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光国 宋凡 +3 位作者 冯甜 陆云阳 李骅 汤海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162-165,共4页
创新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军队卫勤保障力量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当前我军人才结构调整改革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思想认识偏差、专业学位特点体现不... 创新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军队卫勤保障力量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当前我军人才结构调整改革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思想认识偏差、专业学位特点体现不够、课程体系军事特色不够、专业实践环节薄弱、综合考核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联合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资源、创新导师制度、改进考核体系等对策措施,对推动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筑牢中药事业的人才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机制 军医大学
下载PDF
放射性心脏损伤防治药物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雅 徐闵 王海波 《心脏杂志》 202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放射治疗所引起的放射性心脏损伤问题日益凸显,降低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心脏并发症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放射性心脏病(RIHD)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RIHD的...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放射治疗所引起的放射性心脏损伤问题日益凸显,降低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心脏并发症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放射性心脏病(RIHD)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RIHD的一些常见临床症状,重点阐述了抗辐射损伤药物、心脏保护类药物对RIHD的防治研究情况,以期为研究药物对RIHD进行预防和治疗的策略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病 肿瘤 放射疗法 防治药物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高等医药院校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骅 邱鹏程 +4 位作者 毕琳琳 陆云阳 辛春艳 谭光国 汤海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60-63,共4页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使之紧密切合学科发展前沿,本文总结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对课程的改革方法进行了...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使之紧密切合学科发展前沿,本文总结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对课程的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思考与总结,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改进课程内容、改革考核标准及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等具体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TRPV1通道在小鼠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师雨琛 李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如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近年来研究发现,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通道与纤... 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如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近年来研究发现,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通道与纤维化密切相关。该通道被激活后可使胞内阳离子浓度升高,引起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特别是在调控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深入研究TRPV1通道参与组织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动物模型已成为了该类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将综述TRPV1通道在小鼠心脏、肾、胰腺等脏器纤维化中的作用,对TRPV1通道参与调控纤维化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以期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通道 小鼠模型 信号通路 药物靶点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在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张彬 朱翰朝 +6 位作者 孙赫 江丽青 宋凡 蒋鹏程 金振晓 段维勋 俞世强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在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AAD)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饮水加入β-氨基丙腈(BAPN)[1g/(kg·day)]构建小鼠TAAD模型,采用腹腔注射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Ⅰ)[20mg/(kg·day)]清除NETs。80只3周...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诱捕网(NETs)在小鼠胸主动脉瘤和夹层(TAAD)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饮水加入β-氨基丙腈(BAPN)[1g/(kg·day)]构建小鼠TAAD模型,采用腹腔注射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Ⅰ)[20mg/(kg·day)]清除NETs。8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V)、对照+DNaseⅠ组(Con+DNaseⅠ)、BAPN+V组和BAPN+DNaseⅠ组。4周后记录各组小鼠TAAD发生率和破裂率,主动脉弓超声测量胸主动脉最大内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结构改变,纤维组织染色观察主动脉壁弹力纤维断裂,试剂盒检测血清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循环核酸(cfDNA)和核小体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itH3、髓过氧化物酶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荧光表达,末端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citH3、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乙酰化叉头转录因子1和乙酰化肿瘤抗原p53表达。结果Con+V组及Con+DNaseⅠ组TAAD发生率与破裂率均为0,BAPN+V组TAAD发生率和破裂率为90.0%和55.0%,BAPN+DNaseⅠ组TAAD发生率和破裂率为50.0%和30.0%。与Con+V组比较,BAPN+V组小鼠主动脉内径增大,血管壁扩张伴弹力纤维断裂明显;血清citH3、cfDNA和核小体水平上升,主动脉NETs生成增多;主动脉炎症和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SIRT1信号通路表达下调(P<0.01)。与BAPN+V组比较,BAPN+DNaseⅠ组小鼠主动脉内径减小,血管壁损伤及弹力纤维断裂减轻;血清citH3、cfDNA和核小体水平下降,主动脉NETs生成减少;主动脉炎症和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弱,SIRT1信号通路表达上调(P<0.01)。结论小鼠TAAD的发生与NETs抑制SIRT1信号通路进而上调胸主动脉炎症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而NETs抑制剂DNaseⅠ能减少TAAD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血管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诱捕网 胸主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炎症 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小鼠
下载PDF
艽龙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6
作者 常瑛 肖会敏 +3 位作者 王四旺 翟欣 刘铁明 田云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7-11,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艽龙胶囊在大鼠体内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特性。方法大鼠灌胃给予1.2 g/kg的艽龙胶囊后,采用HPLC法分析艽龙胶囊在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胃、胰腺、大脑、十二指肠、结肠、回肠)10、60、... 目的分析艽龙胶囊在大鼠体内入血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特性。方法大鼠灌胃给予1.2 g/kg的艽龙胶囊后,采用HPLC法分析艽龙胶囊在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胃、胰腺、大脑、十二指肠、结肠、回肠)10、60、120、240、360、540 min的药物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入血主要成分为马钱苷酸(Loga)、獐牙菜苦苷(Swert)、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Glu)、龙胆苦苷(Gent)和獐牙菜苷(Sweroside,Swero)等5种成分;大鼠灌胃给药后,于60 min时各有效成分在血浆及组织中达到较高的浓度,各有效成分在胃肠道中均较高,其中龙胆苦苷含量最高。大脑和肺中含量均较低。结论建立的HPLC法准确、方便,适用于艽龙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研究;血浆及组织中,尤其是消化器官中上述5种成分含量较高,说明其可能是制剂的主要功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龙胶囊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龙胆苦苷 马钱苷酸
下载PDF
华重楼的化学成分研究
7
作者 王冰雯 张从钰 +7 位作者 田韵远 曹宇 张倩 袁晓峰 魏伊莎 汤海峰 陆云阳 盖守昌 《中南药学》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陕产华重楼根茎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HPD 100型大孔树脂、硅胶层析柱、RP-18、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Flash快速制备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技术,从华重楼根茎乙醇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中... 目的研究陕产华重楼根茎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HPD 100型大孔树脂、硅胶层析柱、RP-18、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Flash快速制备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技术,从华重楼根茎乙醇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单体成分,通过波谱数据分析结合化学水解、衍生的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ecdysone(1)、shidasterone(2)、spongipregnoloside A(3)、prosapogenin A(4)、polyphyllinⅥ(5)和(3β,25R)-3-羟基螺甾烷-5-烯-7-酮-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和2为蜕皮激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为孕甾烷醇型皂苷,化合物4、5和6为异螺甾烷醇型皂苷,其中化合物2、4和6为首次在华重楼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重楼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8
作者 朱钰璞 张维敏 +3 位作者 武坤 王四旺 余喆 李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单次不同剂量给药后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经单次灌胃(50、100、200 mg·kg^(-1))和静脉注射(10 mg·kg^(-1))给予没食子酸,采用高效液...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单次不同剂量给药后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经单次灌胃(50、100、200 mg·kg^(-1))和静脉注射(10 mg·kg^(-1))给予没食子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质量浓度,用DAS2.1软件拟合分析血浆药物质量浓度-时间数据并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血浆中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0.025~10.00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大鼠分别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1)没食子酸后,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达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0.83±0.15)、(1.71±0.29)、(3.13±0.56)μ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90.00±21.21)、(85.00±12.25)、(93.75±9.92)min,半衰期(t1/2)分别为(153.65±19.45)、(186.67±23.97)、(150.96±12.70)min,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37.07±24.75)、(262.55±22.05)、(501.64±31.64)mg·min·L^(-1);大鼠静脉注射给予10 mg·kg^(-1)没食子酸后,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max为(7.87±0.96)μg·mL^(-1),tmax为(2.00±0.00)min,t1/2为(68.31±7.58)min,AUC0~t为(178.40±44.89)mg·min·L^(-1);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4.71%。结论建立的HPLC法用于没食子酸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简便可靠。单次给药后没食子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下载PDF
云南重楼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文 郑淑娴 +5 位作者 胡晋铭 田韵远 曹宇 陆云阳 刘杨 汤海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851-856,共6页
目的 研究云南重楼根状茎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硅胶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云南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中,纯化得到单体成分。通过NMR、MS等波... 目的 研究云南重楼根状茎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硅胶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云南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中,纯化得到单体成分。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和酸水解等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6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arisyunnanosideⅠ(1)、paristenoside B(2)、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16α,26-三羟基-(23R,25R)-16,23-环胆甾烷醇-5,17(20)-二烯-22-酮-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26-O-β-D-吡喃葡萄糖基-17,22-二羟基-(25R)-呋甾-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parisyunnanoside A(5)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25R)-胆甾-5,17(20)-二烯-16,22-二酮-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云南重楼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重楼 皂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地榆消痔栓制备工艺优选
10
作者 张永强 朱瑞瑞 +2 位作者 颜偌楠 王四旺 李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2期40-46,共7页
目的:优选地榆消痔栓的提取工艺与成型性考察研究。方法:根据组方原则及方中药材的理化特性和各味药的药理作用,分为醇提、水煎煮和原生药直接入药三部分。以大黄素、虎杖苷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醇提工艺,选择乙醇浓度、... 目的:优选地榆消痔栓的提取工艺与成型性考察研究。方法:根据组方原则及方中药材的理化特性和各味药的药理作用,分为醇提、水煎煮和原生药直接入药三部分。以大黄素、虎杖苷含量为综合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醇提工艺,选择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醇提考察因素;以鞣质含量及出膏率为综合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水提考察因素。将醇提及水煎煮浸膏喷雾干燥,所得干膏溶入基质,最后加入冰片。确定地榆消痔栓剂的最终制备工艺。结果:醇提最佳条件:80%乙醇,加6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水煎煮为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 h。分别浓缩醇提液及水提液,喷雾干燥,所得干粉溶入基质,最后加入冰片,注模,脱模即得。结论:地榆消痔栓制备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为后续的生产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消痔栓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HPLC
下载PDF
小花草玉梅的三萜皂苷成分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啸洋 吴君 +4 位作者 皇甫龙韬 刘红 李雪梅 汤海峰 张艳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2-610,共9页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对该植物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对该植物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5种人源肿瘤细胞(HL-60细胞、A549细胞、HepG2细胞、HeLa细胞和U87MG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试验,评估化合物7对U87MG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1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β-O-β-D-吡喃木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β-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saponin B(3)、齐墩果酸-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HN-saponin F(5)、clematoside S(6)、prosapogenin CP4(7)、cussonside B(8)、白头翁皂苷C(9)、clemastanoside D(10)、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刺五加皂苷C3(12)、刺五加皂苷A1(13)、huzhangoside D(14)、刺楸皂苷B(15)和hederacolchisideE(16)。化合物3、4、6~9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强;化合物7能诱导U87MG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呈一定时间依赖趋势。结论分离所得的16个化合物均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苷元C-3位连糖基且C-28位为游离羧基的皂苷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草玉梅 三萜皂苷 鉴定 抗肿瘤活性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下载PDF
重楼皂苷H诱导耐替莫唑胺胶质瘤SHG44R细胞凋亡和焦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光强 薛玉叶 +7 位作者 陆云阳 杜洋 王媛媛 方菲 纪玉强 程光 汤海峰 邱鹏程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5期973-978,共6页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H诱导耐替莫唑胺胶质瘤SHG44R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途径和初步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给药后细胞活力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给药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器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H诱导耐替莫唑胺胶质瘤SHG44R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途径和初步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给药后细胞活力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给药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器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和焦亡的相关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焦亡相关mRNA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重楼皂苷H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HG44R增殖;TEM观察到给药后细胞膜破裂、胞质出现囊泡,提示具有细胞凋亡和焦亡的表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重楼皂苷H剂量依赖性地介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1、Cleaved-N-terminal-GSDMD、IL-1β、IL-18和NLRP3蛋白上调,Bcl-2蛋白下调;RT-q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给药后caspase-1、caspase-11、GSDMD、IL-1β、IL-18和NLRP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重楼皂苷H诱导耐替莫唑胺胶质瘤SHG44R细胞凋亡与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重楼皂苷H 凋亡 焦亡 替莫唑胺 耐药
原文传递
重楼皂苷Ⅶ对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周期阻滞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鹏程 薛玉叶 +7 位作者 孙光强 陆云阳 杜洋 王媛媛 方菲 纪玉强 汤海峰 程光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考察重楼皂苷Ⅶ对耐药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重楼皂苷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涉及下... 目的考察重楼皂苷Ⅶ对耐药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重楼皂苷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涉及下调迁移相关蛋白N-cadherin,β-catenin,TGF-β受体1和smad2。耐药胶质瘤细胞具有天然G_(1)期阻滞现象,重楼皂苷Ⅶ可上调cyclin D1下调P21和P27影响其周期阻滞。结论重楼皂苷Ⅶ具有抗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的作用和进一步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重楼皂苷Ⅶ 迁移 周期阻滞 耐药
原文传递
牛至油及其主要成分的体外抑菌实验 被引量:23
14
作者 许璐 喻毅 +4 位作者 曹宇 李瑶 谢艳华 李捷 王四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072-2075,共4页
目的:比较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和对伞花烃对6株标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以及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头孢曲松钠和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素、对伞花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 目的:比较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和对伞花烃对6株标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以及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头孢曲松钠和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素、对伞花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抑菌圈的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各试药的抑菌效果。结果: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对不同标准菌株均有明显抑菌效果;滤纸片法显示牛至油、香芹酚、百里香酚对选定的6株菌株皆高度敏感,对伞花烃对其菌株耐药。试管二倍稀释法结果表明,牛至油、香芹酚抑菌效果稍强于百里香酚,但这3种植物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菌株相比较弱。结论:牛至油、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具有显著体外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油 香芹酚 百里香素 植物精油 试管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芒果苷、山柰酚和栀子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妍 李瑶 +4 位作者 赵亚妮 许璐 袁佳妮 安军明 王四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芒果苷、山柰酚和栀子苷对酵母联合腺嘌呤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酵母联合腺嘌呤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给药后对小鼠胸腺、脾脏和肾脏指数、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及黄嘌呤氧化... 目的探讨芒果苷、山柰酚和栀子苷对酵母联合腺嘌呤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酵母联合腺嘌呤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给药后对小鼠胸腺、脾脏和肾脏指数、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山柰酚和栀子苷各剂量组均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中UA的含量,并能改善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芒果苷高剂量组和山柰酚低、中、高剂量组及栀子苷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血清XOD活性。结论芒果苷、山柰酚和栀子苷各剂量组均能通过抑制血清XOD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UA的含量,且较别嘌醇毒性和不良反应小,更具安全性,其中山柰酚的降UA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栀子苷 山柰酚 高尿酸血症 黄嘌呤氧化酶(XOD)
下载PDF
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宇 许璐 +6 位作者 李凯峰 朱翰朝 李瑶 李捷 段维勋 王四旺 汤海峰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探究桑叶提取物(MLE)对糖尿病小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及高糖脂饲料(HFD)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Met,200 mg/kg)为阳性对照,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的桑叶提取物... 目的基于氧化应激探究桑叶提取物(MLE)对糖尿病小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及高糖脂饲料(HFD)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Met,200 mg/kg)为阳性对照,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的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灌胃给药,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肝肾功能、心功能、心肌结构变化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的一般情况较差,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BW)降低(P<0.01),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升高(P<0.01),心脏出现了明显的病理结构性改变,心功能显著下降(P<0.01),活性氧簇(ROS)累积增多(P<0.01),SIRT1及SOD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400 mg/kg的桑叶提取物能够显著改善(P<0.01)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能力、心功能、心肌组织结构病变及氧化应激水平。结论桑叶提取物能对糖尿病小鼠的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抑制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提取物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红毛七中一个新的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渝 汤海峰 +4 位作者 王玉梅 陆云阳 张倩 刘杨 毕琳琳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1期2263-2268,共6页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红毛七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红毛七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白桦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HN-saponin F(2)、红毛七皂苷D(3)、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和arboreaside D(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且首次在红毛七属植物中发现羽扇豆烷型三萜皂苷,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三萜皂苷 羽扇豆烷型 白桦酸
原文传递
巴山重楼的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樊培 陆云阳 +6 位作者 刘杨 刘文章 胡晋铭 田韵远 李天怡 赫雪锋 汤海峰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794-800,共7页
目的研究巴山重楼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巴山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化合物,通过MS、^(1)H-NMR、^(13)C-NMR、2D-... 目的研究巴山重楼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巴山重楼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化合物,通过MS、^(1)H-NMR、^(13)C-NMR、2D-NMR和化学手段等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cianthoside A(1)、methylprotodioscin(2)、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borassoside E(4)、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6-二羟基-22-甲氧基-(25R)-5α-呋甾-6-酮-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allimacroside E(6)和(25R)-螺甾-5-烯-3β,7α-二醇-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巴山重楼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重楼 皂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飞扬肠胃炎胶囊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丹 田天 +5 位作者 李骅 舒庆 赵小燕 余承莉 耿鑫 王四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讨飞扬肠胃炎胶囊对实验性胃溃疡(GU)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兰索拉唑组以及飞扬肠胃炎胶囊低、中及高剂量组(200、400、600 mg·kg^(-1)),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G... 目的探讨飞扬肠胃炎胶囊对实验性胃溃疡(GU)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兰索拉唑组以及飞扬肠胃炎胶囊低、中及高剂量组(200、400、600 mg·kg^(-1)),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GU模型。对大鼠的溃疡指数(UI)进行评分,测定胃内容物酸度(pH)、胃黏液量(GWM),HE染色观察胃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比色法检测氧化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飞扬肠胃炎胶囊各剂量组与兰索拉唑组UI显著降低,胃内容物pH值升高,GWM增加,PGE-2、CAT、SOD、GSH和NO的水平均增强,TBARS水平降低,且飞扬肠胃炎胶囊低剂量组与兰索拉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飞扬肠胃炎胶囊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胃组织病理学改变,提高Nrf2和HO-1的蛋白表达。结论飞扬肠胃炎胶囊对实验性GU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且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扬肠胃炎胶囊 胃溃疡(GU) 氧化应激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狭叶重楼中一个新的环胆甾烷醇型甾体皂苷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晋铭 汤海峰 +3 位作者 陆云阳 刘杨 田韵远 樊培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4期736-743,共8页
目的研究狭叶重楼的皂苷类化学成分,为拓宽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狭叶重楼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 目的研究狭叶重楼的皂苷类化学成分,为拓宽重楼属植物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狭叶重楼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甾体皂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16α,26-三羟基-(23R,25R)-16,23-环胆甾烷醇-5,17(20)-二烯-22-酮-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重楼皂苷H(2)、重楼皂苷Ⅵ(3)、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重楼皂苷Ⅶ(5)、26-O-β-D-吡喃葡萄糖基-17,22-二羟基-(25R)-呋甾-5-烯-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17,22-二羟基-(25R)-呋甾-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具有罕见骨架结构的环胆甾烷醇型甾体皂苷,为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4、6和7为首次从狭叶重楼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重楼 甾体皂苷 环胆甾烷醇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