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吴俊英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血液透析中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基... 目的分析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血液透析中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依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基础护理)、研究组30例(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2、2.069、4.13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2.266、3.322,P<0.05)。结论ARF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采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急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下载PDF
益生菌治疗辅助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黄彬三 陈勇平 +3 位作者 蓝梅金 邱莉 梁玉枫 梁兴澜 《北方药学》 2023年第1期179-181,187,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辅助延缓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非透析CKD 3期到5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口服益生菌+低蛋白...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辅助延缓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非透析CKD 3期到5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口服益生菌+低蛋白饮食)和对照组(仅给予低蛋白饮食)。研究过程中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尿酸、血清白蛋白、CRP、白介素-6等指标。通过随访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对非透析CKD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对于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给予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均较前有所好转,辅助使用益生菌治疗的实验组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较前均有下降,eGFR较前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较有减少趋势,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实验组CRP、IL-6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给予非透析CKD患者服用益生菌辅助治疗,能辅助延缓CKD患者肾功能进展,并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且患者能耐受,为辅助临床医生延缓肾脏病进展增加一个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延缓 慢性肾脏病 治疗
下载PDF
肥胖相关性肾病伴IgA肾病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霓 郝丽 +2 位作者 梁兴澜 郑智勇 余英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15-217,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病(ORG)伴IgA肾病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RG伴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为成年人,男女各1例,中位年龄35.5岁;以尿检异常为主要症状,体...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病(ORG)伴IgA肾病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RG伴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为成年人,男女各1例,中位年龄35.5岁;以尿检异常为主要症状,体型肥胖,BMI均超正常值。光镜示:肾小球显著肥大,系膜区及系膜旁区沉积物伴一定数量的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显示以IgA沉积为主的系膜区沉积。电镜显示系膜区少量沉积物伴足突融合及微绒毛变性。结论:ORG伴IgA肾病非常罕见,依赖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结合患者有肥胖及BMI超标即可确诊。病理学上需与IgA沉积及肾小球硬化相关肾病加以鉴别。ORG伴IgA肾病治疗方法多种,其预后较难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肾小球病变 IGA肾病 临床病理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致肾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玉枫 陈勇平 章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导致肾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肾脏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浮肿、脉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TG、尿酸、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动... 目的分析和探讨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导致肾脏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肾脏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浮肿、脉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TG、尿酸、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动脉硬化、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升高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肾损害,应该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肾损害 损伤因素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巧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4期273-274,共2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循证组,分别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患者的肾功能、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变...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循证组,分别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患者的肾功能、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变化。结果循证组护理后肾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循证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循证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用于慢性肾炎,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 慢性肾炎 肾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俊英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22期168-169,172,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护理方式应用于采取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当中,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血糖得到控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糖尿病肾病 系统性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梁玉枫 付丽芳 +4 位作者 黄彬三 邱莉 蓝梅金 丘美兰 陈勇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PMN患者的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肾活检确诊为PMN的患者89例,根据sPLA2R-Ab检查情况,分为sPLA2R-Ab阳性组和sPLA2R-Ab阴性组。两组患者初始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血管紧张... 目的探讨PMN患者的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水平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肾活检确诊为PMN的患者89例,根据sPLA2R-Ab检查情况,分为sPLA2R-Ab阳性组和sPLA2R-Ab阴性组。两组患者初始接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治疗,一些患者根据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过程中收集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清蛋白、血清蛋白胆固醇、血清sPLA2R抗体滴度。对sPLA2R-Ab与随访观察指标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比较抗PLA2R抗体滴度和传统的24 h尿蛋白对PMN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比较sPLA2R-Ab阳性组和sPLA2R-Ab阴性组的治疗方法与随访结果。通过ROC分析,判断血清sPLA2R-Ab滴度预测PMN患者临床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sPLA2R-Ab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234,P=0.027),但是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r=-0.277,P=0.009)。sPLA2R-Ab滴度降低的最大斜率出现在开始随访的3个月内,而24 h尿蛋白下降的最大斜率出现在开始随访6~9个月,明显滞后。sPLA2R-Ab阴性组因为免疫抑制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进一步更换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发生率较低(P<0.05)。sPLA2R-Ab阴性组PMN患者的临床缓解(包括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sPLA2R-Ab阳性组(P=0.024),并且sPLA2R-Ab阴性组患者的自发缓解累积发生率亦明显高于sPLA2R-Ab阳性组(P=0.000)。通过ROC分析,基线sPLA2R-Ab滴度预测12个月临床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3,0.81),P<0.001],灵敏度为86.52%[95%CI(77.90%,92.12%)],特异度为71.91%[95%CI(61.82%,80.19%)]。结论基线sPLA2R-Ab可作为预测PMN预后的无创标志物,动态监测sPLA2R-Ab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PM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PLA2R抗体 原发性膜性肾病 治疗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丘美蓉 梁兴澜 陈勇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66-6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108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108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BUN、Scr及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及Ccr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疗效更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肾衰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蓝梅金 陈勇平 丘美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3期247-249,25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53例,根据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不同分组,HD组29例,PD组24例,两组患者皆给... 目的回顾性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53例,根据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不同分组,HD组29例,PD组24例,两组患者皆给予维持性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年后的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治疗前与治疗2年后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清清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年后,两组e GFR水平皆明显降低,HD组下降幅度较PD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PLT降低,PD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ALB水平皆上升,HD组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年后,PD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年后,两组并发症比较,高血压、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皮下出血、腹膜炎、透析时抽搐发生率存在差异,PD组腹膜炎发生率高于HD组,皮下出血、透析时抽搐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采取不同透析治疗措施,在治疗效果上不同,PD对PLT、残余肾功能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于HD者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显著,临床可推荐PD为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初始透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肝硬化失代偿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尿微量清蛋白(mALB)对妊娠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兴澜 丘美蓉 陈勇平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妊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为妊娠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8例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68名同一时期在该院...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妊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为妊娠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8例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68名同一时期在该院就诊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独立检测及联合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研究组与对照组孕妇血清中胱抑素C含量对比(2.21±0.79)VS(0.69±0.12,尿中微量清蛋白含量对比(40.54±18.96)VS(20.17±1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胱抑素C和尿中微量清蛋白含量独立及联合检测比较,显示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7.1%、95.8%)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清蛋白评估妊娠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效果显著,有利于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患者的肾损害,从而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微量清蛋白 妊娠 肾损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口服益生菌制剂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彬三 陈勇平 +2 位作者 邱莉 蓝梅金 梁玉枫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致病菌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透析治疗期间的患者分为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的试验组...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致病菌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透析治疗期间的患者分为益生菌制剂干预治疗的试验组(40例)和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腹膜炎的诱因,以及发生腹膜炎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肌酐、血红蛋白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6次/患者年比0.39次/患者年,P=0.021);亚组分析显示,益生菌制剂治疗后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亦下降(0.05次/患者年比0.19次/患者年,P <0.05);且肠源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下降。将两组发生腹膜炎的患者的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各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均有明显下降(P <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制剂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以及辅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终末期肾脏病
下载PDF
影响前臂动静脉内瘘早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勇平 梁玉枫 +4 位作者 梁兴澜 丘美兰 黄彬三 廖伟增 张贵荣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8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手术成功的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共1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彩超下的血管内径、流速、动脉内中... 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手术成功的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共1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彩超下的血管内径、流速、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指标;由2个具有3年以上血管通路经验的肾内科医师完成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将手术的成功与否作为应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将有意义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R),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判断手术成功率预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手术前1 d至手术当天平均收缩压(P=0. 001)、纤维蛋白原(P=0. 016)、总胆固醇(P=0. 003)、是否存在糖尿病(P=0. 000)、桡动脉内径(P=0. 017)、头静脉内径(P=0. 000)、动脉流速(P=0. 000)为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将指标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Logit P=15. 637+1. 178×总胆固醇-0. 071×桡动脉流速-81. 642×头静脉内径。绘制该模型对手术成功率预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是0. 888 3(0. 768 3 To 1. 008),P <0. 001,灵敏度83. 33%,特异度94. 44%。本预测模型方程对动静脉内瘘手术预测的准确率96. 3%。结论本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综合临床多项指标,建立手术成功预测的模型,利用ROC曲线判断其预测效能,已达到提高手术的阳性预测值的目的。本研究是较为新颖的临床尝试,基于无创、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临床实用性高的彩超而建立,该模型对预测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早期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术 通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力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亚型分型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学飞 饶友鹏 +1 位作者 杜洁 邱艳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病理亚型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切除肺早期肺腺癌结节患者的HRCT资料,按照最新的肺腺癌病理分类标准将其分为2组:浸润前组共31例,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病理亚型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切除肺早期肺腺癌结节患者的HRCT资料,按照最新的肺腺癌病理分类标准将其分为2组:浸润前组共31例,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1例、原位腺癌(AIS)20例;浸润性腺癌(IAC)组56例,包括微浸润腺癌(MIA)组23例;浸润性腺癌(IAC)组33例。对各组早期肺腺癌的血管与病灶进行评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在示浸润前组与浸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浸润前组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原位腺癌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率CT(HRCT)血管征可作为区分浸润前病变、浸润性病变的重要CT影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高分辨力CT 血管征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术后彩超监测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玉枫 陈勇平 +5 位作者 黄彬三 丘美兰 丘美蓉 廖伟增 梁兴澜 卢彩成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6期27-30,169,共5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F)术后彩超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预测RCF成熟度。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终末期肾脏病且需要行AVF手术的患者81例参与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相关数据;评估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行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F)术后彩超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预测RCF成熟度。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确诊终末期肾脏病且需要行AVF手术的患者81例参与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相关数据;评估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对AVF成熟度的预测能力,并确定适合的临界值以供临床参考。结果在随访过程中,81例尿毒症患者中动静脉内瘘成熟发生率为79%。在RCF手术建立后头静脉内径、头静脉流量、桡动脉流量均明显增长,成熟组增长明显,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成熟组各不同流量组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30 d后头静脉血流量用于预测RCF成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6702~1.006),最佳截点值为480 mL/min。30 d后头静脉内径用于预测RCF成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5%CI:0.6870~0.9665),最佳截点值为0.42 cm。结论运用彩超动态监测RCF的成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术后30 d RCF的血管重构基本完成,若头静脉血流量达到480 mL/min或者头静脉内径>0.42 cm可以预测RCF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术 彩超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俊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1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90例,试验组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共注射90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注...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同方法对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2年6月~2013年8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者90例,试验组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共注射90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注射,共注射90次。结果通过观察,试验组皮下出血次数52次,平均出血面积为(1.50±0.26)cm2。对照组皮下出血次数69次,平均出血面积为(3.82±0.82)cm2,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采用捏起腹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成一皱褶后垂直进针,可减少出血次数及缩小出血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方法 皮下出血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膜透析置管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丘美兰 陈勇平 +2 位作者 丘美蓉 梁玉枫 张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60例同意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AP阻滞组和局部麻醉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种麻醉...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60例同意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AP阻滞组和局部麻醉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在置管术中、术后的麻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局部麻醉组患者术中与术后VAS评分均高于TAP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与TAP阻滞组转全麻的例数分别为2例(6.67%)、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9,P>0.05);局部麻醉组与TAP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彩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丘美蓉 梁玉枫 陈勇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3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下的营养状态的研究,分析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44例(血透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2例(腹透组),透析时间均≥12个月。对维持性透析替代治疗1... 目的通过对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下的营养状态的研究,分析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44例(血透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42例(腹透组),透析时间均≥12个月。对维持性透析替代治疗12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等数据,同时结合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分析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利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原发病疾病的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Alb、PAlb、TG、CHOL、HGS、MAMC、SGA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Hb、hs-CRP、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透析替代治疗的患者研究发现,血透患者营养状况优于腹透患者。并且,腹透组患者脂代谢紊乱较血透组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丘美蓉 丘美兰 +1 位作者 梁玉枫 蓝梅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尿毒症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感染性腹膜炎(SP)的相关性。方法用方便抽样方式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PD治疗的19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尿毒症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感染性腹膜炎(SP)的相关性。方法用方便抽样方式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PD治疗的196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SP将其分为两组,42例发生SP的患者为观察组,154例未发生SP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NLR水平,分析血清CRP、NLR水平与SP发生的相关性,以及CRP、NLR评估S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NLR水平与SP发生呈正相关(P<0.05)。CRP诊断S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置信区间为0.760~0.916),敏感度为0.806,特异度为0.833;NLR诊断SP的AUC为0.867(95%置信区间为0.786~0.948),敏感度为0.871,特异度为0.858。结论血清CRP、NLR水平与尿毒症PD患者SP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感染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兴澜 陈勇平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5期40-41,50,共3页
目的探究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大小对尿毒症维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利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VFB测量值分为3组,超过60... 目的探究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大小对尿毒症维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利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VFB测量值分为3组,超过600 m L/min命名为高流量组(29例);400~600 m L/min之间的命名为中流量组(33例);不足400 m L/min患者命名为低流量组(28例)。比较3组患者透析前、后CO、CI、EF以及高危事件发生率和内瘘失功能发生率。结果高流量组患者高危事件发生率(44.83%)明显高于中、低流量组(18.18%、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组患者内瘘失功能发生率(32.14%)明显高于中、高流量组(9.09%、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后,高、中、低流量组CO、CI和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各指标值显著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P<0.05)。与透析前比较,低流量组透析后与透析前变异不大,中流量组、高流量组CO、CI和EF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控制在400~600 m L/min为宜,较好减少对患者心功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心功能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途径置管法在中毒患者反复洗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烘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置胃管与经鼻置胃管反复洗胃在住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口置胃管,观察组采用经鼻置胃管。对2组患者留置胃管后... 目的探讨经口置胃管与经鼻置胃管反复洗胃在住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口置胃管,观察组采用经鼻置胃管。对2组患者留置胃管后在胃管脱出、移位,阻塞不畅,达到预期留置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胃管脱出、移位率,胃管阻塞不畅率,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鼻置管反复洗胃,胃管固定牢固,洗胃液引流通畅,能有效清除毒物,避免有机磷中毒反跳现象,减轻患者中毒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洗胃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