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患者的多模态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病情分期和分级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状 王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RI)下宫颈癌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腔MRI平... 目的分析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MRI)下宫颈癌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腔MRI平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IVIM-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采用双盲法,依据FIGO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级,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IVIM-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快扩散系数(D^(*))]和DCEMRI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sp))、容积分数(V_(e))]之间差异,将多模态MRI影像学分期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相比,评价多模态MR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50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有29例,腺癌有13例,腺鳞癌有8例;处于高中分化的有39例,处于低分化的11例;根据FIGO病理分期,处于Ⅰ期的有23例,处于Ⅱ期的有18例,处于Ⅲ期的有5例,处于Ⅳ期的有4例;以Ⅱb期为分界,K^(trans)、K_(ep)、V_(e)、D^(*)在<Ⅱb期患者中的数值均显著低于≥Ⅱb期患者(P<0.05),而ADC和D在两组患者中的数值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模态MRI对Ⅰ~Ⅳ期宫颈癌分期准确性分别为86.00%(43/50)、92.00%(46/50)、92.00%(46/50)、96.00%(48/50),总分期准确性为84.00%(42/50)。结论IVIM-DWI和DCE-MRI均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临床分期的评估,依据FIGO分期标准,多模态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宫颈癌术前分期以及优选诊治方案的重要影像学参考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诊断分期
下载PDF
基于多期相CT图像的深度学习ResNet18和ResNet50模型诊断肾结核的效能比较
2
作者 易婉晴 郑雪怡 +2 位作者 张状 孙维荣 袁小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肾结核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正常肾脏、肾囊肿、肾积水患者。共纳...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肾结核进行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经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确诊的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正常肾脏、肾囊肿、肾积水患者。共纳入200例患者共400个肾脏的CT图像数据。将400个肾脏CT图像分为结核组(114个)和非结核组(286个),并且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肾结核:85个;非肾结核:235个)和测试集(肾结核:29个;非肾结核:51个)。基于训练集通过ResNet18和ResNet50网络分别构建肾脏平扫期、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测试集评估所构建模型对肾结核的诊断效能,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结果:训练集中,结核组平均年龄为(41.27±11.75)岁,明显低于非结核组[(54.05±13.97)岁];测试集中,结核组平均年龄为(44.06±11.95)岁,明显低于非结核组[(56.12±10.73)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53、3.444,P值均<0.05)。训练集中,结核组男性占66.7%(40/60),女性占33.3%(20/60);非结核组男性占60.9%(78/128),女性占39.1%(50/1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4)。测试集中,结核组男性占64.3%(18/28),女性占35.7%(10/28);非结核组男性占58.7%(27/46),女性占41.3%(19/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4)。ResNet18模型肾脏各期相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均高于ResNet50模型。ResNet18模型中以皮髓质期为最佳,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925、93.1%、86.3%、88.7%和0.857;ResNet50模型皮髓质期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858、72.4%、84.3%、80.0%和0.724。结论:基于多期相CT图像的ResNet18模型诊断肾结核的效能优于ResNet50模型,ResNet18模型中以皮髓质期诊断效能最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妊娠期宫颈癌临床误诊分析
3
作者 张状 姜晓丹 刘鑫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颈癌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曾有误诊经过的妊娠期宫颈癌3例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因妊娠期阴道出血、腹痛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1例考虑为先兆早产,剖宫产术后行MRI检查...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颈癌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曾有误诊经过的妊娠期宫颈癌3例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因妊娠期阴道出血、腹痛或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1例考虑为先兆早产,剖宫产术后行MRI检查发现宫颈明显不规则增厚伴异常信号,经增厚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鳞癌);1例考虑为先兆流产,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有一赘生物,经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中分化鳞癌;1例考虑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宫颈内口触及胎盘样组织,腹部超声示宫颈与宫体结合部占位性病变,病理活检示宫颈鳞癌。误诊时间2 d~4个月。3例确诊后予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随访半年情况良好。结论妊娠期宫颈癌临床少见,临床对以妊娠期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及分泌物异常增多就诊者提高警惕,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妊娠并发症 误诊 先兆早产 先兆流产 前置胎盘 阴道检查 宫颈活检
下载PDF
多模态MRI分级影像报告对宫颈癌病情分期及分级的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状 王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9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MRI)分级影像报告对宫颈癌病情分期及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5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30例正常宫颈组织者作为正常组,均行盆腔常规MRI平扫、体素内不相干... 目的研究多模态磁共振(MRI)分级影像报告对宫颈癌病情分期及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5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30例正常宫颈组织者作为正常组,均行盆腔常规MRI平扫、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IVIM-DWI)、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分析MRI图像特征,比较不同病理分级、病情分期患者的IVIM-DW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CE-MRI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_(trans))、速率常数(K_(ep))],利用ROC曲线分析MRI各参数对不同病理分级、病情分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的ADC值低于正常组,K_(trans)、K_(ep)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早期组的ADC值高于晚期组,K_(trans)值、K_(ep)值均低于晚期组(P<0.05);高分化组的ADC值高于中、低分化组,K_(trans)值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ADC值、K_(trans)值、K_(ep)值联合鉴别早、晚期宫颈癌的AUC为0.973(95%CI:0.912-0.996),且联合鉴别AUC高于单一鉴别(P<0.05);ADC值、K_(trans)值联合鉴别高、中低级宫颈癌的AUC为0.917(95%CI:0.811-0.974),且联合鉴别AUC高于单一鉴别(P<0.05)。结论多模态MRI分级影像报告对宫颈癌分期、分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宫颈癌 分期 分级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直肠癌周围血管浸润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刘彬 孙川 赵新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RC)周围血管浸润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98例RC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多模态MRI对患者壁外血管浸润和T、N分期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术前多模态MRI...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RC)周围血管浸润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98例RC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多模态MRI对患者壁外血管浸润和T、N分期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术前多模态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98例RC患者术前多模态MRI提示有44例存在直肠壁外血管浸润,而手术病理证实有36例存在血管浸润,MRI对血管浸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度分别是83.3%、75.8%、16.7%、24.2%、78.6%。RC患者术前多模态MRI与手术病理对T分期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达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T1和T4期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相对较高,分别达94.9%、92.9%。RC患者术前多模态MRI与手术病理对N分期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对N3期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相对较高,达85.7%。结论 多模态MRI对RC患者周围血管浸润和术前T、N分期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与T分期的一致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血管浸润
下载PDF
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维新 任红玲 李海渊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7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通过分别对胸腔积液病人CEA(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测定,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应用,来判断患者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NSE、CEA和CYFRA21-1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 CYFRA21-1灵... 目的通过分别对胸腔积液病人CEA(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测定,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应用,来判断患者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NSE、CEA和CYFRA21-1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结果 CYFRA21-1灵敏度为63.16%,准确度为75.64%,You den指数为0.51,特异度为87.5%;NSE的灵敏度为47.37%,准确度为66.67%,You den指数为0.32,特异度为85%;CEA灵敏度为60.53%,准确度为79.49%,You den指数为0.58,特异度为97.5%。对于三者联合使用的结果中,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肿瘤标志物在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过程中,联合检测更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诊断价值 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
下载PDF
多枚食管支架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海渊 张玉芳 +2 位作者 谭立慧 刘彬 张龙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多枚食管支架在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治疗的6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多枚食管内支架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内镜... 目的探讨多枚食管支架在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治疗的6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多枚食管内支架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内镜下Savary Gillard扩张器扩张,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的优良率达90.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7%,对照组治疗后吞咽功能的优良率达53.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多枚食管支架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吞咽困难,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晚期 食管支架
下载PDF
64排128层CT血管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易损斑块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亮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易损斑块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存在易损斑块的患者78例,患者均进行了CT血管造影(CTA),比较易损斑块伴M B-McA与易损斑块不伴有MB-McA发生急性... 目的旨在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易损斑块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存在易损斑块的患者78例,患者均进行了CT血管造影(CTA),比较易损斑块伴M B-McA与易损斑块不伴有MB-McA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病率。以CAG结果为参照,比较CTA显示MB-McA长度、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发生ACS,其中易损斑块伴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30例,发生率为60.00%;易损斑块无心肌桥发生ACS者20例,发生率为40.00%,低于易损斑块无心肌桥未发生ACS率(χ^(2)=4.000,P=0.046)。CTA对深在型MB长度、浅表型及深在型的诊断分别为(10.25±2.02)mm、(30.36±9.56)%、(49.69±14.85)%,与CGA检查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CTA检查诊断浅表型M B长度为(6.26±1.19)mm,低于CAG检查[(4.61±1.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易损斑块伴MB-McA与不伴有MB-McA发生ACS率存在差异,易损斑块伴MBMcA发生ACS率高,为临床早期积极预防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下载PDF
探究128层CT血管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图像特征及与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赵亮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2期80-81,93,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CT血管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图像特征及与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26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所有患者MB-MCA检出率情况及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128层CT血管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图像特征及与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26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所有患者MB-MCA检出率情况及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MB-MCA检出率为65.08%,其中LAD中段检出率最高,浅表型最为多见;CT检出位于MB-MCA近侧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63.41%,P<0.05),检出MB-MCA患者斑块检出率为(52.22%)与未检出MB-MCA患者斑块检出率(45.45%)比较无差异(P>0.05);且CT检出MB-MCA患者累及段数和斑块的狭窄程度与未检出MB-MCA患者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出MB-MCA患者的斑块主要分布于动脉近段,而未检出MB-MCA患者的斑块主要位于中段和远段(P<0.05)。结论128层CT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检出MB-MCA,且主要好发于LAD,以浅表型更为多见。但MB-MCA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硬化无直接联系,当MB出现收缩和功能血流减少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层CT 血管造影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影像特征 冠脉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下载PDF
CT纹理特征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王勇 刘彬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4期191-193,共3页
肺癌是呼吸系统恶性病变,也是我国患病率与病死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高致死风险主要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有关,故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肺癌患者非常重要。胸部CT扫描是目前临床用于鉴别诊断肺癌的主要... 肺癌是呼吸系统恶性病变,也是我国患病率与病死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高致死风险主要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有关,故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肺癌患者非常重要。胸部CT扫描是目前临床用于鉴别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常规CT是借助SPN的形态学征象来判断其良恶性,但对部分结节的鉴别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纹理特征分析(CTTA)、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从多个角度不同特征的量化指标来鉴别SPN的良恶性,甚至可为基因突变的预测及患者预后质量的评估提供参考。该研究针对CTTA在SPN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纹理特征分析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螺旋CT设备诊断霉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勇 刘彬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7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病理标准分析螺旋CT设备对霉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秦皇岛第二医院收治的44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诊断检查,观察内镜检查结果、螺... 目的 探究基于病理标准分析螺旋CT设备对霉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秦皇岛第二医院收治的44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诊断检查,观察内镜检查结果、螺旋CT诊断确诊率、敏感度、特异性,分析霉菌性鼻窦炎CT影像学特征。结果 螺旋CT诊断确诊率为95.45%,敏感度为90.90%,特异性为95.23%;其中单发病例36例,占85.71%,多发病例6例,占14.28%;主要累及病变部位为上颌窦(71.42%),其次依次为≥2个副鼻窦腔(19.04%)、后鼻孔(9.52%);霉菌性鼻窦炎CT影像主要表现为:窦腔内可见高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块影,或黏膜明显增厚,伴密度不均的沙粒状、索条状或斑点状钙化病灶;窦壁骨质有硬化、吸收、破坏改变;病灶中可见多种变异,主要包括中、下鼻甲肥大、中鼻甲气化、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结论 螺旋CT设备对霉菌性鼻窦炎诊断率、敏感度、特异性均为90%以上,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效降低误诊或漏诊率,明确病变累及部位。同时CT影像学特点,可为霉菌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鼻窦炎 病理标准 螺旋CT 确诊率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海渊 周芳 +2 位作者 张状 纪艳兵 于佳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29-1131,116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动脉化疗灌注 恶性梗阻性黄疸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叶德刚 赵亮亮 马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前列腺癌(PCa)的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Ca组和BPH组,分别进行T2加权成像(T2...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前列腺癌(PCa)的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Ca组和BPH组,分别进行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T2WI图像特征、外周带和移行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DCE-MRI图像类型,并对两组患者采用前列腺癌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v2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各序列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PCa组和BPH组T2WI、DWI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两组外周带ADC值均明显高于移行带(均P<0.05),且PCa组外周带和移行带ADC值均明显低于BPH组(均P<0.05);PCa组和BPH组患者DCE-MRI图像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Tmax明显低于BPH组(P<0.05),SImax明显高于BPH组(P<0.05);PI-RADS v2评分结果显示,PCa组和BPH组T2WI和DW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DCE-MRI阳性率分别为94.00%和24.0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2WI、DWI、DCE-MRI及联合诊断PCa和BPH的灵敏度分别为64.0%、76.0%、94.0%和96.0%,特异度分别为90.0%、92.0%、76.0%和84.0%,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914。结论mp-MRI各序列对PCa和BPH的检查结果均存在较多差异,结合PI-RADS v2可有效进行鉴别,对提升PCa早期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德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各参数与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术前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前穿刺活检病理... 目的:探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各参数与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术前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证实5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50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同时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测前列腺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多参数磁共振参数与组织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T 2WI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阳性55例,阴性45例,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为92.00%(46/50),特异度为82.00%(41/50);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达峰时间(Tmax)显著下降[(0.67±0.13)×10^-3 mm^2/s比(1.28±0.17)×10^-3 mm^2/s、(17.43±2.38)s比(22.37±3.61)s],最大强化程度显著上升[(1.85±0.21)%比(1.48±0.17)%](P<0.05);Ki-67在前列腺癌患者中阳性指数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68.15±6.31)%比(12.64±2.58)%,P<0.05];Ki-67阳性表达指数与ADC值呈负相关(r=-0.516,P<0.05),与最大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有助于区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其磁共振表现与Ki-67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KI-67抗原 多参数
原文传递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德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9期832-837,共6页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19年1—5月50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pMRI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第2版前列腺...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19年1—5月50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pMRI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I-RADS 2)评估图像,并与Gleason评分(GS)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MRI各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mpMRI单独序列中,DWI序列截断值>2分时诊断前列腺癌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88.00%;T2WI序列截断值>3分时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92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96.00%;DCE为阳性时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81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68.00%;三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9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96.00%。GS病理学分级低危、中危和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分别为(0.95±0.11)、(0.75±0.12)和(0.61±0.13)×10^(-3) mm^(2)/s,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27±0.45)、(2.17±0.54)和(2.86±0.63)cm。随GS病理学分级的升高,ADC逐渐降低,肿瘤最大径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19和20.39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与ADC呈负相关(r=-0.765,P<0.01),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r=0.413,P<0.01)。结论mpMRI PI-RADS 2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较高,ADC与GS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肿瘤最大径与GS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可为前列腺癌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GLEASON评分
原文传递
易损斑块伴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血清VCAM-1、ICAM-1、VEGF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亮亮 丁波 +5 位作者 王梓源 卞雅金 马海川 王璐 叶德刚 马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伴心肌桥(MB)-壁冠状动脉(MC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伴心肌桥(MB)-壁冠状动脉(MC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90例AC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冠脉病理改变分为A组(非易损斑块型ACS)63例、B组(易损斑块型ACS)60例、C组(非易损斑块伴MB-MCA型ACS)32例、D组(易损斑块伴MB-MCA型ACS)3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组血清VCAM-1、VEGF、ICAM-1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四组患者3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四组VCAM-1、ICAM-1、VEGF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继发脑梗死率最高,分别为17.1(6/35)、17.1%(6/35)、17.1%(6/35),与A组、B组、C组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继发脑梗死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损斑块伴MB-MCA患者血清VCAM-1、ICAM-1、VEGF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密切,可能参与病理改变过程,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血管畸形 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亚永 蒲人杰 叶德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78例F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MRI髋关节常规正...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78例F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获得的髋关节图像诊断符合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F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78例FAI患者,73例(93.59%)患者存在髋臼唇损伤,5例(6.41%)患者无盂唇损伤;伴随软骨损伤12例,唇旁囊肿10例,股骨头囊肿4例,圆韧带损伤3例,股骨颈疝囊3例;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98.63%vs 69.86%,χ^(2)=16.472,P<0.001)。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软骨损伤、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上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χ^(2)=8.147,P=0.001;χ^(2)114.361,P<O.OO1;χ^(2)=10.712,P=0.001)。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诊断FAI的R0C曲线下面积(95%CI)为0.692(0.503~0.818),灵敏度为81.10%,特异度为69.03%;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FAI的R0C曲线下面积(95%CI)为0.917(0.826~0.96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64%,均优于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结论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可全面展示髋臼盂唇形态、解剖结构的病理改变情况,为FAI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斜冠状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