遗传距离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2~0.579。【结论】利用SNP遗传距离和SCA预测辣椒辣度相关性状杂种优势是可行的,但还需考虑亲本间的GCA。因此,在对辣椒辣度相关性状杂交组合预测杂种优势时,可将配合力与遗传距离相结合,以配制辣度更高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度 遗传距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简化基因组测序(GBS)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后代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5
作者 梁莹莹 钱子燕 +7 位作者 肖长春 李相宜 谢展文 王泓超 凌波 张玉婷 程祖锌 林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597,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 【目的】通过分析亲本及其杂种的遗传效应,为选育抗倒伏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系统评估了20个亲本的抗倒伏特性,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6×14)方法配制了84个杂交组合,考察了亲本及杂交组合在茎秆物理和解剖结构等16个抗倒伏性状上的表现,并估算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籼粳中间型亲本在茎秆的物理和解剖性状上均优于籼稻亲本。除基部第二节长外,其他14个性状与倒伏指数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株高、基部抗折力、秆型指数、大维管束数和小维管束数对倒伏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7、-0.566、0.189、-0.775和0.447。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5.51%~99.12%,狭义遗传率为9.24%~79.04%。籼粳中间型恢复系对杂交后代的抗倒伏性状具有显著影响,而籼粳中间型不育系则能够降低后代的重心高度,提高抗折力。恢复系R105、R106、R108和不育系CS61、CS66、CS48在倒伏指数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值,而在基部抗折力、茎直径和茎壁厚上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这使得在育种时容易选育出茎秆粗壮、基部抗折力较强的杂交后代。此外,R106、CS61和CS48在茎秆解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均为正值,可有效增加后代组合的大、小维管束面积或数量。【结论】在水稻育种中,应根据亲本和组合的抗倒伏特性进行科学选配,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出具有抗倒伏优势的籼粳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抗倒伏性状 育种评价 配合力
下载PDF
56个荷花品种引种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钟琳珊 林发壮 +3 位作者 姚凤琴 陈玮婷 林辉锋 曹奕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0-2089,共10页
【目的】对引进的56个荷花品种进行引种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引种价值高和遗传多样性良好的荷花品种,为荷花的引进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引种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对56个荷花品种的观赏性和适应性... 【目的】对引进的56个荷花品种进行引种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引种价值高和遗传多样性良好的荷花品种,为荷花的引进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引种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对56个荷花品种的观赏性和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SSR荧光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引进荷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荷花引种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具有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在约束层(C)对目标层(A)的权重排序上,C_(2)(适应性)所占权重大于C_(1)(观赏性),表明引进品种适应性最为重要;在C_(1)(观赏性)中,P_(6)(着花密度)的权重值最大(0.4707),其次是P_(5)(单朵花花期)的权重值(0.2043)和P7(群体花期)的权重值(0.1318);在C_(2)(适应性)中,P_(8)(生长情况)的权重值(0.7501)大于P_(9)繁殖能力的权重值(0.2499)。影响观赏荷花引种价值评价的指标中权重值排在前3的是P_(8)(生长情况)、P_(9)(繁殖能力)和P_(6)(着花密度)。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4个综合得分9分以上的优良品种(莫奈画蝶、香雪海、红富贵和彩云追月)、15个较优种和31个良种,同时识别出6个引种价值低的品种。8对SSR引物在56个荷花品种中共扩增出70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0742~6.2408个,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2765~1.965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392~0.8202。所有SSR分子标记的预期杂合度(He)均高于观测杂合度(Ho);56个荷花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862~0.9857,平均为0.7617,在GS为0.7200处供试荷花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群,在GS为0.7800处可将类群Ⅱ分为3个亚群。【结论】生长情况、繁殖能力和着花密度对综合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筛选出的4个优良种可作为重点开发利用对象,较优种和良种可适度开发,不宜推广种植引种价值低的6个品种。8对SSR引物在56个荷花品种中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但供试荷花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引种 层次分析法 SSR荧光标记
下载PDF
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
7
作者 程祖锌 肖长春 +6 位作者 张玉婷 黄昕颖 史夏蕾 凌波 王泓超 陈小玲 林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遗传相关及其与环境互作。【结果】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其中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总狭义遗传率高,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低代选择有效;花色苷以显性效应为主,适宜中、高世代选择。这4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表型、遗传、加性、显性、加性×环境互作和显性×环境互作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大;原花青素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小,稳定性好,以此为选择指标可有效提高其他3种成分,减轻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高温有利红米水稻杂种后代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积累,提高群体杂种优势。此外,提高不育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有利于培育高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杂交后代;恢复系18Rr174、18Rr175可有效提高后代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且受环境影响小。【结论】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可有效预测亲本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18Rr174、18Rr175在高抗氧化活性成分红米杂交稻的选育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水稻 抗氧化成分 遗传效应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基于数量性状与SSR标记的白掌种质遗传关系分析
8
作者 周辉明 林辉锋 +4 位作者 曹奕鸯 钟琳珊 甘玮欣 林发壮 陈昌铭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目的】揭示白掌种质间表型信息及亲缘关系的遗传特性,为白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8份栽培种和16份杂种品系,共计34份白掌种质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株高、冠幅、叶长等13个表型数量性状。利用基于白掌株型... 【目的】揭示白掌种质间表型信息及亲缘关系的遗传特性,为白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8份栽培种和16份杂种品系,共计34份白掌种质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株高、冠幅、叶长等13个表型数量性状。利用基于白掌株型突变转录组的微卫星(SSR)位点信息,筛选了16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SPSS、NT sys2.10e软件进行数量性状间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29%~31.48%,表明多样性水平较高。这些数量性状中,有76对呈现正相关关系(57对呈极显著相关,10对呈显著相关),2对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白掌的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2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贡献率达86.62%。根据13个数量性状进行的表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7.5时,这34份白掌种质分为5大类,可以有效区分形态差异明显的种质材料,从而反映白掌种质的株型差异。利用16对SSR引物共获得62个SSR位点,平均条带数为3.875条,多态信息含量0.291~0.853。当以相似系数0.74为阈值时,利用SSR的分子标记聚类将这34份白掌种质分为7大类,进一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结论】两种分类结果并不一致,但均显示白掌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170份非洲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9
作者 夏朝水 曹奕鸯 +4 位作者 陈玮婷 甘玮欣 林发壮 许克正 林辉锋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0-1129,共10页
【目的】对170份非洲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非洲菊种质资源的引进、保护及利用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表达序列标签SSR(expressed sequence tags-SSR,EST-SSR)分子标记,每对染色体挑选1~3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 【目的】对170份非洲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为非洲菊种质资源的引进、保护及利用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表达序列标签SSR(expressed sequence tags-SSR,EST-SSR)分子标记,每对染色体挑选1~3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EST-SSR引物,对6个不同群体的170份非洲菊种质资源DNA进行PCR扩增,通过SSR位点、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UPGMA聚类分析,评估非洲菊不同个体、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筛选出的39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出168个等位基因(Na),平均为4.308个,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098,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431~0.920,平均为0.760,高于0.5。中国云南群体及混合群体的总等位基因数、总基因型数、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型数、平均杂合度均较高,遗传多样性较丰富。6个群体遗传距离为0.016~0.158,平均为0.069,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854~0.984,平均为0.935,中国云南群体与混合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德国群体与日本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群体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德国群体和中国云南群体以及混合群体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个体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50处,170份种质资源共分为Ⅰ、Ⅱ、Ⅲ、Ⅳ、Ⅴ、Ⅵ6大组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558处,组群Ⅴ可分为4个亚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570处,组群Ⅵ可分为4个亚群,盆栽、卷曲花瓣、球型等具有单一群体来源的类型组群分布较单一,其余类型非洲菊种质分布较为分散。【结论】筛选的EST-SSR标记多态性高,可应用于非洲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非洲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非洲菊种质资源的引进、保护及育种利用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EST-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作物与甘薯间作对甘薯田昆虫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詹梦琳 邓才生 +5 位作者 施小梅 陈姝樽 黄哲鸿 李清 叶榕弟 华树妹 《东南园艺》 2024年第5期358-366,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间作模式下甘薯田昆虫群落的组成变化,为甘薯虫害生态控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目测法和马氏网法,调查记录不同间作处理下甘薯试验田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生态优势度... 【目的】探究不同间作模式下甘薯田昆虫群落的组成变化,为甘薯虫害生态控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目测法和马氏网法,调查记录不同间作处理下甘薯试验田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生态优势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调查采集到昆虫2547只,分属于8目74科275种,主要包括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不同间作处理的甘薯田昆虫群落组成在科和种水平上均存在差别,甘薯-罗勒间作的科数最多,为51科,而甘薯单作的种数最多,为73种。不同间作处理的甘薯害虫与益虫的数量均存在差别,甘薯单作的害虫数量最多,为375只;甘薯-大豆间作、甘薯-玉米间作和甘薯-罗勒间作的害虫数量分别比甘薯单作的害虫数量减少了12.00%、25.07%和26.67%;甘薯-大豆间作的益虫数量最多,为168只。其中,白斑烦夜蛾为田间害虫的优势种,粉蝶盘绒茧蜂为田间益虫的丰盛种。通过对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比较发现,各处理的害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益虫群落;其中甘薯-大豆间作的益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为0.3120、群落均匀度指数为0.0900,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甘薯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害虫发生的数量、多样性以及均匀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间作 昆虫 群落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下载PDF
风藤茎段腋芽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11
作者 刘雨欣 周建金 +2 位作者 罗晓锋 刘君霞 邢建宏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筛选风藤最佳组织培养条件,建立其离体再生培养体系,以选优所得风藤优良单株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探究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组合对风藤组培快繁各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藤带腋芽茎段接种至MS+0.5 mg... 为筛选风藤最佳组织培养条件,建立其离体再生培养体系,以选优所得风藤优良单株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探究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组合对风藤组培快繁各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藤带腋芽茎段接种至MS+0.5 mg·L^(-1)6-BA+2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一次诱导率达到61.54%;试管苗在MS+0.6 mg·L^(-1)6-BA的增殖培养基中,60 d后芽增殖系数可达到21.98;试管苗通过MS+0.1 mg·L^(-1)6-BA+1.5 mg·L^(-1)KT+15 mg·L^(-1)PP_(333)的壮苗处理,茎粗可达1.96 mm;无根苗接种至1/4 MS+0.1 mg·L^(-1)NAA培养基,7 d后开始生根,平均生根数达到7条,生根率97.77%;生根苗经100 mg·L^(-1)的ABT^(#2)生根粉处理后,种植于2∶2∶3的腐殖土、黄土和细沙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藤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辣椒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12
作者 吴立东 林淑婷 +5 位作者 邱胤晖 刘亚婷 张锐 李永清 尚伟 钟柳青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2-599,I0017-I0020,共22页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辣椒品质的差异性,为辣椒干燥制品的加工和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明椒7号’和‘明椒8号’为试验材料,基于自然晾晒(natural drying,N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和真空冷冻干燥(vac...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辣椒品质的差异性,为辣椒干燥制品的加工和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明椒7号’和‘明椒8号’为试验材料,基于自然晾晒(natural drying,N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和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3种方式,对其外观、营养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采用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VFD处理的辣椒外观与鲜椒最接近,L*、a*(红椒)/b*(黄椒)和C的值均显著(P<0.05)高于ND与HAD,其影响整体表现为:HAD>ND>VFD。HAD处理后,辣椒的二氢辣椒素含量较低,为1.82和2.06 g·kg^(-1),与ND和VFD差异显著(P<0.05)。VFD处理的‘明椒7号’辣椒素得率较好,为7.01 g·kg^(-1)。与红椒相反,黄椒色价差异显著(P<0.05),VFD最高,为2.48,是ND和HAD的2和1.84倍。HAD对脂肪和蛋白质的保留较好,均与ND和VFD差异显著。ND总糖得率最高,分别为41.38和35.36 mg·g^(-1),是VFD的1.03倍,是HAD的1.1倍。2种辣椒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为20.56%—20.61%、21.91%—21.95%,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从2种辣椒中共测定出73个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醛类、酸类、萜烯类等。3种干制辣椒挥发性成分种类相同,均以酯类为主,但含量有差异,其中,ND占比分别为40.35%和58.66%,而HAD与VFD高达72%以上,主要包括异戊酸己酯(D)、异丁酸己酯(D)、乙酸正辛酯(D)等。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3种干燥方式辣椒各自成类。偏最小二乘分析最终确定了19个特征差异代谢物,其中,异戊酸己酯(D)、异丁酸己酯(D)、醋酸丁酯(D)、异己酮(D)的贡献最大。Topsis综合评价表明,VFD综合评价分最高,HAD其次,ND表现最低。【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辣椒外形、营养成分、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存在差异。VFD综合品质表现较好,可作为辣椒一种较理想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干燥方式 表型特征 挥发性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香型优质恢复系明轮臻占的选育与应用
13
作者 林成豹 唐江霞 +3 位作者 林志坚 黄显波 邓则勤 苏荣理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选育香型优质恢复系,为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构建轮回选择群体中的显性核不育单株,与抗稻瘟病中间稳定材料明恢1101进行杂交配组,对后代可育株进行定向系谱选择... 【目的】选育香型优质恢复系,为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利用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构建轮回选择群体中的显性核不育单株,与抗稻瘟病中间稳定材料明恢1101进行杂交配组,对后代可育株进行定向系谱选择,选择过程中利用咀嚼法鉴定香味,结合田间自然诱发方法鉴定稻瘟病抗性,筛选出具有香味的恢复系。【结果】2016年选育出香型优质恢复系明轮臻占。明轮臻占具有米质优、香味浓、配合力强等优点。明轮臻占于2019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同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40)。目前利用明轮臻占配组出明1优臻占等多个杂交稻新品种,均具有米质优、有香味等特性,并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其中明1优臻占、野香优臻占多次在米质鉴评活动中荣获金奖。【结论】明轮臻占是香型优质恢复系,具有米质优、配合力好、香味浓等优点,既可作为高档优质米进行开发利用,也可作为恢复系进行香型优质杂交稻配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优质 恢复系 明轮臻占 选育
下载PDF
不同播期下黑米籽粒花色苷的积累特性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4
作者 肖长春 韦新宇 +2 位作者 曾跃辉 黄建鸿 许旭明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0-906,共17页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下黑米籽粒花色苷积累的动态过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高花色苷黑米水稻品种的选育与调整播期优化适合黑米水稻生长的气象条件来提高籽粒花色苷含量提供借鉴。【方法】2022—2023年采用籽粒花色苷含量具有显著...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下黑米籽粒花色苷积累的动态过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高花色苷黑米水稻品种的选育与调整播期优化适合黑米水稻生长的气象条件来提高籽粒花色苷含量提供借鉴。【方法】2022—2023年采用籽粒花色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3个黑米品种(黑糯、丽人紫和岩紫糯35)为材料,各设置5个播期(B1—B5)处理,花后每5 d取样测定籽粒花色苷含量,基于Logistic方程对各播期黑米的籽粒花色苷积累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回归分析,探讨花色苷积累特性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播期使黑米水稻灌浆期内遭遇的气象因子发生改变,通过缩短播始期使黑米水稻全生育期缩短;黑米籽粒花色苷含量大小首先决定于基因型,其积累特征参数(Wa、MRa、Me Ra、T_(MRa)、W_(MRa)、Da)受播期效应影响最为显著,随播期推后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迟播比早播更利于籽粒花色苷的积累;籽粒花色苷呈“慢-快-慢”积累过程,花后9.79—15.35 d达到峰值,受年型、播期和品种间调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Wa主要由Me Ra和Da决定,以Me Ra对Wa的贡献最大;籽粒花色苷积累特征参数与灌浆期内光温气象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气温变化对籽粒花色苷积累的影响大,随T_(amax)、D_(heat)和S_(avg)增加,籽粒花色苷Da缩短,Me Ra减小,Wa降低,灌浆期内平均气温25.0—27.4℃适宜籽粒花色苷积累。【结论】播期对黑米水稻籽粒花色苷积累的影响反映的是气象因子的综合效应,气温是影响籽粒花色苷积累的主要气象因子,其通过影响籽粒花色苷积累速率高低和积累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籽粒花色苷积累的高低。应根据种植制度选择花色苷含量高的黑米品种,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适时播种可优化适配灌浆期内的气象要素,进而提高籽粒花色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生育期 花色苷积累 播期 气象因子
下载PDF
54份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籼粳属性鉴定和亲粳特性分析
15
作者 黄建鸿 曾跃辉 +2 位作者 肖长春 杨尚霖 韦新宇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与广亲和两系不育系或常规粳稻杂交,育成54份两系不育系高代材料。为了筛选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利用22对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对54份供试水稻材料做籼粳属性分析,再将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与广亲和两系不育系或常规粳稻杂交,育成54份两系不育系高代材料。为了筛选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利用22对籼粳特异ILP分子标记对54份供试水稻材料做籼粳属性分析,再将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结果表明:54份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中籼稻类型21份,偏籼类型16份,偏粳类型15份,粳稻类型2份。在37份籼稻类型和偏籼类型的两系不育系材料中,9份两系不育系材料与粳稻测验种秋光、巴利拉测交F_1平均结实率>70%,即具籼型亲粳特性,编号分别为2、4、6、10、19、21、23、47、54。利用9个籼型亲粳两系不育系水稻材料分别与偏粳类型恢复系材料R107和R510配组,发现编号2具有较好的粳稻亲和性,配制组合结实率高,每穗总粒数多,属于典型的大穗型品种。编号47与粳稻也有较好的亲和性,配制组合结实率高而且稳定,综合性状较优、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型亲粳 两系不育系 籼粳属性 亲和特性
下载PDF
不同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苞薯蓣组培褐化的影响
16
作者 李丽红 华树妹 +2 位作者 陈芝华 邓才生 李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8,46,共5页
以“安砂小叶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植酸、硝酸银)和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褐苞薯蓣组培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抗褐化效果及其对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均不适合... 以“安砂小叶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抗氧化剂(柠檬酸、抗坏血酸、植酸、硝酸银)和2种吸附剂[活性炭(A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褐苞薯蓣组培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抗褐化效果及其对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氧化剂均不适合用作抗褐化剂,2种吸附剂中,PVP 0.2 g/L抗褐化效果最佳,褐化指数降低,有效芽率提高。活性炭对降低褐化指数效果不显著,但可以减轻褐化危害,促进生长,提高有效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苞薯蓣 组织培养 褐化 抗褐化剂
下载PDF
三十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培育 叶炜 +3 位作者 冯新 赖瑞联 颜沛沛 陈义挺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利用ISSR技术对3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的9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7个条带,平均多态性占比96.5%,不同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3~0.99,通过NTSYS软件构建聚类树状图。结... 利用ISSR技术对3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的9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7个条带,平均多态性占比96.5%,不同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3~0.99,通过NTSYS软件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3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组8亚组,各大组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I)的总均值分别为1.9649、1.5742、0.3331、0.4977,均位于较高水平,表明30份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资源。本研究结果将为野生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的鉴定分类、亲缘关系分析和品种选育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种质资源 遗传结构 亲缘关系 ISSR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Badh2基因创制优质香型籼稻三系不育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韦新宇 曾跃辉 +5 位作者 杨旺兴 肖长春 候新坡 黄建鸿 邹文广 许旭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44-2159,共16页
稻米香味是水稻的重要食味品质之一,其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该基因突变可导致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增加从而促进香味的产生。本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杂交稻保持系明... 稻米香味是水稻的重要食味品质之一,其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该基因突变可导致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增加从而促进香味的产生。本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杂交稻保持系明太B为受体,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其Badh2基因进行编辑和敲除。获得2个T0代转基因纯合突变体植株并对其衍生的48个T1代单株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1个不含转基因载体骨架且在第2外显子插入单个碱基T的纯合突变体株系明太B-badh2。利用半定量PCR和qRT-PCR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Badh2基因相对表达量和2-AP含量;同时采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推荐的48对水稻SSR引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Badh2基因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籽粒中香味物质2-AP的含量显著增加;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仅1对引物Rm571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鉴定到等位变异,两组材料遗传差异较小。此外,本研究还对野生型和突变体T2代植株表型性状、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指标进行了考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指标在两组材料间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测交和回交转育方法并结合Badh2位点测序分析,成功选育获得了其对应的纯合香型三系不育系明太A-badh2。通过与恢复系明恢703、明恢3009测配,其组合产量与国家审定品种明太优703、明太优3009相近且表现出较强的超标优势。此外,通过与香型恢复系明恢1831测配后发现其组合籽粒中香味物质2-A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合明太A/明恢1831。因此,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对水稻香味基因Badh2进行精准定向编辑和敲除,实现对水稻香味性状的改良,为创制香型籼稻不育系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加快香型杂交稻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香味 Badh2 2-乙酰-1-吡咯啉(2-AP)
下载PDF
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立东 刘亚婷 +2 位作者 林淑婷 廖承树 钟金仙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4-151,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与化肥作基肥配施对辣椒的影响效果,以辣椒“明椒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加工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CF)相比,生物... 为探究生物炭与化肥作基肥配施对辣椒的影响效果,以辣椒“明椒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加工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CF)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更有助于辣椒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与C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辣椒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且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对辣椒加工品质影响显著,其中二氢辣椒素含量提高了7.14%~13.39%、辣椒素含量提高了7.43%~16.89%、脂肪含量提高了2.29%~7.79%、色价提高了0.51%~4.49%,但对挥发性物质种类无显著影响;与C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氮肥、磷肥、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3.71~97.24、67.14~121.55、22.38~40.52 kg·kg-1和57.93~113.55、12.87~19.19、60.28~80.79个百分点。试验结果为辣椒生产中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物炭 产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五指毛桃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不同产地五指毛桃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
20
作者 陈荣珠 高伟城 +4 位作者 王小平 胡泳华 罗晓锋 马馨怡 赖惠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24-1231,共8页
目的:探究五指毛桃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五指毛桃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五指毛桃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不同产地五指毛桃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影响五指毛桃总黄酮提取效果的顺序为提... 目的:探究五指毛桃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五指毛桃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五指毛桃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不同产地五指毛桃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影响五指毛桃总黄酮提取效果的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1 h、提取次数2次、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20∶1,最佳提取工艺稳定、高效、可行,综合评价值为5.31 mg/g。广西玉林、广东河源、福建龙海、福建平和、福建南靖5个产地五指毛桃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73 mg/g、5.28 mg/g、6.89 mg/g、7.96 mg/g和6.67 mg/g,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不同产地五指毛桃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存在差异,由强到弱为广西玉林>福建平和>福建南靖>广东河源>福建龙海;不同产地五指毛桃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0.82~9.70 mg/ml,其中,福建南靖五指毛桃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而广西玉林五指毛桃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差;不同产地五指毛桃提取液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存在差异,福建平和、广西玉林、福建龙海、广东河源、福建南靖五指毛桃提取液对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59 mg/ml、0.063 mg/ml、0.069 mg/ml、0.075 mg/ml、0.082 mg/ml。结论:本研究为不同产地五指毛桃的质量评价及五指毛桃后续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五指毛桃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