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CBL联合模拟训练平台教学法在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相关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铁娅滕 赵星成 +5 位作者 李程飞 李曦 潘益凯 范洁怡 孙喜庆 王永春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PBL、CBL教学法联合模拟训练平台的教学模式在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相关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22年航空航天医学课程授课对象(八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学员5人和航空军医任职培训学员64人,共69人)为... 目的 探讨以PBL、CBL教学法联合模拟训练平台的教学模式在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相关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22年航空航天医学课程授课对象(八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学员5人和航空军医任职培训学员64人,共6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航空军医任职培训学员随机分为2组,32人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为对照组,八年制学员5人及航空军医任职培训学员32人采用PBL、CBL联合模拟训练平台教学法为试验组。在教学结束后结合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和部队调研结果,比较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采用PBL、CBL教学法联合模拟训练平台的教学模式组的学员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及学员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PBL+CBL教学法组(P<0.05),同时部队调研结果显示,采用PBL、CBL教学法联合模拟训练平台的教学模式教学后,相比于对照组学员,试验组学员掌握抗荷动作的效果及指导飞行员进行加速度训练的比例大幅提升。结论 将PBL、CBL联合模拟训练平台教学法应用于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相关教学中,可以有效帮助学员掌握复杂性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并积极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教学应用 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 加速度生理训练
原文传递
“讲演练纠评”五步教学法在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同梅 铁娅滕 +4 位作者 范洁怡 李程飞 潘益凯 李曦 赵星成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讨“讲演练纠评”五步教学法在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17级八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和2021年、2022年航空军医任职教育培训班学员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21年航空军医任职教育培... 目的 探讨“讲演练纠评”五步教学法在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17级八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和2021年、2022年航空军医任职教育培训班学员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21年航空军医任职教育培训班学员采用传统讲授法(66人),试验组为2017级八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5人)和2022年航空军医任职教育培训班学员(42人)采用“讲演练纠评”五步教学法,根据成绩和满意度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对照组学员理论知识随堂测试成绩为(7.39±1.16)分,试验组为(8.96±0.48)分(满分10分,P<0.01);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为(14.93±1.47)分,试验组为(16.97±1.64)分(满分20分,P<0.01)。试验组中89.36%的学生(42/47)认可“讲演练纠评”五步教学法。结论 “讲演练纠评”五步教学法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学实践课的授课效果,为其他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步教学法 航空航天医学 航空航天心血管生理学 实践课程
原文传递
我国航空航天重力生理学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喜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5,12,共6页
航空航天飞行中重力环境变化可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重力变化生物效应的医学防护亟待解决。国内相关课题组在此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明确了变重力对心血管和脑的影响机制,研制出新型训练和防护装备,制订了综合性防护方案,有效... 航空航天飞行中重力环境变化可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重力变化生物效应的医学防护亟待解决。国内相关课题组在此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明确了变重力对心血管和脑的影响机制,研制出新型训练和防护装备,制订了综合性防护方案,有效提升了我国航天员、飞行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其健康和安全,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医学事业的发展。本文总结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重力生理学研究取得的发展成就,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对促进航空航天重力生理学科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超重 血管 心血管功能失调 前庭功能 下体负压 人工重力 抗荷训练
下载PDF
新时代航空医学保障的挑战与创新
4
作者 孙喜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9,共5页
新型战机特性、新的作战要求和特殊飞行环境对飞行人员身心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给航空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国内相关团队聚焦航空兵部队实战需求,开展了航空医学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创建了新型前庭功能和前庭错觉模拟训练技术,研制了高原... 新型战机特性、新的作战要求和特殊飞行环境对飞行人员身心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给航空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国内相关团队聚焦航空兵部队实战需求,开展了航空医学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创建了新型前庭功能和前庭错觉模拟训练技术,研制了高原微压训练舱和水下逃生训练设备,制定了颈腰伤病综合防治方案,推进解决制约飞行人员作业效能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航空医学保障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以及成果应用对提高飞行人员作业效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将对推动航空医学学科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推拉效应 前庭功能 前庭错觉 颈腰伤 下体负压 抗荷训练 水下逃生
下载PDF
高原习服的训练方法及其在军事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永春 李嘉翔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自然条件给驻训官兵的生理健康和作战效能带来极大挑战。在高海拔地区,适应不良会导致机体出现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急性高原病。既往研究表明,阶梯习服是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的有效策略。此外,间歇性低氧和预先... 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自然条件给驻训官兵的生理健康和作战效能带来极大挑战。在高海拔地区,适应不良会导致机体出现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急性高原病。既往研究表明,阶梯习服是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的有效策略。此外,间歇性低氧和预先模拟海拔训练等非药物预防措施也被证明可以有效促进高原习服。传统的习服策略需要较长时间,不利于军事人员快速进入高原。本文综述了针对进入高海拔地区人群的不同习服方法,以此为科学高效的高原习服训练策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 习服 高原训练 军事训练
原文传递
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评定与训练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国栋 孙喜庆 《空军航空医学》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飞行人员在机动飞行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加速度作用,从而引起飞行人员晕机反应和飞行错觉,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前庭功能训练对提高飞行人员前庭功能稳定性和降低空晕病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亟待发展新型前庭功能训练技术,从而有... 飞行人员在机动飞行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加速度作用,从而引起飞行人员晕机反应和飞行错觉,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前庭功能训练对提高飞行人员前庭功能稳定性和降低空晕病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亟待发展新型前庭功能训练技术,从而有效提高训练效果。笔者回顾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设备的研发过程,重点总结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评定和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三维滚轮技术在飞行人员前庭功能评定和训练中的建议方案和应用前景。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评定和训练技术为未来提升飞行人员抗眩晕能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滚轮 前庭功能 评定 训练 飞行人员
下载PDF
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黎舒涵 潘益凯 +2 位作者 周好斌 王永春 孙喜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830-833,共4页
目的研制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系统,为飞行人员开展前庭性错觉地面模拟训练提供手段。方法利用电磁驱动的旋转装置、以主支撑轴为圆心沿水平地面做回转转动,同时配合座椅前后位置移动、座椅靠背角度调节以及受试者头部位置变化,实现对地... 目的研制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系统,为飞行人员开展前庭性错觉地面模拟训练提供手段。方法利用电磁驱动的旋转装置、以主支撑轴为圆心沿水平地面做回转转动,同时配合座椅前后位置移动、座椅靠背角度调节以及受试者头部位置变化,实现对地面环境复合加速度的模拟,从而诱发各种前庭性错觉。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预先设定各种参数,对受试者进行前庭性错觉地面模拟训练。测试了26名受试者在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系统运行多个阶段下,不同类型前庭性错觉诱发情况及其发生率。结果利用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系统可以诱发出形态多样的前庭性错觉,其中训练系统启动加速阶段的错觉诱发率是23.1%,训练系统匀速旋转复合头部倾动阶段的错觉诱发率为66.7%,训练系统匀速旋转复合头部转动阶段的错觉诱发率为92.3%,训练系统匀速旋转复合座椅向外移动阶段的错觉诱发率为83.3%,训练系统制动减速阶段的错觉诱发率为57.7%。结论研制的前庭性错觉模拟训练系统可以在地面环境诱发出多种前庭性错觉,为飞行人员开展前庭性错觉地面模拟训练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错觉 模拟训练 空间定向障碍
下载PDF
无人机操作员心理品质训练系统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铁娅滕 李曦 +6 位作者 王瀚 李程飞 潘益凯 赵星成 范洁怡 孙喜庆 王永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73-976,981,共5页
目的通过开发无人机操作员心理品质训练系统,训练提升无人机操作员的能力素质,从而适应无人机装备的高速发展,提升空军作战效能。方法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筛选出无人机操作员关键心理品质相关重要指标,选取120名被... 目的通过开发无人机操作员心理品质训练系统,训练提升无人机操作员的能力素质,从而适应无人机装备的高速发展,提升空军作战效能。方法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筛选出无人机操作员关键心理品质相关重要指标,选取120名被试,每20人分为一个大组,共6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对照组(n=10)、实验组(n=10);6个大组的实验组分别进行注意力分配、持续注意、反应速度、认知转换、工作记忆、逻辑推理6个心理能力的训练,对照组不训练只接受同步测试。对比训练前后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专项训练后6种主要心理品质均显著提升,参训人员注意力分配能力提高15.1%、持续注意能力提升14.8%、反应速度能力提高23.2%、认知转换能力提高6.8%、工作记忆能力提高30.0%、逻辑推理能力提高28.8%,总体平均提升率为19.7%。结论本研究自主研发构建的无人机操作员关键心理品质基础训练系统,为无人机操作员的心理能力训练提供了训练方案与平台,提高了无人机操作员的心理品质,使其更好地应对无人机操作员的工作任务,提升空军作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操作员 心理品质 训练系统
下载PDF
生理信号监测在飞行员抗荷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9
作者 秦聪聪 李心航 +2 位作者 李曦 王永春 李卓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飞行员在驾驶高性能战斗机时常常受到持续高加速度负载,这对飞行员抗荷能力要求较高,飞行员必须经过系统的抗荷能力训练以应对这一负荷,抗荷能力不足极易发生黑视或意识丧失,威胁飞行员生命安全。抗荷训练是飞行人员的必修科目,随着各... 飞行员在驾驶高性能战斗机时常常受到持续高加速度负载,这对飞行员抗荷能力要求较高,飞行员必须经过系统的抗荷能力训练以应对这一负荷,抗荷能力不足极易发生黑视或意识丧失,威胁飞行员生命安全。抗荷训练是飞行人员的必修科目,随着各种无创生理监测设备的应用,对飞行员抗荷训练进行医务监督,对提高训练效果、预防损伤等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以飞行员抗荷训练为背景,解读心率、血压、血氧、呼吸机能、肌电肌力等生理参数在抗荷训练过程中的意义,对医务监督和抗荷训练的具体应用、未来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旨在为飞行员科学高效的抗荷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为抗荷训练及飞行员生理变化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训练 抗荷动作 飞行员 医务监督 生理信号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及内质网应激在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倩 孙志宏 孙喜庆 《心脏杂志》 202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失重环境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其中心脏和血管结构及功能重塑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功能性失调,对航天员的工作效能及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琥珀酰化修饰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近来研究表明其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 失重环境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其中心脏和血管结构及功能重塑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功能性失调,对航天员的工作效能及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琥珀酰化修饰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近来研究表明其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模拟失重效应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并有多项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与众多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琥珀酰化修饰及内质网应激在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中的相关研究,并提出将两者结合研究,以期为失重下心血管功能失调的防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琥珀酰化修饰 内质网应激 代谢 心血管功能
原文传递
失重性骨丢失的关键调控circRNA筛选与ceRNA网络构建
11
作者 王栋 李程飞 +4 位作者 李曦 赵子怡 李嘉翔 闫铭 王永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筛选模拟失重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对差异表达circRNA(DEcir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部分验证,从分子水平探讨失重性骨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骨形态发生...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筛选模拟失重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对差异表达circRNA(DEcir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部分验证,从分子水平探讨失重性骨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小鼠BMSCs成骨分化,分为地面对照组(Ground组)和模拟微重力组(SMG组)。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对样本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选与分析两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一步构建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共鉴定出18个DEcircRNA,其中7个上调和11个下调circRNA。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DEcircRNA的源基因主要富集在调节细胞分化和调节细胞增殖等功能,并显著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和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CeRNA调控网络的建立可更深入了解DEcircRNA的生物学作用。通过qRT-PCR方法验证了6个DEcircRNA,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HT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阐明了18个DEcircRNA在失重性骨丢失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后续研究失重性骨丢失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失重性骨丢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通量测序 circRNA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对人体24 h头低位卧床脑电功率谱密度的影响
12
作者 刘智 黎舒涵 +7 位作者 李程飞 潘益凯 孙科伟 张云飞 李晓英 王永春 崔光彬 孙喜庆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观察24 h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电图(EEG)变化特点及穴位电刺激干预效果。方法将22名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对照组头低位卧床24 h,电针组头低位卧床24 h后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分析比较卧床前后两组受试者... 目的观察24 h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期间脑电图(EEG)变化特点及穴位电刺激干预效果。方法将22名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对照组头低位卧床24 h,电针组头低位卧床24 h后刺激双侧内关穴30 min。分析比较卧床前后两组受试者静息态EEG信号功率谱密度(PSD)变化及心境状态变化。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头低位卧床24 h后各脑区θ、α频带PSD普遍降低,右颞叶θ频带PSD及右中央区、右顶叶和左枕叶α频带PSD显著降低(P<0.05),卧床后心境状态量表(POMS)的疲劳、抑郁和愤怒评分及消极情绪纷乱总分显著升高(P<0.05),精力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右额叶θ频带PSD显著降低(P<0.05),卧床后POMS抑郁评分有降低趋势。结论24 h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效应改变了静息时部分脑区的θ和α频带活动,同时更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产生。电针刺激调节了右额叶θ频带的活动,对各脑区α频带活动可能存在正性调节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头低位卧床引起的不良情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内关穴 头低位卧床 脑电图
下载PDF
三维滚轮训练对人体前庭功能稳定性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弘丽 宋艳琪 +4 位作者 高原 李程飞 潘益凯 王永春 孙喜庆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后被试者心率、血压、瞳孔直径和前庭症状的变化,为建立飞行人员三维滚轮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名健康青年男性被试者利用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系统分别进行一轴向、二轴向和三... 目的通过观察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后被试者心率、血压、瞳孔直径和前庭症状的变化,为建立飞行人员三维滚轮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名健康青年男性被试者利用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系统分别进行一轴向、二轴向和三轴向旋转前庭刺激训练,每轴向训练持续时间3 min,各轴向训练中间间隔(10~20)min。记录被试者训练前后血压、心率、瞳孔对光反射和前庭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被试者分别进行三个轴向旋转训练后,前庭症状评分显著升高(P<0.05),前庭功能稳定性分级为:0度7人,Ⅰ度3人,Ⅱ度1人,Ⅲ度0人;被试者右眼对光反射瞳孔最小直径显著降低(P<0.05)。被试者在二轴向和三轴向旋转时的心率较训练前和一轴向旋转时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用三维滚轮前庭功能训练系统对被试者分别进行三个轴向的旋转刺激可产生适度的前庭反应,其中二轴向和三轴向旋转时的心率显著增加。本研究为飞行员三维前庭功能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滚轮 前庭刺激 血压 心率 瞳孔对光反射
原文传递
Piezo通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媛 赵星成 +1 位作者 王永春 孙喜庆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73-578,共6页
机械传导在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生理功能的实现以及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iezo1、Piezo2是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皆有表达,同源三聚体的结构可以使它们便利地感受局部血流增加引起的剪切力以及血压升高... 机械传导在心血管系统的发育、生理功能的实现以及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Piezo1、Piezo2是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皆有表达,同源三聚体的结构可以使它们便利地感受局部血流增加引起的剪切力以及血压升高使细胞膜拉伸的机械刺激,进而转导为生物信号。Piezo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主要可以通过Ca^(2+),而Ca^(2+)作为第二信使,下游的信号通路在血压调节、血管张力变化中具有关键作用。我们系统总结了Piezo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功能及其在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 心血管系统发育 血压调节 肺动脉高压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回转模拟失重对共培养体系血管内皮细胞Notch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益凯 李程飞 +6 位作者 孟欣 高原 石菲 赵疆东 杨长斌 孙喜庆 王永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69-273,278,共6页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共培养的细胞模型体系中HUVECs的Notch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方法:分别取HUVECs和HASMCs,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组,共培养48 h时,观察HUVECs形态;提...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共培养的细胞模型体系中HUVECs的Notch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方法:分别取HUVECs和HASMCs,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组,共培养48 h时,观察HUVECs形态;提取两组HUVECs细胞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otch3、Jagged1、c-Src和RBP-Jκ蛋白表达。结果:共培养48 h时,正常重力组HUVECs细胞呈现为多角形、以"铺路石"样紧密排列,模拟失重组HUVECs则多为圆形、边角变钝;与正常重力组比较,模拟失重组HUVECs中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3、Jagged1、c-Src及RBP-Jκ的表达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模拟失重可引起共培养模型中HUVECs细胞Jagged1和Notch3的蛋白表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c-Src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共培养 NOTCH3
下载PDF
渐进式三维滚轮训练对男性前庭功能稳定性和心血管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益凯 张刘伟 +9 位作者 杨涵 高原 黎舒涵 李程飞 李曦 范洁怡 铁娅滕 赵星成 王永春 孙喜庆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三维滚轮训练对男性前庭功能稳定性和心血管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名前庭功能稳定性较差的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为期6 d、每天1次的渐进式三维滚轮训练。在训练前后利用电动转椅对被试者的前庭功能和心血管调节能力进行... 目的探讨渐进式三维滚轮训练对男性前庭功能稳定性和心血管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名前庭功能稳定性较差的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为期6 d、每天1次的渐进式三维滚轮训练。在训练前后利用电动转椅对被试者的前庭功能和心血管调节能力进行评价,观察在此过程中被试者前庭功能分级、Graybiel运动病评分、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三维滚轮训练6 d后被试者的Graybiel运动病评分显著降低(P<0.05),前庭功能合格率从训练前的66.7%提高至91.7%。在训练开始前,被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测试后较测试前均显著升高(P<0.05),电动转椅测试中的归一化低频功率(LFn)显著低于测试前(P<0.05),测试后的LFn显著高于测试中(P<0.05),测试中的归一化高频功率(HFn)显著高于测试前(P<0.05),测试后的HFn显著低于测试中(P<0.05);在训练结束后,被试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测试后的LFn显著高于测试前和测试中(P<0.05),测试后的HFn显著低于测试前和测试中(P<0.05);在训练前后,测试后的LF/HF均显著高于测试中(P<0.05)。结论渐进式三维滚轮训练可提高男性前庭功能稳定性,增强心血管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滚轮训练 前庭功能稳定性 心血管调节能力 电动转椅
原文传递
模拟失重下EphrinB2/EphB4通路在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萌 李程飞 +5 位作者 潘益凯 李曦 铁娅滕 赵星成 范洁怡 王永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究模拟失重下EphrinB2/EphB4通路对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探索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失调的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利用细胞回转器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共培养体... 目的探究模拟失重下EphrinB2/EphB4通路对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为探索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失调的机制提供思路。方法利用细胞回转器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的共培养体系进行模拟失重处理,分为正常重力(Control)组、模拟失重(MG)组,培养48 h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ASMCs中EphB4、EphrinB2的表达变化情况,加入EphB4抑制剂NVP-BHG712,观察其对模拟失重下共培养体系中HASMCs的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HASM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等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尾悬吊28 d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中EphB4的表达情况。结果HAECs和HASMCs共培养48 h后,与Control组相比,MG组HASMCs中EphB4和EphrinB2水平明显升高(P<0.05),α-SMA及Bax表达显著下降(P<0.05),PCNA与Bcl-2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MG组相比,共培养体系中加入EphB4通路抑制剂NVP-BHG712可以使模拟失重下的HASMCs中Bax和α-SMA表达显著升高(P<0.05),PCNA和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模拟失重效应通过EphrinB2/EphB4通路促进共培养体系中HASMCs的增殖,促进HAECs和HASMCs共培养体系中HASMCs向合成表型转换,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共培养 血管平滑肌细胞 EphrinB2/EphB4 凋亡
下载PDF
回转模拟失重对共培养体系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原 潘益凯 +6 位作者 李程飞 孟欣 石菲 赵疆东 杨长斌 孙喜庆 王永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回转模拟失重对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HUVECs与HASMCs共培养模型,以细胞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组;共培养48 h时,观察HASMCs形态,采... 目的:探讨回转模拟失重对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HUVECs与HASMCs共培养模型,以细胞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分为正常重力组和模拟失重组;共培养48 h时,观察HASMCs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HASMCs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Bcl-2相关X(Bax)蛋白表达,分析模拟失重对共培养的H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共培养48 h时,与正常重力组比较,模拟失重组HASMCs形态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PCNA及Bax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 05)、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 05)。结论:模拟失重48 h可抑制与HUVECs共培养的HASMCs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平滑肌细胞 共培养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似昼夜节律与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捷 刘子龙 +2 位作者 高玉雯 铁娅滕 赵星成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体便开始不断进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包括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每日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机体内部呈现出一种内源的、可调适的、以近似24 h为一周期波动的生命过程称为似昼夜节律。多种生理、心理活动诸如睡眠-觉醒... 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体便开始不断进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包括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每日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机体内部呈现出一种内源的、可调适的、以近似24 h为一周期波动的生命过程称为似昼夜节律。多种生理、心理活动诸如睡眠-觉醒、体温、血压、激素的分泌等都呈现出似昼夜节律特征,而似昼夜节律特征的维持依赖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和各组织器官时钟基因的正常表达。大量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时钟基因表达或似昼夜节律活动能够维持机体代谢的稳态,而时钟基因的突变或似昼夜节律活动的紊乱会导致机体代谢稳态的失衡,甚至引起多种代谢相关疾病。本文综述了似昼夜节律与机体糖脂代谢的关系并分析以时钟基因或节律调控为靶点在代谢相关疾病治疗方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昼夜节律 糖代谢 脂代谢 时钟基因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一帆 李程飞 +2 位作者 卢怡阳 王永春 闫铭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长期失重对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及稳定状态提出了新挑战。研究表明,机体血管系统对机械应力高度敏感,在失重或模拟失重环境下,血管会随着重力的变化而发生形态和功能变化,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重要组成部... 随着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长期失重对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及稳定状态提出了新挑战。研究表明,机体血管系统对机械应力高度敏感,在失重或模拟失重环境下,血管会随着重力的变化而发生形态和功能变化,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就近年来失重对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失重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主要成分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微重力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