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田丁 郭惠兰 +1 位作者 牛建军 曾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6个区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抽样,使用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评价。结果厦门市... 目的了解厦门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对6个区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抽样,使用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评价。结果厦门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人群间、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收入水平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健康促进
下载PDF
厦门市部分中老年人骨密度测定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福衍 黄群 +1 位作者 张岩 陈治卿 《医学新知》 CAS 1999年第4期224-225,231,共3页
关键词 厦门市 老年人 骨密度 测定
下载PDF
医院图书馆如何为医院处理医疗纠纷服务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幸荣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4-64,38,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图书馆 医疗纠纷 信息服务 医学文献 馆藏建设 专家讲座
下载PDF
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顾黎清 陈宝勤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7年第9期431-432,共2页
神经外科病人具有病情重昏迷者多,手术创伤大,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卧床时间长等特点。本组492例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控资料,显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列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测部门之一。现将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 神经外科病人具有病情重昏迷者多,手术创伤大,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卧床时间长等特点。本组492例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控资料,显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列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测部门之一。现将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控资料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住院病人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与内固定选择(25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赵慧毅 梅芳瑞 +2 位作者 叶欣 冯庆烈 陈国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指征、减压范围及内固定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9例,平均年龄52.2岁,平均病程4年1个月。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术139例,腰椎管内径扩大成形术6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指征、减压范围及内固定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9例,平均年龄52.2岁,平均病程4年1个月。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椎板间节段开窗潜行减压术139例,腰椎管内径扩大成形术6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7例。结果:221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随访。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1.53%、87.50%和85.4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69%、15.87%和20.11%。结论:对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若手术适应证和减压范围掌握恰当,不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的神经减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正确选择病例和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应用内固定器械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减压术 内固定术 临床表现 手术适应证 疗效
原文传递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英 吴斌 +1 位作者 陈水利 曹时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1-1003,共3页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双黄连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1-4],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的轻症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且多未采用随机化试验及盲法,客观评价双黄连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的研究报道甚少。同时,随着...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双黄连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1-4],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的轻症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且多未采用随机化试验及盲法,客观评价双黄连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的研究报道甚少。同时,随着双黄连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应用人群日渐增加,近年来双黄连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报道逐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双黄连粉针剂 急性支气管肺炎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患者
下载PDF
补充力肽的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军 单红卫 +3 位作者 严鸣 杨兴易 赵良 林兆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5-536,共2页
目的 探讨补充力肽的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 2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单纯给予静脉营养 ;力肽组 :除给予静脉营养外 ,按 1 5mL/kg补充力肽。分别在静脉营养治疗前 1d及治疗后第 4、7、14天测定氮平衡、营养指... 目的 探讨补充力肽的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 2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单纯给予静脉营养 ;力肽组 :除给予静脉营养外 ,按 1 5mL/kg补充力肽。分别在静脉营养治疗前 1d及治疗后第 4、7、14天测定氮平衡、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病人耐受性指标。结果 治疗第 7天后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 ,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 ,但力肽组增高更明显 ;病人耐受性指标中 ,力肽组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出现血葡萄糖和总胆红素升高。结论 补充力肽比单纯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免疫功能的效果 ,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力肽 危重病人 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福建省正常男性及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勃起角度值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敏建 翟芳同 +7 位作者 周志 邓平荟 郑文通 林晓鲁 吴锦发 张作伟 林应华 肖珍荣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明确正常男性阴茎勃起角度值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阴茎勃起测量器 ,对 6 11例正常男性和 30例勃起障碍 (ED)患者的勃起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男性阴茎勃起角度值应大于或等于 10 0度即可视为正常勃起 ,小于 10 0度应注... 目的 明确正常男性阴茎勃起角度值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阴茎勃起测量器 ,对 6 11例正常男性和 30例勃起障碍 (ED)患者的勃起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男性阴茎勃起角度值应大于或等于 10 0度即可视为正常勃起 ,小于 10 0度应注意是否有ED的可能 ;阴茎勃起角度值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P <0 .0 0 1) ,按年龄段评价勃起角度范围 :小于 19岁应大于等于 12 1度 ;2 0~ 2 9岁应大于或等于 110度 ;30~ 39岁应大于或等于 10 1度 ;4 0~4 9岁应大于或等于 98度 ;5 0~ 5 9岁应大于或等于 95度。性交频率是影响阴茎勃起角度的因素 (P <0 .0 0 1) ,但正常男性阴茎勃起角度值检测不受测试的时间、形体胖瘦、测试方法诸因素干扰 ;分析 30例经治疗显效的患者的勃起角度值 ,发现治疗前后勃起角度值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阴茎勃起角度值可作为ED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 勃起角度 正常值 勃起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单红卫 林军 +2 位作者 杨兴易 郭昌星 景炳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9-339,共1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 2 7例AOPP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 3组 ,在中毒后 2 4h内采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LPO、SOD含量 ;另对 7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上述...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 2 7例AOPP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 3组 ,在中毒后 2 4h内采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LPO、SOD含量 ;另对 7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上述指标测定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轻度组AOPP患者LPO和SOD无明显变化 ,中度组和重度组的LPO含量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SOD含量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重度组LPO又明显高于中度组 (P <0 0 5 ) ,而SOD含量却显著低于中度组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清 脂质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120例胃癌中p16,nm23-H_1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盛乾 洪东旭 吴若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20例胃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发现P1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2%,二者共同阳性为22.5%。P16,nm23-H1在早期癌、高分化腺癌、粘膜内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各...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20例胃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蛋白测定,结果发现P16和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2%,二者共同阳性为22.5%。P16,nm23-H1在早期癌、高分化腺癌、粘膜内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型(P<0.05)。P16,nm23-H1阳性病例存活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P16,nm23-H1阳性病例存活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1)。结果提示P16,nm23-H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对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胃癌患者预测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 NM23-H1 基因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单红卫 林军 +2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郭昌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 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 1 7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病人的发病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 目的 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 1 7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病人的发病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例多发生于基础疾病入ICU后的 2~ 4周内 ,药敏提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 ,敏感性较高的主要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巴坦、环丙沙星等。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常发生于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同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 ,加强无菌操作、减少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肺部感染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馨 叶锋 +1 位作者 康江河 段少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 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 ,对照手术病理结果 ,分析其诊断价值。 8例患者均行IVP和CT检查 ,其中 3例做了输尿管三维重建 ,3例做了逆行肾盂...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 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 ,对照手术病理结果 ,分析其诊断价值。 8例患者均行IVP和CT检查 ,其中 3例做了输尿管三维重建 ,3例做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 ,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IVP检查对 8例患者未作出明确诊断 ,逆行造影诊断 3例 ,CT扫描诊断 8例 ,MRI诊断 1例。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诊断输尿管癌 ,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肿瘤的明确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癌 CT IVP NMR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从细胞免疫变化探讨百令胶囊对狼疮性肾炎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丽华 张碧芬 +1 位作者 姚春萌 廖爱能 《中国药师》 CAS 2004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百令胶囊对调节狼疮性肾炎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4 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13例。治疗组加服中药百令胶囊治疗 ,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 目的 :探讨中药百令胶囊对调节狼疮性肾炎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4 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13例。治疗组加服中药百令胶囊治疗 ,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NK细胞活性均下降 ,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上升或下降。两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升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改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百令胶囊可明显提高狼疮性肾炎病人的NK细胞活性 ,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 ,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令胶囊 狼疮性肾炎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整体护理护嘱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秀卿 于黎霞 +2 位作者 李婉玲 董丽影 林惠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整体护理 护嘱模式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辅助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Ⅰ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蜀莲 李国贤 +2 位作者 周丽华 黄珊 凌毅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雷公藤多甙 辅助治疗 激素治疗
下载PDF
滑膜软骨瘤病—临床、X线与病理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圣洲 王永惕 柳祥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3-364,370,共3页
报告23例滑膜软骨瘤病,膝关节11例,髋关节6例,肘关节4例,踝关节2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肿块和活动受限。骨软骨小体典型X线征象是中间密度低、周围密度高的环状阴影。软骨体钙化程度不一,开始可为软骨,最后全部骨化。手术治疗19例... 报告23例滑膜软骨瘤病,膝关节11例,髋关节6例,肘关节4例,踝关节2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肿块和活动受限。骨软骨小体典型X线征象是中间密度低、周围密度高的环状阴影。软骨体钙化程度不一,开始可为软骨,最后全部骨化。手术治疗19例:游离体摘除14例,游离体摘除加滑膜切除5例。随访12例,平均随访时间6年,仅l例复发。认为第三期病变不必行滑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 软骨瘤病 游离体 骨化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馨 吴艳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介入治疗 CT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切吸治疗138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昌 李庆涛 +2 位作者 吉勇 林圣州 茆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132,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切吸治疗138例报告邓昌李庆涛吉勇林圣州茆文经皮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LumbarDecotomy,PLD)是七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985年Onik首先报道自...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切吸治疗138例报告邓昌李庆涛吉勇林圣州茆文经皮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LumbarDecotomy,PLD)是七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985年Onik首先报道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Au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经皮穿刺切吸 治疗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宏召 张旭 +3 位作者 黄定平 吴振启 马鑫 郑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通过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56例(A组)及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40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 目的:通过与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的效果比较,评价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56例(A组)及开放离断肾盂成形术40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疼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和成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数据类型选用X2检验、成组t检验或Mann-WhiteyU检验。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疼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和成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离断肾盂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存在较明显的学习期。熟练后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术 离断肾盂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QT间期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岳平 黄波 +2 位作者 叶明才 陈永芳 陈巳楣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QT间期离散度(QTd)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特点。方法63例行直接PTCA治疗的AMI患者,于术前、术后2h、12h、24h、48h作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术后3~6d查24h动态心电图...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QT间期离散度(QTd)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特点。方法63例行直接PTCA治疗的AMI患者,于术前、术后2h、12h、24h、48h作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术后3~6d查24h动态心电图的QT间期变异度(QTv)和心率变异性(SDNN),与36例用药物治疗组的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二组之间相对应时间段的QTd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TCA组的QTd最高值提前,QTv的昼夜节律性消失。结论QT离散度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 QT间期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分析 PTCA AMI 患者 术后 治疗后 昼夜节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