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现状与展望(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君琛 翁敏劼 李怡彬 《食药用菌》 2016年第6期349-352,共4页
阐述灵芝主要活性成分,生理保健功能,及产品研发现状;提出目前灵芝的精深加工有着亚健康促使养生产品需求上升和政策松绑迎来跨越式发展两个发展契机;探讨并举例说明灵芝新产品研发思路。
关键词 灵芝 活性成分 功效 产品研发 精深加工
下载PDF
水生植物满江红及其农业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钟佃 吴飞龙 +3 位作者 黄小云 冯德庆 黄秀声 翁伯琦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 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于猪、鸡、鸭等饲料,降本节支的成效显著。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污水治理,其具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作用,显示出较好的水体环境治理效果。通过总结红萍育种、抗逆性、肥料化、饲料化、污水净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红萍综合利用中的优势及潜力,并提出红萍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乡村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萍 育种 抗性 肥料化 饲料化 污水净化 产业化应用
下载PDF
利用生物法实现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减量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婧 肖艳春 徐庆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2期074-078,共5页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的剩余污泥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剩余污泥具有高含水量、重金属、抗生素、有机污染物等,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环境风险。本文综述了利用堆肥、厌氧消化、酶解、微生物降解、微生物电...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的剩余污泥已成为世界环境问题。剩余污泥具有高含水量、重金属、抗生素、有机污染物等,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环境风险。本文综述了利用堆肥、厌氧消化、酶解、微生物降解、微生物电解池等生物技术在剩余污泥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成本分析和环境影响来评估和选择污泥减量化的技术,以便于推广应用。将剩余污泥的污染治理与高价值产品回收结合起来开发成熟且经济上可行的污泥资源回收系统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减量 堆肥 厌氧消化 酶解
下载PDF
红曲糟制曲条件优化及米曲霉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燚涛 梁璋成 +3 位作者 何志刚 任香芸 林晓姿 李维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29,共6页
该研究以红曲糟为原料,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JY2-5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制备成品曲,以中性蛋白酶及谷氨酰胺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红曲糟制曲条件;以酶解率为指标,研究米曲霉MJY2-5最佳产酶条件。结... 该研究以红曲糟为原料,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JY2-5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制备成品曲,以中性蛋白酶及谷氨酰胺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红曲糟制曲条件;以酶解率为指标,研究米曲霉MJY2-5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米曲霉MJY2-5固态发酵制曲的最优条件为红曲糟与麸皮质量比4∶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72 h,初始pH值6.7。在此优化条件下,米曲霉MJY2-5产中性蛋白酶、谷氨酰胺酶的酶活力分别为(1 891.79±6.34)U/g、(19.96±0.44)U/g。米曲霉MJY2-5产酶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5.5,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6 h。在此优化条件下,酶解率为(63.42±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糟 固态制曲 制曲条件优化 米曲霉MJY2-5 产酶条件优化
下载PDF
紫秋山葡萄加工品质提升与酿造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玫 苏昊 +5 位作者 李维新 张怡 任香芸 郑春凤 鞠延仑 张会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8-856,共9页
【目的】从葡萄的品质提升和工艺优化这两个维度上,研究GS-1叶面肥对紫秋山葡萄营养品质,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葡萄酒口感的影响,从而为酿造出优质的山葡萄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在葡萄转色期后分3次喷施不同浓度的GS-1叶面肥,... 【目的】从葡萄的品质提升和工艺优化这两个维度上,研究GS-1叶面肥对紫秋山葡萄营养品质,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葡萄酒口感的影响,从而为酿造出优质的山葡萄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在葡萄转色期后分3次喷施不同浓度的GS-1叶面肥,定期检测紫秋山葡萄总酸、总糖含量的变化,计算糖酸比(成熟度系数),明确紫秋山葡萄的最佳加工采收期;葡萄采收后,通过比较不同叶面肥浓度对紫秋山葡萄果实原花青素、游离花色苷、总酚、总类黄酮等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GS-1叶面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以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为评判标准,对菌种、发酵温度、时间、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山葡萄酒的发酵工艺。【结果】(1)紫秋山葡萄在福建闽南地区适宜的加工采收日期为9月下旬,其采收成熟度系数(M值)可以达到21以上;(2)紫秋山葡萄在喷施稀释300倍GS-1叶面肥后可显著提升营养品质,其总糖、原花青素、游离花色苷、总酚、总类黄酮的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3.79%、26.99%、35.41%、13.91%、24.12%;(3)优化后的紫秋山葡萄酒发酵的工艺参数为菌种JP2酿酒酵母,发酵温度24℃,接种量1%,发酵时间10 d。【结论】通过喷施GS-1叶面肥和成熟度监测,可以提升闽南地区紫秋山葡萄的品质;通过对紫秋山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提升了紫秋山葡萄酿造品质,为紫秋山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秋山葡萄 营养品质 成熟度 采收期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黑水虻虫砂脱硫菌的分离与活性测定
6
作者 阮传清 刘芸 +1 位作者 徐庆贤 苏明星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3期44-48,共5页
硫化氢是黑水虻转化畜禽粪污及厨余垃圾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之一,会对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微生物处理效果好,可持续,且无二次污染。为分离适于黑水虻养殖环境的脱硫菌,本试验以Na_(2)S为基础营养,富集、平板分离脱硫菌,并测... 硫化氢是黑水虻转化畜禽粪污及厨余垃圾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之一,会对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微生物处理效果好,可持续,且无二次污染。为分离适于黑水虻养殖环境的脱硫菌,本试验以Na_(2)S为基础营养,富集、平板分离脱硫菌,并测定菌株对培养基中S 2-的脱除率,以及鸡粪释放H_(2)S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黑水虻虫砂分离获得5株脱硫菌菌株,其中菌株FJAT-48036和FJAT-48038属于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FJAT-48037属肠球菌属(Enterococcus),FJAT-48039为亮杆菌属(Leucobacter),FJAT-48040为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菌株FJAT-48038、FJAT-48039和FJAT-48040对S 2-的脱除率为62.19%~73.50%,对H_(2)S去除率59.34%~71.01%,显著高于菌株FJAT-48036和FJAT-48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硫化氢 脱硫菌
下载PDF
过表达Vd F3′5′H2对刺葡萄细胞花青素组分积累的影响
7
作者 郭奥琳 林俊璇 +7 位作者 赖恭梯 贺丽媛 车建美 潘若 杨方学 黄玉吉 陈桂信 赖呈纯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2-818,I0001-I0008,共25页
【目的】克隆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VdF3′5′H2,分析其调控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细胞花青素生物合成及组分含量比例的作用,为构建高产花青素的刺葡萄细胞和定向调控目标花青素组分生物合成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刺葡... 【目的】克隆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VdF3′5′H2,分析其调控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细胞花青素生物合成及组分含量比例的作用,为构建高产花青素的刺葡萄细胞和定向调控目标花青素组分生物合成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刺葡萄细胞为研究材料,克隆VdF3′5′H2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刺葡萄细胞,通过抗性筛选结合荧光观察和PCR鉴定阳性细胞系;分析转基因刺葡萄细胞的表型,测定其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和原花青素含量,并利用UPLC-MS/MS检测以花青素为主的代谢物组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利用O2PLS法进行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联合分析。【结果】VdF3′5′H2的ORF为1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残基;VdF3′5′H2蛋白与同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均包含CYP75保守结构域、血红素结合位点和3个特征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分析发现F3′H与F3′5′H聚在同一大分支,显示F3′5′H从F3′H的进化关系,VdF3′5′H2在进化上比VdF3′5′H1更原始;VdF3′5′H2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在过表达VdF3′5′H2的2个转基因刺葡萄细胞中,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和原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过表达VdF3′5′H2不仅使刺葡萄细胞中花青素组分的数量增加,而且显著促进了VdF3′5′Hs催化支路的花青素合成,2个转基因细胞的飞燕草素类花青素含量比例分别增加到7.82%(T6)和14.32%(T10),矮牵牛素类分别增加到7.30%和10.16%,锦葵色素类分别增加到58.08%和42.30%,而野生型细胞中3类花青素的含量比例分别为1.92%、1.48%和8.49%;同时,2个转基因细胞中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花素类花青素含量比例大幅度下降。过表达VdF3′5′H2使刺葡萄细胞中PAL、CHS、CHI、F3H等基因表达量下调,而VdF3′5′H1、LDOX和UFGT表达量上调。基因表达与差异代谢物的联合分析表明,过表达VdF3′5′H2是通过调控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不同种类花青素及其组分的合成与积累。【结论】过表达VdF3′5′H2显著促进刺葡萄细胞花青素生物合成与累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改变花青素合成支路代谢流,进而调控刺葡萄细胞中花青素的组成和含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细胞培养 类黄酮3′5′-羟化酶 花青素 过表达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长、品质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车建美 赖恭梯 +5 位作者 李思雨 郭奥琳 陈冰星 陈杏 刘波 赖呈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4-274,共11页
【目的】葡萄是我国栽培广泛的五大果树品种之一,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破坏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来源菌株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改善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 【目的】葡萄是我国栽培广泛的五大果树品种之一,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破坏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来源菌株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改善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FJAT-0809-GLX、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AT-55034及短短芽胞杆菌(B.brevis)FJAT-10623]灌根,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可培养芽胞杆菌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葡萄叶片生长,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POD和PPO活性。处理组葡萄幼果的叶绿素b含量、SOD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0%、11.77%和66.67%。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葡萄提早成熟及果实转色,提升果实品质,其中,单果重比对照高出29.06%,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7.31%和94.74%,且处理组成熟果实的PPO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及芽胞杆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芽胞杆菌(Bacillus zanthoxyli)和假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pseudomycoides)可促进葡萄叶片生长及果实品质提升。【结论】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改良土壤、促进葡萄生长和提升果实品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 短短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葡萄 品质 土壤
下载PDF
铜在狐尾藻中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晓梅 叶美锋 +2 位作者 吴飞龙 徐庆贤 林代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1122,共9页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耐性机制
下载PDF
红曲糟抗热肽的制备及其对酿酒酵母热激氧化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晓婕 苏昊 +5 位作者 梁璋成 陈秉彦 林晓姿 汪少芸 何志刚 李维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9-56,共8页
制备红曲糟抗热肽,研究其对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行为的影响。以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为指标,筛选蛋白酶,通过抗热肽得率优化酶解条件,对抗热肽进行质谱和抗氧化能力分析,通过磷酸戊糖通路基因表达、胞内辅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制备红曲糟抗热肽,研究其对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行为的影响。以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为指标,筛选蛋白酶,通过抗热肽得率优化酶解条件,对抗热肽进行质谱和抗氧化能力分析,通过磷酸戊糖通路基因表达、胞内辅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分析,从抗氧化角度探索抗热肽对酿酒酵母的热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红曲糟抗热肽最佳酶解工艺为:红曲糟蛋白和水固液比1∶10(m/m)、复合蛋白酶酶解、温度50℃、时间3 h、加酶量3000 U/g、pH 8.5,该条件下抗热肽得率62.44%,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73.97%,较纯水组提高了22.76%。序列鉴定表明,丰度前20的肽段中16条肽段的疏水氨基酸占比50%以上。抗热肽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半数清除量为4.53 mg/m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半数清除量为1.82 mg/mL,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抗热肽通过上调磷酸戊糖途径的基因表达量,提升NADH激酶活性,促进还原型辅酶II的转化,使GSH含量提高4.74倍,胞内ROS水平与热激前酿酒酵母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有效提高了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糟 抗热肽 热激氧化 酿酒酵母
下载PDF
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菊青 李伟斌 +2 位作者 王琦 官雪芳 林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9,共9页
为开发具有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米粉制品,研究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法测定米粉丝的质构和感官品质,采用GC-MS法检测风味成分,采用FRAP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 为开发具有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功能米粉制品,研究添加武夷岩茶对米粉丝品质、体外消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和感官评价法测定米粉丝的质构和感官品质,采用GC-MS法检测风味成分,采用FRAP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检测米粉丝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武夷岩茶的米粉丝(对照组)相比,添加2.9%~7.0%武夷岩茶的米粉丝断条率无明显变化(P>0.05),添加8.3%武夷岩茶的米粉丝断条率显著增加(P<0.05);添加2.9%~8.3%武夷岩茶的米粉丝硬度、粘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气味和食味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5.7%武夷岩茶的米粉丝保留了岩茶的主要香气物质(香叶醇、2-苯乙醇、苯乙醛、(E)-2-己烯醛),且其米粉丝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余岩茶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7%武夷岩茶的米粉丝中快消化淀粉(RDS)比例下降8.69%,抗性淀粉(RS)比例增加14.34%,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增强(P<0.05),总抗氧化能力是对照组的7.48倍。在米粉丝中添加武夷岩茶能够赋予米粉丝独特风味,显著增强米粉丝的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活性,提高了米粉丝的营养保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米粉丝 品质 体外消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豆渣为氮源的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12
作者 官雪芳 陈舒莹 +5 位作者 赖恭梯 王琦 赖呈纯 黄菊青 郑琪 林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2-1110,共9页
【目的】研究以豆渣为氮源进行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可行性,并进行发酵工艺优化,为替代传统的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蛋白胨和酵母粉等高成本氮源、降低虾青素生产成本提供参考。【方法】以豆渣为有机氮源,分析碳源、前... 【目的】研究以豆渣为氮源进行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可行性,并进行发酵工艺优化,为替代传统的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蛋白胨和酵母粉等高成本氮源、降低虾青素生产成本提供参考。【方法】以豆渣为有机氮源,分析碳源、前体物质、其他氮源、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选取(NH_(4))_(2)SO_(4)、维生素E、葡萄糖、蔗糖4个影响因子进行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结果】以湿豆渣为氮源时,葡萄糖是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最佳碳源,葡萄糖与蔗糖混合可促进虾青素增产,KCl、KNO_(3)、K_(2)HPO_(4)等钾盐物质,(NH_(4))_(2)SO_(4)、VB_(2)、VE、玉米黄素等均可显著提高虾青素的产量。对增产最优的4个因素(葡萄糖、蔗糖、K_(2)SO_(4)和维生素E)进行响应面优化,获得产虾青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湿豆渣10%、K_(2)SO_(4)0.22%、维生素E 0.6%、葡萄糖1.08%、蔗糖1.50%,虾青素产量实测值为32.46 mg·L^(−1),是YM培养基产量的2.23倍。【结论】豆渣可作为唯一氮源进行红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经响应面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效率明显提升。研究可为虾青素生产中氮源成本控制及虾青素产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法夫酵母 虾青素 豆渣 影响因子 响应面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YYS-J9的筛选、鉴定及体外功效评价
13
作者 官雪芳 王琦 +4 位作者 徐梅 赵大洲 于添 赖恭梯 黄颖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282-293,共12页
目的挖掘出可利用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吸附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评估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短链脂肪酸生产水平、胃肠耐受力、黏附力、生物膜形成、疏水性能和抑菌水平。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 目的挖掘出可利用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吸附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评估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短链脂肪酸生产水平、胃肠耐受力、黏附力、生物膜形成、疏水性能和抑菌水平。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的YYS-J9菌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进行铅/镉吸附水平测试,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短链脂肪酸水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法综合评价YYS-J9利用低聚糖生长和产短链脂肪酸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YYS-J9人工模拟胃液、胰液耐受力,分光光度法检测YYS-J9的生物量、生物膜形成水平、黏附聚集水平和疏水作用力,牛津杯法检测抑菌水平。结果从自然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多种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可高效吸附重金属铅/镉的菌株YYS-J9,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和GroEL基因鉴定,确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YYS-J9对铅和镉的吸附率高达95.46%和84.62%;可利用海藻糖、水苏糖、菊粉、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可产较高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PCA分析获得低聚半乳糖、海藻糖和水苏糖是YYS-J9最适生长和产短链脂肪酸的低聚糖,并可利用各种低聚糖形成生物膜,其中以菊粉和低聚半乳糖为碳源时生物膜形成能力最佳,分别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2.853倍和3.211倍;YYS-J9可在pH为2.0~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处理1~5 h,存活率不低于83.67%,并可高达95.81%,在pH为7.5~8.0人工模拟胰液中处理3~6 h,存活率范围在75.46%~86.02%之间,具有良好的胃液胰液耐受力;其疏水率高达78.424%,对白假丝酵母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黏附能力。结论从发酵乳中筛选出一株可利用多种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产短链脂肪酸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YYS-J9,该菌同时具有显著的铅/镉吸附、生物膜形成、良好的胃液胰液耐受力、疏水性和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和黏附特征,这为便秘、重金属排毒和抑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益生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低聚糖 短链脂肪酸 生物膜 人工胃液 人工胰液 疏水性 白假丝酵母
原文传递
短短芽胞杆菌分支酸合成酶基因BbaroC的鉴定及转录因子调控分析
14
作者 车建美 赖恭梯 +6 位作者 许恒 贺丽媛 李思雨 陈冰星 王阶平 刘波 赖呈纯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分支酸合成酶AroC是莽草酸途径中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探明短短芽胞杆菌aroC基因的特征及转录调控因子可为短短芽胞杆菌作用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中克隆了aroC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因子预测。... 分支酸合成酶AroC是莽草酸途径中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探明短短芽胞杆菌aroC基因的特征及转录调控因子可为短短芽胞杆菌作用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中克隆了aroC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因子预测。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中aroC基因序列长度为1 164 bp, GenBank登录号为OR475562。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与Brevibacillus brevis NBRC 100599的aroC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88%,与Brevibacillus brevis HNCS-1的AroC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其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靶向BbaroC的转录因子共有23个,分别来自10个物种,Escherichia coli(Strain K12 MG1655)和Bacillus subtilis(Strain 168)分别预测到12个和3个转录因子。BbaroC在短短芽胞杆菌抑菌活性物质产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短芽胞杆菌 分支酸合成酶 氨基酸 莽草酸途径 转录因子
下载PDF
以纳豆发酵豆渣为原料的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特征分析及免疫功效评价
15
作者 官雪芳 陈舒莹 +2 位作者 王舒宁 王琦 赖恭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究纳豆发酵豆渣对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并评价生产的虾青素对斑马鱼的免疫调节作用水平。方法采用虾青素含量和活菌数指标分析红法夫酵母增产虾青素的特征水平,采用蛋白含量及分子量大小、氨基酸、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 目的探究纳豆发酵豆渣对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并评价生产的虾青素对斑马鱼的免疫调节作用水平。方法采用虾青素含量和活菌数指标分析红法夫酵母增产虾青素的特征水平,采用蛋白含量及分子量大小、氨基酸、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总糖、葡萄糖等指标分析纳豆发酵豆渣的变化情况,斑马鱼体重、体长、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等指标分析虾青素的免疫调节水平,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评价虾青素对斑马鱼促进免疫的差异水平。结果以纳豆发酵处理豆渣为唯一氮源可显著提高红法夫酵母细胞量和产虾青素水平,豆渣经纳豆发酵后,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和总游离氨基酸分别由发酵前的18.38%、16.18%和0.57%显著提升至18.96%、16.94%和0.88%,蛋白质分子量显著下降,酸性洗涤纤维由发酵前的26.64%下降至25.95%,粗脂肪由发酵前的3.52%下降到2.16%。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组合为:纳豆发酵干豆渣加入量1.5%(m/V)、葡萄糖与蔗糖1:1(m:m)混合物加入量2%(m/V),处理豆渣及优化配方后获得红法夫酵母的虾青素产量为35.92 mg/L,显著高于未加虾青素组的19.62 mg/L,产量提升了83.08%。斑马鱼生长和免疫调节实验表明,当虾青素加入量为50~100 mg/kg时,斑马鱼的体重、IL-1β因子显著高于未加虾青素组,虾青素浓度为10~100 mg/kg时,其TNF-α均显著高于未加虾青素组,PLS-DA分析表明各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虾青素的添加特别是终浓度大于50 mg/kg,对斑马鱼有显著的促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结论纳豆发酵豆渣可显著提升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水平,推测发酵后豆渣蛋白质分子量的下降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升是虾青素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获得的虾青素可显著提升斑马鱼的免疫调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法夫酵母 虾青素 豆渣 纳豆芽孢杆菌 斑马鱼
原文传递
红曲糟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功能评价
16
作者 林晓婕 侯蕊 +3 位作者 梁璋成 林晓姿 李维新 何志刚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为研发红曲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以红曲糟为原料制备ACE抑制肽,明确活性肽序列和消化稳定性。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以超滤进行分离纯化ACE抑制... 为研发红曲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以红曲糟为原料制备ACE抑制肽,明确活性肽序列和消化稳定性。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以超滤进行分离纯化ACE抑制肽,以质谱分析活性肽的序列结构,并采用模拟胃肠消化分析体外消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红曲糟ACE抑制肽最佳制备工艺为酶添加量6000 U·g^(-1)、酶解时间90 min、温度45℃、pH值5.7,在此条件下红曲糟蛋白的酶解率为(45.11±0.12)%;蛋白浓度为2.7 mg·mL^(-1)时,ACE抑制率为(60.49±1.70)%;主要由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短肽组成。将酶解产物进行超滤,<1000 Da的组分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0.65±1.51)%;生物活性值≥0.5的潜在生物活性肽占比达48.22%。ACE抑制肽<1000 Da的组分经模拟胃肠消化后,ACE抑制活性保持率为58.94%。研究利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红曲糟ACE抑制肽,为降血压功能食品配料的开发和酿酒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糟 ACE抑制肽 结构 消化稳定性
下载PDF
红曲糟源酶解蛋白肽的功能性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蕊 梁璋成 +3 位作者 林晓婕 林晓姿 张秀红 何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复配酶制剂F106、酵母抽提酶等不同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其酶解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功能。【结果】蛋白酶解率最高的为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分别为(71.43±1.03)%和(70.20±0.32)%。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最优的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酵母抽提酶酶解处理,蛋白肽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分别为(2.78±0.34)mg·mL^(-1)、(3.02±0.03)mg·mL^(-1)、(3.24±0.65)mg·mL^(-1);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XOD抑制活性能力最优的均为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其蛋白肽的EC50值分别为(1.54±0.07)mg·mL^(-1)、(6.45±0.27)mg·mL^(-1)和(10.71±0.06)mg·mL^(-1)、(17.68±0.04)mg·mL^(-1),二者的XOD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28±0.01)、(1.78±0.03);ACE抑制活性最优的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蛋白肽的EC50值均为(0.27±0.01)mg·mL^(-1),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18.40±3.53)、(98.35±1.95)。【结论】红曲糟源蛋白经不同蛋白酶酶解后的肽段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以胃蛋白酶酶解的XOD抑制活性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的ACE抑制活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酒糟 酶解蛋白肽 酶解率 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XOD抑制活性 ACE抑制活性
下载PDF
海鲜菇对虾滑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莹莹 张文琳 +8 位作者 李龙祥 孙钧政 肖正 汤葆莎 吴俐 翁敏劼 陈晗 陈君琛 赖谱富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为研发出最佳的海鲜菇虾滑配方,根据海鲜菇虾滑制作的主要原料,以色差、质构、感官评分作为品质指标,探讨不同颗粒度、不同海鲜菇、淀粉、蛋清添加量对海鲜菇虾糜凝胶、虾滑的影响,制作出品质优良的海鲜菇虾滑。结果表明:匀浆颗粒的海... 为研发出最佳的海鲜菇虾滑配方,根据海鲜菇虾滑制作的主要原料,以色差、质构、感官评分作为品质指标,探讨不同颗粒度、不同海鲜菇、淀粉、蛋清添加量对海鲜菇虾糜凝胶、虾滑的影响,制作出品质优良的海鲜菇虾滑。结果表明:匀浆颗粒的海鲜菇和虾滑可以较好融合,其虾滑白度较高;海鲜菇添加量为7%,虾糜凝胶及虾滑的a*值、凝胶强度、破裂力等达到最大值;淀粉添加量为5%,虾滑白度达到最大值,淀粉添加量过多有明显粉感,感官评分骤降;蛋清添加量为3%,虾滑白度、a*、凝胶强度均达到最大。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海鲜菇虾滑配方为:7%海鲜菇匀浆、7.5%淀粉、3%蛋清。经营养成分分析,相比未添加海鲜菇的虾滑,此配方下海鲜菇虾滑的还原糖、膳食纤维、钠含量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鲜菇 虾滑 凝胶强度 白度
下载PDF
银耳多糖/姜黄素复合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构建及抑菌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伟 吴俐 +2 位作者 郑志鹏 易可欣 李怡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5-81,共7页
使用银耳多糖制备姜黄素Pickering乳液,探究银耳多糖添加量对姜黄素Pickering乳液的Zeta电位、粒径、接触角、贮藏稳定性、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银耳多糖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耳多糖的添加使Pickering乳液... 使用银耳多糖制备姜黄素Pickering乳液,探究银耳多糖添加量对姜黄素Pickering乳液的Zeta电位、粒径、接触角、贮藏稳定性、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银耳多糖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银耳多糖的添加使Pickering乳液粒径从(8.631±0.057)μm减小到(6.031±0.056)μm,Zeta电位从(-51.60±1.51)mV增加到(-65.16±0.59)mV,其中含体积分数85%银耳多糖溶液的Pickering乳液粒径最小、Zeta电位最高,且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经过21 d贮藏后,仍具有80%以上的姜黄素保留率。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乳液呈现弱凝胶特性,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所有乳液的接触角均小于90°,所有乳液均为水包油型乳液。经过65℃高温处理后,该乳液仍具有80%以上的姜黄素保留率。同时该乳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银耳多糖开发新型Pickering乳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Pickering乳液 姜黄素 抗菌
下载PDF
乌衣红曲黄酒年份特征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
20
作者 苏昊 李维新 +3 位作者 林晓姿 何志刚 梁璋成 任香芸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8,共9页
目的:建立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用于年份基酒酒龄的判别。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不同陈酿时间的乌衣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Spearma... 目的:建立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用于年份基酒酒龄的判别。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不同陈酿时间的乌衣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与年份相关的关键成分,用于构建年份基酒特征指纹图谱。结果:从不同年份的乌衣红曲黄酒中,共检出并定性挥发性成分122种,与陈酿时间显著相关的有20种(|r|>0.5),其中N-苯甲酰甘氨酸乙酯、6-庚烯酸乙酯、乙酸-2-乙基苯酯等8种与陈酿时间呈正相关关系,2-呋喃甲醇、辛酸、庚酸乙酯等12种与陈酿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筛选的20种年份特征挥发性物质,构建了乌衣红曲黄酒基酒年份基酒指纹图谱。依据香气成分的OPLS-DA分析和指纹图谱数据信息将2~15年陈乌衣红曲基酒样品区分为青陈酒(2~4年)、中陈酒(5~9年)、老陈酒(10~15年)3个类别,并通过二次取样分析,验证所建图谱的可靠性。结论:GC-MS技术构建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可为乌衣红曲黄酒基酒品质评价及酒龄的识别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挥发性物质 基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