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总结病例和文献复习,探讨影响儿童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ein of Galen aneurysmal malformation,VGAM)介入栓塞治疗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治疗的VGAM患儿临床资料,同...目的通过总结病例和文献复习,探讨影响儿童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ein of Galen aneurysmal malformation,VGAM)介入栓塞治疗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治疗的VGAM患儿临床资料,同时检索2010年1月至2024年10月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变血管结构、栓塞次数、首次栓塞途径、栓塞程度以及预后,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按照纳排标准共筛选出7篇文献报道67例患儿,与本院收治的3例合并纳入分析。70例患儿中,经介入栓塞治疗后预后良好46例(65.7%),预后不良24例(34.3%);男48例,女22例;首诊时间:产前14例,新生儿期23例,婴幼儿期33例;术前41例(58.6%)存在心力衰竭症状,33例(47.1%)合并脑积水;脉络丛型46例(65.7%),壁型24例(34.3%);29例经1次栓塞成功(41.4%),41例栓塞次数≥2次(58.6%);首次栓塞经动脉途径51例(72.9%),经静脉或双通路19例(27.1%);27例(38.6%)术后完全闭塞,43例未完全闭塞(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程度可能是预后相关因素(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血管结构(P=0.013)和闭塞程度(P=0.046)均是预后相关因素,脉络膜型预后良好的概率为壁型的0.175倍,完全闭塞者预后良好的概率为未完全闭塞者的3.370倍。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首选方案,病变血管结构为壁型以及栓塞术后完全闭塞是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临...目的探讨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支气管哮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率、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ediatric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QL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93.8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SRSC(8.19±0.97)分、SCARED(13.11±1.76)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7、9.730,P均<0.05);观察组的PAQLQ中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可有效强化服药依从性、优化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展开更多
病例男,14岁,因“发现腹部肿物2年”入院。患儿排尿后常出现头痛、高血压等症状,数分钟后可缓解。既往史、个人史、母妊娠史、家族遗传史均无特殊。入院血压186/150 mm Hg(1 mm Hg≈0.133 k Pa)。实验室检查:血多巴胺0.31 nmol/L,血肾...病例男,14岁,因“发现腹部肿物2年”入院。患儿排尿后常出现头痛、高血压等症状,数分钟后可缓解。既往史、个人史、母妊娠史、家族遗传史均无特殊。入院血压186/150 mm Hg(1 mm Hg≈0.133 k Pa)。实验室检查:血多巴胺0.31 nmol/L,血肾上腺素0.127 nmol/L,血去甲肾上腺素19.24 nmo1/L,血甲氧基肾上腺素<0.05nmol/L,血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8.717nmol/L,血3-甲氧酪胺<0.05 nmol/L,尿香草扁桃酸38.40 mg/24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9.17 ng/m L,余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超声显示于膀胱前壁内探及低回声团块(图1),形态尚规则,大小约43 mm×43 mm×52 mm,边界较清楚,内回声尚均匀,局部膀胱黏膜面完整。展开更多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后勤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医院后勤带来了革新,通过数字化表达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物理特征与功能特征,...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后勤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医院后勤带来了革新,通过数字化表达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物理特征与功能特征,实现了信息共享与智能管理。南方某医院采用“BIM+IoT”技术构建绿色智慧医院,实现了运维期标准化数据流与跨系统数据整合,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与节能效果。不仅打破了信息孤岛,还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通过具体案例与量化数据,展示了BIM与IoT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成效,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总结病例和文献复习,探讨影响儿童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ein of Galen aneurysmal malformation,VGAM)介入栓塞治疗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治疗的VGAM患儿临床资料,同时检索2010年1月至2024年10月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变血管结构、栓塞次数、首次栓塞途径、栓塞程度以及预后,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按照纳排标准共筛选出7篇文献报道67例患儿,与本院收治的3例合并纳入分析。70例患儿中,经介入栓塞治疗后预后良好46例(65.7%),预后不良24例(34.3%);男48例,女22例;首诊时间:产前14例,新生儿期23例,婴幼儿期33例;术前41例(58.6%)存在心力衰竭症状,33例(47.1%)合并脑积水;脉络丛型46例(65.7%),壁型24例(34.3%);29例经1次栓塞成功(41.4%),41例栓塞次数≥2次(58.6%);首次栓塞经动脉途径51例(72.9%),经静脉或双通路19例(27.1%);27例(38.6%)术后完全闭塞,43例未完全闭塞(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塞程度可能是预后相关因素(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血管结构(P=0.013)和闭塞程度(P=0.046)均是预后相关因素,脉络膜型预后良好的概率为壁型的0.175倍,完全闭塞者预后良好的概率为未完全闭塞者的3.370倍。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首选方案,病变血管结构为壁型以及栓塞术后完全闭塞是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临床支气管哮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率、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ediatric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QL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93.8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SRSC(8.19±0.97)分、SCARED(13.11±1.76)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7、9.730,P均<0.05);观察组的PAQLQ中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诺丁斯关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可有效强化服药依从性、优化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
文摘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后勤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医院后勤带来了革新,通过数字化表达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物理特征与功能特征,实现了信息共享与智能管理。南方某医院采用“BIM+IoT”技术构建绿色智慧医院,实现了运维期标准化数据流与跨系统数据整合,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与节能效果。不仅打破了信息孤岛,还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通过具体案例与量化数据,展示了BIM与IoT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成效,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