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用户体验的大数据在军事代表合同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1
作者 王宇 徐伟 +2 位作者 郭岩 张磊 白璐 《飞机设计》 2021年第2期74-76,共3页
以优化用户体验、提高装备持续作战能力为研究目标,以提升质量监督效能、提高装备的出动强度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军事代表重视基于用户体验的大数据的根本原因,得出基于用户体验的大数据可有效地辅助军事代表对部队需求进行精准定位、... 以优化用户体验、提高装备持续作战能力为研究目标,以提升质量监督效能、提高装备的出动强度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军事代表重视基于用户体验的大数据的根本原因,得出基于用户体验的大数据可有效地辅助军事代表对部队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把控质量细节、掌控装备生产质量动态,增强调整质量监督过程的针对性,提前发现产品设计和制造短板,优化监管决策的结论,同时提出军事代表科学构建、应用大数据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代表 大数据 用户体验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淬火转移时间对16CrSiNi钢回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马蓼奕 董志 +3 位作者 杨立新 李世键 崔晶 康冲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203,共6页
通过调节淬火转移时间,利用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研究16CrSiNi钢在不同淬火转移时间下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淬火转移时间由10 s增加至100 s,16CrSiNi钢回火后的抗拉强度由1154 MP... 通过调节淬火转移时间,利用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研究16CrSiNi钢在不同淬火转移时间下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淬火转移时间由10 s增加至100 s,16CrSiNi钢回火后的抗拉强度由1154 MPa降低至676 MPa,断后伸长率从16%升高至28%,断面收缩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先从68%降至52%,再升高至70%;显微组织经历了从板条状马氏体到等轴块状铁素体,再到铁素体与回火马氏体共存,最后出现珠光体的变化,最终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回火马氏体和珠光体组成。淬火转移时间对于16CrSiNi钢拉伸宏观断口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淬火转移时间的增加,断口的纤维区面积逐渐减小,放射区和剪切唇区面积增大,断口形貌由脆性断裂特征向塑性断裂特征转变;其断口均以韧窝特征为主,当淬火转移时间在30 s以内时,韧窝较小且密集,而超过30 s时,韧窝尺寸明显增大。对于直径Φ10.5 mm的16CrSiNi钢棒,淬火转移时间应控制在30 s以内,以保证其组织和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CrSiNi钢 淬火转移时间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喷砂压力对钛合金镀层缺陷的影响
3
作者 宋体杰 徐伟 +3 位作者 王琳 于妍妍 刘春秘 康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航空航天等钛合金关键部件的镀层缺陷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针对钛合金母材喷砂处理导致镀铬层缺陷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喷砂参数对钛合金镀层缺陷的影响。并采用磁粉检测、金相显微镜、能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镀层缺陷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给出... 航空航天等钛合金关键部件的镀层缺陷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针对钛合金母材喷砂处理导致镀铬层缺陷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喷砂参数对钛合金镀层缺陷的影响。并采用磁粉检测、金相显微镜、能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镀层缺陷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给出喷砂参数建议。试验结果表明,钛合金在喷砂处理时,会使白刚玉砂镶嵌到钛合金母材表面,导致镀层与母材结合力差并发生开裂。采用100目(150μm)白刚玉砂,0.4 MPa喷砂压力,可以有效改善白刚玉砂在母材表面的残留现象,为获得高质量钛合金镀层的母材喷砂参数的选择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镀层 喷砂压力 缺陷检测 失效分析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Ti65高温钛合金中16种元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严鹏飞 臧旭 +3 位作者 宋体杰 赵政鑫 于妍妍 刘喜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8-1355,共8页
以盐酸-氢氟酸-硝酸混合酸体系溶解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Ti65钛合金中Al、Sn、Zr、Mo、Si、Ta、Nb、W 8种合金元素以及Cr、Mn、Cu、Ni、B、Y、Re、Fe 8种杂质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钛基体和共存... 以盐酸-氢氟酸-硝酸混合酸体系溶解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Ti65钛合金中Al、Sn、Zr、Mo、Si、Ta、Nb、W 8种合金元素以及Cr、Mn、Cu、Ni、B、Y、Re、Fe 8种杂质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钛基体和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影响以及硅标准溶液基体对Al元素测定的影响,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合金元素匹配消除了光谱干扰。优化的仪器分析参数为高频功率1.2 kW,雾化气压力200 kPa。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工作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7,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003%~0.010%。采用该方法测定钛合金标准样品以及配制的Ti65钛合金模拟样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8.6%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8.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5 高温钛合金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TA15M钛合金材料槽口结构电子束焊接精准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峰 董宇 +2 位作者 关峰 刘艳梅 史吉鹏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3-77,共5页
本文针对TA15M材料钛合金槽口结构净尺寸零件缺陷,采用电子束焊工艺进行精密修补。对材料从工艺方法到力学性能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数值模型对工艺方案验证,辅助参数优化。研究应力与变形影响规律,提出合理的焊接工艺。
关键词 电子束焊 槽口结构 补焊
下载PDF
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精密薄层气体氮碳共渗
6
作者 王新宇 焦清洋 +3 位作者 李世键 王克喜 颜廷宇 王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77,共5页
对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进行气体氮碳共渗热处理,以获得深度为0.02~0.03 mm的精密薄层,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渗层深度、硬度和脆性、组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80~560℃共渗温度下,通过控制保温时间,均可得到深度0.02~0.03 ... 对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进行气体氮碳共渗热处理,以获得深度为0.02~0.03 mm的精密薄层,并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渗层深度、硬度和脆性、组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80~560℃共渗温度下,通过控制保温时间,均可得到深度0.02~0.03 mm,硬度≥800 HV0.1的精密渗层。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渗层厚度和硬度越大。从工艺控制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等方面考虑,520℃温度下渗入速率均匀易控,更适合零件的实际生产。所得渗层脆性达到HB 5022—1994中1~2级的要求,组织符合2级及以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碳共渗 马氏体不锈钢 精密渗层 硬度 层深
原文传递
基于热处理模拟仿真的超高强度钢制复杂零件构型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蓼奕 慈言海 +3 位作者 李世键 杨立新 刘刚 崔晶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9-234,共6页
某超高强度钢制航空零件初始构型复杂,热处理后关键部位畸变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1 mm)。针对此问题,采用模拟仿真手段,研究了零件不同构型状态下的热处理畸变。结果表明,零件初始构型整体冷却先快后慢,厚壁部分应力较大,薄壁部分... 某超高强度钢制航空零件初始构型复杂,热处理后关键部位畸变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1 mm)。针对此问题,采用模拟仿真手段,研究了零件不同构型状态下的热处理畸变。结果表明,零件初始构型整体冷却先快后慢,厚壁部分应力较大,薄壁部分应力相对较小,尾部畸变最大,达2.16 mm。通过反复迭代优化零件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关键部位最大畸变量由最初的2.16 mm减少至0.90 mm,最终获得优化的零件构型。基于优化后的构型在实际生产中对零件进行了验证,零件各特征点实际畸变量均满足设计要求,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所建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及热处理模拟仿真技术在零件构型状态优化过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复杂零件 畸变 模拟仿真 构型优化
原文传递
7B04铝合金固定下接耳开裂原因分析
8
作者 于妍妍 臧旭 +4 位作者 宋体杰 赵政鑫 康凯 李辉 刘恩泽 《有色矿冶》 2023年第4期41-43,48,共4页
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等设备分析了7B04铝合金飞机襟副翼操纵摇臂固定下接耳的断口微观组织形貌,研究发现7B04合金制备飞机襟副翼操纵摇臂固定下接耳的开裂为疲劳断裂,裂纹源于耳孔底面的边缘。
关键词 铝合金 微观组织 疲劳断裂
下载PDF
固溶工艺对7C04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郭旭东 邹仕军 +1 位作者 卢影峰 龙泽熙 《金属热处理》 2025年第3期132-137,共6页
通过硬度、导电率、拉伸试验及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450/460/470℃×1 h)和固溶时间(470℃×0.5/1/2 h)+120℃×18 h时效处理对挤压态7C04铝合金力学性能、导电率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为4... 通过硬度、导电率、拉伸试验及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450/460/470℃×1 h)和固溶时间(470℃×0.5/1/2 h)+120℃×18 h时效处理对挤压态7C04铝合金力学性能、导电率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为450~470℃、固溶时间为1 h时,随固溶温度升高,时效态合金中可溶第二相粒子逐渐溶解,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升高,导电率下降。当固溶温度为470℃,固溶时间为0.5~2 h时,随固溶时间延长,时效态合金中可溶第二相粒子的溶解程度上升,1 h后达到过饱和状态,继续延长时间,第二相粒子个数无明显变化,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和硬度不断升高,导电率先降低后升高。470℃×1 h固溶+120℃×18 h时效处理条件下,合金的力学性能可达到抗拉强度为645.3 MPa,屈服强度为585.0 MPa,硬度为182.53 HV3,导电率为27.59%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C04铝合金 固溶处理 力学性能 电导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