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策略及提升建议--以福建省长汀县等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3 位作者 张伟利 王义祥 应朝阳 钟珍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红壤 水土流失治理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下载PDF
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与“茶-草-菌”技术应用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小云 黄秀声 韩海东 《茶叶学报》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 茶园土壤微生物 “茶-草-菌”耦合 生态茶园
下载PDF
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金针菇菌糠微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游小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8期26-27,63,共3页
为充分利用菌糠资源,促进其饲料化利用,以金针菇菌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C)、添加乳酸菌剂(L)和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CL)4组不同微贮添加剂处理进行试验,微贮30d后,对发酵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 为充分利用菌糠资源,促进其饲料化利用,以金针菇菌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C)、添加乳酸菌剂(L)和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CL)4组不同微贮添加剂处理进行试验,微贮30d后,对发酵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添加剂的C、L、CL组感官评定的综合评分均高于CK;添加乳酸菌能显著降低发酵料的pH,微贮添加剂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发酵料的NH3-N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与菌糠原料和CK相比,C、L、CL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3.72%~27.76%和7.51%~20.78%,NDF、ADF均不同程度被降解,且以添加纤维素酶的处理(C)和处理(CL)的降解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针菇菌糠发酵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菌糠 微贮 纤维素酶 乳酸菌剂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海东 周柳婷 +2 位作者 黄小云 俞成然 黄秀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524,共12页
茶园套种灵芝是将茶叶加工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生态循环间作模式,所形成的复合群体可以更彻底地覆盖地面,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未套种(CK)、套种1年(A1)、套种2年(A2)、套种3年(A3... 茶园套种灵芝是将茶叶加工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生态循环间作模式,所形成的复合群体可以更彻底地覆盖地面,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未套种(CK)、套种1年(A1)、套种2年(A2)、套种3年(A3)的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套种灵芝显著提高了茶树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其中A3土壤升幅最高,各养分含量分别达32.36%、13.01%、69.21%和9.56%。α多样性指数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Chao1指数呈现CK>A3>A1>A2;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现A3>CK>A1>A2。β多样性指数表明,A2与CK、A1、A3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差异相对较大。分类学分析发现,茶树根际土壤真菌分布于18门48纲135目309科632属。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CK、A1和A3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71.28%、68.74%和51.7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A2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4.48%。在属水平上,与CK相比,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A1中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孢子菌属(Piedraia)和三形菌属(Saitozyma)分别显著上升59.14、1.34、3.70倍和1.92倍(P<0.05);A2土壤的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显著下降76.81%,而棉革菌属(Tomentella)和支孢瓶霉属(Cladophialophora)分别显著上升788.43倍和36.24倍(P<0.05);A3土壤的被孢霉属和灵芝属(Ganoderma)分别显著上升1.09倍和0.81倍(P<0.05)。综上所述,茶园套种灵芝可有效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改善茶园土壤微生态环境,为茶园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套种灵芝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畜牧业发展与低碳经济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秀声 黄勤楼 +3 位作者 翁伯琦 钟珍梅 陈钟佃 冯德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57-263,共7页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文章就中国畜牧业的发展面临养殖业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文章就中国畜牧业的发展面临养殖业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两大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中国畜牧养殖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应通过畜禽污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营养调控措施,实现节能减排;合理利用农工业废弃物资源,包括合理利用秸秆、粮油食品工业等废弃物资源,实现节粮生产,并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大力发展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当前中国畜牧业实现向低碳经济型转型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应突破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低碳经济 污染 资源 节粮
下载PDF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小云 陈长福 +3 位作者 黄勤楼 游小凤 冯德庆 黄秀声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0,共5页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利用乳酸菌、纤维素酶作为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比例为75∶25)进行混合青贮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试验Ⅰ组(添加≥1.0×10^(5)CFU·...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利用乳酸菌、纤维素酶作为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比例为75∶25)进行混合青贮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试验Ⅰ组(添加≥1.0×10^(5)CFU·g;乳酸菌剂),试验Ⅱ组(添加0.2 g·kg^(-1)纤维素酶),试验Ⅲ组(同时添加≥1.0×10^(5)CFU·g;乳酸菌剂和0.2 g·kg^(-1)纤维素酶),青贮45 d后对饲料的感官指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感官评分整体上略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单独或复合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均能显著降低混合青贮料的pH值(P<0.05)、提高乳酸含量(P<0.05),试验Ⅰ组青贮料的乳酸、乙酸、丙酸和乳酸乙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和氨态氮占总氮(NH;-N/TN)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青贮营养品质方面,试验Ⅰ、Ⅱ和Ⅲ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02%、14.61%、20.78%,通过添加纤维素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79%和8.12%。提示:单独添加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纤维素酶 杂交狼尾草 圆叶决明 混合青贮
下载PDF
4份大麦材料在闽北引种适应性及全株饲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5 位作者 刘成洪 钟珍梅 黄秀声 黄小云 黄水珍 郑百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367,共5页
为丰富福建冷季青饲料品种,在建阳引种‘花22’、‘SP-1’、‘SP-2’和‘HH-1’4份大麦材料,分析4份大麦的引种适应性与全株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引种的4份大麦材料均能完成其物候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4份大麦全株饲用价值均高于全株玉... 为丰富福建冷季青饲料品种,在建阳引种‘花22’、‘SP-1’、‘SP-2’和‘HH-1’4份大麦材料,分析4份大麦的引种适应性与全株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引种的4份大麦材料均能完成其物候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4份大麦全株饲用价值均高于全株玉米,以‘花22’、‘HH-1’的全株干草产量较高,达8 226.51和7888.82kg·hm-1,且抗赤霉病能力强,可作为闽北畜牧利用的草种,最佳刈割时间为灌浆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引种适应性 饲用价值
下载PDF
长期施用污泥对土壤-萝卜系统重金属积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文 张青 +1 位作者 王煌平 罗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654,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Cd、Cr、Ni、Cu、Zn)累积情况及土壤pH、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10年后,单施化肥和不同用量污泥处理对萝卜产量影响不大,土壤、萝卜叶和萝卜中的Pb、Cd、Cr、Ni、Cu和Zn含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中高量和高量污泥处理中重金属的累积量较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低量和中量处理。中量以上污泥处理土壤的Pb、Cr、Ni和Cu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除高量污泥处理Pb超标外,其他处理萝卜的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用量污泥能提高土壤pH 0.58~0.71个单位,并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有机质、全量氮磷以及速效氮磷含量。研究表明,连续10年施用不同用量污泥,土壤和萝卜中Pb、Cd、Cr、Ni、Cu、Zn的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Pb、Ni、Cr和Cu出现超标现象,萝卜中的重金属含量除高量污泥处理中Pb超标外,其他处理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作物产地土壤中污泥施用年限增长或用量增加,食品安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用 污泥 土壤重金属 积累 土壤养分 萝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