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加速度暴露模式下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卫晓阳 李宝辉 +7 位作者 杨景慧 杨明浩 张小雪 王海霞 陈冠伊 李毅峰 欧阳锡林 金朝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速度暴露模式下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O_(2))的变化特点,探讨该生理指标在G引起的意识丧失(G-LOC)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3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慢增长率(GOR)模式及模拟空战机动(SACM)模式加速度暴露。加... 目的研究不同加速度暴露模式下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O_(2))的变化特点,探讨该生理指标在G引起的意识丧失(G-LOC)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3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慢增长率(GOR)模式及模拟空战机动(SACM)模式加速度暴露。加速度暴露时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记录加速度暴露过程中的rSO_(2)变化。结果受试者的GOR1耐力为(4.41±0.76)G,GOR2耐力为(5.87±0.95)G,SACM的G-时间耐力为(119.6±77.4)s。rSO_(2)在加速度暴露开始后随着载荷的增加逐渐降低,与加速度暴露前的rSO_(2)基础值相比,到达GOR1耐力终点、到达GOR2耐力终点前5 s和GOR2耐力终点时rSO_(2)平均值分别减少了8%、9%和11%(P<0.01);到达SACM耐力终点前5 s及到达耐力终点时rSO_(2)平均值分别减少了13.0%和13.7%(P<0.01)。到达rSO_(2)最小值与GOR2耐力终点的时间差t_(1)为(-3.0±11.3)s,到达rSO_(2)最小值与SACM暴露耐力终点的时间差t_(3)为(-1.6±5.1)s。结论rSO_(2)在GOR和SACM两种模式加速度暴露时均随着G值或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rSO_(2)最小值不适用于G-LOC预警,可以选择到达耐力终点前某一时间点的rSO_(2)值研究制定G-LOC预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局部脑血氧饱和度 载人离心机 慢增长率模式 模拟空战动作
下载PDF
飞行员颈部运动影响因素及颈部专项训练研究
2
作者 杨景慧 耿喜臣 +6 位作者 王飞 于婕 李宝辉 金朝 卫晓阳 程宝权 徐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为研究影响飞行员飞行中颈部运动能力的因素及颈部专项训练效果,选取飞行员104位,另选取男性志愿者8位,采用MCU颈部功能测试系统测量受试者颈部6个方向肌肉力量,通过调查问卷获得飞行员颈部训练及伤病情况;同时对志愿者进行颈部肌肉专... 为研究影响飞行员飞行中颈部运动能力的因素及颈部专项训练效果,选取飞行员104位,另选取男性志愿者8位,采用MCU颈部功能测试系统测量受试者颈部6个方向肌肉力量,通过调查问卷获得飞行员颈部训练及伤病情况;同时对志愿者进行颈部肌肉专项训练,比较其训练前后与飞行员力量差别。结果表明:年龄≥40岁飞行员颈部力量较其他年龄段显著下降(P<0.05),掌握正确颈部训练方法的飞行员力量更强(前屈力量)(P<0.05);飞行时发生过颈痛的飞行员颈部力量相对较弱,而飞行时颈部能够活动自如的飞行员颈部力量更强;训练前志愿者颈部力量显著低于飞行员,训练后志愿者颈部力量明显增加(P<0.05)且显著超过同龄飞行员(P<0.01)。颈痛发生及飞行发生转头困难与是否参加专项颈部训练无显著相关,而是否掌握正确训练方法与载荷下转头情况显著相关(r=-0.22,P=0.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颈部力量 专项训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载人离心机控制工程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宏遒 蒋科 +3 位作者 王海霞 李宝辉 李毅峰 杨明浩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现代空军对载人离心机的技术需求在不断增加,但目前载人离心机的控制工程依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为了研究载人离心机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笔者选取近20年来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部分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自国内第三代载人离心机... 现代空军对载人离心机的技术需求在不断增加,但目前载人离心机的控制工程依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为了研究载人离心机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笔者选取近20年来国内外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部分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自国内第三代载人离心机投入使用以来,载人离心机控制工程在生物医学工程和软件算法等领域的新发展。笔者通过对载人离心机的控制工程进展进行总结综述,希望研究人员在今后的研究中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军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离心机 加速度 航空医学 控制工程
下载PDF
急性正加速度暴露后飞行员脑血流动态调节功能的评估
4
作者 游衍春 杨明浩 +4 位作者 张效 刘津津 范校周 孙嗣国 刘禧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探讨飞行员急性正加速度(+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能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离心机+8Gz高载荷耐力测试的男性飞行员26例。于试验前静息状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探讨飞行员急性正加速度(+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能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6-10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离心机+8Gz高载荷耐力测试的男性飞行员26例。于试验前静息状态和离心后5 min内分别监测血压、心率,并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无创逐波血压,应用传递函数分析计算得出双侧0.02~0.50 Hz各频段内的脑血流动态调节参数,并计算相位差、增益和一致性。比较静息状态与离心后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26例飞行员在+8Gz急性高载荷暴露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升高(均P<0.001);在超低频段(0.02~0.07 Hz)相位差显著升高,增益显著降低(均P<0.05);而在低频段(0.07~0.20 Hz)和高频段(0.20~0.50 Hz)静息状态与离心后相位差和增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逐波血压监测可用于检测高载荷急性+Gz暴露后脑血流动态调节变化。传递函数分析超低频段参数适用于此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血流动态调节 传递函数分析 载人离心机 正加速度
原文传递
模拟过载作用下飞行员头盔夜视系统对头颈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刘何庆 张立辉 +5 位作者 赵彦鹏 卫晓阳 李宝辉 金朝 王若永 吴明磊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开展头部载荷对头颈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为持续性正加速度作用下飞行员转头适宜性和飞行员头戴装备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口径视野计为测量平台,12名受试者分为甲组[6名,平均年龄(18.8±1.2)岁]和乙组[6名,平均年龄(40.8... 目的开展头部载荷对头颈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为持续性正加速度作用下飞行员转头适宜性和飞行员头戴装备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口径视野计为测量平台,12名受试者分为甲组[6名,平均年龄(18.8±1.2)岁]和乙组[6名,平均年龄(40.8±5.9)岁]。受试者佩戴某型头盔夜视系统(包括保护头盔、夜视镜及配套的供氧面罩,重量1.955 kg),按其重量成倍地增加配重。测量不同载荷时受试者头颈旋转、俯仰的角度和角速度,记录受试者的主诉。结果甲组头部载荷16 kg时达到载荷终点(相当于3.0 G),乙组头部载荷12 kg时达到载荷终点(相当于2.4 G)。随着头部载荷增加,2组受试者头颈水平旋转的角度和角速度均减小;俯仰时总体表现为俯角增大、仰角减小,但俯仰角速度均呈减小趋势。不同头部载荷下,受试者头颈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水平转动时,甲组(F=5.912、3.681,P=0.001、0.010)和乙组(F=4.422、5.571,P=0.015、0.006)的头颈转动角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模拟过载作用下飞行员头盔夜视系统对头颈活动能力影响的测量方法,获得了过载作用下头颈活动能力的数据,为持续性正加速度作用下飞行员转头的适宜性、飞行员头戴装备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 夜视镜 加速度 头部载荷 头颈活动度 飞行员
下载PDF
不同飞行员抗荷体能训练方案效果评价
6
作者 杨景慧 耿喜臣 +12 位作者 杨明浩 金朝 李宝辉 于婕 刘宇航 王海霞 卫晓阳 蒋科 张立辉 李毅峰 朱倩昀 张小雪 徐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建立兼顾飞行员无氧及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案,探索飞行员体能训练有氧无氧的适宜配比。方法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选拔两批次健康受试者共16名,年龄18~24岁。两批次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氧无氧配比训练方案,训练周期... 目的建立兼顾飞行员无氧及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案,探索飞行员体能训练有氧无氧的适宜配比。方法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选拔两批次健康受试者共16名,年龄18~24岁。两批次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氧无氧配比训练方案,训练周期为3个月。训练前后受试者心肺功能变化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价,无氧能力变化采用力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训练后两种训练方案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及杠铃卧推10RM及3RM负重均显著增加(P<0.001),并且两组间负重增长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负荷、最大心率及呼吸商均显著增加(P<0.01)。与方案①试验组受试者比较,训练前后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最大负荷[方案①为(29.12±19.69)W,方案②为(72.00±46.24)W]及呼吸商(方案①为0.11±0.09,方案②为0.28±0.16)的提升幅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无氧及有氧能力均有效提升,说明该训练方案中有氧与无氧训练的配比设置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体能训练 抗荷耐力 飞行员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 呼吸商
原文传递
慢增长率模式+Gz暴露时表面肌电的变化
7
作者 杨景慧 李宝辉 +9 位作者 卫晓阳 蒋科 王红 杨明浩 王海霞 张立辉 徐艳 耿喜臣 李毅峰 金朝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慢增长率(GOR)模式+Gz暴露时的表面肌电(sEMG)变化,分析做HP抗荷动作时下肢及腹部肌肉的用力特点,探讨sEMG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4组GOR模式+Gz暴露试验:GOR1、GOR2... 目的 通过观察慢增长率(GOR)模式+Gz暴露时的表面肌电(sEMG)变化,分析做HP抗荷动作时下肢及腹部肌肉的用力特点,探讨sEMG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4组GOR模式+Gz暴露试验:GOR1、GOR2、GOR3、GOR4模式。4组受试者在感觉周边灯消失时终止暴露,同时记录+Gz暴露时的双侧腹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sEMG信号。结果 在4种(GOR1、GOR2、GOR3、GOR4)+Gz暴露模式下受试者加速度耐力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77,P<0.01)。GOR2、GOR4+Gz暴露时股直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值较安静时均显著升高(P<0.05);与GOR1模式相比,GOR2模式时股直肌(P=0.014)和腓肠肌(P=0.027)的iEMG平均值增加显著。与GOR2模式相比,GOR3模式股直肌(P=0.044)和腓肠肌(P=0.020)及GOR4时的两侧腓肠肌(P=0.023)iEMG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GOR1、GOR3和GOR4模式下,腹直肌贡献率最高,GOR2时胫骨前肌贡献率最高。GOR4时3名受试者的小腿肌群先激活,另2名受试者是腹直肌先激活。不同试验组间各肌群的中值频率斜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Gz暴露时的sEMG变化,可从肌肉紧张用力程度和疲劳水平等方面为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载人离心机 慢增长率模式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新型综合抗荷措施对快增长率模式高过载暴露防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红 李宝辉 +10 位作者 张立辉 徐艳 李毅峰 卫晓阳 王全 王海霞 杨景慧 王轶 杨明浩 耿喜臣 金朝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由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及HP抗荷动作组成的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方法在载人离心机上首先测定5名受试者不使用抗荷装备、不做抗荷动作的基础+Gz耐力,然后使用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并做HP抗荷动作进行6 G/s增长率9 G持续15 s的加... 目的探讨一种由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及HP抗荷动作组成的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方法在载人离心机上首先测定5名受试者不使用抗荷装备、不做抗荷动作的基础+Gz耐力,然后使用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并做HP抗荷动作进行6 G/s增长率9 G持续15 s的加速度暴露。暴露结束后对+Gz暴露时的疲劳、体表压痛及抗荷装备的主观感觉进行评分。结果新型囊式抗荷装备的充气速度和压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抗荷装备的+Gz防护水平及总体舒适性评分平均达到“良好”水平。面罩压及抗荷服压力的评分在“适中”水平。呼吸用力评分达到了“轻度困难”。受试者的基础耐力为(3.69±0.47)G。有3名受试者抗荷耐力达到9 G 15 s,1人达到9 G 10 s,1人达到9 G 5 s。体力感知度分级评分为(4.2±1.1)分。9 G 15 s暴露时受试者做HP抗荷动作的呼吸频率为(44±6)次/min,颈、腰、臂、腹4个部位的压痛评分平均值在轻度压痛以下水平。结论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具有较好的防护性和舒适性。要注重通过选拔和训练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耐力,避免人的因素影响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加速度耐力 抗荷动作 囊式抗荷系统 离心机
下载PDF
英国皇家空军抗荷体能训练方案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超群 张向阳 +2 位作者 杨明浩 凌梦钰 杨一卓 《空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73-75,共3页
笔者介绍了英国皇家空军抗荷体能训练方案(aircrew conditioning programme,ACP)及其颈部练习。英国皇家空军ACP包含全身灵活性,心肺耐力练习,颈部、肩带和躯干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练习,颈部、背部、腹部和下肢肌肉力量练习4个部分;其特... 笔者介绍了英国皇家空军抗荷体能训练方案(aircrew conditioning programme,ACP)及其颈部练习。英国皇家空军ACP包含全身灵活性,心肺耐力练习,颈部、肩带和躯干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练习,颈部、背部、腹部和下肢肌肉力量练习4个部分;其特点是强调颈部练习,需要在体能教练与物理治疗师配合指导与监督下执行,鼓励飞行人员任何时候都要通过激活颈深部节段稳定肌来保持颈中立位,能保持中立位时才进一步增加负荷。ACP颈部练习包括颈深屈肌激活练习,颈肌、肩带肌力量和耐力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皇家空军 抗荷体能训练 颈部练习
下载PDF
采用载人离心机慢增长率模式+Gz耐力检查方法评定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宝辉 卫晓阳 +11 位作者 王海霞 李毅峰 杨景慧 张小雪 杨明浩 王红 张立辉 徐艳 蒋科 耿喜臣 王轶 金朝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目的开展载人离心机慢增长率(gradual-onset rate run,GOR)模式+G_(z)耐力检查试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6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GOR加速度暴露试验,每人均完成4组:不使用抗荷装备,保持... 目的开展载人离心机慢增长率(gradual-onset rate run,GOR)模式+G_(z)耐力检查试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6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GOR加速度暴露试验,每人均完成4组:不使用抗荷装备,保持松弛状态的加速度耐力(GOR1耐力),做HP抗荷动作时的加速度耐力(GOR2耐力),穿抗荷服保持松弛状态的耐力(GOR3耐力),做HP动作、穿抗荷服使用抗荷加压呼吸时的耐力(GOR4耐力)。依次检查受试者在4组+G_(z)暴露时的加速度耐力及心率和呼吸频率,受试者对体力感知度评价表进行评分,试验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对抗荷装备的防护效果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6名受试者GOR1耐力为(4.21±0.99)G,GOR2耐力为(6.00±1.32)G,GOR3耐力为(6.34±1.32)G,GOR4耐力为(7.87±1.29)G,不同GOR模式+G_(z)暴露的耐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77,P<0.001)。受试者在4组+G_(z)暴露试验到达耐力终点的心率及HR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330、128.417,P均<0.001);GOR2和GOR4的心率(P=0.013、0.017)及HR_(max)显著大于GOR1(P=0.014、0.006);GOR2与GOR4的HR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P抗荷动作防护效果为(1.79±0.88)G,AGS防护效果为(2.13±1.03)G,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为(3.67±0.80)G。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大于做HP抗荷动作及AGS(P=0.001、0.003),但HP抗荷动作与AGS防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受试者对抗荷装备防护效果的主观感觉评分达到“较好”水平。结论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时增加载人离心机GOR模式+G_(z)耐力检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载人离心机 慢增长率模式 抗荷动作 抗荷服 抗荷加压呼吸 综合抗荷措施 评定
下载PDF
美国空军低压舱缺氧训练方案简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莉莉 蒋科 +9 位作者 刘琳 苏芳 邓略 卜伟平 姚钦 赵彦鹏 刘何庆 杜鹏 穆慧玲 张晓丽 《空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介绍美国空军低压舱缺氧训练方案,为完善我军飞行人员低压舱训练提供有益借鉴。引用2份美国空军指令,美国空军指令AFI11-403《航空航天生理训练方案》是美国空军开展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指令性文件,其中详细介绍了低压舱缺氧训练的... 介绍美国空军低压舱缺氧训练方案,为完善我军飞行人员低压舱训练提供有益借鉴。引用2份美国空军指令,美国空军指令AFI11-403《航空航天生理训练方案》是美国空军开展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指令性文件,其中详细介绍了低压舱缺氧训练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美国空军低压舱缺氧训练方案比较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舱 缺氧训练 方案
下载PDF
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结果横断面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景慧 金朝 +11 位作者 徐艳 张立辉 耿喜臣 李宝辉 蒋科 王海霞 王红 李毅峰 林榕 张小雪 杨明浩 卫晓阳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通过率及判定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741例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参加载人离心机训练部分飞行员,分析不同年龄段(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0岁)及不同飞行时长(<1000 h、1000~&... 目的分析探讨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通过率及判定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收集741例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参加载人离心机训练部分飞行员,分析不同年龄段(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0岁)及不同飞行时长(<1000 h、1000~<2000 h、≥2000 h)飞行员各载荷(6.0、8.0、9.0 G)训练通过率、视野与意识状态变化分布以及主诉耐力终点与综合判定终点的差异。结果共有739名飞行员参加6.0 G载荷训练,训练通过率为99.6%;640名飞行员参加8.0 G载荷训练,训练通过率为97.7%;115名飞行员参加9.0 G载荷训练,训练通过率为92.2%。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参加8.0 G训练飞行员中20~25岁及36~40岁年龄段训练通过率高于26~30岁及31~35岁年龄段(χ^(2)=9.710,P<0.05),超过40岁后,训练通过率则明显下降(χ^(2)=9.987,P<0.01)。不同飞行时长(<1000 h、1000~<2000 h、≥2000 h)的飞行员各载荷训练通过率虽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载荷训练飞行员出现视觉症状及意识丧失比例随载荷升高而升高(χ^(2)=109.8,P<0.01)。不同载荷训练飞行员主诉评定法与综合评定法评价耐力终点结果高度一致,但两种评定方法评定一致率随训练载荷值增高而显著下降(χ^(2)=21.530,P<0.01)。结论不同年龄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通过率不同,飞行员年龄和飞行经验均影响飞行员抗荷能力,现有的载人离心机训练耐力主客观判定方法一致可靠,能较好地指导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飞行员 载人离心机训练 横断面分析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飞行教官的新型抗荷动作的表面肌电图评价
13
作者 杨景慧 王海霞 +3 位作者 杨明浩 李宝辉 谭清坡 徐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对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适用于飞行教官的抗荷动作进行表面肌电图评价。方法纳入18~20岁受试者8人,试验设备采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根据初教机与高教机飞机性能及载荷特点编制3.0G60s、4.0G50s、5.0G40s、6.0G30s及7.0G20s共5条... 目的对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适用于飞行教官的抗荷动作进行表面肌电图评价。方法纳入18~20岁受试者8人,试验设备采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根据初教机与高教机飞机性能及载荷特点编制3.0G60s、4.0G50s、5.0G40s、6.0G30s及7.0G20s共5条离心机加速度曲线,分别评价FT动作及HP动作的抗荷效果,同时利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不同载荷下2种抗荷动作训练前后肌肉用力的变化及肌肉激活的情况。结果训练后,受试者使用FT动作与HP动作时抗荷耐量均较训练前增加,与训练前相比,FT动作组增加60.8%,HP动作组增加34.6%,FT动作+KH-X抗荷服组增加50.5%,HP动作+KH-X抗荷服组增加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肌电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后FT动作组及HP动作组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呈下降趋势,其中FT动作组2.5G10s载荷下右腓肠肌、3.0G60s载荷下左右腹直肌及右腓肠肌、5.0G40s载荷+KH-X抗荷服下左腹直肌训练后的iEMG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0G60s载荷下,FT动作组左胫骨前肌iEMG高于HP动作组(P<0.05);4.0G50s载荷+KH-X抗荷服及5.0G40s载荷+KH-X抗荷服下,HP动作组左腹直肌iEMG高于FT动作组(P均<0.05)。结论表面肌电图评价结果表明,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抗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飞行教官 抗荷动作 表面肌电图 载人离心机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小鼠理毛行为自动分类方法
14
作者 齐宇欣 郑媛憬 +2 位作者 谈泽华 杨子乐 王文挺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开源行为分析软件实现小鼠理毛行为自动分析。方法视频记录小鼠理毛行为,由2名观察者人工分析,同时从视频中选择理毛行为样本训练机器学习分类器,使用分类器自动分析小鼠理毛行为。将人工分析和分类器自动分... 目的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开源行为分析软件实现小鼠理毛行为自动分析。方法视频记录小鼠理毛行为,由2名观察者人工分析,同时从视频中选择理毛行为样本训练机器学习分类器,使用分类器自动分析小鼠理毛行为。将人工分析和分类器自动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在理毛的总时间这一指标上,人工分析和分类器自动分析两种方法没有差异。在理毛次数这一指标上,分类器记录的次数多于观察者,观察者之间没有差异;在理毛的平均时间这一指标上,分类器记录平均时间低于观察者,观察者之间无差异;此外,观察者与分类器标记一致的比例没有差异;观察者与分类器比较后的约登指数没有差异。结论使用小样本训练和校正后的分类器能够准确地识别小鼠的理毛行为,减少实验人员手动标记的工作量,提升行为分析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毛行为 机器学习 刻板行为
下载PDF
肺部电阻抗成像技术评估持续性+3 Gz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琳 李宝辉 +11 位作者 高志君 杨明浩 王航 金朝 代静 王红 刘洋 卫晓阳 王春晨 秦义隆 郑媛憬 曹新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估高过载暴露对人体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测量8名青年男性在+1 Gz对照和持续性+3 Gz暴露期间的肺部电阻抗数据,并对比分析两种载荷下区域性肺功能参数,包括肺通气、肺容积以及肺排空。结果在肺通气方面,相较于+1 Gz,+3 Gz... 目的评估高过载暴露对人体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测量8名青年男性在+1 Gz对照和持续性+3 Gz暴露期间的肺部电阻抗数据,并对比分析两种载荷下区域性肺功能参数,包括肺通气、肺容积以及肺排空。结果在肺通气方面,相较于+1 Gz,+3 Gz条件下潮气量和肺通气区域面积明显减少(P<0.05),而通气减少区域主要位于腹侧,且呼吸频率明显增高(P<0.01)。在肺容积方面,+3 Gz条件下肺容积较+1 Gz明显增加(P<0.05),其增加的气体容积均匀分布于整个肺区。在肺排空方面,在+1 Gz期间腹背侧气体排空特性相同,与整体肺气体排空完全一致;在+3 Gz暴露期间,腹侧气体排空在呼气初始阶段快,之后排空速度减慢,而背侧气体排空特性与腹侧正好相反。结论高过载会明显影响人体肺通气、肺容积以及肺排空等区域性肺通气功能,量化这些肺功能参数将为深入理解高载荷下的呼吸生理变化提供客观依据,为制定个体化航空医学防护装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电阻抗成像技术 高过载 肺通气 肺容积 肺排空
下载PDF
空中战勤人员认知能力的心理测量研究
16
作者 张莉莉 邓学谦 +8 位作者 邓略 郑珺文 孙玮 丛聪 刘庆峰 武国城 伊丽 冀建民 蒋科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对空中战勤人员认知能力测量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展此类人员的心理选拔建立基础。方法参加本研究人员共390人,包括雷达操作员142人、雷达学院学员117人、空中战勤人员45人和雷达学兵86人。在工作分析基础上编制了图形辨别、工作记忆... 目的对空中战勤人员认知能力测量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展此类人员的心理选拔建立基础。方法参加本研究人员共390人,包括雷达操作员142人、雷达学院学员117人、空中战勤人员45人和雷达学兵86人。在工作分析基础上编制了图形辨别、工作记忆、目标跟踪、语音抗扰和综合管理5项认知测验任务。通过受试者测验结果的分布图形和差异系数评估区分度。以相关受试者的工作绩效或学科成绩为效标,通过认知测验成绩与效标成绩的相关性检验效标关联效度;以30名空中战勤人员对测验能力与空中战勤任务需要程度的9级评分(1~9分)和30名专家对测验能力是否为实际工作所需的评价考察内容效度。根据各测验的结果分别检验复本信度、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结果各项测验原始分数接近正态分布,筛选后指标的差异系数为14.4%~111.0%;信度为0.764~0.827,效标关联效度为0.186~0.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0名空中战勤人员认为各项测验好(7~9分)的分别占53.3%~83.3%,30名专家认为试验项目测试的能力是实际工作所需要或基本所需的占93.3%。结论本套测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区分度、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尤以图形辨别、工作记忆和目标跟踪3个测验的区分度较高,可作为空中战勤人员选拔的认知能力测评工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心理学试验 信度 效度 空中战勤人员
原文传递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榕 金朝 +9 位作者 王海霞 李宝辉 徐艳 张立辉 耿喜臣 王红 卫晓阳 贾晨曦 杨景慧 王轶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方法及结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743名飞行员的+Gz耐力选拔数据,对选拔方法、合格率及其与年龄、飞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进行+Gz耐力选拔时,允... 目的探讨分析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方法及结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743名飞行员的+Gz耐力选拔数据,对选拔方法、合格率及其与年龄、飞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进行+Gz耐力选拔时,允许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没有严格控制肌肉紧张用力。1743名飞行员中有1569人的+Gz耐力达到4.25 G持续10 s,合格率为90.0%。飞行员选拔合格率与年龄(r=0.891,P=0.000)及飞行时间(r=0.9281,P=0.004)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到达+Gz耐力终点时,有39.3%的飞行员发生视力变化,近意识丧失(G-induced almost loss of consciousness,A-LOC)发生率为1.7%,加速度导致的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发生率为2.6%。结论在新型载人离心机上完成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选拔合格率高,较少的+Gz暴露次数、规范的呼吸方式和未控制肌肉紧张用力可能是高合格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离心机 +GZ耐力 飞行员
下载PDF
某部飞行员颈肌力量与耐力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海霞 李宝辉 +8 位作者 王全 林榕 徐艳 金朝 王红 卫晓阳 杨景慧 张立辉 耿喜臣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观察某部22名飞行员颈肌前屈耐力及各方向的最大肌力情况。方法使用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测试22名飞行员和15名志愿者的颈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后旋转、左(右)侧下旋转等方向的最大肌力。使用秒表测试受试者颈肌耐... 目的观察某部22名飞行员颈肌前屈耐力及各方向的最大肌力情况。方法使用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分别测试22名飞行员和15名志愿者的颈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后旋转、左(右)侧下旋转等方向的最大肌力。使用秒表测试受试者颈肌耐力,对受试者的颈部损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飞行员除颈肌前屈方向外,其余方向的肌力均大于志愿者(P<0.05),耐力与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飞行员的颈部损伤率明显高于普通受试者。结论飞行员的颈肌力量情况要明显优于志愿者,但还需加强颈部肌肉的训练,以满足高载荷飞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颈肌 力量 肌肉损伤
下载PDF
飞行员推拉效应离心机训练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艳 金朝 +8 位作者 李宝辉 张向阳 林榕 王全 卫晓阳 王红 张立辉 王海霞 耿喜臣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飞行员推拉效应(push-pull effect,PPE)离心机训练情况,为离心机训练模式与内容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整理213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离心机训练数据,对飞行员PPE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参加离心机训练的飞行员... 目的分析讨论飞行员推拉效应(push-pull effect,PPE)离心机训练情况,为离心机训练模式与内容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整理213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离心机训练数据,对飞行员PPE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参加离心机训练的飞行员213人中198人完成了8 G/10 s,+Gz训练合格率为92.96%,其中98人进行了PPE离心机训练,占训练总人数的46.01%;在进行PPE训练的98人中91人完成了-1Gz/5s→+5Gz/10s,占参加PPE训练人数的9 2.86%,73人完成了-1 Gz/5s→+7Gz/10s,占参加PPE训练人数的74.49%,5人未进行PPE7G训练,4人在训练过程中因黑视没能完成PPE7 G/10s训练,占4.08%,9人在PPE7G训练过程中发生+Gz导致的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没有完成PPE 7 G/10 s训练,占9.18%。结论离心机训练提高了飞行员对抗PPE的信心与能力,希望通过将PPE训练纳入必训课目,提高飞行员PPE离心机训练合格率,并对离心机训练的模式与内容进行改进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推拉效应 推拉动作 离心机训练
下载PDF
飞行人员颈腰伤病防治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略 张慕哲 +7 位作者 王全 张莉莉 苏芳 刘琳 卜伟平 刘何庆 赵彦鹏 温新光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笔者针对军事飞行人员颈腰伤病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在吸取国内外运动医学领域和传统医学领域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一套包含徒手训练、器械训练、飞行前热身和飞行后恢复等4个方面的颈腰伤病防治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介绍了各项训练... 笔者针对军事飞行人员颈腰伤病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在吸取国内外运动医学领域和传统医学领域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一套包含徒手训练、器械训练、飞行前热身和飞行后恢复等4个方面的颈腰伤病防治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介绍了各项训练的动作要领、强度控制、训练频次、注意事项等内容,可用以指导军事飞行人员颈腰伤病防治专项体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颈腰训练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