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蕨类植物新纪录种——粉叶蕨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丽娟 池敏杰 +2 位作者 林德钦 刘韶松 谷乐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年第4期354-355,共2页
报道福建省一种新纪录蕨类植物:粉叶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L.)Link,并提供活体植物照片及描述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凭证标本保存于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标本馆(OSBG)。
关键词 粉叶蕨 新纪录 厦门 福建
下载PDF
福建省枳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雯 李阿池 +3 位作者 胡应平 杨志坚 明艳林 陈辉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通过建立和优化枳椇Hovenia acerba的ISSR反应体系,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福建省12个种源地35份枳椇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枳椇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5μL,10×Ex Taq Buffer(Mg2+plus)2.... 通过建立和优化枳椇Hovenia acerba的ISSR反应体系,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福建省12个种源地35份枳椇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枳椇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5μL,10×Ex Taq Buffer(Mg2+plus)2.5μL,dNTP Mixture 375μmol·L^-1,引物0.4μmol·L^-1,DNA模板75 ng,Ex Taq酶1 U,ddH2O 14.55μL。程序:预变性94℃5 min;变性94℃30 s,退火50℃1 min,延伸72℃90 s,共35个循环;最后延伸72℃7 min。利用筛选出的10个ISSR引物共检测了基因组DNA中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5个,占总位点数的88.57%。供试材料观测等位基因数(Na)1.885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3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572,Shannon多样性指数(I)0.3959。UPGMA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4为阈值,可将35份枳椇分成四大组。ISSR标记有效地揭示福建省枳椇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枳椇 ISSR 反应体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抗疫植物艾的本草考证及艾叶化学成分与抗菌抗病毒最新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耿文慧 陈良华 +2 位作者 耿雪梅 林河通 明艳林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年第3期225-233,共9页
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艾叶具有抵御微生物感染的功效。在体外,艾叶广谱抗菌抗病毒;在体内,艾灸、艾烟可调节多种免疫功能细胞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 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干燥叶。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艾叶具有抵御微生物感染的功效。在体外,艾叶广谱抗菌抗病毒;在体内,艾灸、艾烟可调节多种免疫功能细胞和细胞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艾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艾的植物资源,本文从本草考证、资源分布、活性成分以及抗病毒抗菌活性和应用价值等方面对艾叶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抗菌 抗病毒 免疫活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三叶青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丽霞 林建忠 +2 位作者 赖瑞云 张雪芹 施建羽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文献,对我国药用植物三叶青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三叶青的种质资源保存及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三叶青 组织培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培养基中附加6-BA长期继代培养对蝴蝶兰类原球茎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福平 陈淳 +1 位作者 程小兵 郑明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8-435,共8页
为了解培养基中附加6-BA长期继代培养对蝴蝶兰类原球茎(PLB)状态的影响,以只添加3 mg/L的6-BA和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照)培养基分别继代培养PLB 24个月,培养过程中观测PLB活力指标,分析相关氧化、抗氧化和DNA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第8... 为了解培养基中附加6-BA长期继代培养对蝴蝶兰类原球茎(PLB)状态的影响,以只添加3 mg/L的6-BA和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照)培养基分别继代培养PLB 24个月,培养过程中观测PLB活力指标,分析相关氧化、抗氧化和DNA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第8个月2组PLB活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第16个月6-BA组PLB分化率显著升高,第24个月增值倍数和分化率分别显著降低和极显著降低,且PLB的玻璃化率较高;6-BA组PLB氧化胁迫水平在第8、第16个月都较对照低,第24个月较高,培养期间·OH相对含量和POD活性与氧化胁迫水平分别相向和反向消长;6-BA组PLB的DNA甲基化程度始终较对照低,增色效应到第24个月才降低。较强的氧化胁迫,·OH相对含量、H_(2)O_(2)和MDA含量提高,POD和CAT活性降低,以及DNA甲基化程度降低,与6-BA诱导PLB玻璃化有关。综上分析,含6-BA培养基长期继代培养蝴蝶兰类原球茎,在培养中期可减缓类原球茎衰老,培养后期则加剧了衰老退化,所以在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继代培养中,应适时调整细胞分裂素用量和控制继代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类原球茎 长期继代 6-BA 活力 生理生化
下载PDF
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多组学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黎卿 郭迟鸣 +3 位作者 施建羽 郭莺 孟红岩 曾新萍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81-388,共8页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重要的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等活性代谢产物。植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及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组学技术飞速发展,从转录、转录...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重要的药用植物,富含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等活性代谢产物。植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及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组学技术飞速发展,从转录、转录后、翻译以及表观遗传等不同维度更深入地解析铁皮石斛代谢产物多层次调控网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各类组学在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铁皮石斛的分子育种、栽培管理及产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学研究 活性成分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绞股蓝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丽仙 施建羽 +2 位作者 应梦云 刘黎卿 李影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综述绞股蓝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进展。绞股蓝皂苷(GPS)是绞股蓝的主要活性成分,绞股蓝还含有黄酮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降低血糖血脂、保护肝脏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在高血脂症... 综述绞股蓝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进展。绞股蓝皂苷(GPS)是绞股蓝的主要活性成分,绞股蓝还含有黄酮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降低血糖血脂、保护肝脏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在高血脂症、口腔疾病和抗肿瘤上具有临床疗效,已开发的产品有食品、保健品、饲料、日用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药用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产品开发 进展
下载PDF
厦门地区冬季观果与观花植物及其园林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应梦云 施建羽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313-319,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对厦门地区冬季观果和观花园林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其生活型、观赏特征、色彩和应用频度。结果表明,厦门冬季具有观赏价值的观果植物有20科22属25种(含种下等级),观花植物有33科51属63种(含种下等级)。厦门冬季观果植物以常... 通过实地调查,对厦门地区冬季观果和观花园林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其生活型、观赏特征、色彩和应用频度。结果表明,厦门冬季具有观赏价值的观果植物有20科22属25种(含种下等级),观花植物有33科51属63种(含种下等级)。厦门冬季观果植物以常绿乔木、灌木为主,果色以红色系为主,高应用频率的观果植物优势不明显;观花植物以乔木为主,花色以红色系、黄色系为主,高应用频率的观花植物优势明显,开花呈衬式花相的种类占多数。厦门冬季观果与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冬季表现较好的观果种类较少,而一些表现较好的植物未普遍应用,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针对此问题提出改善厦门冬季植物配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果植物 观花植物 观赏特征 冬季 厦门
下载PDF
厦门市清肺解毒中草药种植生态适宜区规划研究
9
作者 施建羽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利用厦门市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的厦门市气候年报、厦门市的地理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划分厦门市清肺解毒中草药适宜种植区。
关键词 清肺解毒 中草药 种植 生态适应性 区划
下载PDF
水杨酸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王慧玲 孙钧政 +3 位作者 刘青青 明艳林 林河通 陈艺晖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4年第6期527-536,共10页
龙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果实成熟于7~9月高温高湿季节,采后生理代谢旺盛,常温贮藏3~4 d后,内果皮褐变,果肉自溶,导致果实腐烂变质。本文以‘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Fuyan’果实为材料,研究水杨酸(SA)处理对接种拟茎点霉Phomop... 龙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果实成熟于7~9月高温高湿季节,采后生理代谢旺盛,常温贮藏3~4 d后,内果皮褐变,果肉自溶,导致果实腐烂变质。本文以‘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Fuyan’果实为材料,研究水杨酸(SA)处理对接种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龙眼果实在28℃贮藏后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延缓龙眼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和果实失重率的下降,在第5天,SA+P.longanae处理组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和果实失重率分别比P.longanae对照组低7.65%、15.91%和24.57%。同时,SA处理能延缓龙眼果实外果皮L^(*)值下降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下降,保持果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有效抑制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含量上升。综上表明,SA处理能保持采后龙眼果实较好的生理品质,提高其耐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果实 水杨酸 拟茎点霉 生理品质 耐贮性
下载PDF
莲雾智能化快繁插穗、基质和促根剂类型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建忠 赖瑞云 +2 位作者 张雪芹 钟赞华 谢志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70-1073,共4页
在种苗智能化系统调控下探讨莲雾插穗、基质、促根剂等3种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化及半木质化枝梢带叶插穗其成活率高、根系性状好于落叶枝梢插穗;泥炭土基质的插穗根条数显著地高于沙基质,根生长量亦明显地高于沙及珍珠... 在种苗智能化系统调控下探讨莲雾插穗、基质、促根剂等3种因素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化及半木质化枝梢带叶插穗其成活率高、根系性状好于落叶枝梢插穗;泥炭土基质的插穗根条数显著地高于沙基质,根生长量亦明显地高于沙及珍珠岩基质;IBA、NAA、IAA等3种促根剂中以IBA种类效果较好,其中IBA500×10-6处理对插穗成活率提高及根条数增加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促根剂 插穗 莲雾 扦插 生根效应
下载PDF
莲雾扦插苗质量标准的性状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志南 钟赞华 +2 位作者 林建忠 张雪芹 赖瑞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864-869,共6页
以种苗智能化快繁的莲雾扦插苗为材料,通过对苗株的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根重、株高、干粗、梢数、梢长、梢叶数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莲雾扦插苗质量标准评价性状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结果表明:地上部的株高、干粗性状与其余... 以种苗智能化快繁的莲雾扦插苗为材料,通过对苗株的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根重、株高、干粗、梢数、梢长、梢叶数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莲雾扦插苗质量标准评价性状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结果表明:地上部的株高、干粗性状与其余各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性状可较好反映地上部生长状况;根系性状中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差,综合三者性状方可较好地反映苗株根系发达程度。苗株株高、干粗、根条数、根粗度、根长度可作为莲雾扦插苗株质量标准的评价性状,文中对评价性状进行分级,并制定指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扦插苗 性状指标 分级
下载PDF
莲雾插穗与其母体植株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雪芹 钟赞华 +2 位作者 赖瑞云 林建忠 谢志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探讨生根过程中莲雾插穗叶片与其母体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扦插前中期插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母体植株,插穗叶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始终保持在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生根后叶片... 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探讨生根过程中莲雾插穗叶片与其母体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扦插前中期插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母体植株,插穗叶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始终保持在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生根后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母体植株,反映了在种苗智能化快繁系统调控下,莲雾插穗叶片的光合能力不低于其母体植株,仍保持刚离体时的较高水平,插穗依靠叶片光合作用为其生根提供物质和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插穗 母体植株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枇杷外泌体及细胞液基于体外水平的护肤功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惠华 吴美芳 +1 位作者 王伟 徐夙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88-1496,共9页
探索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外泌体及细胞液对体外人皮肤细胞的生物活性,为其在护肤品上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和机械破碎法分别获得枇杷外泌体和细胞液,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枇杷叶来源外泌体、枇杷细胞悬浮培养... 探索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外泌体及细胞液对体外人皮肤细胞的生物活性,为其在护肤品上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和机械破碎法分别获得枇杷外泌体和细胞液,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枇杷叶来源外泌体、枇杷细胞悬浮培养来源的外泌体及其细胞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存活率的影响;对HSF细胞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进行炎症造模,选取显著促进细胞存活率的浓度,后续开展添加外泌体或细胞液处理,进行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检测。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开展外泌体或细胞液处理,进行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每克枇杷叶含8.54×10^(9)个外泌体颗粒,粒径86.78 nm;每毫升(约1 g)枇杷悬浮细胞上清液中含8.67×10^(8)个外泌体颗粒,粒径80.39 nm。浓度为20μg/mL时,枇杷叶外泌体、枇杷悬浮细胞外泌体、枇杷悬浮细胞液均显著提高体外HSF细胞存活率(P<0.05)。与阳性对照(LPS处理)相比,枇杷叶外泌体浓度为20μg/mL,枇杷悬浮细胞外泌体浓度为20μg/mL和枇杷悬浮细胞液浓度为10μg/mL时,均极显著降低LPS处理引起的细胞凋亡(P<0.01),均显著促进细胞迁移(P<0.05)。浓度为5μg/mL的枇杷悬浮细胞外泌体和枇杷悬浮细胞液均可显著降低体外A375细胞黑色素含量,枇杷细胞液还显著降低酪氨酸酶活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外泌体 悬浮细胞 细胞液 护肤功效
下载PDF
临夏不同产地款冬花有效成分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春松 黄青云 +3 位作者 张雪芹 赵克旺 刘鸿洲 徐夙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临夏州10个产地款冬花中款冬酮、芦丁、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款冬花的28种矿质元素含...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临夏州10个产地款冬花中款冬酮、芦丁、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款冬花的28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临夏款冬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均值为43.25 mg/g,是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效成分,样品中存在款冬酮达标而绿原酸类成分较低的现象,建议将绿原酸类成分与款冬酮一起作为检测指标列入药典;有效成分高的样品中N、Na、K、P、Cu、Rb、Mo的含量较高,Ca、Fe、Al、Ti、Li、Cr、Mn的含量较低,而有效成分较低的样品中N、P、K的含量较低,Ca、Al含量较高。根据双变量分析的结果,临夏州的款冬花在种植过程应增施N、P、K肥,同时应避开Ca、Al含量高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有效成分 绿原酸类 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大棚栽培下黄晶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和果实品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芹 林丽霞 +3 位作者 谢志南 赖瑞云 林建忠 钟赞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3,共5页
为探讨大棚栽培下,黄晶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于黄晶果谢花后0、7、14、21、28、35、42、49和56 d测定果实单果质量和纵横径,计算单果质量、纵横径周增长率。果实成熟测定果实生物学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并分析果实... 为探讨大棚栽培下,黄晶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于黄晶果谢花后0、7、14、21、28、35、42、49和56 d测定果实单果质量和纵横径,计算单果质量、纵横径周增长率。果实成熟测定果实生物学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并分析果实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棚黄晶果果实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增长变化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双S动态变化,其增长过程可分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谢花后14~21 d和28~56 d为果实生长膨大期,谢花后21~28 d为果实生长缓慢期。2021年果实成熟时,单果质量约176.81 g,总酸含量0.19%、总糖含量11.1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8%,糖酸比58.90,固酸比86.78。单果质量与纵横径密切相关,果皮色差和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实内在品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栽培 黄晶果 生长发育规律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台湾香檬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筛选
17
作者 王杰 余晓夏 +2 位作者 何建章 陈建土 吴美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33-139,共7页
为了优化台湾香檬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媒、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台湾香檬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条件;并测定所得提取物对D... 为了优化台湾香檬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媒、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台湾香檬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条件;并测定所得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台湾香檬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媒水、料液比1:25 g/mL、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得到的台湾香檬叶总黄酮得率为(32.60±2.16)mg/g。台湾香檬叶提取物对DPPH、羟自由基和ABTS的IC_(50)分别为12.03、105.79、1.10μg/mL,还原能力较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台湾香檬叶总黄酮的提取,所得提取物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香檬叶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藜麦营养学、生态学及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青云 徐夙侠 +4 位作者 黄一锦 林春松 陈淳 何恩铭 许文宝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年第3期292-298,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2n=4x=36)属于石竹目藜属Chenopodium,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在该地区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因其营养的全面性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开始了从印第安主粮到一种战略资源的蜕变之路。本...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2n=4x=36)属于石竹目藜属Chenopodium,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在该地区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因其营养的全面性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开始了从印第安主粮到一种战略资源的蜕变之路。本文综述近年来藜麦的营养学、生态学和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以及供求现状提出对策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营养 次生代谢 适应性 保存
下载PDF
甜菜色素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夙侠 黄青云 +1 位作者 林春松 何恩铭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甜菜色素(Betalains)是一类以六碳结构为骨架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石竹目Caryophyllales的绝大部分科和一类真菌中。目前已知甜菜色素大约有75种,都属于季胺型生物碱,可以分为两类:甜菜黄素(Betaxanthin)和甜菜红素(Betacyanin)。甜菜色... 甜菜色素(Betalains)是一类以六碳结构为骨架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石竹目Caryophyllales的绝大部分科和一类真菌中。目前已知甜菜色素大约有75种,都属于季胺型生物碱,可以分为两类:甜菜黄素(Betaxanthin)和甜菜红素(Betacyanin)。甜菜色素除了赋予花、果、叶着色,吸引昆虫,提高植物本身抗逆能力等外,也具有优良的抗氧化作用。甜菜色素的合成代谢始于酪氨酸,是由4~5个关键酶催化反应和一系列自发反应构成的反应网络。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甜菜色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合成以及应用做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色素 稳定性 抗氧化 合成
下载PDF
野菊水提物和醇提物抗氧化及保肝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诗 李煊 +5 位作者 陈良华 黄雯 许传俊 童庆宣 林毅 明艳林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年第4期329-333,共5页
采用ABTS和DPPH方法评价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选用HepG2细胞,通过乙醇诱导损伤,检测野菊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后细胞存活率评价其保肝效果。结果表明,野菊醇提物抗氧化能力优于水提物,其中,野菊醇提物对A... 采用ABTS和DPPH方法评价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选用HepG2细胞,通过乙醇诱导损伤,检测野菊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后细胞存活率评价其保肝效果。结果表明,野菊醇提物抗氧化能力优于水提物,其中,野菊醇提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好。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活性测定显示,5、10、20μg·mL^-1的野菊水提物和醇提物处理组较乙醇损伤组(eth)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上升,总体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野菊醇提物保肝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提取物 抗氧化 酒精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