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imulink的ISG型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贵斌 马腾腾 +3 位作者 唐友名 杨云东 王耀 曹竞辉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1415-1420,共6页
针对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控制复杂,传统开发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后向仿真的思想,应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其动力系统完成了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与建模,建立了工况输入模型和驾驶员PI控制模型,结合相关理论公式及试验... 针对ISG型混合动力系统结构、控制复杂,传统开发风险高、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采用后向仿真的思想,应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其动力系统完成了能量管理策略的设计与建模,建立了工况输入模型和驾驶员PI控制模型,结合相关理论公式及试验标定数据对其主要部件如驱动电机、发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池进行了模型建立。结合中国城市典型工况,基于功率分配思想提出了以发动机优先驱动优化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研究表明,仿真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实车进行循环工况行驶,完成经济性试验和和实时输出各部件工作特性参数的功能,该模型可以作为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和部件参数优化的基础,对车辆前期开发阶段快速确定整车控制策略,提高匹配该系统车型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G混合动力 动力系统 城市客车 整车仿真
下载PDF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查云飞 于淼 +1 位作者 马芳武 郑寻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车辆 线控转向系统 路径跟踪 修正系数 变角传动比
下载PDF
组合优化聚类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彭育辉 庄源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为客观描述城市环卫车的实际行驶特征,基于3辆市政环卫车连续一周实际道路行驶数据,提出一种组合优化聚类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首先对特征参数矩阵做均值化处理,增强参数降维后每一个主成分中所包含的特征参数信... 为客观描述城市环卫车的实际行驶特征,基于3辆市政环卫车连续一周实际道路行驶数据,提出一种组合优化聚类与马尔科夫链的城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首先对特征参数矩阵做均值化处理,增强参数降维后每一个主成分中所包含的特征参数信息;其次利用k均值聚类将不同运行特征的运动学片段划分到不同类的样本集内,以马尔科夫链法在每一类样本集中做状态预测,按时间比例合成代表工况.最后,基于运动学参数对所构建的代表工况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福州市环卫车辆行驶工况相较于C-WTVC国家标准工况,能更客观地反映福州市环卫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卫车 行驶工况 k 均值聚类 马尔科夫过程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客车后排3人椅试验仿真与钩件尺寸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友名 肖光华 +1 位作者 陈昌萍 薛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1-675,共5页
为了降低座椅钩件的材料成本,采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款客车后排3人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进行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上、中、下3条绳索最大位移量... 为了降低座椅钩件的材料成本,采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款客车后排3人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进行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上、中、下3条绳索最大位移量,验证仿真模型有效.在仿真模型基础上,针对座椅后脚钩件提出3组优化方案,选取最优方案,利用Optistruct模块对最优方案钩件进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安全带固定点试验法规的前提下,座椅钩件厚度从10mm减至2.5mm;采用Q235材料代替原SAPH590材料,可以降低座椅钩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安全带 尺寸优化 汽车安全
下载PDF
模态分析在客车侧翻性能评价上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洪汉池 郭福森 +1 位作者 洪宇童 林一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建立了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3种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车身骨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客车车身的前12阶的振型与固有频率。初步推测侧倾振型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高的客车具有更好的侧翻性能。参照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客车侧翻仿... 建立了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对3种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车身骨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客车车身的前12阶的振型与固有频率。初步推测侧倾振型所对应的固有频率高的客车具有更好的侧翻性能。参照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客车侧翻仿真有限元模型,利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LS_DYNA对客车侧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侧倾振型频率高的客车在侧翻过程中其侧窗立柱变形量最小,具有最好的侧翻安全性能。通过模态分析可对客车侧翻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有利于缩短客车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客车 侧翻 性能评价
下载PDF
XMQ6838Y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盛精 潘迎春 +2 位作者 SOHAIL Aamir 王志敏 王蒙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有频率和六阶模态;利用能量解耦法,求解系统六自由度的解耦率.在MATLAB和iSIGHT集成条件下,采用刚度离散化的方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悬置系统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该车型在启、闭空调时方向盘和各排座椅的三向振动均明显降低,尤其在开启空调时,方向盘Y向振动加速度由3.43 m·s^-2下降至0.35 m·s^-2,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系统 XMQ6838Y客车 怠速 优化设计 固有频率 解耦率
下载PDF
27SiMn合金钢干式切削过程的有限元建模
7
作者 盛精 向铁明 +2 位作者 吕浩宇 王会 刘超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27SiMn合金钢干式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特性,在建立材料的本构模型、失效模型、刀-屑和刀-工摩擦力模型、初始和边界条件设置以及刀具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干式切削27SiMn合金钢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响应... 为更好地了解27SiMn合金钢干式切削过程中的切削特性,在建立材料的本构模型、失效模型、刀-屑和刀-工摩擦力模型、初始和边界条件设置以及刀具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干式切削27SiMn合金钢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运用响应曲面法设计并开展27SiMn合金钢切削实验,将仿真数据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切削力、切削温度的仿真值与实验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切削力的相对误差小于5%,切削温度的相对误差小于7%,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SiMn合金钢 干式切削 有限元建模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滑动摩擦系数
下载PDF
副级吸能机构对客车-轿车正面碰撞影响的分析
8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周水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127,共5页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 为解决客车与轿车在纵梁高度吸能位置正面碰撞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一种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利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轿车Taurus和中型客车6900Y面对面100%重叠碰撞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副级吸能机构对解决汽车前部吸能高度不兼容问题的影响,对比分析2车正面碰撞过程中轿车方向盘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客车车门变形量、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结果表明:未装副级吸能机构时,轿车方向盘侵入速度和Z方向侵入量较大,容易发生钻碰现象;客车前部副级吸能机构能降低轿车方向盘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同时能减小客车驾驶室车门变形量,降低乘员头部位置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副级吸能机构 碰撞兼容性 正面碰撞 被动安全
原文传递
撞柱工况下客车驾驶室耐撞性分析
9
作者 唐友名 王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7,共5页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 为了研究单车事故中柱状物对客车驾驶室的影响,采用三维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 3D建立了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的数值模拟模型。刚性柱直径依据美国法规FMVSS_214来设定,分别为254 mm(D)、381 mm(1.5D)和508 mm(2D),客车初速度分别设置为30 km/h、40 km/h和50 km/h。基于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美国法规FMVSS_214《侧面碰撞保护》试验要求,分别开展不同速度(30 km/h、40 km/h、50 km/h)及不同刚性柱直径(254mm(D)、381 mm(1.5D)、508 mm(2D))工况下客车正面撞击刚性柱虚拟仿真试验。选取12个参数来评价刚性柱对客车驾驶室完整性的影响,包括驾驶室左侧6个测量点和驾驶室右侧6个测量点,驾驶室左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左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驾驶室右侧结构6个测量点的最大位移表示驾驶室右侧结构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刚性柱直径一定时,初始速度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差;初始速度一定时,刚性柱直径越大,驾驶室完整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耐撞性 客车 刚性柱 正面碰撞 驾驶室
原文传递
基于ADAMS/Insight的客车悬架动力学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倩 倪雪 +1 位作者 卢光华 陈笃廉 《机电技术》 2017年第4期86-90,共5页
旨在研究结构硬点坐标对城市客车悬架性能的影响,并对双横臂悬架进行优化。运用ADAMS/Car,建立客车前悬架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该悬架系统的K&C特性,分析车轮定位参数随着车轮跳动的变化规律;开展灵敏度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通过ADAMS/I... 旨在研究结构硬点坐标对城市客车悬架性能的影响,并对双横臂悬架进行优化。运用ADAMS/Car,建立客车前悬架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该悬架系统的K&C特性,分析车轮定位参数随着车轮跳动的变化规律;开展灵敏度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通过ADAMS/Insight多次迭代求解最优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构件硬点的坐标,外倾角和前束角随车轮跳动的变化幅度分别降低了23.6%和8.5%,其它的车轮定位参数(如主销内倾角)相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定位参数 灵敏度分析 试验优化 K&C特性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越 王丙雨 +2 位作者 刘天泉 龚悠 秦利燕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选取德国深入事故调查数据库(GIDAS)中的360例事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知识构建贝叶斯网络,使用贝叶斯算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在验证模型有效性后通过贝叶斯网络对事故中行人损伤等级和损伤部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行人... 选取德国深入事故调查数据库(GIDAS)中的360例事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知识构建贝叶斯网络,使用贝叶斯算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在验证模型有效性后通过贝叶斯网络对事故中行人损伤等级和损伤部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行人AIS损伤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车辆速度,高速碰撞下,行人遭受AIS2+级别损伤的概率可达80.99%。相比之下,低速碰撞条件下行人AIS2+损伤的概率显著降低,仅为41.48%。此外,不同年龄和身高的行人在交通事故中的最严重受伤部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0~17岁年龄段的行人,膝关节是最容易遭受严重损伤的部位;而对于60岁以上的行人,头部和胸部则是最易受严重损伤的部位。身高较矮的行人在碰撞中头部和胸部受严重损伤的概率为25.42%,在所有部位中风险最大;相比之下,身材较高的行人则是小腿部位易受严重损伤。发动机罩前缘的高度与行人的AIS损伤等级呈正相关,发动机罩越高,行人遭受严重损伤的风险越大。同时,保险杠的宽度和中心点的高度若过高或过低,也会使行人在碰撞中承受更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事故 行人损伤 影响因素 贝叶斯网络 事故致因机理
下载PDF
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与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友名 谭卫锋 +1 位作者 张义 王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81,共7页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 为了使新生产的客车座椅满足动态试验国标GB13057—2014的强制要求,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 3D建立某公司客车乘员座椅三维数模和有限元模型,耦合HybridⅢ50%成年男性假人模型,得到客车座椅动态试验仿真模型;采用乘员损伤峰值、加权损伤指标(WIC)、乘员动态响应及位姿和客车座椅变形模式对标分析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可信度;通过改变座椅靠背海绵刚度和对座椅脚架开展基于成本考量的轻量化设计,改进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结果中乘员损伤指标和座椅变形吻合良好,WIC值误差不超过4.3%;轻量化设计效果明显,在成本增加2.8%的同时,座椅脚架减重31.8%,使WIC值降低11%;在综合考虑国标允许变形范围和座椅舒适性前提下,弱化座椅主要受力部件强度和降低前排靠背海绵刚度可有效降低后排座椅乘员综合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动态试验 仿真模型 加权损伤指标(WIC) 成本考量
原文传递
复杂道路下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秀晶 陶林君 +1 位作者 黄红武 刘显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4-461,共8页
针对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等复杂道路下存在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和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设计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并生成平... 针对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等复杂道路下存在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和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设计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并生成平滑目标路径;分析外界干扰影响机理,优化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建立误差模型;设计了基于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器。通过Truck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的复杂道路下,应对不同速度均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精度和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横向控制 路径平滑 车辆动力学 反步滑模控制
下载PDF
车辆和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下肢损伤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丙雨 邹俊 +2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刘天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4-330,共7页
研究车辆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等参数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影响。为此,从德国深入事故数据库(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GIDAS)中挑选出471个带有骑车人下肢损... 研究车辆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等参数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影响。为此,从德国深入事故数据库(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GIDAS)中挑选出471个带有骑车人下肢损伤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成组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建立自行车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函数模型,分析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年龄、身高和体重)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碰撞速度、骑车人年龄和体重是影响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显著性因素,其中车辆碰撞速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年龄和体重,且骑车人的下肢严重损伤风险与车辆碰撞速度、骑车人年龄和体重呈正相关。当汽车碰撞速度为55 km/h时,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几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下肢损伤风险 逻辑回归模型 车辆碰撞速度 骑车人年龄和体重
下载PDF
客车正面碰撞中座椅小桌板对未系安全带乘员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朱鹏鹏 彭倩 +1 位作者 张纲 高岚 《机电技术》 2016年第6期83-87,共5页
旨在研究正面碰撞中大客车座椅后置桌板对未约束乘员运动学及损伤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和多刚体耦合方法建立台车-假人数值模型,评估桌板状态和材料对乘员造成的运动学及损伤差异。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展开的桌板会限制躯干的向前运动,... 旨在研究正面碰撞中大客车座椅后置桌板对未约束乘员运动学及损伤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和多刚体耦合方法建立台车-假人数值模型,评估桌板状态和材料对乘员造成的运动学及损伤差异。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展开的桌板会限制躯干的向前运动,从而减弱头部与前排座椅靠背的碰撞程度;胸部压缩量随着桌板材料刚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正面碰撞 桌板 运动学 损伤 胸部压缩量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典型场景提取及关联规则分析
16
作者 聂进 张翔 +3 位作者 张越 王丙雨 易向贤 周伍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于视频信息提取了货车-两轮车碰撞典型事故场景,对事故场景中不同事故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挖掘以补充代表事故遗漏的事故特征。应用210例带视频信息的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获取相关事故信息,采用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案例进行聚... 基于视频信息提取了货车-两轮车碰撞典型事故场景,对事故场景中不同事故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挖掘以补充代表事故遗漏的事故特征。应用210例带视频信息的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获取相关事故信息,采用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案例进行聚类得到典型事故场景,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每个事故场景中事故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货车-两轮车事故可分为4种典型场景,即2种十字路口事故,1种直行道路事故以及1种丁字路口事故。十字路口事故场景中事故特征与存在视觉障碍关联度较高,且在十字路口事故中“货车左转”所带来的风险也比较高;直行道路事故中货车制动规避与道路上是否有信号灯存在关联性;丁字路口事故中型货车转向规避与骑车人遭到碾压之间存在关联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两轮车骑车人安全对策和安全测试场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交通事故视频 货车 两轮车 K-modes聚类 关联规则分析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前碰撞事故中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翔 王丙雨 +2 位作者 杨垚 聂进 王平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不同速度下的全因子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和骑行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身体旋转幅度会随着两轮车及货车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当货车速度超过20 km/h时,骑行者头部损伤指标(Head Injury Criterion,HIC)与胸部3 ms加速度将超过阈值;而当货车速度超过25 km/h时,骑行者下肢接触力也超过阈值;货车速度处于30~40 km/h时,相同货车速度下,骑行者头部HIC值出现随着两轮车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胸部加速度出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碰撞速度 运动学响应 头部损伤 胸部损伤
下载PDF
自行车种类及骑行姿态对骑车人下肢损伤机理的影响
18
作者 王丙雨 邹俊 +3 位作者 刘天泉 韩勇 蒋尚峰 秦利燕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6,共9页
为了研究汽车-自行车碰撞过程中,自行车种类及骑行姿态对骑车人下肢运动学及损伤的影响,建立共享自行车和山地自行车有限元模型,采用脚前部、脚上部和脚下部3种骑行姿态,选取碰撞速度为40 km/h,骑行速度为10 km/h,构建6种碰撞工况来考... 为了研究汽车-自行车碰撞过程中,自行车种类及骑行姿态对骑车人下肢运动学及损伤的影响,建立共享自行车和山地自行车有限元模型,采用脚前部、脚上部和脚下部3种骑行姿态,选取碰撞速度为40 km/h,骑行速度为10 km/h,构建6种碰撞工况来考察骑车人下肢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共享自行车,带有高横杠车架结构的山地自行车使得骑车人的被撞侧腿部承受更大的弯矩,且该结构限制了骑车人下肢的移动,从而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响应和韧带损伤.在脚下部的骑行姿态下,骑车人承受下肢严重损伤的概率要更大,胫骨承受较大弯矩为257.5 N·m,内侧副韧带出现最大拉伸长量为19.3 mm.因此,自行车种类对骑车人下肢运动学响应产生较大影响,骑行姿态对下肢损伤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自行车 自行车种类 骑行姿态 下肢损伤
下载PDF
乘用车前部造型的改变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丙雨 刘天泉 +3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秦利燕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297,共7页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了两组案例中各个事故车辆前部结构值,然后利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找出两组案例车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前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别建立两组案例车型与行人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骨折风险曲线,分析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改变及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车型具有更宽的前保险杠和更浅的保险杠伸出量,更高的引擎盖前缘以及更低的副保险杠下缘高度。在0~40 km/h的碰撞速度内,对于年龄不超过60岁的行人,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生产的车型对行人整体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的保护性能相比于以往的车型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秩检验 逻辑回归 行人下肢损伤风险 汽车前部结构参数
下载PDF
底部结构对轿车侧风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志群 谷正气 +2 位作者 杨明智 彭倩 刘显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侧风状态下汽车的底部、尾部和背风侧的流场结构,降低整车气动力,特别是气动升力。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指导汽车底部结构设计和侧风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底部结构 侧风 气动特性 气动力 尾涡结构 车底阻流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