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8版) 被引量:64
1
作者 邱贵兴 裴福兴 +4 位作者 唐佩福 杨惠林 罗卓荆 赵宇 张忠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但是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质量骨科常见疼痛管理指南。通过收集临床常见问题,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 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降低患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但是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高质量骨科常见疼痛管理指南。通过收集临床常见问题,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针对骨科常见疼痛的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分类、疼痛的评估、疼痛的管理目标以及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疼痛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7在骨重建过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石全 丁子毅 +5 位作者 李苇航 王栋 张世磊 高博 刘志斌 闫铭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骨退行性疾病,骨重建的失衡是导致OP以及脆性骨折的重要发病机制。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其他调控机制引起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例如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染...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骨退行性疾病,骨重建的失衡是导致OP以及脆性骨折的重要发病机制。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其他调控机制引起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例如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染色质重塑等。组蛋白去甲基化修饰是目前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热点之一,并受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严格调控,已被证实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参与了骨重建过程,包括成骨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而KDM7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KDMs家族中的一员,包括KDM7A、KDM7B、KDM7C,在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相关报道较为少见。本文主要从表观遗传学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修饰以及KDM7在骨重建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OP的防治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重建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KDM7
下载PDF
Ponte截骨联合卫星棒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
3
作者 丁子毅 张世磊 +2 位作者 石全 高博 闫铭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评价Ponte截骨联合卫星棒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3例采用Ponte截骨矫正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资料,... 目的评价Ponte截骨联合卫星棒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3例采用Ponte截骨矫正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6例;年龄50~71岁,平均(61.46±7.40)岁。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胸腰段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1.93±44.83)min,术中出血量(275.19±117.37)mL,术后下地时间(3.23±0.61)d。患者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29.36±6.74)个月。术后即刻、末次随访胸腰段后凸Cobb角、SVA较术前均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末次随访VAS、ODI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采用Ponte截骨矫形联合卫星棒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临床疗效良好,同时因其截骨范围小、操作难度低、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陈旧性 后凸畸形 Ponte截骨
下载PDF
新型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孙飞龙 邱海洋 +6 位作者 姬宇飞 杨意鹏 刘大铭 王龙超 王飞 雷伟 张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81-3088,共8页
背景: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下腰痛的常见原因,新型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对病变的小关节突关节进行融合,明显降低了由于早期保守治疗不佳和晚期手术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 背景: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下腰痛的常见原因,新型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对病变的小关节突关节进行融合,明显降低了由于早期保守治疗不佳和晚期手术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尚未可知。目的:探讨新型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与传统融合装置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的L_(3)-S_(1)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在完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3组手术模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双侧新型小关节突关节融合固定模型和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模型),手术节段为L_(4-5)。在500N载荷下,对所有腰椎模型施加7.5Nm力矩,计算L_(4-5)节段活动度、位移值和椎间盘应力值,以及L_(3-4)节段和L_(5)-S_(1)节段应力值。结果与结论:①与完整模型相比,各手术模型L_(4-5)节段的活动度都降低;②新型装置在左右旋工况下L_(4-5)节段活动度最小,在后伸工况下L_(4-5)节段活动度最大,在其他工况下L_(4-5)节段活动度大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③新型装置在左右旋工况下L_(4-5)节段的位移值最小,在其他工况下L_(4-5)节段位移值大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④对于新型装置在L_(4-5)节段的应力分布,在各个工况下都是最小的;⑤对于L_(3-4)节段新型装置在后伸和左右旋工况下的应力值最大,在其他工况下则小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⑥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在L_(5)-S_(1)节段该新型装置的应力值都较小;⑦结果表明,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该新型装置通过对脊柱小关节进行融合,对腰椎的生物力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值,从而对延缓椎间盘的退变有促进作用,进而表明该新型装置在理论上能够达到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类似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椎弓根螺钉 融合 有限元分析 脊柱 生物力学 固定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杨永永 马阳光 郭旭程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981-989,共9页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导致长期的功能丧失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临床效果仍然有限。近年来,人们对脊髓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反应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巨噬细胞在修复过程中...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导致长期的功能丧失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临床效果仍然有限。近年来,人们对脊髓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反应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巨噬细胞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巨噬细胞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极化状态,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抗炎、促进修复和组织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M2型巨噬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探讨了其在改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保护与修复中新型技术应用的潜力,并评估了其作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前景。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severe neurological condition that often results in long-term functional loss and a decline in quality of life. Although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SCI through modern medicine, clinical outcomes remain limited.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attention on the immune system’s response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particularly the role of macrophages in the repair process. Macrophages can exhibit different polarization states, with M2 macrophages playing a key role in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s, promoting repair, and facilitating tissue regeneration.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ole of M2 macrophages in spinal cord injury,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of novel technologies in improving inflammation, neuroprotection, and repair, and evaluates their prospects as a clinical therapeutic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2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神经修复 再生医学
下载PDF
失重性骨丢失的关键调控circRNA筛选与ceRNA网络构建
6
作者 王栋 李程飞 +4 位作者 李曦 赵子怡 李嘉翔 闫铭 王永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筛选模拟失重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对差异表达circRNA(DEcir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部分验证,从分子水平探讨失重性骨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骨形态发生...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HTS)技术筛选模拟失重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对差异表达circRNA(DEcir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部分验证,从分子水平探讨失重性骨丢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小鼠BMSCs成骨分化,分为地面对照组(Ground组)和模拟微重力组(SMG组)。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对样本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选与分析两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一步构建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共鉴定出18个DEcircRNA,其中7个上调和11个下调circRNA。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DEcircRNA的源基因主要富集在调节细胞分化和调节细胞增殖等功能,并显著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和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CeRNA调控网络的建立可更深入了解DEcircRNA的生物学作用。通过qRT-PCR方法验证了6个DEcircRNA,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HTS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阐明了18个DEcircRNA在失重性骨丢失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为后续研究失重性骨丢失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失重性骨丢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通量测序 circRNA
下载PDF
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感染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潇晗 姬宇飞 +4 位作者 孙飞龙 杨意鹏 刘大铭 雷伟 张扬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412-415,F0003,共5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术后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然而脊柱术后相邻节段感染(ASI)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有关ASI只有少数的病例报道,其发生部位广泛,且与脊柱内固定的节段有关,颈椎、胸椎、腰椎近端和远端均可受累。目前认为AS...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术后较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然而脊柱术后相邻节段感染(ASI)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有关ASI只有少数的病例报道,其发生部位广泛,且与脊柱内固定的节段有关,颈椎、胸椎、腰椎近端和远端均可受累。目前认为ASI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区的血供、机体的免疫力和内植物等的直接感染有关,但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ASI的诊断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基本查体、血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其进行基本诊断,最后通过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确诊。对于早期患者可使用敏感抗生素等进行保守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已经出现严重骨质破坏导致节段性失稳或后凸畸形,顽固性局部疼痛以及抗感染治疗或抗生素耐药性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尽早行前路或后路翻修清创及重建手术。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相邻节段 脊柱融合术后 脊柱内固定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骨科诊疗规范化流程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巍 吴明珑 +17 位作者 侯志勇 姜建元 李波 高延征 沈慧勇 罗卓荆 张英泽 郭风劲 游洪波 肖骏 罗政强 康皓 熊伟 祝文涛 方忠 廖晖 陈安民 李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截至2020年3月4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 409例,累计死亡病例3 012例。该疾病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随...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截至2020年3月4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 409例,累计死亡病例3 012例。该疾病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随着国家"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政策的落实,疫情势头得到明显遏制,包括疫区在内的各地医疗单位逐步开放门诊和住院部。但由于人群对该疾病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存在长短不一的潜伏期,这些都给骨科的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规范的诊疗流程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类传染病 规范化流程 肺炎 科学防治 疫情 精准施策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硕 郭征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87-990,共4页
机器人应用于外科手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加拿大医师Kwoh在世界上首次采用PUMA560型工业机器人完成了脑肿瘤活检手术。在此之后,用途、结构不同的机器人相继问世,但其存在的诸多局限导致应用于骨科的手术机器人较为少见。
关键词 骨科 手术机器人 导航系统
下载PDF
骨关节病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文汉丽 张婵 +3 位作者 赵清 刘雅 第五维龙 张鹏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8期2532-2535,共4页
目的分析骨科骨关节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简称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院内感染影响因素,为骨关节科预防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骨科关节组收治的61例骨关节病手术治疗患者临... 目的分析骨科骨关节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简称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院内感染影响因素,为骨关节科预防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骨科关节组收治的61例骨关节病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统计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骨关节病患者共发生院内感染21例,感染率为34.43%。送检标本中关节液阳性率最高(40.63%,13/32);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最高(60.00%,15/25);共分离病原菌21株,革兰阳性菌12株(57.14%),革兰阴性菌6株(28.57%),真菌3株(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拔管时间≥24 h、住院时间≥14 d、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均是骨关节病手术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未检测到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6.67%;革兰阳性球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骨关节病手术治疗的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多,临床应重视预防并加强微生物送检,依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病 手术 医院内感染 风险因素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医用生物陶瓷的功能性生物适配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嘉乾 卢霄 +3 位作者 鲁亚杰 王迎军 王臻 卢建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 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质医用生物陶瓷应该具备怎样的性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研究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团队致力于研发医用生物陶瓷,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相继提出了“生物适配”和“精准生物适配”理论。本文围绕“医用生物陶瓷(磷酸钙类材料)的功能性生物适配”这一主题分享本团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验,从结构适配、降解适配、力学适配、应用适配等四个角度,结合骨科临床应用背景,探讨如何实现其生物适配和设计制造的有效衔接,旨在为医用生物陶瓷的设计、制造、监管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生物适配 材料微结构 生物降解 骨再生 血管化 专题评述
下载PDF
3D打印金属椎体替代物力学性能评价
12
作者 董恩纯 康建峰 +4 位作者 孙畅宁 李涤尘 罗洋 王玲 栗向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 对钛网及3D打印金属椎体替代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临床中人工椎体选择与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压缩力学测试,对钛网及3D打印多孔型、桁架型与拓扑型椎体替代物的等效力学属性与结构破坏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钛网等... 目的 对钛网及3D打印金属椎体替代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为临床中人工椎体选择与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压缩力学测试,对钛网及3D打印多孔型、桁架型与拓扑型椎体替代物的等效力学属性与结构破坏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钛网等效弹性模量[(2 908.73±287.39) MPa]仅次于拓扑型椎体替代物,但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较差,等效屈服强度[(46.61±4.85) MPa]高于多孔型椎体替代物,且在压缩中率先屈服;多孔型椎体替代物结构强度[(18.14±0.17)~(25.79±0.40) MPa]不足,难以满足脊柱重建力学要求;桁架型椎体替代物等效弹性模量[(2 477.86±55.19)~(2 620.08±194.36)MPa]与等效屈服强度[(77.61±0.50)~(88.42±1.07) MPa]良好但稳定性不足,在压缩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稳现象;拓扑型椎体替代物具有最高的等效弹性模量[(3 746.28±183.80) MPa]与等效屈服强度[(177.43±3.82) MPa],可为人工椎体在体服役安全稳定提供更强保障。结论 拓扑优化方法可实现椎体替代物高强度、高稳定性设计,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与安全余量,为人工椎体轻量化与新材料设计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替代物 钛网 3D打印 力学性能 拓扑优化
原文传递
鸢尾素对糖尿病大鼠肌腱干/祖细胞修复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陶维冬 施玉博 +3 位作者 张勉 王雷 党竞医 范宏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7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鸢尾素对糖尿病性肌腱病大鼠及肌腱干/祖细胞(TSPC)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将TSPC分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高糖组(完全培养基+葡萄糖4.5 g/L)和鸢尾素组(完全培养基+葡萄糖4.5 g/L+500 ng/ml鸢尾素),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 目的研究鸢尾素对糖尿病性肌腱病大鼠及肌腱干/祖细胞(TSPC)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将TSPC分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高糖组(完全培养基+葡萄糖4.5 g/L)和鸢尾素组(完全培养基+葡萄糖4.5 g/L+500 ng/ml鸢尾素),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鸢尾素对TSP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研究鸢尾素对TSPC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最后,选用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3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每组8只。设置对照组(健康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鸢尾素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鸢尾素),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给予鸢尾素进行干预,对各组跟腱进行组织染色,评估鸢尾素在体内对TSPCs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TSPC增殖活性下降(P<0.01)。鸢尾素组TSPC增殖活性高于高糖组(P<0.01)。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高糖组TSPC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P<0.01)。鸢尾素组TSPC迁移能力强于高糖组(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糖组Tnmd、SCX和CollagenⅠ表达低于对照组,Sox9和MMP-13表达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鸢尾素组Tnmd、SCX和CollagenⅠ表达升高,Sox9和MMP-13表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中p-PI3K和p-Akt表达下降(P<0.01)。鸢尾素组p-PI3K和p-Akt的表达高于高糖组(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比较,鸢尾素组大鼠跟腱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Tnmd表达增加,Sox9表达降低(P<0.01)。结论鸢尾素可以增强高糖微环境下TSP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抑制其错误分化,从而延缓糖尿病性肌腱病大鼠跟腱病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干/祖细胞 鸢尾素 糖尿病 肌腱病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4)
1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8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广东省保健协会脊柱与关节健康分会 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协作组骨质疏松症专业组 罗卓荆 苏佳灿 夏维波 杨克虎 魏富鑫 袁金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3-548,共16页
指南制定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质流失、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OP与骨重塑失衡有关,骨吸收相对大于骨形成。根据病因,OP可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两大类。原发性OP主要包括绝... 指南制定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质流失、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OP与骨重塑失衡有关,骨吸收相对大于骨形成。根据病因,OP可分为原发性OP和继发性OP两大类。原发性OP主要包括绝经后OP(Ⅰ型)、老年OP(Ⅱ型)和特发性OP(包括青少年型)[2]。其中Ⅰ、Ⅱ型OP为最常见的类型;特发性OP主要见于青少年群体中原因不明的OP;而继发性OP则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对骨代谢平衡破坏造成(如服用激素、酒精及射线暴露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骨重塑 骨吸收 风险管理 骨量低下 骨质流失 指南制定
下载PDF
MRI联合CT测量腰椎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洲 黄培培 +3 位作者 凃志鹏 赵士贤 叶斌 胡学昱 《骨科》 CAS 2024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描计法、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法测量腰椎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依据纳排标准,30例门诊腰椎退变病人入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57.18±10.52)岁(29~74岁),获取其腰椎CT及MRI影像,以L5上终板水平... 目的探讨MRI联合CT描计法、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法测量腰椎椎旁肌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依据纳排标准,30例门诊腰椎退变病人入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57.18±10.52)岁(29~74岁),获取其腰椎CT及MRI影像,以L5上终板水平位的椎旁肌(多裂肌和竖脊肌)为研究目标,分别采用MRI联合CT描计法(CT+MRI组)和单纯MRI描计法(单纯MRI组)定义肌肉边界,并选取同一层面水平位的T2抑制像(T2-STIR)作为阳性对照,采用ImageJ软件测量肌肉总面积、功能面积,比较各方法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测量椎旁肌的脂肪替代面积和脂肪浸润率,比较自动获取影像灰度阈值(自动阈值组)与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手动阈值组)对T2加权像上椎旁肌肉脂肪化测量的影响。结果CT+MRI组的各椎旁肌肉总面积和功能面积均大于单纯M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组的椎旁肌总面积、功能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近,单纯MRI组测量结果则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脂肪浸润评估方面,手动阈值组各椎旁肌的功能面积较大、脂肪替代面积较小,所得的脂肪浸润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的结果与手动阈值组更为接近,而与自动阈值组的结果差异较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CT描计肌肉边界、手动定义灰度阈值法,能够有效提高椎旁肌肉脂肪浸润评价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肌肉 脂肪浸润 核磁共振成像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骨盆X线片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峙辰 林锦聪 +5 位作者 谢坤杰 沙佳 陈旭 雷伟 黄鲁豫 严亚波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骨盆正位X线片质量评估方法,构建诊断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3247例儿童骨盆正位X线片,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验证数据集及测试数据集。构建人工智能模型,评估质量控制模型可靠性。结果...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儿童骨盆正位X线片质量评估方法,构建诊断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3247例儿童骨盆正位X线片,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验证数据集及测试数据集。构建人工智能模型,评估质量控制模型可靠性。结果模型的诊断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9.4%、0.993、98.6%和100.0%。模型的骨盆倾斜指数95%一致性界限为-0.052~0.072;骨盆旋转指数95%一致性界限为-0.088~0.055。结论该研究首次尝试将AI算法应用于儿童骨盆X线片的质量评估,并显著改善了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盆X线片 人工智能 软件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在儿童恶性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子扬 樊简 +4 位作者 丁师 张笑雨 刘海瑞 肖鑫 李靖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在儿童恶性骨肿瘤患者中,骨肿瘤的切除往往会造成长骨近端骨骺的缺损,而骨骺的缺损最终会直接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相比成人更具挑战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VFEG)能够在恢复关节功能、... 在儿童恶性骨肿瘤患者中,骨肿瘤的切除往往会造成长骨近端骨骺的缺损,而骨骺的缺损最终会直接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相比成人更具挑战性。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VFEG)能够在恢复关节功能、维持优秀的骨稳定性基础上,进一步修复生长板,恢复重建部位的轴向生长能力。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FE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深化对VFEG的认识,促进VFEG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儿童 腓骨 骨肿瘤 骨重建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飞 张大伟 +3 位作者 漆伟 陈永峰 赵晨茜 黄啸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针对KOA的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对于逆转关节内结构损伤,促进其修复的药物研究仍不是很明确。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自体血...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针对KOA的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对于逆转关节内结构损伤,促进其修复的药物研究仍不是很明确。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富含大量生长因子和抗炎因子,具有改善关节内微环境的功效,可促使关节内组织修复。众多研究证明,PRP单独和(或)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可降低关节内炎性因子水平,营造利于软骨修复的微环境,缓解病人症状。本文就PRP在治疗KOA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治疗 关节腔注射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PMMA骨水泥研究现状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威良 杨宣喆 +1 位作者 黄锦锋 吴子祥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76-882,共7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作者和关键词,探究PMMA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基于CiteSpace软件和...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作者和关键词,探究PMMA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基于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1951篇文献,美国是发文量(444篇)和中心性(0.43)均位居第一的国家。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研究机构是瑞士伯尔尼大学(39篇)、瑞士AO基金会(34篇)、中国台湾长庚纪念医院(34篇)和中国苏州大学(33篇)。关键词突现分析中突现程度最高的关键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突现强度为15.28)。结论PMMA骨水泥研究主要集中于骨水泥临床使用适应证和材料性能改性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形成了科研能力较强的研究团队,但还需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脊柱内固定手术后远期功能的影响:一项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凯利 王天吉 +5 位作者 马田成 张扬 赵雄 吴子祥 冯亚非 雷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0-445,449,共7页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脊柱内固定手术后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T2DM患者,根据降糖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组。收集患者的病...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脊柱内固定手术后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T2DM患者,根据降糖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组。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生活质量、脊柱功能及疼痛的评估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204例,其中二甲双胍组108例(52.94%),胰岛素组96例(47.06%)。术后远期功能评估,相对于胰岛素,二甲双胍的使用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调查简表生理机能维度评分(75.14分vs 65.36分,P<0.05)和一般健康状况维度评分(58.02分vs 48.08分,P<0.05),同时显著降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5.93 vs 23.16,P<0.05)。此外,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越高、手术节段越多和体质量指数越大是影响患者术后远期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在手术方式方面,相对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是影响患者术后远期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对于胰岛素,二甲双胍的使用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脊柱内固定手术后的远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脊柱内固定手术 术后远期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