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型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林克凤 林世水 刘国铭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直型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4月—2021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直型肱...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近端直型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4月—2021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直型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取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均为闭合性损伤,常规进行骨密度检查均提示骨质疏松。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68.25±6.19)分、(83.35±8.16)分高于对照组(61.05±7.15)分、(76.15±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4、4.219,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直型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术后疗效优于解剖钢板,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微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直型髓内钉 解剖钢板 老年人 骨质疏松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林克凤 严锦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18-21,26,共5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两组,每组29例。... 目的 分析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2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使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ODI指数、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作为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87±4.39)min和住院时间(5.67±1.37)d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9.85±1.35)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1、4.799、16.706,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OD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改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但Wiltse入路相较于经皮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并能减少术中的透视次数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胸腰椎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功能
下载PDF
研究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成 林克凤 +4 位作者 刘国铭 李建华 高尚君 邱美光 周仕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是M组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Bohlers角、Gissans角、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Bohlers和Gissans角均得到改善,且A组的Bohlers角(30.25±2.31)°和Gissans角(120.31±2.56)°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5.933,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一定疗效,但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好地改善Bohlers角和Gissans角及足部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骨折内固定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与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髓核摘除术比较
4
作者 林成 林世水 +4 位作者 林克凤 刘国铭 李建华 高尚君 周仕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4期5-9,共5页
目的对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与局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6月福... 目的对比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与局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PELD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麻+电生理组(36例)和局麻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根刺激次数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全麻+电生理组与局麻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电生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56±7.15)min短于局麻组,神经根刺激次数(0.39±0.59)次低于局麻组,住院时间(1.53±0.61)d长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6、3.120、2.593,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3 d、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相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全麻下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局麻下手术的疗效相近,全麻手术可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神经电生理监测为全麻手术中避免神经根损伤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电生理 经皮脊柱内镜 髓核摘除术 麻醉
下载PDF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损伤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庄颖峰 张旭鸣 +2 位作者 周仕国 林兴盛 石松长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手术治疗的21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3.9岁(16~57岁)。阅读X线片及CT等影像学资料,判断是否合并后踝骨折...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手术治疗的21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3.9岁(16~57岁)。阅读X线片及CT等影像学资料,判断是否合并后踝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胫距关节脱位及胫距关节面是否粉碎,采取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手术疗效。结果 21例中旋前外旋型Ⅳ度19例,Ⅲ度2例,其中18例存在下胫腓联合分离,15例使用螺钉稳定下胫腓联合。合并后侧及外侧脱位者14例,外侧脱位者1例,后侧半脱位者1例,无脱位者5例,脱位率76.2%。7例后踝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可见游离骨碎片。末次随访(术后11~13个月,平均12.4个月)时,Baird-Jackson评分为81~100分,平均94.1分;其中优10例,良6例,中5例,优良率76.2%。结论旋前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多合并胫距关节脱位及下胫腓联合分离,需要复位固定下胫腓联合,正确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前外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柱结核患者TLR-2表达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钦奋 林世水 +1 位作者 刘国铭 周仕国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患者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表达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结核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入院后采集两组...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患者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表达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及应激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脊柱结核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入院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LR-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LR-2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采用Person检验分析TLR-2与IL-1β、IL-6和CRP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LR-2表达量(0.81±0.06)显著高于对照组TLR-2表达量(0.43±0.05)(t=13.447,P<0.05);观察组TLR-2蛋白相对表达量(0.63±0.05)显著高于对照组TLR-2蛋白相对表达量(0.37±0.07)(t=46.848,P<0.05);观察组血清IL-1β(77.23±11.22)pg/ml、IL-6(61.39±13.73)pg/ml和CRP(49.29±8.9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IL-1β(48.33±12.32)pg/ml、IL-6(32.63±9.32)pg/ml和CRP(29.89±14.37)pg/ml(P<0.05);TLR-2蛋白与血清IL-1β(r=0.762,P<0.05)、IL-6(r=0.689,P<0.05)和CRP(r=0.721,P<0.05)含量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脊柱结核血清中IL-1β、IL-6和CRP可被认为与TLR-2有密切关系,有效抑制TLR-2可有效降低脊髓结核患者的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TOLL样受体 炎症 相关性
下载PDF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世水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23-123,共1页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比较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后路固定术,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处理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术 前路病灶清除 胸腰椎结核 植骨融合 固定术治疗 椎间融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分析
8
作者 林克凤 周仕国 +1 位作者 刘国铭 王钦奋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63-64,67,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自体腱重建术,最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结果 50例严重膝内侧副韧带... 目的分析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自体腱重建术,最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结果 50例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实施自体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经计算后为92%(46/50)。比对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3.12±1.33)分、(87.43±3.79)分明显优于术前的(4.83±1.40)分、(26.46±21.04)分,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t=6.261 6,20.166 0,P<0.05)。另外,比对术前和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后的躯体功能功能评分(78.86±6.55)分、角色功能评分(75.40±4.20)分、情绪功能评分(77.69±4.14)分、认知功能评分(78.70±6.39)分和社会功能评分(70.62±4.13)分明显优于术前的躯体功能功能评分(54.17±5.52)分、角色功能评分(44.57±4.44)分、情绪功能评分(45.03±4.18)分、认知功能评分(52.19±6.07)分和社会功能评分(43.26±4.39)分,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t=20.381 5,35.669 1,39.254 3,21.269 0,32.097 7,P<0.05)。结论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实施自体腱重建术,效果理想,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腱重建 膝内侧副韧带断裂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双髓内钉技术治疗胫腓骨干双骨折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胡旭 周仕国 +2 位作者 林世水 邱美光 刘国铭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本研究对胫腓骨干双骨折运用双髓内钉闭合复位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27例胫腓骨干双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双髓内钉固定术,评价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均在术后4~... 目的本研究对胫腓骨干双骨折运用双髓内钉闭合复位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27例胫腓骨干双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双髓内钉固定术,评价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均在术后4~6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术后12~18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其中22例患者术后愈合评价优,5例患者评价良,无患者出现预后评价差。结论双髓内钉技术治疗胫腓骨干双骨折属于微创手术,对骨折局部的软组织和血供保护具有优势,骨折内固定坚强,创造稳定的愈合环境,且较少出现局部并发症。可以避免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增高了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干双骨折 髓内钉 闭合复位 微创性
下载PDF
含铅眼镜明显减少外科医生在髋关节和骨盆术中透视的的眼睛辐射暴露
10
作者 林世水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161-161,共1页
研究背景:尽管推荐术中佩戴铅眼镜,但骨科医生在术中透视时却很少这样做.晶状体的电离辐射会导致白内障,同时眼睛职业暴露界限的推荐值也被不断地下调.研究方法:应用患者和外科医生模型,投照16个骨盆和髋部手术常用位置的X线片,分别... 研究背景:尽管推荐术中佩戴铅眼镜,但骨科医生在术中透视时却很少这样做.晶状体的电离辐射会导致白内障,同时眼睛职业暴露界限的推荐值也被不断地下调.研究方法:应用患者和外科医生模型,投照16个骨盆和髋部手术常用位置的X线片,分别测量佩戴和不佩戴铅眼镜时外科医生模型晶状体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生 辐射暴露 眼镜 含铅 眼睛 透视 骨盆 髋关节
下载PDF
Tenascin-C表达降低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并促进骨质疏松的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昱 陈梓锋 何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讨Tenascin-C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分析其表达变化对骨质疏松的调控。方法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去卵巢致骨质疏松的小鼠股骨松质骨的Tenascin-C表达变化。体外诱导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化,检测瞬时转染Tenascin-C的si RN... 目的探讨Tenascin-C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分析其表达变化对骨质疏松的调控。方法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去卵巢致骨质疏松的小鼠股骨松质骨的Tenascin-C表达变化。体外诱导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化,检测瞬时转染Tenascin-C的si RNA后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软件STRING筛选与Tenascin-C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上述候选蛋白中,以免疫沉淀法验证了Tenascin-C与Wnt通路内源性抑制蛋白Dickkopf-1(Dkk-1)的相互作用,并以免疫印迹检测Tenascin-C对DKK-1的调控。此后进一步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了Tenascin-C对Wnt信号通路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去卵巢骨质疏松的小鼠股骨松质中Tenascin-C蛋白表达急剧下降。降低Tenascin-C的表达能够阻遏MC3T3-E1向成熟成骨细胞分化,反之,在此基础上过表达β-Catenin可逆转前者导致的成骨细胞分化阻滞。Tenascin-C结合于DKK-1,敲低Tenascin-C可上调DKK-1的表达并降低Wnt通路的转录活性。结论 Tenascin-C的下调可能通过减弱对DKK-1的负调控从而抑制Wnt通路的转录活性,进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并介导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TENASCIN-C 成骨细胞 DKK-1
下载PDF
单节段/多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翻修率和并发症--一项基于管理数据库的研究
12
作者 林世水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94-94,共1页
研究背景:颈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的自然演变过程尚未得到很好的描述。即便是有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证据,采取单节段还是多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能否达到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尚未明晰。研究目的:描述国内单节段或多节段... 研究背景:颈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的自然演变过程尚未得到很好的描述。即便是有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证据,采取单节段还是多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能否达到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尚未明晰。研究目的:描述国内单节段或多节段ACDF术后翻修率、并发症、再入院趋势。研究设计:官方管理数据库统计研究。研究对象:2006—2010年间,在Thomson Reuters Market Scan数据库记录在案的有92 867例患者行ACDF手术。限定随访时间>24个月,28777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2744例(44%)行单节段ACDF和16033(56%)例行多节段ACDF。结果评价标准:翻修率和术后并发症。研究方法:根据住院时登记的通用过程术语编码,在Market Scan数据库查找2006—2010年间所有行ACDF手术的患者。使用第9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或通用过程术语编码,评价临床结果。研究结果:多节段ACDF更容易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OR)1.4;95%可信区间(CI)1.2~1.6;P<0.0001]。单节段ACDF术后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率较高(OR0.88;95%CI 0.8~1.0;P=0.01)。术后3 0天内,多节段A C D F组更可能需要翻修,是单节段ACDF组的1.6倍(OR 1.6;95%CI 1.1~2.4;P=0.02)。术后2年随访,单节段ACDF组和多节段ACDF组术后翻修率分别为9.13%和10.7%(OR 1.2;95%CI 1.1~1.3;P<0.0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多节段ACDF组术后2年随访期间接受翻修手术(OR 1.1;95%CI 1.0~1.2;P=0.001)、不同原因再次入院(OR 1.2;95%CI 1.1~1.4;P=0.007)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高(OR 1.3;95%CI 1.1~1.5;P=0.0003)。研究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单节段与多节段ACDF术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翻修率。初次手术融合节段越多,再次手术率可能性也就越大。扩大手术范围的多节段ACDF通常需要更广泛的手术翻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并发症 数据库研究 MarketScan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清除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鹏锋 曾广明 陈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20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传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硬膜下血肿量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术后1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术中无一例扩大手术。与传统组比较,微创组的手术时长较短[分别为(73.8±6.7)min、(138.3±16.8)min,t=15.92]、术中出血量较少[分别为(26.7±4.7)ml、(96.5±13.1)ml,t=22.46]、术后血肿残余量较少[分别为(3.5±1.3)ml、(7.6±2.6)ml,t=6.24]、住院时长较短[分别为(10.3±2.9)d、(13.8±3.2)d,t=3.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微创组和传统组的术后1 d GCS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值分别为15.70、13.65,均P<0.001)。两组比较,术后1 d GCS以及术后发生癫痫、肺部感染及颅内感染者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GOS均为Ⅴ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采用神经内镜锁孔开颅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长,减少术中出血和血肿残留,而并发症发生比例和预后情况相近,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急性 创伤和损伤 神经内窥镜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PFNA内固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昱 徐杰 +5 位作者 周仕国 林世水 刘国铭 林克凤 王钦奋 胡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诊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成试验组(PFNA内固定术联合以唑来膦酸为代表的抗骨质...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诊治的4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成试验组(PFNA内固定术联合以唑来膦酸为代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和对照组(单纯PFNA内固定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8.2个月。骨痂出现时间试验组[(30.6±4.9)d]短于对照组[(36.3±5.1)d],骨折愈合时间试验组[(12.0±2.3)个月],短于对照组[(14.5±3.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唑来膦酸,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唑来膦酸 老年人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显微镜技术下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昱 徐杰 +5 位作者 周仕国 敬培胜 郑武 林克凤 王钦奋 胡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727-72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在显微镜技术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58例,单间隙32例,双间隙18例,3间隙8例。均在显微镜下行颈前路... 目的探讨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在显微镜技术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58例,单间隙32例,双间隙18例,3间隙8例。均在显微镜下行颈前路精细减压,并选择钛网或cage植骨融合后钢板固定。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椎间植骨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植骨块滑脱。单间隙组、双间隙组、3间隙组术后脊髓功能及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同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学习曲线短及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显微镜技术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精细减压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世水 林成 +3 位作者 刘国铭 胡旭 高尚君 周仕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7期1275-1278,1309,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_(5)/S_(1)LDH患者60例的临床...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_(5)/S_(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PETD治疗L_(5)/S_(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髓核摘除术 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昱 林世水 +5 位作者 邱美光 詹儒东 高尚君 胡旭 李建华 周仕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2诊治的76例脊柱侧凸,38例采用OLIF治疗...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2诊治的76例脊柱侧凸,38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38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3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较PLIF组少,切口长度较PLI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OLIF组伤椎Cobb角较PLI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术式较PLIF在治疗脊柱侧凸方面更具临床优势,尤其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疼痛VAS评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