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介素融合蛋白质粒促进乙肝病毒DNA疫苗诱导的抗体产生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富强 陈光明 +3 位作者 何晓嫱 李治刚 吴乐园 黄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人白细胞介素融合蛋白质粒(pFP)以不同方式和剂量,联合乙肝DNA疫苗(pS_2.S)1次性接种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批分为pS_2.S(10μg.只^(-1))与pFP(10μg.只^(1))同时混合,于pFP后或前3... 目的:初步评价人白细胞介素融合蛋白质粒(pFP)以不同方式和剂量,联合乙肝DNA疫苗(pS_2.S)1次性接种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批分为pS_2.S(10μg.只^(-1))与pFP(10μg.只^(1))同时混合,于pFP后或前3日及分左、右侧胫前肌注射4种方式。第2批为不同剂量的pFP与一定剂量(10μg.只^(-1))的pS_2.S混合共注射。第3批为不同剂量pS_2.S与pFP按1:1混合共注射免疫实验。结果:pFP与pS_2.S混合共注射免疫效果最佳,以此方式改变pFP剂量联合pS_2.S免疫2、4周时,血清抗-HBs阳性例数及水平以2者剂量按1:1配伍为最高,按此配伍免疫4周时,高(H)、中(M)、低(L)剂量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均为100%,而L组血清抗-HBs水平(51.1±23.8)mIu·ml^(-1)均较M组(217.4±64.1)mIu·ml^(-1)及L组(212.1±124.6)mIu·ml^(-1)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7.168,P<0.01;t=2.838,P<0.05)。联合免疫接种2天后,分离采集各组10只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LN),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Cs)计数结果,pS_2.S+pFP组DCs密度及其占LN细胞的百分比均较pS_2.S+pcDNA3.1组高。结论:pFP与pS_2.S剂量按1:1配伍混合共注射免疫效果最佳,pFP可能通过促进局部组织抗原呈递功能较强的DCs的增殖及活性而达到其佐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树突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抗体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