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后驱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
1
作者 常东鑫 韩勇 +2 位作者 叶伟宏 石金明 申水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为提高转向工况下分布式后驱电动客车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双层式电子差速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参考模型和实际状态参数,以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通过模糊PI控制器计算得到附加横摆力矩。下层控制策略先以驱动轮... 为提高转向工况下分布式后驱电动客车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双层式电子差速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参考模型和实际状态参数,以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通过模糊PI控制器计算得到附加横摆力矩。下层控制策略先以驱动轮的垂直载荷比例作为驱动力分配依据,再将上层控制中计算得到的附加横摆力矩分配给轮边电机。考虑到实际电机能够提供的最大转矩是有限值,对电机进行选型以确定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输出的转矩范围。在Simulink和Trucksim中搭建联合仿真环境验证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双移线工况下,该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相比于等转矩分配策略,在方向盘回转时车辆的质心侧偏角最高减小了69.8%,横摆角速度最高减小了8.2%;在方向盘角阶跃工况下,该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相比于等转矩分配策略,质心侧偏角能够减小83.7%,横摆角速度能够减小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差速控制 分布式后驱电动客车 操纵稳定性 电机选型 双层式
下载PDF
基于制动意图识别的后驱电动客车复合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苏亮 石金明 韩勇 《汽车工程学报》 2025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为延长电动客车续驶里程,提出一种基于意图识别的后驱电动客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采集分析了400组实车制动数据,通过制动踏板开度及开度变化率来计算整车前、后轴制动力。考虑蓄电池约束及后轴电机再生制动约束,制定制动控制策略,并通... 为延长电动客车续驶里程,提出一种基于意图识别的后驱电动客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采集分析了400组实车制动数据,通过制动踏板开度及开度变化率来计算整车前、后轴制动力。考虑蓄电池约束及后轴电机再生制动约束,制定制动控制策略,并通过Simulink和TruckSim联合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意图识别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对驾驶员制动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5.7%。在中国典型城市循环工况下,与无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相比,带有模糊神经网络回收控制策略、模糊控制回收策略及传统回收控制策略终值荷电状态分别提高了2.69%、2.09%和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意图识别 模糊神经网络 后驱客车 EMB 能量回收
下载PDF
客车自主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遒 杨福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为提高客车行驶的安全性,在研究客车胎压和温度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基于客车胎压和温度监测的自主安全控制系统,其控制策略为:在轮胎异常初期发出声音预警提示,后期将进入发动机"跛行回家"的故障模式,以限制发动机功率和... 为提高客车行驶的安全性,在研究客车胎压和温度监测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出基于客车胎压和温度监测的自主安全控制系统,其控制策略为:在轮胎异常初期发出声音预警提示,后期将进入发动机"跛行回家"的故障模式,以限制发动机功率和车速;当轮胎爆胎或快速漏气时,客车的应急制动控制系统起作用,司机对客车行驶方向和制动的控制只是作为应急制动控制系统的输入,同时发动机处于"怠速"的工作模式。这与传统胎压监测系统相比,不仅仅实现了胎压异常预警,而且还实现了应急制动控制。本自主安全控制系统已装在VDS A01车型上试用,设计上达到了基本性能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自主安全 控制系统 胎压监测系统 客车轮胎 跛行回家 应急制动
下载PDF
XMQ6838Y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盛精 潘迎春 +2 位作者 SOHAIL Aamir 王志敏 王蒙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有频率和六阶模态;利用能量解耦法,求解系统六自由度的解耦率.在MATLAB和iSIGHT集成条件下,采用刚度离散化的方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悬置系统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该车型在启、闭空调时方向盘和各排座椅的三向振动均明显降低,尤其在开启空调时,方向盘Y向振动加速度由3.43 m·s^-2下降至0.35 m·s^-2,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系统 XMQ6838Y客车 怠速 优化设计 固有频率 解耦率
下载PDF
汽车自主驾驶碰撞试验的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方遒 杨福清 俞剑斌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为降低汽车研发过程的碰撞试验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对无牵引装置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进行系统研究,论述正面碰撞试验车自主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C-NCAP碰撞试验法规,对车辆进行了行进方向和行车速度控制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车行进方... 为降低汽车研发过程的碰撞试验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对无牵引装置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进行系统研究,论述正面碰撞试验车自主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C-NCAP碰撞试验法规,对车辆进行了行进方向和行车速度控制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车行进方向与纵向中心线的重合度最大正负偏差分别为+95mm和-105mm,在汽车碰撞试验法规规定范围±150mm内,车速快速提高到64km·h-1后,系统仍能够保证汽车直线稳速行驶,满足现有试验法规的基本要求,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控制系统 无人驾驶 碰撞试验 驱动机构
下载PDF
非法规侧面碰撞工况下近远端乘员损伤风险
6
作者 韩勇 徐国超 +2 位作者 李明旺 潘迪 张海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提高车辆在真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进行了非法规侧面碰撞工况下乘员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风险研究。建立了2款车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在3种碰撞工况(前角碰撞、斜角碰撞、中部碰撞)中与轿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 为提高车辆在真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进行了非法规侧面碰撞工况下乘员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风险研究。建立了2款车型(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在3种碰撞工况(前角碰撞、斜角碰撞、中部碰撞)中与轿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Abaqus全球侧碰假人WorldSID的50th男性假人。结果表明:不同碰撞工况对近端、远端乘员运动学响应和头部、胸部损伤均有显著影响;在SUV-轿车-斜角碰撞工况下,远端乘员头部损伤风险远大于近端乘员,其中头部伤害指标HIC15值达3011,远超严重损伤限值700;在SUV-轿车-中部碰撞工况下,近端乘员的胸部压缩量57.5 mm,腹部压缩量为88.7 mm,均超过损伤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 侧面碰撞 近远端乘员 损伤风险 头部损伤指标(HIC) 50th假人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多场景火灾小规模稀薄烟雾检测
7
作者 杨凯博 钟铭恩 +3 位作者 谭佳威 邓智颖 周梦丽 肖子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6,565,共12页
为了探索高性能的轻量级火灾烟雾检测算法,构建了包含9种火灾场景、3个烟雾类型的图像集MSIFSD,设计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Smoke.针对小规模稀薄烟雾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高效特征聚合模块PM-C2f和部分混合最相关区域自注意力机制模块PM... 为了探索高性能的轻量级火灾烟雾检测算法,构建了包含9种火灾场景、3个烟雾类型的图像集MSIFSD,设计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Smoke.针对小规模稀薄烟雾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高效特征聚合模块PM-C2f和部分混合最相关区域自注意力机制模块PM-TF,PM-C2f模块用来整合各层次图像特征的上下文信息,PM-TF模块用于强化小规模稀薄烟雾的稀疏特征.针对DeepSmoke在不同场景下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使用伪标签分类器的半监督训练策略,利用大量未标注数据辅助模型训练,提升多类场景下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小规模、稀薄烟雾和普通烟雾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8.2%、90.0%和98.3%,综合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4.2%,均优于现有主流算法,且浮点运算量仅为9.3×109,体现了对边缘设备的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烟雾检测 深度学习 半监督学习 伪标签 注意力
下载PDF
视觉障碍条件下行人碰撞事故场景自动紧急制动触发策略分析
8
作者 蔡鸿瑜 韩勇 +1 位作者 何勇 孟昕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避免在视觉障碍紧急工况下车辆碰撞行人事故的发生,针对存在视觉障碍的典型车辆-行人自动紧急制动(AEB)测试场景,提出了3种具有不同碰撞时间(TTC)和制动减速度的AEB触发策略(保守型、法规型、激进型),在2起典型视觉障碍事故场景条件... 为了避免在视觉障碍紧急工况下车辆碰撞行人事故的发生,针对存在视觉障碍的典型车辆-行人自动紧急制动(AEB)测试场景,提出了3种具有不同碰撞时间(TTC)和制动减速度的AEB触发策略(保守型、法规型、激进型),在2起典型视觉障碍事故场景条件下,基于PreScan、MATLAB/Simulink、CarSim等仿真平台建立事故场景和车辆动力学模型,并搭建AEB策略模型,对比分析3种AEB触发策略的制动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搭建的AEB模型均能在典型行人碰撞场景中实现避撞,其中法规型制动策略规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道路使用者 视觉障碍 典型场景 自动紧急制动
下载PDF
模态分析在客车侧翻性能评价上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汉池 郭福森 +1 位作者 洪宇童 林一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建立了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3种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车身骨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客车车身的前12阶的振型与固有频率。初步推测侧倾振型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高的客车具有更好的侧翻性能。参照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客车侧翻仿... 建立了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3种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车身骨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客车车身的前12阶的振型与固有频率。初步推测侧倾振型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高的客车具有更好的侧翻性能。参照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客车侧翻仿真有限元模型,利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LS_DYNA对客车侧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侧倾振型频率高的客车在侧翻过程中其侧窗立柱变形量最小,具有最好的侧翻安全性能。通过模态分析可对客车侧翻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有利于缩短客车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客车 侧翻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泵的旋转摩擦焊接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精 解若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742-1747,共6页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 针对一种塑制汽车离合器总泵的上下泵体在旋转摩擦焊接工艺中焊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摩擦焊接温度的焊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由主轴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3个焊接参数在旋转焊接时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离合器泵体材料的熔点;在分析摩擦面温度与3个焊接工艺参数的二阶响应曲面图的基础上,结合摩擦面温度的预测模型,建立了焊接参数的关联耦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即可设计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对焊接件焊接强度的评价,验证了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离合器泵焊接量产的合格率达95%以上,证明了该焊接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塑制件旋转焊接 摩擦面温度 焊接参数设计
下载PDF
27SiMn合金钢干式切削过程的有限元建模
11
作者 盛精 向铁明 +2 位作者 吕浩宇 王会 刘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27SiMn合金钢干式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特性,在建立材料的本构模型、失效模型、刀-屑和刀-工摩擦力模型、初始和边界条件设置以及刀具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干式切削27SiMn合金钢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响应... 为更好地了解27SiMn合金钢干式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特性,在建立材料的本构模型、失效模型、刀-屑和刀-工摩擦力模型、初始和边界条件设置以及刀具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干式切削27SiMn合金钢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响应曲面法设计并开展27SiMn合金钢切削实验,将仿真数据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切削力、切削温度的仿真值与实验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切削力的相对误差小于5%,切削温度的相对误差小于7%,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SiMn合金钢 干式切削 有限元建模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滑动摩擦系数
下载PDF
XMQ6182G型客车低频轰鸣声仿真分析与抑制
12
作者 盛精 向铁明 +3 位作者 王梦光 卓建明 黄丛林 韩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425-431,共7页
为了解决XMQ6182G型客车在30~80 km·h^(-1)匀速行驶时驾驶位存在低频轰鸣声的问题,开展实车噪声和振动测试,发现驾驶位噪声频率约为14.0 Hz时,出现驾驶位噪声声压级峰值.经对比分析和测试,确定轰鸣声主要来自路面激励,并构建车身... 为了解决XMQ6182G型客车在30~80 km·h^(-1)匀速行驶时驾驶位存在低频轰鸣声的问题,开展实车噪声和振动测试,发现驾驶位噪声频率约为14.0 Hz时,出现驾驶位噪声声压级峰值.经对比分析和测试,确定轰鸣声主要来自路面激励,并构建车身结构和车内空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位低频轰鸣声是由车身第3阶结构模态与车内空腔第1阶声学模态的强耦合引起的;改进客车顶盖结构后,驾驶位噪声声压级最大降幅为4.7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轰鸣声 客车 结构模态 声学模态 强耦合
下载PDF
正面碰撞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作用下六岁儿童乘员姿态对损伤风险的影响
13
作者 王鹏 潘迪 +2 位作者 叶美婷 叶凡 韩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为厘清汽车正面碰撞事故中不同坐姿儿童乘员在有无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介入时头部及胸腹部损伤差异,结合城市快速路汽车的行驶速度(90km/h)与NHTSA-NCAP测试条件,建立了整车100%重叠率刚性壁障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选取了某款带靠背的... 为厘清汽车正面碰撞事故中不同坐姿儿童乘员在有无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介入时头部及胸腹部损伤差异,结合城市快速路汽车的行驶速度(90km/h)与NHTSA-NCAP测试条件,建立了整车100%重叠率刚性壁障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选取了某款带靠背的增高垫儿童约束系统(CRS)。采用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参考坐姿(RF)、前倾坐姿(HF-OP)和下潜坐姿(PSB),对比分析了有无AEB作用下儿童乘员在各坐姿下的运动学响应及头部和胸腹部损伤风险。结果表明:有AEB作用下,RF坐姿的儿童乘员HIC_(15)减小了43.6%,胸部3 ms合成加速度降低了24.6%;PSB坐姿的儿童头部3 ms合成加速度降低了19.2%,胸部压缩量减小了18.1%;HF-OP坐姿的儿童头部加速度峰值和胸部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28%和25%。可见各坐姿下AEB的介入均可显著降低儿童乘员的头部和胸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儿童约束系统 自动紧急制动 THUMS 6YO人体有限元模型 坐姿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A^(*)与优化DWA算法融合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14
作者 许建民 宋雷 +2 位作者 邓冬冬 陈尧箬 杨炜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70,共14页
为解决传统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面对大规模复杂环境路径规划时,计算和时间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地图法的A^(*)算法和改进DWA算法的融合算法。建立多尺度地图集并在A^(*)算法的启发函数中增加障碍... 为解决传统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面对大规模复杂环境路径规划时,计算和时间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地图法的A^(*)算法和改进DWA算法的融合算法。建立多尺度地图集并在A^(*)算法的启发函数中增加障碍物占比因子,在粗尺度地图利用A^(*)算法计算最优路径,将其映射到细尺度地图上进行二次A^(*)算法并通过Floyd算法进行节点优化,删除冗余节点、提高路径的平滑度。增加了航向角自适应调整策略和停车等待状态来优化动态窗口法,提高灵活性。将A^(*)算法的关键点作为动态窗口法的局部目标点,并在轨迹上有障碍物时再次规划,实现两种算法的融合。ROS仿真和实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算法计算时间显著减少,在20 m×40 m的地图中减少98%,改进的融合算法大幅提高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的平滑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融合算法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A^(*)算法 动态窗口法 ROS
原文传递
车-车碰撞典型场景下驾驶风格对避撞参数的影响
15
作者 韩勇 皇甫倍玉 +3 位作者 叶美婷 潘迪 吴贺 申水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为研究车-车碰撞事故中驾驶人风格与避撞参数、避撞率间的关系以提高行车安全性,本文通过车-车碰撞数据库(vehicle-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database with video,VV-TRAVi)中610例真实事故视频聚类分析出5种典型场景,其中十字路口处... 为研究车-车碰撞事故中驾驶人风格与避撞参数、避撞率间的关系以提高行车安全性,本文通过车-车碰撞数据库(vehicle-vehicle traffic accident database with video,VV-TRAVi)中610例真实事故视频聚类分析出5种典型场景,其中十字路口处占比最大,主要分为有、无视觉障碍2种典型碰撞场景,基于6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动态搭建上述2种十字路口处典型碰撞场景。通过问卷调查、主成分分析和K均值聚类将驾驶风格分为激进型、普通型和谨慎型,并招募60名3种驾驶风格志愿者在所搭建的2种典型碰撞场景下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并在92组有效数据样本中提取3种风格下的避撞参数:TTC(time-to-collision)、BRT(braking reaction time)、速度和纵向减速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3种驾驶风格对上述避撞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无视觉障碍的2种典型碰撞场景下,3种驾驶风格的TTC、BRT、速度和纵向减速度均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激进型、普通型以及谨慎型的TTC均值(s)分别为0.54和1.21、0.59和1.33以及1.01和2.58,BRT均值(s)分别为1.12和0.9、1.32和1.3以及1.6和1.56,两者均呈现依次增大趋势;速度均值(km/h)分别为37.53和45.03、30.37和34.93以及27.62和30.37,纵向减速度均值(m/s~2)分别为9.38和9.13、6.2和5.6以及3.92和3.66,两者均呈现依次减小趋势;3种驾驶风格避撞率呈现“谨慎型>普通型>激进型”。研究结果为制定考虑驾驶风格的车辆避撞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车碰撞 事故场景 驾驶风格 避撞 志愿者实验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支波浪形流道电性能及传质分析
16
作者 付鑫 胡国豪 +3 位作者 蒋尚峰 宋光吉 韩勇 谢安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1-847,共7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效能高与环境友好等特点,展现出极为广泛的发展潜力。其中,流道作为燃料电池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结构尺寸对气体运输、液态水的去除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传统分支直流道为基础,提出了R1、R1.5、R2三种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效能高与环境友好等特点,展现出极为广泛的发展潜力。其中,流道作为燃料电池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结构尺寸对气体运输、液态水的去除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传统分支直流道为基础,提出了R1、R1.5、R2三种不同半径的分支波浪形流道并建立三维多相、非等温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流道电池的电流密度、气体传质、除水能力以及流道内压降大小。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分支直流道设计,分支波浪形流道能够有效地改善电池内部的气体传输、除水效果和输出性能,其中R1效果最好,当输出电压为0.55 V时,电流密度提升3.52%,但随着半径的减少,流道内压降会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分支流道 数值模拟 电流密度
下载PDF
汽车制动策略参数对行人头部落地损伤的定量分析
17
作者 叶美婷 韩勇 +2 位作者 皇甫倍玉 潘迪 吴贺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分析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过程对行人运动学响应与头部落地损伤的影响,从道路弱势群体事故数据库(VRU-TRAVi)中选取一例具有Somersault运动学特征的深度行人事故,采用PC-Crash和MADYMO耦合重建行人运动学响应与头部损伤。定义了完全制... 为分析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过程对行人运动学响应与头部落地损伤的影响,从道路弱势群体事故数据库(VRU-TRAVi)中选取一例具有Somersault运动学特征的深度行人事故,采用PC-Crash和MADYMO耦合重建行人运动学响应与头部损伤。定义了完全制动和控制制动,以最大制动减速度(a)和制动协调时间(t)作为制动参数,通过全因子实验设计搭建32组仿真矩阵,定量分析不同制动参数对行人头部损伤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行人运动学特征,需要制定不同制动参数的控制制动策略,以优化头部防护效果,行人头部落地损伤风险与a和t之间的关系呈现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深度事故重建 运动学特征 制动策略 制动参数 头部损伤风险
下载PDF
基于试验设计的乘用车前纵梁结构耐撞性优化分析
18
作者 姜玉秀 莫秋云 +2 位作者 韩勇 庞毅 李志扬 《汽车工程师》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为了提高汽车的结构耐撞性,以某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的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基于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工况要求,建立汽车前纵梁有限元模型,以汽车前纵梁的横截面积、内外板材料及厚度为研究对象,以比... 为了提高汽车的结构耐撞性,以某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的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基于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工况要求,建立汽车前纵梁有限元模型,以汽车前纵梁的横截面积、内外板材料及厚度为研究对象,以比吸能、平均压溃力和压溃效率为研究目标,对汽车前纵梁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哈默斯雷采样法选取样本点,运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对前纵梁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汽车前纵梁的比吸能提升了1129.14J/kg,平均压溃力提升了8.2kN,压溃效率提升了2.5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梁 哈默斯雷采样 改进的最小二乘拟合 全局响应面法
下载PDF
塑制离合器泵体的结构设计及焊接参数的确定
19
作者 盛精 许建民 +1 位作者 王蒙光 王志敏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为通过“以塑代钢”实现汽车轻量化,面向由上、下泵体经摩擦焊接而成的离合器泵体,经过与上、下泵体为锥面-柱面焊接式结构型式的对比分析,确定采用上、下泵体为端面-端面焊接式的结构型式,并通过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摩擦面温度试验,建立... 为通过“以塑代钢”实现汽车轻量化,面向由上、下泵体经摩擦焊接而成的离合器泵体,经过与上、下泵体为锥面-柱面焊接式结构型式的对比分析,确定采用上、下泵体为端面-端面焊接式的结构型式,并通过材料的性能测试与摩擦面温度试验,建立了上、下泵体焊接参数的耦合模型,依此确定主轴转速、熔接压力和旋转圈数等焊接参数。静力学分析表明,离合器泵体(含焊缝)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依焊接参数耦合模型确定焊接参数的10组测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离合器泵体(含焊缝)的承受压力可达到14 MPa设计要求,验证了所设计的塑制离合器泵体结构型式和焊接参数确定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制离合器泵体 泵体结构 焊接参数 旋转摩擦焊接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20CrMnTi淬硬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模型
20
作者 盛精 吕浩宇 +2 位作者 向铁明 王志敏 黄丛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4-2122,共9页
为了厘清20CrMnTi淬硬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流动应力变化规律,采用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试件在20℃、200℃、400℃、600℃和800℃条件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应变、应变率与温度对流动应力的作用规律,构建了材料的Jo... 为了厘清20CrMnTi淬硬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流动应力变化规律,采用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试件在20℃、200℃、400℃、600℃和800℃条件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开展了研究。分析了应变、应变率与温度对流动应力的作用规律,构建了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应变硬化效应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减弱,且流动应力达到峰值对应的应变愈小;材料在20~600℃温度范围内,有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发生;在800℃时材料对应变率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通过将应变与温度软化项相关联,对J-C本构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能更为准确的描述20CrMnTi淬硬钢的动态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淬硬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应变率敏感性 温度敏感性 动态应变时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