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汝兵 孙伟 +3 位作者 牛中国 王萌萌 杨欢 林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2-377,共6页
提出一种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可获得能量较高的零质量射流。其工作频率可达9k Hz,可在大气压下产生持续的平均速度较高的射流。详细阐述了该射流发生器结构;通过对其放电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产生射流的机理;利用皮托管测量了射流... 提出一种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可获得能量较高的零质量射流。其工作频率可达9k Hz,可在大气压下产生持续的平均速度较高的射流。详细阐述了该射流发生器结构;通过对其放电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产生射流的机理;利用皮托管测量了射流平均速度,研究了发生器电极间距及外加电参数对射流平均速度的影响,测量了射流平均速度轴向分布;得到了该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的射流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发生器产生的持续射流平均速度可达40m/s以上;增大加载电压还可提高射流速度;对给定的射流发生器,存在最佳电极间距和电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放电 等离子体 射流特性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场测量及诱导推力实验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波 沈锦明 林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原理,采用PIV技术获得了静止空气中的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诱导气流及其末端引射气流流场的流速分布和流态,并对由此产生的诱导推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诱导气流加速机理和尾... 为了深入了解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原理,采用PIV技术获得了静止空气中的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诱导气流及其末端引射气流流场的流速分布和流态,并对由此产生的诱导推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诱导气流加速机理和尾部流场形态以及电极对数对诱导气流加速的影响,并与推力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空气被诱导产生定向流动,并在多对平行电极的作用下被逐渐加速;诱导气流在激励器末端的引射作用形成射流,增加等离子体激励器电极对数可以增大该射流的流速;所产生的诱导推力也随诱导气流流速的加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诱导气流 PIV测速 诱导推力
原文传递
基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飞翼布局模型主动流动控制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健 牛中国 +1 位作者 刘汝兵 林麒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8,共8页
为探究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三维模型的流动控制效果和机理,在中等展弦比飞翼布局模型前缘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开展低速风洞实验研究。通过六分量天平测力,考察沿弦向、展向不同分布位置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飞翼模型气动力和气动... 为探究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三维模型的流动控制效果和机理,在中等展弦比飞翼布局模型前缘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开展低速风洞实验研究。通过六分量天平测力,考察沿弦向、展向不同分布位置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飞翼模型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作用;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粒子图像测速)测量模型表面流场分布,研究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飞翼模型单侧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够有效改善其气动特性,并能产生附加的滚转力矩,滚转力矩系数变化量最高达到0.009;在飞翼模型左右弦布置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能显著增强飞翼模型横向稳定性,滚转力矩系数波动范围减小66.7%。沿弦向,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位置离前缘越近,控制效果越好,距前缘0mm的激励器控制效果最好;沿展向,布置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越多,对模型的升力特性改善作用越明显,布置方式以均布为优。在失速迎角前后,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流动控制机理不同:在小迎角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在前缘起到了使转捩提前的作用;在失速迎角附近,则加速了分离区的流动、减小了分离区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流动控制 飞翼布局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风洞实验 PIV
下载PDF
新型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器及其诱导流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麒 黄印阳 +1 位作者 潘波 牛中国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17,327,共7页
利用空气中阻挡介质沿面放电等离子体诱导定向气流的特性,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可用于流动控制的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器;有目的地布置电极,主动组织等离子体诱导的定向气流,形成所需的气体流动结构;对其进行流动显示试验,并采用PIV技术对... 利用空气中阻挡介质沿面放电等离子体诱导定向气流的特性,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可用于流动控制的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器;有目的地布置电极,主动组织等离子体诱导的定向气流,形成所需的气体流动结构;对其进行流动显示试验,并采用PIV技术对各新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器所形成的流场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设计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器,可以得到所需的流动结构,用于流动控制。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主动流动控制提供了一类新型的无源流动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诱导气流 流场测量 主动流动控制
下载PDF
交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主动控制S形进气道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汝兵 曾剑鸿 +1 位作者 梅笑隐 林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50,共13页
S形进气道内的流动分离和二次流造成进气道出口压力损失和气流畸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为改善其流场特性,采用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lternating current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AC-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主动控制进气... S形进气道内的流动分离和二次流造成进气道出口压力损失和气流畸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为改善其流场特性,采用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lternating current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AC-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主动控制进气道内的流场。在来流风速为10m/s,雷诺数ReD为1.35×10^(5)的工况下,探究了控制位置、布局形式对控制效果的作用规律,从流向和出口截面流场及压力分布出发,探究了主动控制的机理。结果表明,AC-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能够提高壁面静压恢复系数,抑制流动分离并改善出口压力畸变。激励器控制位置在分离点附近最佳,且以诱导气流与来流平行的布局形式最优。在本实验范围内,出口静压系数提高了8.94%,出口稳态畸变指数降低了4.58%。其控制机理是DBD等离子体产生的诱导气流直接加速边界层运动,提高边界层抵抗逆压梯度的能力,从而抑制流动分离。同时,抑制二次流运动,降低压力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进气道 流动控制 DBD等离子体 流动分离 总压畸变
原文传递
基于轻量级深度神经网络的核磁共振波谱降噪
6
作者 詹昊霖 房启元 +4 位作者 刘佳伟 史晓琦 陈心语 黄玉清 陈忠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7,共8页
核磁共振(NMR)波谱是一种用于探测分子结构和提供定量分析的稳健的非侵入性表征技术。然而,进一步的NMR应用通常受到低灵敏度性能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异核实验。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深度学习协议,用于高质量、可靠和快速的NMR波... 核磁共振(NMR)波谱是一种用于探测分子结构和提供定量分析的稳健的非侵入性表征技术。然而,进一步的NMR应用通常受到低灵敏度性能的限制,尤其是对于异核实验。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深度学习协议,用于高质量、可靠和快速的NMR波谱降噪。该深度学习(DL)协议具有轻量级的网络优势和快速的计算效率,有效地抑制噪声和伪峰信号,并恢复几乎完全淹没在严重噪声中的目标弱峰,从而实现了可观的信噪比提升。此外,它仅使用物理驱动的仿真NMR数据学习,在频域中实现令人满意的波谱去噪,并允许区分真实信号和噪声伪影。此外,训练的轻量级网络模型通用于一维和多维NMR波谱,并适用于不同的化学样品。因此,本研究呈现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化学、生物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谱图去噪 轻量级网络
下载PDF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思泽 杨周斌 +1 位作者 周仁武 张先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37-2843,共7页
胸腺嘧啶(Thymine)是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对遗传胸腺嘧啶(Thymine)的作用过程,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作为遗传物质的胸腺嘧啶(Thymine)及对应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进行处理,为了避免空气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胸腺嘧啶(Thymine)是遗传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对遗传胸腺嘧啶(Thymine)的作用过程,利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作为遗传物质的胸腺嘧啶(Thymine)及对应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进行处理,为了避免空气对遗传物质的影响,采用水中放电装置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会分解为胸腺嘧啶,且氮气等离子体处理时分解速率快于氩气等离子体处理;另外,空气等离子体与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会分解产生两种新产物,分别为胸腺嘧啶+OH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OH。该研究对了解大气压等离子体对细菌失活的机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同时对等离子体与生物体作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 含氧自由基 胸腺嘧啶(Thymine)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Thymidine) pH值 色谱 质谱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主动流动控制风洞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汝兵 李飞 +2 位作者 陈约适 林麒 段训望 《海峡科学》 2019年第10期3-10,共8页
为考察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效果,在NACA0021二维机翼模型上安装单个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开展低速风洞试验。采用烟流显示技术,定性观察了不同攻角和加载电参数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并使用PIV技术对流动控制效果... 为考察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效果,在NACA0021二维机翼模型上安装单个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开展低速风洞试验。采用烟流显示技术,定性观察了不同攻角和加载电参数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并使用PIV技术对流动控制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频率范围内(80~240 Hz),频率增加会减弱射流流动控制能力;加载电压幅值的影响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占空比(5%~15%),可增强射流的流动控制能力;在一定攻角范围内(0~19°),烟流流动显示结果与PIV测量所得的规律相似,在小攻角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使得翼型吸力面层流变为紊流;在大攻角下,射流则起到抑制流动分离的作用,随着攻角的增加,抑制流动分离的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烟流流动显示 PIV 二维翼型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化学法制备金、银纳米颗粒与碳量子点的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雨彭雪 王若愚 +3 位作者 秦晓茹 张卿 陈强 钟晓霞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8-2954,共17页
通过高电压击穿气体可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形成对外大致呈电中性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同时荷能粒子引发的各种过程会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种类丰富的反应性物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具有非平衡特性,因此在低气体温度下可保持高反应活性... 通过高电压击穿气体可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形成对外大致呈电中性的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同时荷能粒子引发的各种过程会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种类丰富的反应性物质.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具有非平衡特性,因此在低气体温度下可保持高反应活性.当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与溶液接触时,可形成等离子体电化学系统.在等离子体−液体界面存在电荷和物质转移,可引发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电化学过程,从而使得等离子体电化学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纳米材料合成即是其众多应用之一.当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利用等离子体电化学法合成纳米材料,也存在相关的综述文章,但缺乏聚焦于金、银纳米颗粒与碳量子点相关的综述,因此我们在此综述了近年来采用等离子体电化学方法制备金、银纳米颗粒与碳量子点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等离子体电化学方法,接着考察了制备金、银纳米颗粒与碳量子点的实验结果及其应用的进展,最后讨论了当前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化学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 金、银纳米颗粒 碳量子点
下载PDF
铸铁表面液相微弧放电等离子体碳氮共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雄 周仁武 +1 位作者 刘建蒂 杨思泽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7期31-32,共2页
采用液相微弧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在乙酰胺甘油水溶液体系下对铸铁进行了碳氮共渗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RD物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渗透时间对渗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00V下处理数分... 采用液相微弧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在乙酰胺甘油水溶液体系下对铸铁进行了碳氮共渗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RD物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渗透时间对渗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700V下处理数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渗透层,处理时间以2min为最佳,如果处理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渗透层性能恶化。结果表明,采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在基底的表面形成一层由碳铁和氮铁化物组成的碳氮共渗层。处理时间较短时,基底温度较低,渗氮是主要过程。而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基底的温度上升,渗碳是主要过程。经过处理的铸铁材料的硬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其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液相微弧放电 耐腐蚀性 硬度
下载PDF
大气层不同高度气压对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陈晨 刘汝兵 林麒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72,共8页
为将等离子体射流应用于大气层中的飞行器进行流动控制,对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搭建了一套模拟不同大气层高度气压的真空实验系统,通过改变实验容器内的气压来模拟不同的大气层高度,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激励器射流出口的... 为将等离子体射流应用于大气层中的飞行器进行流动控制,对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搭建了一套模拟不同大气层高度气压的真空实验系统,通过改变实验容器内的气压来模拟不同的大气层高度,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激励器射流出口的压力变化,得到激励器出口射流速度。分别对两个不同结构参数的两电极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大气层高度的增加,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的峰值速度不减反增;在0~10000m高度之间,射流峰值速度随高度大致成线性关系变化;大气层高度每增加1000 m,射流峰值速度增大15%~25%;在10000 m高度左右,高空射流峰值速度大约是地面的两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大气层高度下,加载电压幅值、频率、占空比对激励器性能的作用规律与在地面常压下的作用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层高度气压 火花放电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加载电参数 射流速度
原文传递
两层正交低气压等离子体阵列对目标反射特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林李广 梁翊超 +3 位作者 刘震 刘汝兵 朱锦锋 林麒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4-1080,共7页
提出一种两层正交低气压等离子体阵列,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分析该阵列中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结构参数对X波段和垂直偏振下目标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与正交等离子体阵列发生谐振,使得谐振处的衰减很大;改变等离子体阵列的... 提出一种两层正交低气压等离子体阵列,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分析该阵列中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结构参数对X波段和垂直偏振下目标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与正交等离子体阵列发生谐振,使得谐振处的衰减很大;改变等离子体阵列的层间距,可以激发不同的谐振模式,使同一层间距下的反射曲线上出现多个谐振频率。仿真和实验结果还可知,随着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增加,衰减峰向高频率移动;而增加等离子体阵列的层间距,衰减峰向低频率移动。研究结果可为等离子体周期性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表面等离激元 电子密度 反射衰减 谐振
原文传递
家族性甲亢患者血清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沈桂平 戴晓侠 +5 位作者 邓伶莉 危阳洋 许晶晶 王彩虹 董继扬 陈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90-2295,共6页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家族性甲亢患者、非家族性甲亢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人群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家族性甲亢组血清样品中的乙酰乙酸、柠檬酸及牛磺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家族性甲亢患者、非家族性甲亢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人群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家族性甲亢组血清样品中的乙酰乙酸、柠檬酸及牛磺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乳酸及甘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降低;尿样中的肌酐和葡萄糖的浓度显著升高,琥珀酸、苯乙酰甘氨酸及马尿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家族性甲亢患者可能存在糖和脂类代谢的紊乱、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伤以及肠道环境的破坏等.此外,家族性甲亢组血清样品中的乙酰乙酸、葡萄糖、柠檬酸及肌酐等代谢物的浓度显著升高,表明家族性甲亢人群的肾脏功能受损更为严重,由此可区分家族性与非家族性甲亢的NMR代谢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家族性甲亢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甲亢患者血清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危阳洋 王彩虹 +2 位作者 李伟 董继扬 陈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应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和尿液,分析甲亢疾病的特征代谢物.实验收集33个甲亢患者和17个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品以及53个甲亢患者和58个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品,采用多元统... 应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和尿液,分析甲亢疾病的特征代谢物.实验收集33个甲亢患者和17个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品以及53个甲亢患者和58个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样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甲亢组和对照组血清和尿液中的内源性代谢差异.结果表明,甲亢组血清中的胆碱、葡萄糖和三甲胺等物质的含量升高,而VLDL,LDL和胆固醇等脂质以及乳酸、糖蛋白和丙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下降;甲亢组尿液中的葡萄糖、柠檬酸、牛磺酸以及肌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升高,而马尿酸、TMAO、甲酸和琥珀酸等代谢物的含量下降.结果表明,甲亢病不仅影响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还对能量代谢、肝肠循环和肠道微生物等多个生理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能造成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 甲亢 体液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数据的尺度归一化新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继扬 李伟 +3 位作者 邓伶莉 许晶晶 Julian L.Griffin 陈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8,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尺度归一化方法,该方法不强调各变量在尺度上的归一,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稳定性高且在不同类别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变量的权重,以增强与特征代谢物相关的信息.分别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代谢组学数据对新归... 提出了一种新的尺度归一化方法,该方法不强调各变量在尺度上的归一,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稳定性高且在不同类别样本中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变量的权重,以增强与特征代谢物相关的信息.分别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代谢组学数据对新归一化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与单位方差法(Unit variance)、变量稳定性(Variable stability)和尺度缩放法(Level scaling)等常用的尺度归一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归一化方法能够提高多变量统计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地保留了核磁共振谱的分子信息,有助于特征代谢物的识别,并使后续的数据分析结果具有更好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归一化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特征代谢物
下载PDF
便携式核磁共振谱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敏 邱雯绮 +1 位作者 孙惠军 陈忠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14,共11页
与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相比,便携式核磁共振谱仪虽然在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其在快速现场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有效提高了便携式NMR谱仪的分析能力,使得它更具实用性.该文介绍... 与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相比,便携式核磁共振谱仪虽然在灵敏度和分辨率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其在快速现场检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有效提高了便携式NMR谱仪的分析能力,使得它更具实用性.该文介绍了便携式NMR谱仪在核心软硬件、高分辨实验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核磁共振谱仪 小型化永磁体 高灵敏探头 一体化谱仪 高分辨实验方法
下载PDF
基于K-L散度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尺度缩放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伶莉 Cheng Kian-Kai +4 位作者 沈桂平 周玲 刘新卓 董继扬 陈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8-2872,共5页
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中,尺度缩放是关键的预处理步骤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数据的方差结构,改善后续的多变量统计分析的结果。从信息熵的角度出发,利用KullbackLeibler(K-L)散度来度量不同实验分组的生物样品的1 ... 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中,尺度缩放是关键的预处理步骤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数据的方差结构,改善后续的多变量统计分析的结果。从信息熵的角度出发,利用KullbackLeibler(K-L)散度来度量不同实验分组的生物样品的1 H NMR波谱数据的差异程度,并结合单位方差缩放法,提出一种基于K-L散度的尺度缩放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单位方差法将数据各变量的标准差调整到同一水平上,再利用K-L散度对各变量进行有监督地加权,增强重要变量、减弱无关变量。由于K-L散度是在概率分布的意义上度量数据间的差异程度,且对于高斯和非高斯分布的数据均适用,因此能更准确地度量不同实验分组样品的1 H NMR波谱数据的差异性,从而更有效地地对谱数据的重要变量进行识别和加权。人群尿液1 H NMR波谱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K-L散度的尺度缩放方法能有效抑制噪声变量,同时很好地区分特征变量和非特征变量;提高主成分回归(PCR)模型的判别能力;改善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PLS-DA)模型的解释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对特征代谢物的辨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缩放 K-L散度 核磁共振波谱 代谢组学 特征代谢物
下载PDF
时空编码单扫描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及重建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婷 蔡聪波 +1 位作者 蔡淑惠 陈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55-560,共6页
单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其良好的时间分辨率,近年来在扩散成像、实时动态三维成像、功能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单扫描磁共振成像方法中,回波平面成像(EPI)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它存在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在高场条件下... 单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其良好的时间分辨率,近年来在扩散成像、实时动态三维成像、功能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单扫描磁共振成像方法中,回波平面成像(EPI)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它存在一些局限性,特别是在高场条件下,其对磁场不均匀及化学位移效应十分敏感。基于时空编码的单扫描磁共振成像新方法,其对不均匀磁场及化学位移伪影有很好的鲁棒性,并延续了EPI良好的时间分辨率。作者主要阐述时空编码单扫描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特性,时空编码图像的超分辨重建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扫描 时空编码 超分辨重建
下载PDF
基于SOPC系统的0.5T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凯文 郭桦炜 +1 位作者 董海峰 陈忠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针对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的数字化、小型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0.5T磁共振关节成像仪控制台的总体框架。以FPGA的SOPC(System On the Programmable Chip)系统为仪器控制核心,开发了数字化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部分,将网络传输、数据处理、... 针对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的数字化、小型化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0.5T磁共振关节成像仪控制台的总体框架。以FPGA的SOPC(System On the Programmable Chip)系统为仪器控制核心,开发了数字化磁共振成像仪控制台部分,将网络传输、数据处理、射频脉冲及梯度波形产生、外设驱动等各个功能集成在单一FPGA芯片中。实现上位机对输出波形,数字调制解调,梯度涡流补偿,抽取滤波等功能的控制。通过各个模块测试,系统功能稳定、脉冲波形可定制,为小型化磁共振成像仪的控制台研制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而灵活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片上可编程系统 直接数字合成 脉冲序列发生器 梯度预加重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尿毒症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振召 魏斌斌 +3 位作者 陈峥 诸宏伟 沈桂平 冯江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5-1423,共9页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结合尿液的生化指标,进行临床尿毒症尿样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尿样的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鉴定出70种代谢物,其中20种具有显著差异。与健康人群相比,...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结合尿液的生化指标,进行临床尿毒症尿样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尿样的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鉴定出70种代谢物,其中20种具有显著差异。与健康人群相比,尿毒症患者尿液中2-羟基异丁酸、3-羟基丁酸、丙酮、丁酸、谷氨酸、肌氨酸、肌酐、赖氨酸、N,N-二甲基组氨酸、柠檬酸、天冬酰胺、乙醇和乙醇胺的含量明显偏低,而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牛磺酸、乳酸、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偏高。这些代谢物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中的多条代谢途径,可作为尿毒症代谢影响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理解尿毒症发病的生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尿毒症 统计学分析 代谢通路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