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路遥 时永全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恶性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产生、以不受控制的增殖和侵袭为特点的一种疾病。恶性肿瘤组织内会进化出具有不同遗传异质性的癌细胞群体、并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宿主代谢紊乱、免疫逃避及远处转移,最终导致死亡[1]。肿瘤... 恶性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产生、以不受控制的增殖和侵袭为特点的一种疾病。恶性肿瘤组织内会进化出具有不同遗传异质性的癌细胞群体、并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宿主代谢紊乱、免疫逃避及远处转移,最终导致死亡[1]。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涉及广泛而复杂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其中肿瘤细胞基因组变异的不断累积是重要的内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异质性 转移 耐药 微环境
下载PDF
结直肠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夕浪 吴开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结直肠癌(CRC)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约25%的CRC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这类患者预后极差。高预测性能的生物标志物能早期精准检出CRC并精确预测疗效。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炎性标志物、非编码RNA、肠道菌群、循环... 结直肠癌(CRC)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约25%的CRC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这类患者预后极差。高预测性能的生物标志物能早期精准检出CRC并精确预测疗效。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炎性标志物、非编码RNA、肠道菌群、循环肿瘤细胞等指标具备CRC诊断及预后预测能力。本文就CR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为CRC的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清生物标志物 炎症生物标志物 非编码RNA 肠道菌群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王晨晨 张静 +4 位作者 张欢 王彩虹 张久聪 刘东 王志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76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分析黏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根据胃癌预后影响因素建立胃癌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效能。结果胃癌组织中CD10、MUC2、MUC5AC、MUC6表达阳性分别为244例(32.02%)、282例(37.01%)、484例(63.52%)、502例(65.88%)。CD10在肠型胃癌中表达高于混合型和弥漫型,MUC5AC和MUC6在混合型胃癌中表达高于肠型和弥漫型(P均<0.05)。MUC2、MUC5AC在黏液腺癌中表达高于低分化和中高分化胃癌(P均<0.05)。MUC2、MUC5AC、MUC6在脉管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6在神经侵犯阳性胃癌中表达高于阴性组织(P均<0.05)。MUC2在Ⅲ期胃癌中表达高于Ⅱ期胃癌(P<0.05)。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脉管侵犯、分化程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MUC5AC阳性患者OS低于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将MUC5AC表达、术后辅助化疗、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肿瘤TNM分期建立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列线图模型,校正图提示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黏蛋白CD10、MUC2、MUC5AC、MUC6表达变化与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肿瘤侵犯程度和分期等相关;MUC5AC对于进展期胃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黏蛋白 CD10蛋白 MUC2蛋白 MUC5AC蛋白 MUC6蛋白
下载PDF
肠道准备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强 孙艺 尚玉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1期42-45,共4页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重要的术前准备过程。随着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也已成为健康人群和肠道疾病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重要影响因素。肠道灌洗液可直接冲洗肠道微生物群,致使短...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重要的术前准备过程。随着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也已成为健康人群和肠道疾病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重要影响因素。肠道灌洗液可直接冲洗肠道微生物群,致使短期内肠道微生态结构变化显著。不同种类的肠道灌洗液及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影响仍有争论。益生菌的应用对肠道清理后肠道微生态的恢复具有潜在作用。因此,本文聚焦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对肠道清理后肠道微生态恢复的机制进行初步讨论。明确以上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有助于肠道准备策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肠道微生态 益生菌
下载PDF
TCF3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夕浪 冯维博 +2 位作者 陈捷 夏丽敏 吴开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探究T细胞因子3(TC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意义,探索TCF3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结直肠癌组织中TCF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评估TCF3预后意义;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 目的探究T细胞因子3(TC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意义,探索TCF3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结直肠癌组织中TCF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评估TCF3预后意义;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中TCF3表达情况,并使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TCF3过表达、敲减稳转细胞株;Transwell、裸鼠尾静脉注射肺转移实验探索TCF3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TCF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并提示不良预后。免疫组化结果提示TCF3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此外TCF3阳性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短于TCF3阴性组(P<0.01),而TCF3阳性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TCF3阴性组(P<0.01)。Transwell和尾静脉注射肺转移实验证实上调TCF3的表达水平能够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结论结直肠癌中TCF3显著上调,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且TCF3具有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因子3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下载PDF
Sec6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熠蓉 储屹 +1 位作者 吴开春 梁洁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索Sec6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结直肠癌细胞和永生化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检测Sec62蛋白的表达。依据结直肠癌细胞中Sec6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两株结直肠癌细胞分别构建Sec62过表... 目的探索Sec6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在结直肠癌细胞和永生化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检测Sec62蛋白的表达。依据结直肠癌细胞中Sec6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两株结直肠癌细胞分别构建Sec62过表达稳定转染细胞及其对照(NC: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以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病毒转染细胞;OE:过表达组,以过表达慢病毒转染细胞)和Sec62敲减稳定转染细胞及其对照(shNC:敲减阴性对照组,以敲减组阴性对照病毒转染细胞;KD-1:敲减组1,以敲减慢病毒1转染细胞;KD-2:敲减组2,以敲减慢病毒2转染细胞)。采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等增殖相关体外实验检测稳定转染组及其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Sec62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将24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NC、OE、shNC、KD-14组,每组6只,将稳定转染组及其对照组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腹股沟处,5周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裸鼠皮下成瘤形成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稳定转染组及其对照组细胞周期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稳定转染组及其对照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和PCNA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发现Sec62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P<0.01)。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结果均表明与NC细胞相比,OE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而与shNC相比,KD-1和KD-2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显示Sec62过表达细胞种植后形成的皮下肿瘤质量显著高于NC(P<0.01),而Sec62敲减(KD-1)细胞种植后裸鼠皮下成瘤的质量低于shNC(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结果显示,Sec62表达升高后细胞周期进程加快,而Sec62表达被抑制后细胞周期停滞。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NC细胞相比,OE细胞中Cyclin D1、CDK4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与shNC细胞相比,KD-1和KD-2细胞中Cyclin D1、CDK4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Sec62可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结直肠癌的体内外增殖,从而在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中发挥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62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晨晨 贺琪 +4 位作者 陆文全 赵婧 李丹 张剑 时永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TGR5)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TGR5表达情况;qRT-PCR及Weste...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G-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TGR5)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TGR5表达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系中TGR5表达水平;小干扰RNA处理AGS、MKN-45胃癌细胞后构建TGR5敲减细胞系,慢病毒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构建TGR5过表达细胞系;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TGR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GR5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Tanswell实验检测TGR5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锌脂蛋白转录因子(Snail)、E盒结合锌指蛋白(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在AGS、MKN-45及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TGR5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胃癌组织TGR5高表达率(41.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5%),伴肠化生癌旁组织TGR5高表达率(50%)显著高于不伴肠化生的癌旁组织(0%),胃癌组织TGR5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TGR5在正常人胃上皮永生化细胞株GES-1及各胃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TGR5表达敲低的AGS和MKN-45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显著升高、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过表达TGR5的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克隆形成能力提高、凋亡率明显减低、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升高。此外,TGR5过表达显著上调了间质细胞标志物β-catenin、Snail、ZEB1的表达水平。结论:TGR5能够增强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TGR5可能通过EMT途径介导胃癌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胆汁酸 TGR5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患者用药变化10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时艳婷 苏松 +7 位作者 薛鲜敏 王芳 周禾 李小飞 杨港 林俊超 吴开春 梁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 总结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克罗恩病(CD)患者10年的用药趋势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10年间,西京医院IBD中心确诊CD患者的临床一般信息资料、患者用药情况,其中将CD患者根据用药时间段分为2010—2014年组与2015—... 目的 总结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克罗恩病(CD)患者10年的用药趋势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10年间,西京医院IBD中心确诊CD患者的临床一般信息资料、患者用药情况,其中将CD患者根据用药时间段分为2010—2014年组与2015—2019年组,分别分析两组CD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用药趋势,再根据患者性别和年龄(≤40岁和>40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015—2019年组与2010—2014年组分别纳入164和140例CD患者,2010—2014年组和2015—2019年组患者年龄和女性比例比较[(37.2±14.5)岁比(34.7±13.7)岁,30.0%(42/140)比40.9%(67/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组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率均高于2010—2014年组[50.6%(83/164)比32.1%(45/140)、52.4%(86/164)比23.6%(3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6、χ^(2)=26.421,P<0.001)。2010—2014年组和2015—2019年组组内女性和男性CD患者的年龄、5-ASA(5-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组组内≥40岁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明显低于<40岁组[34.0%(18/53)比61.3%(68/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与2010—2014年相比,2015—2019年间,西京医院单中心CD患者数量基本保持稳定,CD患者的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率明显增高;不同性别患者的用药情况基本一致。2015—2019年间,生物制剂使用率增加主要表现为年轻患者(<40岁)使用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10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