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对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廖椿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对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80例行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PTC患者,根据腔镜手术不同入路分组,经胸乳入...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对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80例行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PTC患者,根据腔镜手术不同入路分组,经胸乳入路纳入经胸乳组38例,经口腔前庭入路纳入经口组4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切口长度、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7d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促甲状腺激素(TSH)],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及美容满意度。结果:经口组切口长度、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经胸乳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大于经胸乳组(P<0.05);两组术后7d血清T_(4)、T_(3)均较术前降低(P<0.05),TSH均较术前升高(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美容满意度高于经胸乳组(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早期PTC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术后美容满意度更佳,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腔镜手术 经胸乳入路 经口腔前庭入路 美容满意度
下载PDF
全程连续性护理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丽萍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2期105-107,115,共4页
目的分析全程连续性护理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患者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一般护理组和全程护理组,每组48例,一般护理组患者使... 目的分析全程连续性护理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患者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一般护理组和全程护理组,每组48例,一般护理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全程护理组患者使用全程连续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周、2周、3周后,全程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5、11.671、11.494,P<0.05);护理后,全程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1.25%)高于一般护理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P<0.05)。结论全程连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乳腺癌乳房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连续性护理 乳腺癌 乳房切除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评价分析在甲状腺手术治疗中运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计8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将4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执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 目的:评价分析在甲状腺手术治疗中运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计8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将4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执行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其余40例患者归入实验组,执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而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更低(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美容评分结果更高(P<0.05);实验组手术后第1日、第2日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更好(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治疗技术的效果更加理想,手术出血量比较少,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轻,均在患者承受范围之内,美容效果良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低,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手术 传统开放性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1、E-钙黏蛋白、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榕英 张爱龙 +3 位作者 肖雪明 陈峰 陈兴 游振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E-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C组织(n=156)中BRCA1、E-cadherin、p120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E-钙黏蛋白(E-cadherin)、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C组织(n=156)中BRCA1、E-cadherin、p120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IDC组织中BRCA1蛋白在〉5 cm组的表达率低于≤5 cm组(12.5%比41.7%,χ^2=7.397,P=0.007),TNM分期Ⅲ期组低于Ⅰ/Ⅱ期组(23.0%比46.3%,χ^2=8.683,P=0.003),组织学高级别组低于低级别组(22.5%比42.2%,χ^2=4.963,P=0.026),分子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12.5%比41.7%,χ^2=7.397,P=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DC组织中BRCA1表达与E-cadherin、p120表达呈正相关(r=0.161,P=0.045;r=0.197,P=0.014)。BRCA1、E-cadherin和p120全阳性组IDC肿瘤大小、TNM分期与非全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P=0.019;χ^2=5.119,P=0.024),并与IDC Luminal分型有关(P=0.000),表现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ERBB2+型和Basal-like型中全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100.0%、25.3%、22.7%比12.5%)。结论BRCA1、E-cadherin和p120蛋白的异常低表达在乳腺ID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癌易感基因1 E-钙黏蛋白 P12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