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良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
1
作者 李乔 王苗风 +1 位作者 田宇 赵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建立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比较经气管滴注和经气管吸入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成模差异。方法选择6~8周C57BL/6雄性小鼠46只,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经气管滴注组和经气管吸入组,每组3只。小鼠麻醉后分别经气管滴注和吸入亚甲蓝,... 目的建立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比较经气管滴注和经气管吸入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成模差异。方法选择6~8周C57BL/6雄性小鼠46只,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经气管滴注组和经气管吸入组,每组3只。小鼠麻醉后分别经气管滴注和吸入亚甲蓝,观察小鼠双肺和胃内亚甲蓝的分布。取另40只小鼠随机分为经气管滴注+生理盐水组、经气管吸入+生理盐水组、经气管滴注+博来霉素组、经气管吸入+博来霉素组。观察各组小鼠造模后的精神状态、体质量变化和生存状况,并在第21日取肺组织用于组织学、羟脯氨酸和TGF-β、α-SMA和COL1A1等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经气管滴注组,亚甲蓝不均匀且局限地分布于双肺,伴不同程度胃内残留。经气管吸入组,亚甲蓝较均匀且弥散地分布于双肺,无明显胃内残留。与两对照组相比,两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欠佳,体质量下降明显,死亡率升高;小鼠肺组织肺泡结构破坏严重,伴大量胶原沉积,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肺组织TGF-β、α-SMA和COL1A1等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经气管吸入+博来霉素组小鼠纤维化病灶分布更加均匀,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是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经气管给药 疾病模型
下载PDF
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
2
作者 高苗 左秀萍 +1 位作者 张勇 宋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2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188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2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18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HFMEA。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可提高舒适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胸腔闭式引流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宣肺渗湿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娟利 王玉珍 +7 位作者 郭晓雅 张芳 方圆 吴蕾 常宁 巨清 张红燕 王高文 《陕西中医》 2020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究宣肺渗湿汤联合穴位敷贴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宣肺渗湿汤及穴位... 目的:探究宣肺渗湿汤联合穴位敷贴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方法:选择108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宣肺渗湿汤及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8.15%,高于对照组87.0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IL-6、CRP、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IL-6、CRP、TNF-α水平改善,观察组各项评分及IL-6、CRP、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2.96%,观察组患者6个月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宣肺渗湿汤联合穴位敷贴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宣肺渗湿汤 穴位敷贴 临床疗效 复发率 并发症 ICU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颅脑神经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海荣 葛淑华 +2 位作者 李霞 石娇 梁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9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应用于颅脑神经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6例颅脑神经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HFNC组和面罩式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每组38例。HFNC组行HFNC治疗,NIPPV组...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应用于颅脑神经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6例颅脑神经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HFNC组和面罩式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每组38例。HFNC组行HFNC治疗,NIPPV组行NIPPV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血气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变化,并评价治疗后患者的口腔舒适度,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和3个月内生存率。结果:HFNC组患者治疗后1 h和4 h的血气指标均好于NIPPV组的患者;治疗后HFNC组患者清醒主诉口腔舒适程度优于NI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8,P<0.05);HFNC组住院时间短于NI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6,P<0.05);3个月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生存状况中良好、多重残疾和病死情况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6,x^2=3.934,x^2=2.054;P<0.05)。结论:HFNC在颅脑神经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提高通气舒适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氧疗(HFNC)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NIPPV) 口腔舒适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型方舱医院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赖敬波 周洁 +5 位作者 王铖 王春丽 元杰 赵峰 赵威 李晓苗 《医学争鸣》 CAS 2022年第S01期25-2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2年来,糖尿病患者感染比例较高。方舱医院诞生于COVID-19疫情最严峻时期,是集中隔离救治的开创性有效举措。糖尿病患者由于被要求集中隔离而匆忙来院,降糖药物往往携带不足,或因其他诱因在舱内出现应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2年来,糖尿病患者感染比例较高。方舱医院诞生于COVID-19疫情最严峻时期,是集中隔离救治的开创性有效举措。糖尿病患者由于被要求集中隔离而匆忙来院,降糖药物往往携带不足,或因其他诱因在舱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舱内患者基数大,医疗生活条件有限,血糖容易出现波动,血糖变异大。加之舱内值班医护人员来自各个专业,缺乏系统的糖尿病专业知识,部分住院患者治疗方案不能及时有效调整,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加强COVID-19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院内血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方舱医院有限条件下的血糖管理经验,旨在为方舱医院非专科医护人员COVID-19合并高血糖的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方舱医院 糖尿病
下载PDF
巨型方舱医院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疗救治与管理运行的初步实践及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世颉 赵峰 +5 位作者 赵威 张楠 周敏 康晓刚 王甲义 蒋晓帆 《医学争鸣》 CAS 2022年第S01期84-90,共7页
采用大型方舱医院快速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经是大型或超大型城市应对突发严重疫情并进行高效防控的重要手段。因此,方舱医院能否顺利运转,也就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败。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 采用大型方舱医院快速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经是大型或超大型城市应对突发严重疫情并进行高效防控的重要手段。因此,方舱医院能否顺利运转,也就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败。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上海也未能幸免。为应对疫情,短时间内上海迅速改建了一所全世界最大拥有4万张床位的巨型方舱医院。在上海市党委、政府与军队联勤部门的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下,来自全军抽组的医疗队,在最短时间内,成建制接管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护工作。医疗队针对巨型方舱医院特点,以“战时”机制,通过战时动员、完善组织框架、建全规章制度、完善团队协作、快速精准培训、优化感染防控等措施,快速、精准、高效地保障了医疗救护的顺利开展。笔者为巨型方舱医院医护人员,以舱内一线工作实践为基础,初步总结了前期抗疫中,在方舱医院内开展医护救治与管理运行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在应急状态下,成建制接管巨型方舱医院并进行“战时”救治工作的模式与要点。希望对于在应急救治状态下,利用方舱医院为战时与平时的应急医疗管理与医疗救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巨型方舱医院 感染控制
下载PDF
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治疗管理
7
作者 郭晓雅 许国双 +6 位作者 康晓刚 赖静波 乔红玉 周霞 高洁 张亮 赵峰 《医学争鸣》 CAS 2022年第S01期15-1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重症率及死亡率高。因此,方舱医院内对于COVID-19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极为重要。本文对方舱医院内COVID-19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进行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重症率及死亡率高。因此,方舱医院内对于COVID-19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极为重要。本文对方舱医院内COVID-19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进行概述,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慢性基础疾病 对症治疗 集中隔离管理
下载PDF
肺脱细胞支架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芬 董明清 +2 位作者 张艰 赵峰 汤顺清(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组织或器官脱细胞生物支架已成功应用于组织器官工程和再生医学,基于脱细胞器官支架构建的人工器官未来可能为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提供器官移植供体。理想的脱细胞方法应该在充分去除细胞成分基础上,保存器官细胞外基质支架的完整性... 组织或器官脱细胞生物支架已成功应用于组织器官工程和再生医学,基于脱细胞器官支架构建的人工器官未来可能为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提供器官移植供体。理想的脱细胞方法应该在充分去除细胞成分基础上,保存器官细胞外基质支架的完整性及生物活性。肺脏具有结构疏松、拥有气道和血管两套管路系统等特点,采用何种脱细胞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一直是肺脏器官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肺脱细胞支架制备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并且阐述了肺脱细胞后的无菌化处理及保存方法和评价方法;同时,介绍了肺脱细胞支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支架 生物材料 再生医学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谷志彬 刘玲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3-15,19,共4页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方法 将医院抽取的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按照1:1比例配对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方法 将医院抽取的1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按照1:1比例配对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健脾益肾汤 免疫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圆 赵峰 +2 位作者 陈佩 吴朔 陈丽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81-1683,168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5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2例(结核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3例(非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腺...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5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2例(结核组),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3例(非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腺苷脱氨酶(ADA)及外周血T-SPOT.T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T-SPOT.TB、ADA及外周血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ADA及外周血T-SPOT.TB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方面,胸腔积液T-SPOT.TB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与其他检测指标相比,胸腔积液T-SPOT.T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检测 腺苷脱氨酶 胸腔积液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耳穴刺络放血疗法联合梅花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娟利 王玉珍 +6 位作者 郭晓雅 张芳 方圆 吴蕾 常宁 巨清 张红燕 《血栓与止血学》 202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刺络放血疗法联合梅花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梅花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刺络放血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候评分、血清炎... 目的探讨耳穴刺络放血疗法联合梅花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梅花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刺络放血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IFN-γ、IL-1β、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NK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N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耳穴刺络放血疗法联合梅花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刺络放血疗法 梅花针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凝血功能
下载PDF
4种肺脏全器官脱细胞支架制备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芬 董明清 +2 位作者 邢书娟 赵峰 张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灌注大鼠肺脏,采集灌注后肺组织大体形态;采取5种不同的染色方法比较脱细胞后肺组织的变化,筛选出较优的脱细胞方法。方法选择SD大鼠12只,雌雄不限,鼠龄8~9周,体质量200~300 g。随机分成4组[3-[(3-胆酰胺丙... 目的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灌注大鼠肺脏,采集灌注后肺组织大体形态;采取5种不同的染色方法比较脱细胞后肺组织的变化,筛选出较优的脱细胞方法。方法选择SD大鼠12只,雌雄不限,鼠龄8~9周,体质量200~300 g。随机分成4组[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组、冻/融组],每组3只。取出整个大鼠肺,用设定的灌注系统采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适当冲洗其上血液。采用下述脱细胞方法制备:CHAPS组用浓度8 mmol/L CHAPS灌注,EDTA-2Na组用浓度25 mmol/L EDTA-2Na灌注,SDS组用0.1%SDS灌注,冻/融组先冻融后再用0.1%SDS灌注,灌注完毕后均采用0.9%氯化钠溶液200 m L灌注冲洗,最后对脱细胞肺基质分别进行大体形态拍照、苏木精-伊红(HE)染色、弹性纤维(EVG)染色、masson染色、COL-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CHAPS组肺组织大体形态最为透明;HE染色可见EDTA-2Na组仍残留较多细胞核成分,其余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核成分;各组脱细胞后,肺基质构成的肺泡、细支气管等支架结构基本完整。EVG染色可见SDS组和CHAPS组染色较淡,但是SDS组对微结构破坏较大,CHAPS组肺基质保留较完整;COL-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HAPS组肺基质保留较其他组完好;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SDS组和冻/融组较CHAPS组染色较深,COL-Ⅲ保留较多,且SDS组同冻/融组深浅无明显差别。masson染色可见:CHAPS组和冻/融组肺胶原纤维保留较完整,SDS组肺胶原纤维破坏较大。结论浓度8 mmol/L CHAPS灌注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制备肺脏脱细胞支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器官脱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支架
原文传递
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阶段的双向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世荣 何显力 +11 位作者 赵静 王大林 郭珊珊 高天 王刚 金超 闫泽宇 王楠 王永兴 赵诣林 邢金良 黄启超 《癌症》 CAS 2022年第11期530-549,共20页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线粒体功能的改变与炎症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是线粒体DNA转录和复制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旨在研究其是否参与炎症相关结... 背景与目的线粒体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线粒体功能的改变与炎症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是线粒体DNA转录和复制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旨在研究其是否参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ancer,CAC)的发生和进展。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和CAC组织样本中TFAM的表达情况。用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TFAM特异性敲除小鼠(TFAM△IEC)和TFAM敲低或过表达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评估TFAM在肠炎及CAC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生物发生探讨TFAM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TFAM在人活动性IBD中表达下调,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在IEC中IL-6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miR-23b通路轴下调TFAM表达。此外,TFAM敲除可影响IEC再生,从而加剧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肠炎症状。值得注意的是,TFAM敲除可促进偶氮甲烷/DSS诱导的小鼠CAC的发生,TFAM过表达可抑制模型小鼠肠炎和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TFAM在CAC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生长。在CRC细胞中β-连环蛋白通过调控c-Myc促进TFAM表达上调。在机制上,TFAM通过增加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和活性来促进IEC和CRC细胞增殖。结论TFAM在CAC的发生和进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为CA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结肠炎症相关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能量代谢 炎性肠病 肠道稳态 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 TFAM)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接受抗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瑶 陈丽展 +2 位作者 吴朔 张艳 欧阳海峰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011-101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接受抗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76例NSCLC患者的临床信息及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IHC)评估患者接受抗癌治疗前后PD-L1的表达,分析PD...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接受抗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76例NSCLC患者的临床信息及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IHC)评估患者接受抗癌治疗前后PD-L1的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生存结果的关系。结果43%的NSCLC患者在接受抗癌治疗后,肿瘤组织标本中的PD-L1的表达发生变化,且与接受非全身性抗癌治疗患者相比,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患者的PD-L1表达显著增加(P=0.031)。与此同时,预后分析显示,PD-L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对患者的预后没有显著性影响(P=0.065)。结论在接受抗癌治疗后,部分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的PD-L1的表达会发生变化,且EGFR-TKI治疗显著促进了NSCLC患者的PD-L1表达,这为PD-L1在NSCLC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抗癌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PIK3CA基因突变对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杨小花 秦思达 薛慧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1-2,5,共3页
目的分析PIK3CA基因突变对肺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302例肺鳞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利用Snap Shot方法在Cobas系统中进行PIK3CA特异性引物DNA突变分析,对总生存期和复发时间进行随访。结果从302例早期肺鳞癌患... 目的分析PIK3CA基因突变对肺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302例肺鳞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利用Snap Shot方法在Cobas系统中进行PIK3CA特异性引物DNA突变分析,对总生存期和复发时间进行随访。结果从302例早期肺鳞癌患者的手术肿瘤组织中分离出肿瘤组织DNA 91例,其中,70例组织未见突变,21例发现突变。突变基因中,PIK3CA突变10例(11.0%),TP53突变8例,其中1例同时存在KRAS突变。PIK3CA突变、其他突变及未突变的病例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PIK3CA突变病例出现在临床I期。PIK3CA突变病例,术后随访至96个月时仅复发1例,而在11例其他突变类型中有7例复发,不同突变类型总体生存时间(P=0.042)和复发时间(P=0.030)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IK3CA突变的频率在早期肺鳞状细胞癌中较高,这些突变可能对肺鳞状细胞癌具有积极的预后影响,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大的样本以确认本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基因突变 PIK3CA 预后
下载PDF
外源性表达NIC通过Hes1依赖的机制下调小鼠气道柱状上皮LA-4细胞表达TLR4
16
作者 张瑶 陈丽展 欧阳海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6-701,共6页
目的:阐明Notch信号通路对小鼠气道柱状上皮LA-4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观察转染有活性的Notch1胞内段(NIC)对LA-4细胞中TLR4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点突变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目的:阐明Notch信号通路对小鼠气道柱状上皮LA-4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观察转染有活性的Notch1胞内段(NIC)对LA-4细胞中TLR4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点突变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的方法分析Notch/Hes1信号通路对TLR4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结果:外源性表达NIC可以下调LA-4细胞中TLR4的表达(P<0.05);在小鼠和人TLR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下游的多个相似位置发现了可能的Hes结合位点N-box;过表达NIC可下调TLR4启动子活性,点突变证实Hes结合位点起到关键作用;ChIP证实LA-4细胞中Hes1结合于TLR4启动子。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可通过Hes1依赖的机制直接调控LA-4细胞中TLR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NOTCH信号通路 Hes1蛋白 LA-4细胞 哮喘
下载PDF
去垢剂浓度对灌流法制备脱细胞肺支架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邢书娟 刘芬 +2 位作者 董明清 赵峰 张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对制备脱细胞肺支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21只,鼠龄8~9周,体质量200~300 g。采用蠕动泵灌洗系统,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及3种不同浓...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对制备脱细胞肺支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21只,鼠龄8~9周,体质量200~300 g。采用蠕动泵灌洗系统,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及3种不同浓度的两种去垢剂(0.1%SDS、0.2%SDS、0.3%SDS、4 mmol/L CHAPS、8 mmol/L CHAPS、12 mmol/L CHAPS 6个实验组)对大鼠肺脏进行灌洗制备脱细胞肺支架,并且在此过程中每隔0.5 h拍照截取肺组织图片;再分别测定各组脱细胞肺支架残留DNA的量及观察各组胶原质3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随着灌洗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大鼠肺脏透明度均逐渐增高。且脱细胞后肺都保持着肺泡、支气管等基本结构。不同浓度的同一种试剂灌洗后脱细胞肺支架大体形态观无明显差别。随着去垢剂浓度的增加,各SDS组及各CHAPS组DNA残留量分别为(20.41±4.85)ng/mg、(24.90±3.73)ng/mg、(27.92±5.11)ng/mg、(114.14±7.82)ng/mg、(118.93±10.84)ng/mg、(121.04±6.46)ng/mg,对照组为(177.77±9.37)ng/mg,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胶原质3和标记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各实验组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蓝染的细胞核均模糊、分散,对照组DAPI蓝染的细胞核较完整。实验组及对照组红染的阳性标记物胶原质3及纤维连接蛋白分布较分散。结论不同浓度下的SDS和CHAPS对制备脱细胞肺支架有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垢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3-[3-(胆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内盐(CHAPS) 脱细胞肺支架
原文传递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1例诊治报道
18
作者 谷志彬 付小婷 王高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9期9-12,共4页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比较少见,病因病机至今仍未探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随着胸部CT和电子支气管镜应用的不断推广,近年来临床病例的确诊和报道陆续增多,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回顾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以Ⅰ...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比较少见,病因病机至今仍未探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随着胸部CT和电子支气管镜应用的不断推广,近年来临床病例的确诊和报道陆续增多,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回顾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以Ⅰ期散发型、Ⅱ期弥漫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患者相对多见,Ⅲ期融合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鲜有报道。现就我院诊断治疗的1例Ⅲ期融合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作以报道,以供各位同道探讨交流,不断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识别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胸部CT检查 支气管镜表现 气管结节 组织病理诊断
下载PDF
宣肺渗湿汤结合针刺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娟利 王玉珍 +6 位作者 郭晓雅 张芳 方圆 吴蕾 常宁 巨清 张红燕 《四川中医》 2020年第7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宣肺渗湿汤结合针刺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98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由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施... 目的:观察宣肺渗湿汤结合针刺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98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由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究宣肺渗湿汤及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urray肺损伤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及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96%)高于对组(85.7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urray评分、Marshall评分、氧合指数、PEEP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Murray评分、Marshall评分、氧合指数、PEEP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4%)同对照组(4.09%)相当,均较少。结论:宣肺渗湿汤结合针刺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宣肺渗湿汤 针刺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方舱医院因病情变化转出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雅 李佳 +1 位作者 孙远 赵峰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7期1325-1330,共6页
目的分析重点关注的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及因病情加重转定点医院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找出其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处置方案。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22年4月10日至5月20日上... 目的分析重点关注的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及因病情加重转定点医院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找出其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处置方案。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22年4月10日至5月20日上海国展中心方舱医院三分院救治的新冠肺炎重点关注患者221例,分为转院组(转至定点医院治疗111例)和方舱组(继续方舱医院治疗110例)。对重点关注患者及其中新冠肺炎加重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新冠肺炎类型、住院时间、关注原因、病毒ORF 1ab基因和N基因最小Ct值等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点关注患者及其中新冠肺炎加重患者转至定点医院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重点关注人群的转院组与方舱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是否接种疫苗、有无基础疾病、新冠肺炎类型、是否行胸部CT、核酸检测最小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方舱组相比,转院组住院时间短,有基础疾病及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比例均高(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针数不够3针和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是重点关注患者转定点医院治疗的影响因素。对于关注原因是新冠肺炎呼吸道症状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转院组与方舱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是否接种疫苗、疫苗接种针数、新冠肺炎类型、是否行胸部CT、核酸检测最小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伴有基础疾病和伴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是其疾病加重转院的影响因素。结论新冠肺炎方舱医院应重点关注既往有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并针对此类患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预防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确保方舱医院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重点关注患者 转定点医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