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某军队医院官兵传染病就诊情况谈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颖 郑煦暘 +2 位作者 杜虹 连建奇 周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为增强军医大学学员对传染病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适合部队官兵发病特点的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改革,本研究调查了某军队医院官兵传染病就诊情况,分析目前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据此提出军医大学传染病... 为增强军医大学学员对传染病学课程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适合部队官兵发病特点的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改革,本研究调查了某军队医院官兵传染病就诊情况,分析目前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据此提出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举措和建议,即强调传染病学的重要性,增加甲型流感、腺病毒病、冠状病毒病等呼吸道传染病课时,设立提升学员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和防控防护知识的实践课,以及采取多种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新科技方法等。本文从目前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对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旨在提升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军队传染病诊治水平和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医大学 传染病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的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党肖 王李晶子 +2 位作者 张岚 王向青 李沛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调查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现状及其类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面劳动感知量表、工作重塑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组织支持感量表调查陕西省7所医院356名传染科护士,进行护士体面劳动感... 目的调查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现状及其类型,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体面劳动感知量表、工作重塑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组织支持感量表调查陕西省7所医院356名传染科护士,进行护士体面劳动感知潜在剖面分析,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分为3个类别:高体面感组(14.04%)、一般体面感组(46.07%)及低体面感组(39.89%)。认知重塑、自我效能及组织支持是其体面劳动感知潜在剖面分类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体面劳动感知具有3个潜在类别,医院管理者应注重护士工作重塑、自我效能、组织支持,通过促进护士积极效能、加大组织支持及促进护士工作重塑的能力等针对性管理措施,提高传染科护士的体面劳动感知,降低传染科护士流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科 护士 体面劳动感知 工作重塑 自我效能 组织支持
下载PDF
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吾超 李爽 +3 位作者 李沛 杜艳玲 贺世喆 郎红娟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12期856-860,共5页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传染科护士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16所医院681名传染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职业成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传染科护士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16所医院681名传染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职业成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传染科护士职业成功与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1.58%,消极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间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护理管理者及传染科护士应重视这一中介效应,同时还需注意提升自我效能感和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是促进传染科护士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科 护士 积极应对 自我效能感 职业成功 中介作用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尹姣 吴学勤 +4 位作者 马文帅 许佳 卫攀 党肖 李妍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8期38-42,67,共6页
为了解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表》对3所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1 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定点医院... 为了解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表》对3所定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院中1 26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定点医院医护人员中,27.5%存在抑郁,26.3%存在焦虑,26.0%存在孤独。女性、已婚、传染科、发热门诊、监护室相比男性、未婚、普通门诊更容易抑郁;传染科、监护室相比普通门诊更容易焦虑。因此,医院应加强对这类群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医护人员 心理状况
下载PDF
烈性传染病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沛 连建奇 +8 位作者 郎红娟 郑煦暘 马颖颖 党肖 王娜 徐晓玲 李曼 王向青 栗维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8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设计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评价课程在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烈性传染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埃博拉病毒病的护理为教学案例,经文献查阅、专家讨论,制定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出以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 目的设计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评价课程在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烈性传染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埃博拉病毒病的护理为教学案例,经文献查阅、专家讨论,制定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出以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练习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为特点的"五位一体"多元化烈性传染病对培训方式加以论证。比较受训者受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对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受训护士经理论和操作考核,培训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后课程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达98.97%;结论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的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提高受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且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值得在烈性传染病护理培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 烈性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病 护理
下载PDF
某军队医院近十年军人感染性疾病收治情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虹 胡海峰 +2 位作者 李璟 连建奇 张颖 《东南国防医药》 2021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某军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军人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医院收治的军人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某军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0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所有军人病例数...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某军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军人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医院收治的军人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某军队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0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所有军人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收治的军人疾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累计收治225例军人患者,其中男190例,女35例,不同性别之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治病种主要包括腺病毒感染(33例)、甲型流感(3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16例)、乙型肝炎(15例)、水痘(15例)、流行性腮腺炎(12例)、感染性腹泻(10例)。部分病种与地域、年龄、身份级别和季节分布密切相关。结论近年来,甲型流感、腺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的聚集性疫情在军队时有发生,值得警惕;军队卫勤保障医院应针对不同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部队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军人 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 防控
下载PDF
方舱医院大批量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管理经验
7
作者 任露 李沛 +1 位作者 马颖颖 蔺海月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6期159-162,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期间,方舱医院在切断病毒传播链、提高确诊患者治愈率、迅速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和确保有序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总结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大批量收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期间,方舱医院在切断病毒传播链、提高确诊患者治愈率、迅速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和确保有序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总结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沪医疗队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大批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经验,从开舱前筹备、护理人员配备、病区划分、患者管理、通信方式等方面梳理了遇到的问题以及实施的改善措施及效果,为后续其他方舱医院在批量收治患者时提供护理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方舱医院 批量收治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预警指标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毕占虎 王临旭 +8 位作者 胡海峰 杜虹 丁一迪 杨晓飞 詹家燚 胡飞 余登辉 徐洪凯 连建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6,共7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130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多重耐...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130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80)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筛选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早期预警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预警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130例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中,痰液(27.7%)是最常见检出标本,其后依次为血液(24.6%)、尿液(18.5%)、腹水(17.7%)等。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5%)。在所有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8.5%)、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屎肠球菌(13.8%)是最常见病原体。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72.2%)、青霉素(57.4%)、氨苄青霉素(55.6%)、环丙沙星(53.7%)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青霉素(73.3%)、头孢唑林(50.0%)、头孢吡肟(47.4%)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61.5%)较高。通过比较多重耐药和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ALT(Z=2.089,P=0.037)、AST(Z=2.063,P=0.039)、WBC(Z=2.207,P=0.027)、单核细胞计数(Z=4.413,P<0.001)等指标高于非多重耐药患者。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计数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20,95%CI:2.478~20.456,P<0.001),预测ACLF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6(0.597~0.776)(P<0.001),最佳截断值为0.50×10^(9)/L,灵敏度为0.725,特异度为0.400。结论ACLF合并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病原体,临床多重耐药率高。单核细胞计数增高可作为区分多重耐药菌和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早期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细菌感染 抗药性 多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肺部感染风险评分工具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李晶子 李沛 +3 位作者 张岚 吴沙沙 杜虹 党肖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869-875,共7页
目的构建及验证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风险评分工具。方法便利选取2009年1月—2022年9月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5例ACLF患者,按7:3比例分配入建模组(411例)和验证组(174例)。采用... 目的构建及验证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风险评分工具。方法便利选取2009年1月—2022年9月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85例ACLF患者,按7:3比例分配入建模组(411例)和验证组(17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建模组数据构建ACLF患者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使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H-L检验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区分度和校准度评价。在风险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风险评分工具,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纳入ACLF患者585例,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为36.41%。建模组和验证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71%和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热、咳嗽、合并其他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2种、股静脉置管治疗及Child-pugh分级是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9(0.928~0.970),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80.5%,H-L检验Х^(2)=9.850,P=0.276。模型预测、校准度较好。开发的评分工具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66,临界值为16分。结合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评分-概率对照图将患者分为低、中、中高及高风险4个等级。对应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80.5%,H-L检验Х^(2)=6.005,P=0.650。将风险评分工具初步应用到临床中,显示模型的准确率为86.8%。结论风险评分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帮助医护人员临床快速、便捷、早期识别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肺部感染 评分工具 护理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王李晶子 李沛 +5 位作者 张野 连建奇 张岚 吴沙沙 石聪敏 党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6-1202,共7页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2022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585例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13例)和未感...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2022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585例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13例)和未感染组(37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585例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13例,感染率为36.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OR=2.463,P=0.047)、合并其他部位感染(OR=2.218,P=0.004)、股静脉置管(OR=2.520,P<0.001)及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OR=2.969,P<0.001)为ACLF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建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Logit(P)=-1.869+0.90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0.755×合并其他部位感染+0.924×股静脉置管+1.088×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ROC曲线提示预测较好,AUC为0.753,95%CI为0.700~0.77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3.839,P=0.698。结论ACLF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股静脉置管及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是其危险因素,构建的危险因素模型可较好的预测ACLF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研究
11
作者 李赟 杜虹 +3 位作者 党肖 李沛 连建奇 李孝锋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46例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老年HFRS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 目的探讨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重症预警指标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146例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老年HFRS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轻型、中型)(n=64)和重症组(重型、危重型)(n=82)。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RS重症预警指标,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重症组入院时发热、纳差、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球结膜水肿、肾区叩击痛及多期重叠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和多期重叠是老年HFRS重症预警指标。结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需重视老年HFRS重症的预警指标,疾病早期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及多期重叠的患者,病情往往向重症进展,需早期干预并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老年 重症 预警指标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西安市某医院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特征及因素分析
12
作者 马娇娇 王欢 +3 位作者 党肖 冯伟 袁敏 王延妮 《医学动物防制》 202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2020—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3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组,依据病毒感染情况将研究组分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组(n... 目的探讨2020—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特征及相关因素,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20—2022年西安市某医院3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组,依据病毒感染情况将研究组分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组(n=150)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组(n=150);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00),对比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感染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病原体,占55.56%;离退休人员、半年内未进行肝检测、既往有肝炎病史、经常食用生/炝贝壳类、饭前便后偶尔洗手、有合并症、有饮酒史、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高水平均为乙肝和丙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14、1.211,2.235、1.356,1.643、2.036,1.012、1.561,2.198、1.735,2.315、2.116,1.476、1.896,1.638、2.013,1.137、1.467,2.011、1.569,1.767、1.333,均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定量低水平为乙肝(OR=0.454,95%CI:0.023~0.769)和丙肝(OR=0.572,95%CI:0.103~0.873)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菌,职业、半年肝检测、既往肝炎病史、食用生/炝贝壳类、饭前便后洗手、合并症、饮酒史、ALT、APTT、PT、TT和Fbg表达水平均会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风险,应作为后续病毒性肝炎的重点防护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临床感染特征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医护人员的疲劳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瑞娟 邓光华 +4 位作者 仲月霞 李沛 张楠 王慧泉 王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1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为了探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疲劳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心率变异性特征在疲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等高强度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疲劳预警,本研究对COVID-19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 为了探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疲劳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心率变异性特征在疲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等高强度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疲劳预警,本研究对COVID-19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时随着疲劳度的增加,HRV的相应变化进行分析。共采集了78例医护人员工作时的心电数据,及其填写的疲劳度问卷量表,提取了不同疲劳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特征指标,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HR与LFn/HFn两项指标在体力疲劳、脑力疲劳、以及体力+脑力综合疲劳的不同疲劳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研究的HRV参数中,随着疲劳度的增加,部分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参数数值呈现明显的单调递增或递减趋势。疲劳度在医护人员的性别、年龄、工作环境的不同因素中也存在差异。心率变异性与疲劳状态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动态心率监测能够为疲劳评估提供依据,在疲劳风险预警中发挥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护人员 疲劳度 心率变异性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党便利 康文臻 +7 位作者 毕铭辕 李建辉 陈昭云 李姝鹏 刘青 孙永涛 蔡卫平 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1-546,共6页
目的观察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就诊的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 目的观察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的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7月—2021年5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就诊的已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获得HIV持续抑制的、慢性丙型肝炎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患者10例,将原ART方案转换为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共32周,于转换后第4周开始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12周,监测10例患者转换艾考恩丙替抗HIV治疗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前后体质量、BMI、HCV基因型、AFP、肝脏硬度值、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量、CD4+T/CD8+T(简称CD4/CD8)比值、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指标、HIV RNA、HCV RNA、SVR12、SVR24及不良反应发生。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相较于抗HIV治疗基线(原ART方案),10例患者(HCV基因2a和1b型)转换艾考恩丙替治疗4周后,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20 IU/mL),Alb水平下降(Z=-2.801,P=0.0037),其他指标均保持稳定,且患者自我报告原ART方案的抗HIV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改善。艾考恩丙替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4周后的HCV RNA低于检测下限(15 IU/mL),SVR12和SVR24均达100%;相较于抗HCV治疗基线,治疗12周患者ALT(Z=-2.732,P=0.0048)和AST(Z=-2.501,P=0.0107)均显著下降;而TC(Z=-2.797,P=0.0039)及LDL-C(Z=-2.343,P=0.0185)均较显著回升,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01),其他指标均正常。结论转换艾考恩丙替及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HCV初治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两药的联合既避免了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又可获得极高的HCV治愈率,并维持HIV持续病毒学抑制,联合治疗期间TC及LDL-C水平短暂升高,可能反映了HCV感染导致的脂代谢紊乱及该治疗方案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IV感染 抗病毒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及微卫星稳定型胃癌的免疫分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麻婧 钱美睿 +5 位作者 李建辉 李潇 韩渭丽 李增山 吴开春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7-932,共6页
目的探讨CD8、CD68、PD-1及PD-L1在微卫星稳定型(MSS)/不稳定型(MSI)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微卫星状态对胃癌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连续的胃癌病例,记录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CD8、CD68、PD-1及PD-L1在微卫星稳定型(MSS)/不稳定型(MSI)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微卫星状态对胃癌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连续的胃癌病例,记录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胃癌石蜡切片中错配修复分子MLH1、MSH2、MSH6、PMS2,CD8、CD68、PD-1、PD-L1表达水平。采用Log-rank法分析不同组间的生存预后。结果 60例胃癌中MSI胃癌病例15例(25.0%)。MSS胃癌及MSI胃癌中CD8、PD-1及PD-L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D68在MSS胃癌中表达高于MSI胃癌(P=0.046)。MSI胃癌以Ⅱ型免疫分型(CD8-PD-L1-)为主,占46.67%,MSS胃癌以Ⅱ型和Ⅳ型(CD8+PD-L1-)为主,占33.33%和31.11%。MSI胃癌5年疾病无进展(P=0.036)及总体生存预后(P=0.041)优于MSS胃癌。结论 MSI胃癌组织微环境存在钝性免疫反应,但生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 免疫分型 胃癌
下载PDF
动态心率分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肺功能评估和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仲月霞 李沛 +4 位作者 张楠 刁小飞 陈瑞娟 王慧泉 王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1年第3期252-255,280,共5页
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化可能与“炎症风暴”有密切关系。观察COVID-19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以及肺部CT与白介素6指标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化可能与“炎症风暴”有密切关系。观察COVID-19患者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以及肺部CT与白介素6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衡量COVID-19病情程度提供参考。应用远程无线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COVID-19患者卧床、6 min运动状态心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与肺部CT病变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分析,平均心率HR在不同炎症程度下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RV的时域、频域参数随着炎症程度的加深,产生了递增或递减趋势的变化,其中患者的RMSSD、pNN50不断降低,LFn/HFn、LFn和HFn也具有明显的变化。通过观测这些HRV参数的变化,对临床上COVID-19患者的评估预警和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率变异性 炎症 监测 评估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预后评估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毕占虎 王临旭 连建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1-1676,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功能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全球尚无统一定义标准。其显著特征是肝病进展迅速,常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高。慢性肝病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最为常见。感染、酒...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功能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全球尚无统一定义标准。其显著特征是肝病进展迅速,常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高。慢性肝病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最为常见。感染、酒精、肝毒性药物等是其发生的主要诱因,但有高达40%~50%的ACLF病例没有可识别的诱发因素。早期发现并准确评估病情对ACLF患者至关重要,但目前仍缺乏早期预警并准确评估病情的理想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器官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肝移植是唯一能够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以及肝移植的时机仍存在一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璟 杜虹 +1 位作者 王晓艳 王平忠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是...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是HFRS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国内外学者尽管在汉坦病毒致病机制方面开展了诸多研究,如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反应、宿主遗传与细胞凋亡、血小板减少与功能障碍、血管内皮损伤等,但HFRS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效治疗药物,深入探讨汉坦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治疗药物仍是汉坦病毒/HFR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HFR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汉滩病毒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抗病毒治疗及疫苗研发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海峰 杜虹 +1 位作者 伊宏煜 连建奇 《传染病信息》 202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一直是流行高发区,患者占所有HFRS患者一半以上,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脏损害...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一直是流行高发区,患者占所有HFRS患者一半以上,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脏损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尽管抗病毒治疗和疫苗免疫接种可以防治汉坦病毒感染,但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进步,汉坦病毒的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基于近年体内外研究及临床试验结果,对HFRS抗病毒治疗和疫苗研发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抗病毒 利巴韦林 汉坦病毒 疫苗
下载PDF
HCV感染者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和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沛欣 边培育 +5 位作者 叶传涛 郑煦暘 范超 张颖 贾战生 周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DAA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衰老、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HCV感染者26例,患者接受索磷布韦联合达卡他韦片治疗。并纳入治愈者22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淋巴细胞上SIRT1、CD57、PD-1、Tim-3等相关分子表达,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p21、p53表达水平,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样本外周血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RT1、PD-1、Tim-3在3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 712、4. 202、4. 575,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CD8+T细胞上SIRT1、PD-1、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 05),HCV治愈组Tim-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5),HCV治愈组SIRT1、PD-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p53、p21在3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 144、6. 594,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治愈组和HCV组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01),p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 05),HCV组和HCV治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IL-6、TNFα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920、6. 337,P值均<0. 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组外周血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 05),HCV治愈组IL-6和TNF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 0. 05),与HCV组相比,HCV治愈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07)。结论 HC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衰老,经DAA治疗后衰老缓解,CD8+T淋巴细胞功能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抗病毒药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细胞衰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