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附汤对大鼠抗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的血清气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倩 刘奎 +1 位作者 马静 谭光国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芪附汤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阿霉素组和芪附汤治疗组,给予4周相应的干预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GC-MS分析,结合多变量和单... 目的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芪附汤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阿霉素组和芪附汤治疗组,给予4周相应的干预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GC-MS分析,结合多变量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研究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损伤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以及芪附汤对其的干预作用,寻找其抗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代谢通路分析鉴定芪附汤靶向代谢通路。结果 GC-MS血清代谢组学分析鉴定了17种阿霉素心脏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芪附汤对其中10种代谢物具有显著的逆转作用,代谢通路分析表明,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简称二羧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是芪附汤主要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芪附汤能够通过调节失衡的三羧酸循环、二羧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而发挥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芪附汤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当归多糖的酶敏肿瘤靶向纳米递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敏哲 贺欣 杨铁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当归多糖(AP)的酶敏肿瘤靶向纳米递药体系:当归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肽-阿霉素(AP-PP-DOX),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首先将AP用马来酸酐(MA)修饰后得到马来酰化当归多糖(AP-MA),再将AP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目的构建基于当归多糖(AP)的酶敏肿瘤靶向纳米递药体系:当归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肽-阿霉素(AP-PP-DOX),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首先将AP用马来酸酐(MA)修饰后得到马来酰化当归多糖(AP-MA),再将AP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肽(PP)结合生成当归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肽(AP-PP),最后将AP-PP和阿霉素(DOX)结合生成当归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肽-阿霉素(AP-PP-DOX)聚合物。利用FT-IR和1 H-NMR表征各步反应产物;透析法自组装形成纳米粒;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电位;TEM观察纳米粒大小及外观形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载药量;体外模拟释药实验研究纳米粒在MMP-2作用下的酶解释药情况;MTT法研究纳米粒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1)FT-IR和1 H-NMR表征各步反应产物成功合成;(2)透析法成功制备了AP-PP-DOX纳米粒;(3)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是139.00±3.32nm和-28.45±0.22mV;(4)该纳米粒结构圆整,平均粒径为100nm;(5)计算纳米粒载药量为17.00%±1.72%;(6)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纳米粒在MMP-2下作用24h累积释药率最高达74.5%;(7)MTT实验表明,当药物质量浓度为9μg·mL-1时,纳米粒对A549细胞的存活率极显著,高于游离DOX(P<0.01),而含有MMP-2的纳米粒对A549细胞存活率极显著,低于不含MMP-2的纳米粒(P<0.01)。结论制备基于AP的酶敏肿瘤靶向纳米递药体系AP-PP-DOX,能够有效实现在MMP-2作用下的酶敏释药及抗肿瘤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基质金属蛋白酶 纳米递药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