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值理论的循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钟珍梅 翁伯琦 +3 位作者 黄勤楼 黄秀声 陈钟佃 冯德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755-5762,共8页
循环农业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运作模式。对能值分析方法优化,使其更适合循环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上进行优化,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例验证,评价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 循环农业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运作模式。对能值分析方法优化,使其更适合循环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上进行优化,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例验证,评价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能值分析方法对循环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更科学,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比单纯的生猪养殖提高23.44%—33.86%,在4种组合的循环模式中以"生猪养殖-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循环复合生态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其可持续发展指数最高,环境负载率最低,净能值产出率仅略低于"生猪养殖-沼气工程-种植业"复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复合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发展评价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策略及提升建议--以福建省长汀县等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3 位作者 张伟利 王义祥 应朝阳 钟珍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红壤 水土流失治理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下载PDF
福建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秀声 翁伯琦 +3 位作者 徐国忠 黄勤楼 钟珍梅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64-670,共7页
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依据福建丘陵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现状,提出了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现代化、高效化、安全化和产业化,应重点突破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三大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十大接口循环技术,构... 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出发,依据福建丘陵区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现状,提出了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现代化、高效化、安全化和产业化,应重点突破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三大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十大接口循环技术,构建起7个主要循环农业体系,促进福建省丘陵区循环农业的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 循环农业 体系 资源
下载PDF
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生态循环与产业提升技术对策——以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翁伯琦 张伟利 罗旭辉 《农学学报》 2013年第12期36-41,共6页
为了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有效缓解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南方水果的巩固与提升,以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为例,分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的循环农业发展成效,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与生产实际,提出了进一步维系生态平衡、农... 为了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有效缓解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南方水果的巩固与提升,以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为例,分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的循环农业发展成效,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与生产实际,提出了进一步维系生态平衡、农色产业提升的技术对策与措施:(1)把握重点,打造精品示范基地;(2)发挥优势,建设(3)阐明规律,增加地表植被覆盖;(4)创新驱动,培植新型朝阳产业;(5)多元投入,夯实(6)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循环农业 区域发展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凯 罗旭辉 +2 位作者 翁伯琦 王义祥 张伟利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南方红壤区是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之一。当前造成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山地土壤肥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技术措施较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新增开发面积大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南方红壤区是我国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之一。当前造成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山地土壤肥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技术措施较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新增开发面积大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产业关系分析,总结南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区域生产与山地开发实际,提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防控与发展循环农业互动互利的具体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循环农业 发展模式 对策措施
下载PDF
水生植物满江红及其农业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钟佃 吴飞龙 +3 位作者 黄小云 冯德庆 黄秀声 翁伯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于猪、鸡、鸭等饲料,降本节支的成效显著。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污水治理,其具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作用,显示出较好的水体环境治理效果。通过总结红萍育种、抗逆性、肥料化、饲料化、污水净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红萍综合利用中的优势及潜力,并提出红萍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乡村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育种 抗性 肥料化 饲料化 污水净化 产业化应用
下载PDF
东南地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义祥 翁伯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253-254,260,共3页
当前东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转型,而循环农业发展虽已有较大成效,但仍存在农业循环规模小且分散、链接距离远且缺乏设施化、循环模式多样但不经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产业化园... 当前东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转型,而循环农业发展虽已有较大成效,但仍存在农业循环规模小且分散、链接距离远且缺乏设施化、循环模式多样但不经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产业化园区为平台,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控化的“4R”原则为设计主线,形成完整的和相对闭合的产业网络,并将现代农业的设施化技术应用于产业开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产业园区 农业现代化 思考
下载PDF
福建红芽姜漳州平原地区有机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永生 黄小云 +3 位作者 饶溶晖 刘端华 肖翔 韩海东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57-58,共2页
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漳州市香蕉园及苦瓜棚下进行红芽姜的立体套种模式,并总结‘科姜1号’的有机栽培技术。
关键词 红芽姜 有机产品 有机栽培技术
下载PDF
山区山垅田满江红周年养殖技术
9
作者 陈钟佃 冯德庆 +2 位作者 黄小云 黄秀声 翁伯琦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1-52,共2页
满江红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高效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满江红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主要是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青贮后用于猪、鸡、鸭等养殖。近年... 满江红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高效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满江红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主要是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青贮后用于猪、鸡、鸭等养殖。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污水治理,其具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一年中适合满江红最适生长的时间有限,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造成大面积死亡或者生长速度缓慢,另外,满江红自身病虫害种类较多且难于防治,由此满江红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常年应用则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进而要深入开展满江红资源化利用过程安全便捷越夏越冬技术攻关,并总结出一套满江红周年生长技术模式,以期实现高效持续利用,为山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优质饲料-肥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周年养殖 山垅田
下载PDF
山地水土流失防控应与流域循环农业开发联动发展——“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85-88,共4页
"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探讨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山地水土保持与流域综合治理及其乡村循环农业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该文总结梳理了研讨会的... "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探讨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山地水土保持与流域综合治理及其乡村循环农业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该文总结梳理了研讨会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技术推广成效,主要研讨内容包括福建省主要地理特征与区域气候要素、福建省山地农业开发与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的主要模式与防控成效、长汀县水土流失特点与主要治理经验、典型崩岗区特征分析与生态恢复模式、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与技术、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山地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集成创新技术,而且要创新管理机制,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绿色优势发挥,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地推动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防控与流域循环农业开发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水土保持 流域循环农业 联动发展 成效 启示
下载PDF
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芳 陈鑫珠 +3 位作者 陆烝 黄秀声 俞成然 黄勤楼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肥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作用。花青素大多数都是从水果、谷物、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对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因素敏感,现已知的花青...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肥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作用。花青素大多数都是从水果、谷物、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对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因素敏感,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2大类250多种,主要包括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牵牛花色素和锦葵色素等六种。目前花青素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医药、化妆品以及食品着色等方面。文章就花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效利用花青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天然食用色素 生物活性 抗氧化能力 动物生产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牧草的重金属胁迫效应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雅芬 周柳婷 +3 位作者 王义祥 罗涛 黄小云 黄秀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植物修复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是目前重金属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多数植物品种修复能力有限,不能达到良好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与之相比,牧草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植物修复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是目前重金属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多数植物品种修复能力有限,不能达到良好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与之相比,牧草易栽培、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表现出较强的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结合牧草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重金属胁迫下牧草的响应特征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和修复机制,旨在为高效利用牧草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重金属污染 修复机制 影响因素 强化措施
下载PDF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51
13
作者 钟珍梅 黄勤楼 +3 位作者 翁伯琦 黄秀声 冯德庆 陈钟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96-200,共5页
将沼气工程与种植业相结合,构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当前处理猪场粪水的循环农业新模式。该文针对循环农业模式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以单纯的生猪养殖(模式Ⅰ)为参照,运用能值理论对福清星源畜牧场循环农业模式(模式Ⅱ... 将沼气工程与种植业相结合,构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当前处理猪场粪水的循环农业新模式。该文针对循环农业模式缺乏科学评价体系,以单纯的生猪养殖(模式Ⅰ)为参照,运用能值理论对福清星源畜牧场循环农业模式(模式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式Ⅱ整体效益优于模式Ⅰ,环境负载率比模式Ⅰ降低了15.00%,可持续发展指数提高15.71%,经济效益比模式Ⅰ提高18.96%,生产效益略低于模式Ⅰ。模式Ⅱ实现"资源减量化、物质再循环和再利用",并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该文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系统 沼气 种植 循环农业 能值分析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秀声 钟珍梅 +3 位作者 黄勤楼 冯德庆 陈钟佃 王明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7-1684,共8页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黑麦草、高羊茅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并利用15N标记牧草饲喂小白鼠,测定动物对牧草的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8种牧草15N肥料利用率为5.197%~29.340%,其中以杂交狼尾草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小白鼠对15N标记牧草的消化率为27.67%~68.20%,消化率依次为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俯仰臂形草>坚尼草>高羊茅>黑籽雀稗;鼠体对牧草15N的回收率为22.62%~43.90%,表明牧草对氮肥的吸收与转化效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综合评价认为,6种夏季牧草品种中,以杂交狼尾草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15N转化效果较好,冬季牧草品种黑麦草则优于高羊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15N示踪技术 氮肥利用 氮素转化效率
下载PDF
狼尾草属牧草青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振武 黄秀声 +3 位作者 林忠宁 陆烝 应朝阳 韩海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233-235,238,共4页
狼尾草属牧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牧草,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是当地养牛业的重要饲草之一。青贮是狼尾草属牧草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有利于狼尾草属牧草季节性均衡供应和提高其利用效率。本文对目前狼尾草属牧草常用的青贮技术... 狼尾草属牧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牧草,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是当地养牛业的重要饲草之一。青贮是狼尾草属牧草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有利于狼尾草属牧草季节性均衡供应和提高其利用效率。本文对目前狼尾草属牧草常用的青贮技术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狼尾草属牧草青贮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狼尾草属牧草青贮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狼尾草属牧草畜牧利用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属牧草 青贮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浅析福建有机农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海东 王俊宏 +2 位作者 陈志彤 刘明香 黄毅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2期49-51,81,共4页
福建的水土流失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但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在水土流失区发展有机农业既可以协调种养平衡,又可以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福建水土流失区应借鉴安溪县茶业发展道路,切... 福建的水土流失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但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在水土流失区发展有机农业既可以协调种养平衡,又可以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福建水土流失区应借鉴安溪县茶业发展道路,切实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有机农业,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宜居、兴业富农、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有机农业 美丽乡村 福建
下载PDF
福建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旭辉 杨志坚 +2 位作者 韩海东 黄毅斌 应朝阳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1期43-46,共4页
茶树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对山地茶园不合理的开垦和粗放管理,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还引发地力下降、茶树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系列生态问题。针对福建省当前茶园水土流失问题,从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 茶树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对山地茶园不合理的开垦和粗放管理,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还引发地力下降、茶树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系列生态问题。针对福建省当前茶园水土流失问题,从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茶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等方面对有关技术参数加以明确和规范,从而为茶企和茶农在生产管理上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水土保持 技术标准 福建
下载PDF
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与“茶-草-菌”技术应用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小云 黄秀声 韩海东 《茶叶学报》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 茶园土壤微生物 “茶-草-菌”耦合 生态茶园
下载PDF
“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珍梅 黄锦祥 +2 位作者 游小凤 应朝阳 翁伯琦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加工"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以人力投入为主,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75.00%和63.86%,"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的主要投入为玉米...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加工"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以人力投入为主,分别占总能值投入的75.00%和63.86%,"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的主要投入为玉米饲料等,占总能值投入的41.91%,人力占总能值投入的21.16%;"茶园—加工"系统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多个能值指标中均最优,分别为13.55、0.31和44.22;"茶—畜—草—加"循环农业系统的能值净收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茶—畜—草—加 能值分析
下载PDF
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产量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
20
作者 陈钟佃 黄章明 +3 位作者 吴飞龙 黄秀声 冯德庆 黄小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26-131,共6页
【目的】分析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的种植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方法】分别在2015-2017、2018-2020年栽培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和对照热研4号王草,比较他们在不同试验区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分析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的效果。【结果... 【目的】分析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的种植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方法】分别在2015-2017、2018-2020年栽培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和对照热研4号王草,比较他们在不同试验区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分析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的效果。【结果】在福建省5个试验点多年测产中,只有福清海口和福州平潭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年均鲜草产量(145600和92850 kg/hm^(2))均显著高于对照(129600和85750 kg/hm^(2));而在全国5省3年区试比较中,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在福建建阳、广西南宁、广东广州、海南儋州和云南元谋5个试验区的年均干草产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干草产量、营养品质、性状稳定性等综合评价较好;利用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0.5 kg/(头·d)草浆饲喂肉猪效果最佳,可以提高肉猪的氨基酸总量,降低料肉比,每头可以增加经济效益30~70元。【结论】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的生产性能及稳定性较好,适宜区域广泛,草浆饲喂肉猪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 热研4号王草 产量 营养成分 草浆喂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