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
1
作者 陆楠 杨冬妮 +6 位作者 谷愉 刘健 杨世琳 郭莹 单志明 刘丽 赵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灌注密度 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调控Notch1/Hes-1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邢爽 赵伟 +2 位作者 刘丽 郭莹 郭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蓝莓花青素组(BA组)、DAPT组(Notch1通路抑制剂)和蓝莓花青素+DAPT组(BA+DAPT组),每组10只。BA组每天给予20 mg/kg的BA灌胃,DAPT组给予10μmol/L的DAPT干预,BA+DAPT组给予20 mg/kg的BA灌胃+10μmol/L的DAPT干预,NC组和DM组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于末次给药24 h后,摘取大鼠眼球,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RGC计数;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量HO-1和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建模后,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空腹血糖(FBG)值均大于16.7 mmol/L;经BA干预治疗后,BA组和BA+DAPT组FBG含量明显降低,BA组低于BA+DAPT组(P<0.05)。ELISA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DM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含量升高,CAT和SOD含量降低(P<0.05);与DM组比较,BA组和BA+DAPT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水平下降,CAT和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NC组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DM组大鼠RGC层排列紊乱,内、外核层伴随有水肿,出现了空泡现象,视网膜厚度变薄;BA组大鼠视网膜层结构排列较整齐,水肿程度和视网膜厚度较DM组有一定的改善;BA+DAPT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较DM组有所改善,但视网膜厚度相比BA组还是较薄。RGC计数结果显示,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RGC数量分别为7.35±1.28、12.05±1.52、5.61±1.72、8.72±1.19,明显低于NC组的16.63±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05,P<0.05)。qRT-PCR结果表明,NC组、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O-1水平分别为1.28±0.32、0.68±0.15、1.03±0.19、0.50±0.13和0.73±0.11,iNOS水平分别为0.48±0.08、1.17±0.21、0.89±0.17、1.35±0.15和1.1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2、35.84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组视网膜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DM组比较,BA组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DAPT组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BA+DAPT组两蛋白表达低于B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26、54.709,P<0.05)。结论BA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FBG,增强其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从而对神经节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1/Hes-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花青素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氧化损伤 Notch1/Hes-1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青少年近视患者近视程度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视网膜微血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贾娜 符俊达 +2 位作者 朱海萍 杨婉晨 孙轶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程度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视网膜微血管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眼科就诊的171例(342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其分为低度组51例(102眼)、中度组67例(...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程度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视网膜微血管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眼科就诊的171例(342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其分为低度组51例(102眼)、中度组67例(134眼)、高度组53例(106眼)。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100眼)为对照组。分析SE与各组间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视网膜微血管及黄斑区血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角膜滞后量(CH)与SE呈正相关(P<0.05);角膜阻力因子(CRF)与SE无明显相关性(P>0.05)。黄斑区整体及内环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管密度与SE呈正相关(P<0.05);黄斑区中心凹及外环视网膜SCP血管密度与SE无明显相关性(P>0.05);黄斑区整体及外环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与SE呈正相关(P<0.05);黄斑区中心凹及内环视网膜DCP血管密度与SE无明显相关性(P>0.05);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与SE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而言,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角膜黏弹性及角膜硬度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密度降低,但FAZ面积等相关参数变化尚存争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对视网膜进行分层定量检测的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生物力学 视网膜 黄斑 青少年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微循环改变与全身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燕鹏 杨冬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821-1828,共8页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急性或慢性的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心脏、脑、肾脏、眼、外周血管等重要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损害。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眼部最常见的表现,由于视网膜血管与体内其他血管...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急性或慢性的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心脏、脑、肾脏、眼、外周血管等重要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损害。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眼部最常见的表现,由于视网膜血管与体内其他血管具有相似的胚胎起源,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一直被认为是高血压损害其他靶器官的重要标志之一。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可重复的实时光学成像技术,能够无创地对视网膜微循环进行成像并评估眼部微循环状态。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更精确的分析,OCTA能够为评估全身靶器官损伤提供更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靶器官损伤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 综述
下载PDF
首诊于眼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分析
5
作者 赵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2153-215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诊断 玻璃体出血/诊断
下载PDF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换气功能、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杜志云 李书秀 +2 位作者 许海娟 史亦男 王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氧合指数(OI)及弥散指数、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NRDSⅠ-Ⅲ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氧合指数(OI)及弥散指数、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NRDSⅠ-Ⅲ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NIPPV模式,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弥散指数与OI,比较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后,两组弥散指数与OI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慢性肺支气管发育不良、鼻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率高,在改善患儿氧合指数、弥散指数及预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数 弥散指数 预后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佳(综述) 杨冬妮(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7-701,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FFA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不具备分辨和描绘深层毛细血管的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无痛性视力下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FFA为有创检查,可重复性差,不具备分辨和描绘深层毛细血管的能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安全、简便、高效及较高轴向分辨率等特点,成为目前RVO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有力工具。OCTA还可以快速分层分析RVO患者微血管图像,定性定量评估双眼黄斑及视盘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及灌注状态。本文对OCTA在RVO患者中的应用做一全面综述,包括检测患眼和对侧健眼的黄斑及视盘区视网膜结构及血流变化、评估视力预后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探究黄斑水肿复发机制、局限性以及发展前景,有助于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RVO疾病特征,为准确有效地指导疾病治疗、预测患者预后视力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综述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丽 关玲 +1 位作者 任凤洁 赵伟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36例(3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36例(3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中央前房深度(CACD)、角膜内皮细胞数量(CD)、视野平均缺损(MD)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 RNFL)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由术前的(0.23±0.11)提高至(0.36±0.15),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显著降低,由术前的(34.49±5.95)mm Hg降至(16.90±1.99)mm Hg、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49±0.15)mm加深至术后的(3.17±0.22)mm,以上三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视野平均缺损、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三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显著提高视力、有效控制眼压、加深中央前房深度,且未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明显下降,视野平均缺损无明显改善,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变化,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央前房深度 角膜内皮细胞数量 视野平均缺损 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下载PDF
Pentacam与iTrace像差仪在白内障患者角膜像差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帅 汤欣 +4 位作者 张一凡 穆凤平 李穗玲 赵伟 李彦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系统测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比较Pentacam系统与iTrace像差仪测量的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差异。方法研究为诊断性试验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 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系统测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比较Pentacam系统与iTrace像差仪测量的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差异。方法研究为诊断性试验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79眼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型IOL植入术,应用Pentacam系统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像差,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变化。术后2个月对所有患者行iTrace像差仪检查,记录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及球差的均方根(RMS)值。所有手术和检查均由同一位医师操作。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结果 Pentacam测量方法检查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术前较术后轻度增加,但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05);其余各项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以及3~6阶像差手术前后的变化与总高阶像差的检测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和iTrace测量术后角膜前表面的像差发现,Pentacam测量的球差、三叶草像差测量结果较iTrace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ntacam和iTrace所测量的总高阶像差、球差、3~6阶像差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Pentacam和iTrace测量的角膜波前像差结果存在部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波前像差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PENTACAM iTrace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5
10
作者 任凤杰 关玲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超生乳化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其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出现角膜水肿的8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超生乳化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其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出现角膜水肿的8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对观察者则在其基础上加强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眼压对比均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而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眼压降低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手术后的视力与术前上升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术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需采取全面综合护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超声乳化手术 糖尿病 白内障 角膜水肿
下载PDF
多模式眼底影像联合房水细胞因子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莹 杨世琳 +3 位作者 杨冬妮 赵伟 陆楠 王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90-893,93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眼底影像联合房水细胞因子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ME)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122眼)分为无ME组、轻度ME组、中度ME组、重度ME组。患眼均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 目的探讨多模式眼底影像联合房水细胞因子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ME)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122眼)分为无ME组、轻度ME组、中度ME组、重度ME组。患眼均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采集房水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患眼的LogMAR矫正视力。结果以FFA作为金标准,OCT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OCT诊断ME的准确率为94.26%。4组患眼的LogMAR矫正视力、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与M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4组患眼的VEGF、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IL-1β、IL-6水平与M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FFA、OCT对黄斑水肿的诊断一致性较高,新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房水细胞因子IL-1β、IL-6、VEGF与黄斑水肿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为黄斑水肿严重程度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影像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频域OCT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病程中黄斑中心凹的图像特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世琳 杜改萍 郝玉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557,561,共4页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斑中心凹处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进行观察。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周42.3%的患眼视力≥0.4,治疗后3个月、6个月≥0.4者分别为73.1%、80.8%。治疗后1个月,大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正常,仅3眼有轻度视盘渗漏。治疗后3个月、6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23眼未见异常,3眼出现色素紊乱。在皮质激素治疗前,26眼中有25眼(96.1%)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为(341±123)μm。有10眼(38.5%)视网膜层间有囊样间隙的存在,在囊样间隙的底部可见一连续单一的膜样结构平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上,此膜样结构和周围的IS/OS相连续。治疗1周后,25眼中有24眼(96.0%)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存在,但是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其高度为(118±56)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65.4%,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眼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完全消失。治疗后1个月,26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全部消失。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图像基本正常。结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是Vogt-小柳-原田病频域OCT图像的共有特点,部分患者视网膜出现层间囊样间隙,此囊样间隙好发于视网膜内外层之间。通过皮质激素治疗,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均可吸收消失,但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的消失要快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春晖 穆凤平 张一凡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93-595,共3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对68例130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0眼发生浅前房19眼,占14.62%。结膜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 目的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对68例130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0眼发生浅前房19眼,占14.62%。结膜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手术结束时前房重建和术后及时治疗浅前房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浅前房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因
下载PDF
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恒 刘丽 +3 位作者 魏绍武 华红果 冯继 赵建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的解剖特点,为经脉络膜裂入路治疗环池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10%甲醛固定的完整成人湿性尸头标本10例(20侧),观察脉络膜裂颞部的神经血管结构,显微镜下模拟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手术入路。结果... 目的:研究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的解剖特点,为经脉络膜裂入路治疗环池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10%甲醛固定的完整成人湿性尸头标本10例(20侧),观察脉络膜裂颞部的神经血管结构,显微镜下模拟经脉络膜裂颞部到环池手术入路。结果:脉络膜裂颞部是位于侧脑室颞角内侧壁的一条自然裂隙,从丘脑枕下方的房部向前延伸进入颞叶,脉络膜前动脉自环池经下脉络膜点进入侧脑室颞角,是辨认脉络膜裂颞部顶点的标志;经脉络膜裂颞部可从环池的外上方显露环池内的结构,对环池内的大脑后动脉P2段、基底静脉、颞叶内侧海马、中脑等结构有良好的显露,而对于位置较低的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等结构显露欠佳。结论:脉络膜裂颞部及环池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熟悉其解剖特点十分重要,经脉络膜裂入路为治疗环池及颞叶内侧病变提供了一条良好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颞部 环池 显微解剖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带角膜上皮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轶军 张一凡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83-784,共2页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上皮 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循证护理配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凤杰 关玲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71-472,共2页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配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86例(100眼),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每组43例(50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配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86例(100眼),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每组43例(50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循证护理干预,分别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50眼)中,在接受联合治疗和护理后,痊愈18例(22眼),好转24例(27眼),无效1例、(1眼),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7.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阻塞疾病时,可以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循证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痊愈水平,改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激光光凝 视网膜静脉阻塞 疗效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导致股骨头坏死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冬妮 张一凡 王长龄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910-910,共1页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治疗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眼部并发症 全身应用 早期应用 免疫抑制剂 炎性疾病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秀英 单志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5期2318-2319,共2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者有头痛、头晕、眼花等自觉症状。眼底的改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为全身惟一能观察到体内器官小动脉情况的是视网膜小动脉。
关键词 高血压 妊娠性 眼底病 诊断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术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晓明 邓宏伟 +6 位作者 曹玉丽 秦磊 赵东晓 韩冰 郭琳洁 樊宁 孙轶军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1例 (61眼 )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 3 0例 (3 0眼 )进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 (PKP)术 ,另一组 3 1例 (3 1眼 )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 (PKP +LKP)术 ,比...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1例 (61眼 )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 3 0例 (3 0眼 )进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 (PKP)术 ,另一组 3 1例 (3 1眼 )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扇形角膜缘移植 (PKP +LKP)术 ,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PKP组中有 12例的植片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 ,其中 2例 (2眼 )因植片血管化而导致植片浑浊。PKP+FLT组穿透植片 4例发生排斥反应。两组进行 χ2 检验 ,P <0 0 5。结论 对于合并有局部新生血管的角膜白斑患者 ,PKP+FLT术较传统的PKP术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合扇形角膜缘移植术 免疫排斥反应 角膜白斑
下载PDF
定量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后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参数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 王娈 郭莹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后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和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技术(O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单侧发作于2019年1~12月就诊... 目的定量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发作后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和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技术(O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首次单侧发作于2019年1~12月就诊的患者46例(急性发作46眼为观察组,对侧46眼为对照组),利用OCT和OCTA获取在急性发作眼压控制正常后2周内、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RNFLT和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参数。结果观察组RNFLT在2周内与对照组比较厚度增加(P<0.05),RNFLT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FLT在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厚度变薄(P<0.05)。对照组RNFLT在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与2周内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3个月、6个月时与2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在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G首次单侧发作眼压缓解后,观察组RNFLT早期增厚,6个月逐渐变薄,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早期下降,2~6个月无显著变化,APACG发作缓解后,通过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了解青光眼进展情况,对照组未受时间和发作眼影响,RNFLT和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造影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