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探究黄连素(BER)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低压低氧仓模拟海拔5000 m的高原环境,建立小鼠肠道损伤模型,期间持续灌胃BER,以评估BER对肠道损伤和免疫微环境的改善情况。基于肠道菌群耗竭和粪菌移植技术证明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16S r 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确定BER改善肠道损伤的关键代谢通路并进行验证。结果补充BER能够显著减少低压低氧诱导的肠绒毛萎缩和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水平。具体来说,BER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显著降低了脱氧胆酸(肠道损伤的促进因子)的水平,并恢复了FXR-FGF19负反馈信号轴,从而影响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减少肠道固有层中RORγt+T细胞的比例,抑制Th17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L-17A的释放,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从而缓解肠道损伤。结论BER依赖于肠道菌群改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和肠道免疫稳态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肠道损伤。本研究将为高原人群肠道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的心血管疾病,病变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炎症表型对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外力学微环境的改变能引起巨噬细胞炎症表型变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炎症...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的心血管疾病,病变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炎症表型对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外力学微环境的改变能引起巨噬细胞炎症表型变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血管力学特性对巨噬细胞炎症转换的影响,进而改变影响斑块。方法使用Apo 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通过病理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分布及炎症分型。采用AFM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结果(1)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表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趋势保持一致;(2)斑块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具有显著差异:E(fibrosis cap)=13.3±1.86 k Pa,E(lipid rich area)=6.56±4.50 k Pa,E(cellular fibrosis of lipid area)=11.43±6.63 k Pa。(3)巨噬细胞集中分布在纤维帽区域,且M1型巨噬细胞的占比要高于M2型巨噬细胞。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分布与斑块力学特性密切相关,且随着血管刚度的增加,细胞趋向分化为促炎型巨噬细胞。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斑块力学特性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分型,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探究黄连素(BER)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低压低氧仓模拟海拔5000 m的高原环境,建立小鼠肠道损伤模型,期间持续灌胃BER,以评估BER对肠道损伤和免疫微环境的改善情况。基于肠道菌群耗竭和粪菌移植技术证明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16S r 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确定BER改善肠道损伤的关键代谢通路并进行验证。结果补充BER能够显著减少低压低氧诱导的肠绒毛萎缩和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水平。具体来说,BER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显著降低了脱氧胆酸(肠道损伤的促进因子)的水平,并恢复了FXR-FGF19负反馈信号轴,从而影响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减少肠道固有层中RORγt+T细胞的比例,抑制Th17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L-17A的释放,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从而缓解肠道损伤。结论BER依赖于肠道菌群改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和肠道免疫稳态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肠道损伤。本研究将为高原人群肠道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的心血管疾病,病变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炎症表型对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外力学微环境的改变能引起巨噬细胞炎症表型变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血管力学特性对巨噬细胞炎症转换的影响,进而改变影响斑块。方法使用Apo 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通过病理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分布及炎症分型。采用AFM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结果(1)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表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趋势保持一致;(2)斑块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具有显著差异:E(fibrosis cap)=13.3±1.86 k Pa,E(lipid rich area)=6.56±4.50 k Pa,E(cellular fibrosis of lipid area)=11.43±6.63 k Pa。(3)巨噬细胞集中分布在纤维帽区域,且M1型巨噬细胞的占比要高于M2型巨噬细胞。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分布与斑块力学特性密切相关,且随着血管刚度的增加,细胞趋向分化为促炎型巨噬细胞。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斑块力学特性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分型,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