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RIZ理论的多重防水功能皮革的工艺设计
1
作者 刘琳 林可心 +3 位作者 孙少军 左佑 温会涛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为提高皮革产品的防水性能,基于TRIZ理论,在前期防水研究的基础上,集成了基于复鞣防水、填充防水、加脂防水与表面防水的多层叠加-复合的防水体系,制备了具有优异动态防水和静态防水性能的防水功能皮革,并采用FTIR、SEM、EDS、XPS等进... 为提高皮革产品的防水性能,基于TRIZ理论,在前期防水研究的基础上,集成了基于复鞣防水、填充防水、加脂防水与表面防水的多层叠加-复合的防水体系,制备了具有优异动态防水和静态防水性能的防水功能皮革,并采用FTIR、SEM、EDS、XPS等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皮革防水性能优异,其中静态吸水量<14 g/2h,动态防水次数超过20万次,水接触角接近130°。与此同时,该防水功能皮革还具有较好的涂层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感官性能,较传统皮革相比,均有所提升。这为防水功能皮革的生产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牛鞋面革 防水皮革 防水性能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下载PDF
抗菌醛鞣透明皮革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陈美君 林炜 +2 位作者 李银生 温会涛 辜海彬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以改性戊二醛(GTW)鞣绵羊皮作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引入丙烯酸单体和纳米银(AgNPs),在热引发条件下原位自由基聚合得到抗菌醛鞣透明皮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万能试验机等对GTW鞣... 以改性戊二醛(GTW)鞣绵羊皮作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引入丙烯酸单体和纳米银(AgNPs),在热引发条件下原位自由基聚合得到抗菌醛鞣透明皮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法/微商热重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万能试验机等对GTW鞣透明皮革进行了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热稳定性能和物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GTW鞣透明皮革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其韧性强度最高能够达到6 MJ/m^(3),断裂应力为21.4 MPa。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度计测得GTW鞣透明皮革在550 nm处的透光率最高,接近80%,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此外,GTW鞣透明皮革的平均柔软度为4.6 mm^(−1),并且AgNPs的引入赋予了GTW鞣透明皮革优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皮革 醛鞣革 透明性 纳米银 抗菌性 物理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人体安全性能的生态皮革评价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唐金璐 林可心 +3 位作者 马林 王亚洲 左莹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2025年第1期26-32,44,共8页
为研究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结合生态皮革现有标准和实际制造情况,基于生物相容性原理,引入细胞毒性、急性经口毒性、皮肤致敏性三项指标,提出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检测项目和要求,构建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评价体系,其中人体安全性能... 为研究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结合生态皮革现有标准和实际制造情况,基于生物相容性原理,引入细胞毒性、急性经口毒性、皮肤致敏性三项指标,提出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检测项目和要求,构建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评价体系,其中人体安全性能要求无细胞毒性、无急性毒性和无皮肤致敏性。这有助于规范人体安全性能生态皮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生态皮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生态皮革 人体安全性能 生物相容性 标准体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韦永红 郭文翰 +3 位作者 李瑞强 张琪 温会涛 但卫华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坯革收缩温度、废液铬含量、坯革增厚率、撕裂力、柔软度、得革率为考察指标,对牛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的复鞣、填充、加脂工序进行设计与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复鞣最佳工艺为醛酸复鞣剂用量6%,转动时间60 min,铬鞣剂用... 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坯革收缩温度、废液铬含量、坯革增厚率、撕裂力、柔软度、得革率为考察指标,对牛鞋面革湿态染整工艺的复鞣、填充、加脂工序进行设计与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复鞣最佳工艺为醛酸复鞣剂用量6%,转动时间60 min,铬鞣剂用量4%,转动时间90 min;填充最佳工艺为丙烯酸树脂用量4%,氨基树脂用量6%,合成鞣剂用量8%,植物栲胶用量4%;加脂最佳工艺为合成油用量6%,牛蹄油用量3%,卵磷脂用量4%,合成酯用量3%;最佳工艺集成后所制得的鞋面革性能满足QB/T 1873—201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正交设计 鞋面革 湿态染整
原文传递
基于均匀设计的无铬复鞣工艺设计与优化
5
作者 孙辉永 林可心 +3 位作者 温会涛 刘琳 吴渝玉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为提高皮革复鞣工艺的生态性能,以锆-铝-钛鞣白湿革为原料皮,以皮革的热收缩温度、撕裂强度、感官性能和复鞣排放废液中的COD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设计并优化基于改性戊二醛、锆铝钛配合鞣剂和阳离子油的无铬复鞣工艺。结果表明,当改性戊... 为提高皮革复鞣工艺的生态性能,以锆-铝-钛鞣白湿革为原料皮,以皮革的热收缩温度、撕裂强度、感官性能和复鞣排放废液中的COD含量作为评价指标,设计并优化基于改性戊二醛、锆铝钛配合鞣剂和阳离子油的无铬复鞣工艺。结果表明,当改性戊二醛鞣剂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2%、阳离子油用量为0.4%时,复鞣效果和生态性能好,复鞣后的坯革也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感官性能和物理性能。这为皮革的生态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无铬复鞣 均匀设计 生态皮革 生态设计
下载PDF
氮-磷-铝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皮革中的阻燃性能
6
作者 孙辉永 刘琳 +3 位作者 温会涛 林可心 吴渝玉 但卫华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4期8-13,19,共7页
采用分子设计方法制备了氮-磷-铝协同阻燃材料,并作为填料,通过阻燃赋性工艺引入皮胶原纤维之间,得到阻燃性能优良的阻燃功能皮革,并通过FTIR、^(1)H NMR、SEM、XPS、TG和DTG进行了表征。FTIR和^(1)H NMR表明已引入了目标结构,SEM、EDS... 采用分子设计方法制备了氮-磷-铝协同阻燃材料,并作为填料,通过阻燃赋性工艺引入皮胶原纤维之间,得到阻燃性能优良的阻燃功能皮革,并通过FTIR、^(1)H NMR、SEM、XPS、TG和DTG进行了表征。FTIR和^(1)H NMR表明已引入了目标结构,SEM、EDS和XPS表明阻燃填料已引入到皮革的胶原纤维束之间;TG和DTG表明,阻燃填料的添加量越大,皮革的热分解温度越高,残留率也越大;阻燃测试结果表明,引入氮-磷-铝阻燃剂后,皮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不燃烧,离开火焰后极易熄灭,不续燃;燃烧距离几乎为零,基本无质量损失,阻燃等级可达到UL 94 V-0,极限氧指数可达到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阻燃性能 氮-磷-铝 填料 功能皮革
原文传递
基于正交设计的栲胶-沸石结合复鞣工艺研究
7
作者 韦永红 郭文翰 +4 位作者 王胜龙 林可心 刘琳 但卫华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TWS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及物理力学性能,以沸石鞣剂用量、转动时间、中和pH、固定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坯革收缩温度、力学性能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植物-沸石结合复鞣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沸石鞣剂用量对收缩温... 为了提高TWS鞣制白湿革的收缩温度及物理力学性能,以沸石鞣剂用量、转动时间、中和pH、固定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坯革收缩温度、力学性能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植物-沸石结合复鞣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沸石鞣剂用量对收缩温度具有决定性影响,转动时间对抗张强度和崩破强度的影响最大,中和pH对撕裂强度的影响最大;最佳工艺参数为:BS用量5%,转动时间3小时,中和pH 5.5,固定温度30℃,所得坯革收缩温度89.5℃,撕裂强度75.00 N·mm-1,抗张强度11.53 N·mm-2,崩破强度205.69 N·mm-1。实验对无铬生态皮革的复鞣工艺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结合复鞣 TWS 沸石鞣剂 植物鞣剂
下载PDF
基于单因素法的植物鞣剂-沸石鞣剂结合鞣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文翰 韦永红 +3 位作者 聂子锐 吴渝玉 温会涛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为改善植物鞣白湿革性能,引入了沸石鞣剂,以湿热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出基于植物鞣剂的沸石结合鞣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植物鞣剂-沸石结合鞣最佳条件为:沸石鞣剂的用量为5%,鞣... 为改善植物鞣白湿革性能,引入了沸石鞣剂,以湿热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出基于植物鞣剂的沸石结合鞣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植物鞣剂-沸石结合鞣最佳条件为:沸石鞣剂的用量为5%,鞣制时间50 min,提碱终点p H为5.5,鞣制终点温度30℃,所得白湿革的收缩温度达到94.55℃,撕裂强度达到55.75 N/mm,抗张强度达到11.44 N/mm^(2),部位差显著降低。该工艺对植鞣白湿革的改善效果明显,为无铬结合鞣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无铬鞣 植物鞣 沸石鞣 结合鞣法
下载PDF
基于CH/β-CD的无铬鞣白湿革长效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可心 刘琳 +3 位作者 马林 但卫华 王亚洲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以β-环糊精(β-CD)醛基衍生物和盐酸环丙沙星(CH)作为抗菌剂,应用于无铬鞣白湿革(MCFL),开发了一种新型长效抗菌白湿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皮革的结构... 以β-环糊精(β-CD)醛基衍生物和盐酸环丙沙星(CH)作为抗菌剂,应用于无铬鞣白湿革(MCFL),开发了一种新型长效抗菌白湿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皮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与未经β-CD改性和CH处理的MCFL相比,该方法制备的皮革的Ts、Td和Tp分别提高了5.7℃、4.9℃和6.9℃;在贮藏90 d时,经CH处理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分别达到99.7%和97.4%,比未经β-CD处理的分别提高了29.8%和34.4%。这说明改性后的MCFL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且引入β-CD空腔可以包合抗菌剂,能改善因小分子抗菌剂释放导致的抗菌持久性差的问题。利用β-环糊精多醛基衍生物和CH对MCFL进行抗菌改性,可满足白湿革生产需求,为实现白湿革长效抗菌提供了一种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无铬鞣白湿革 抗菌性能 Β-环糊精 盐酸环丙沙星
下载PDF
基于角蛋白酶和纳米电气石粉改进的复合酶制剂脱毛工艺研究
10
作者 温会涛 林可心 +3 位作者 王小卓 牛泽 刘琳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8,14,共9页
为改善复合酶的脱毛效果,采用TRIZ进行系统、功能和资源分析,应用物场理论提出了引入角蛋白酶和纳米电气石粉的解决方法,并运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改进的复合酶制剂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酶制剂最佳配比为:复合酶A ... 为改善复合酶的脱毛效果,采用TRIZ进行系统、功能和资源分析,应用物场理论提出了引入角蛋白酶和纳米电气石粉的解决方法,并运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对改进的复合酶制剂配方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酶制剂最佳配比为:复合酶A 0.6%、角蛋白酶K 0.2%和电气石粉1.0%;该复合酶制剂适用于现有酶脱毛工艺,脱毛率>95%,粒面完整性好,脱毛效果极佳。这为减少污染、提升脱毛工序的生态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脱毛 复合酶 角蛋白酶 电气石粉
下载PDF
基于海水制备蓝湿革的工序工艺效果初步探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琪 牛泽 +5 位作者 但卫华 蔡一雷 刘琳 林可心 韦永红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为减少制革工业中鲜水的使用量,用海水代替自来水制备蓝湿革。首先,分析了海水和自来水的主要成分和关键指标;然后,以美国进口牛盐湿皮为原料皮,考察不同水质对浸水、浸灰、脱灰-软化、浸酸以及鞣制等工序工艺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蓝湿革... 为减少制革工业中鲜水的使用量,用海水代替自来水制备蓝湿革。首先,分析了海水和自来水的主要成分和关键指标;然后,以美国进口牛盐湿皮为原料皮,考察不同水质对浸水、浸灰、脱灰-软化、浸酸以及鞣制等工序工艺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蓝湿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常规工业用水而言,海水在浸水、浸灰工序具有更好的工艺效果,浸酸则基本一致,而脱灰-软化和鞣制的工艺效果略差,但均已达到预期的工艺效果,这说明利用海水代替自来水制备蓝革是可行的。这为解决制革行业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制革 蓝湿革 节水 工艺效果
下载PDF
基于海水制备蓝湿革工序的污染分析初步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琪 牛泽 +5 位作者 但卫华 蔡一雷 刘琳 林可心 韦永红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7,29,共8页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蓝湿革的不同工序产生废液中的不同污染物含量进行对比,并经加权处理后衡量制革工序的环保性能。结果发现,除了氯离子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未有明显的改变;从工序综合评价上看,海水预浸水、浸灰、脱灰和软化工序...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蓝湿革的不同工序产生废液中的不同污染物含量进行对比,并经加权处理后衡量制革工序的环保性能。结果发现,除了氯离子外,其他污染物含量均未有明显的改变;从工序综合评价上看,海水预浸水、浸灰、脱灰和软化工序具有更好的环保性能,而海水浸酸、铬鞣工序的生态性能相对较差,但均能满足工艺要求,且污染物含量处于正常的范围。海水制革废液中的氯离子含量约为一般工业水制革废液中氯离子含量的3倍,这与海水本身具有较高的氯离子含量有关;但海水制革过程中水体中增加的氯离子含量低于工业水制革,仍体现了较好的工艺生态性能。这意味着海水制备蓝湿革是可行的,尤其是海水更适合用于浸水、浸灰、脱灰、软化等制革前处理工序,这为减少制革工艺的淡水使用量,合理利用海水资源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制革 蓝湿革 节水 工艺效果
下载PDF
白色运动鞋面革涂饰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永红 刘琳 +3 位作者 林可心 张琪 温会涛 但卫华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9期5-10,共6页
为了研制高物性白色运动鞋面革,以涂饰工艺配方中的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消光填料、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以成品革的耐曲折、耐磨耗、耐黄变性能及由其组成的综合性能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白色运动鞋面革涂饰工艺进... 为了研制高物性白色运动鞋面革,以涂饰工艺配方中的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消光填料、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以成品革的耐曲折、耐磨耗、耐黄变性能及由其组成的综合性能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白色运动鞋面革涂饰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影响因素:聚氨酯树脂RU 73-901为300,丙烯酸树脂PRIMAL SB-300为200,消光填料EUDERM Matt SN-C为60,交联剂AQUADERM XL 80为10时,综合性能最优,此为最佳工艺;各影响因素对成革综合性能的影响依次为:AQUADERM XL 80>RU 73-901>PRIMAL SB-300>EUDERM Matt S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运动鞋面革 涂饰 耐曲折 耐磨耗 耐黄变 综合性能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海水制蓝湿革的牛鞋面革性能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泽 韦永红 +5 位作者 刘琳 林可心 聂子锐 但卫华 蔡一雷 温会涛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的蓝湿革进行染整板块和整饰板块工艺加工,并对所得到坯革和皮革的性能进行对比,以考察海水制蓝湿革的后续工艺加工性能。结果发现,海水制坯革和皮革的柔软度较低、视密度较大,以及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张强... 通过对海水和工业水制备的蓝湿革进行染整板块和整饰板块工艺加工,并对所得到坯革和皮革的性能进行对比,以考察海水制蓝湿革的后续工艺加工性能。结果发现,海水制坯革和皮革的柔软度较低、视密度较大,以及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崩裂强度和崩破高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工业水制蓝湿革;经染整板块和整饰板块工艺处理后,两者间的差异变小;另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等部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同时,两者均具有优异的涂层性能,耐干擦达到5级,耐湿擦达到4-5级,涂层耐折牢度达到5万次无裂纹。这说明,海水制蓝湿革具有较好的后续板块工艺适应能力,可加工能力较好,按常规工艺即可得到较优的产品性能,应用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海水 蓝湿革 坯革 鞋面革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高物性汽车座垫革的涂饰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永红 林可心 +3 位作者 刘琳 温会涛 但卫华 蔡一雷 《中国皮革》 CAS 2023年第3期11-22,25,共13页
为制备高物性汽车座垫革,应用响应曲面法,对涂饰工艺进行优化。以涂饰工艺配方中的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以耐干擦性能、耐湿擦性能、耐磨耗性能、耐折牢度、粘着牢度等评价指标组成的综合性能为响应值,通过Des... 为制备高物性汽车座垫革,应用响应曲面法,对涂饰工艺进行优化。以涂饰工艺配方中的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以耐干擦性能、耐湿擦性能、耐磨耗性能、耐折牢度、粘着牢度等评价指标组成的综合性能为响应值,通过Design-Expert 13进行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拟合,得到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分析、验证得到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高物性汽车座垫革的最佳涂饰工艺为:丙烯酸树脂用量175 g/kg,聚氨酯树脂用量150 g/kg,交联剂用量25 g/kg,成革综合性能指标最优,满足汽车装饰用皮革标准(QB/T 2703—2020)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汽车座垫革 汽车装饰革 涂饰工艺 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海水制蓝湿革的湿态染整加工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子锐 牛泽 +4 位作者 刘琳 张琪 陈奕鹏 温会涛 但卫华 《皮革与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为考察海水制蓝湿革(HS)的湿态染整加工性能,以工业水制蓝湿革(GS)作为标杆,采用通用湿态整理工艺,以主要工序的工艺效果、废液中污染物含量以及经湿态染整所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的工艺效... 为考察海水制蓝湿革(HS)的湿态染整加工性能,以工业水制蓝湿革(GS)作为标杆,采用通用湿态整理工艺,以主要工序的工艺效果、废液中污染物含量以及经湿态染整所得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发现:两者的工艺效果、生态性能和产品性能均满足生产要求;HS经湿态染整各工序后所得坯革的感官性能虽略低于GS,但随工序的增加逐步接近;HS湿态染整各工序废液的可溶性固体含量、COD和总铬含量均高于相应的GS;经湿态染整处理后所得到的坯革,HS的厚度、柔软度略低于GS,而增厚率和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崩破强度、崩破高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均略高。这说明,HS具有较好的湿态染整加工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海水 蓝湿革 湿态染整 鞋面革
下载PDF
基于客观评价法的高舒适度牛鞋面革评价体系构建
17
作者 林可心 庞晓燕 +3 位作者 张雷 左莹 王亚洲 温会涛 《北京皮革》 2024年第8期30-39,共10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牛鞋面革舒适性能的追求,通过调研皮革舒适度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客观测试手段,结合眼看手摸的主观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柔软度、丰满度、弹性度、通透性、轻量化、平细度以及附属性能等牛鞋面革舒适度的评价方法,当每个评... 为满足消费者对牛鞋面革舒适性能的追求,通过调研皮革舒适度的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客观测试手段,结合眼看手摸的主观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柔软度、丰满度、弹性度、通透性、轻量化、平细度以及附属性能等牛鞋面革舒适度的评价方法,当每个评价指标均处于理想区间时,则鞋面革产品具有较高舒适度。这为牛鞋面革舒适度的评价提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系统、科学的方法,也为鞋面革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提供了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工程 皮革 牛鞋面革 舒适度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