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方颖 张雪林 +1 位作者 商健彪 张玉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DSA及18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影像表现,认识FNH的多种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10例FNH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多种影像学表现.1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DSA肝动脉造影,2...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DSA及18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影像表现,认识FNH的多种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10例FNH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多种影像学表现.1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DSA肝动脉造影,2例行18FDG PET显像.结果 10例FNH均为单发性结节,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2例.肿瘤直径1.1~9.3 cm,平均5.1 cm.CT检查10例,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直径均>3.0 cm)中央区有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9个结节明显强化,1个中等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2个病灶中央或周边见增粗迂曲血管,其中1个尚可见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现象;门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8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7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个低于肝实质,5个病灶中央更低密度有强化.血管造影:4例FNH的供血动脉均来自肝动脉系统,供血动脉增粗、扭曲, 1例血管分支放射状分布,周围呈环绕状聚集染色,中央局限性缺损,另3个分支血管紊乱并呈抱球征,1个尚见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2例18FDG PET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结论 FNH 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而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扭曲,呈轮辐状向周围发散.这些影像特征有利于FNH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结节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动脉造影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影像学表现 多种 动脉-静脉分流 ^18FDG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尚文 曾建华 +3 位作者 张雪林 成官迅 彭旭红 段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8例中有3例出现液-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CT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动脉瘤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尚文 曾建华 +3 位作者 张雪林 彭旭红 赵云辉 段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摄了平片 ,6 / 1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 / 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脊柱 6例 ,颅骨 4例 ,胫骨 2例 ,股...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摄了平片 ,6 / 1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 / 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脊柱 6例 ,颅骨 4例 ,胫骨 2例 ,股骨 2例 ,肱骨、骨盆、距骨、软组织各 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及长管状骨好发。平片和CT多表现、膨胀性囊状骨破坏 ,病灶内常有钙化、骨化 ,边缘常有轻度硬化缘 ;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 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 ,部分见液平和软组织肿块 ;一般无骨反应。结论 :CT、MRI对骨母细胞瘤诊断较平片有优势 ,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骨母细胞瘤 X线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3 位作者 张三泉 赵修义 刘杏元 邱学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 2 6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隐球菌脑膜脑炎头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早期CT及MRI表现为正常、弥漫性脑水肿、轻度脑积水 ;亚急性期及慢性...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 2 6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隐球菌脑膜脑炎头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早期CT及MRI表现为正常、弥漫性脑水肿、轻度脑积水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胶状假囊、脑内多灶低密度区及异常信号区、隐球菌瘤 ,脑膜增厚、强化 ,以基底池、环池、侧裂池及四叠池为著 ;脑内强化血管影增多。结论 :CT及MRI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变部位、病理形态及变化、发展的阶段可提供定位的诊断依据 ,有助于临床分型、病期的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CT MRI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分型 深部真菌病
下载PDF
家兔急性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于丽娟 张雪林 +4 位作者 李任飞 刘瑞宝 栾玉 王丹 申宝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通过家兔急性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制备并与DSA和MRPA及病理对照研究,验证用明胶海绵制作家兔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在DSA下经家兔颈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将明胶海绵自导管注入,栓塞前后分别做肺动脉造影和增强磁共振肺... 目的:通过家兔急性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制备并与DSA和MRPA及病理对照研究,验证用明胶海绵制作家兔肺栓塞影像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在DSA下经家兔颈静脉插管至右心房,将明胶海绵自导管注入,栓塞前后分别做肺动脉造影和增强磁共振肺动脉成像,最后经病理解剖来验证肺栓塞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在MRPA和DSAPA图像上,肺栓塞表现为肺动脉分支截断熏病理镜下可见肺动脉管腔内有明胶海绵栓塞物。结论:此方法制备肺栓塞模型是客观有效的,为肺栓塞的影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Ewing′s瘤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2 位作者 赵修义 姜涛 刘杏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1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 ,并出现层状、葱皮样...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1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 ,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 ,放射样针状骨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3例管状骨外骨及 1例骨外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 ,仍以溶骨为主 ,且 2 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 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 ;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wing’s瘤 X线 CT MRI 影像学表现 尤文氏肉瘤
下载PDF
76例胆道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胡蓉 许乙凯 吕国士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序列及影像学检查比较。方法通过Siemens 1.5T Vision Plus扫描仪,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加脂肪抑制和图像预饱和技术,以HA... 目的探讨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其他序列及影像学检查比较。方法通过Siemens 1.5T Vision Plus扫描仪,采用自控阵表面线圈,加脂肪抑制和图像预饱和技术,以HASTE序列重T2加权相多层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结果本组76例病人,胰胆管良性梗阻16例,表现为胆总管近端扩张,远端逐渐变细,边缘光滑,全层无中断,呈不全梗阻,胰腺的良性梗阻表现为“管道穿通征”阳性;恶性梗阻28例,梗阻端形态以截断状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和“鼠尾征”。另外胰头癌和壶腹癌可见“双管征”即梗阻平面以上胆总管和胰管均扩张。本组MR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0%、96.5%、94.7%。确诊率:MRCP 94.7%,超声77.7%,CT76.3%,ERCP(逆行内镜胰胆管成像)90.0%。结论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能完整显示胰胆管系统结构,优于ERCP和PTC,是目前理想的成像方法。初步认为,“双管征”多见于恶性梗阻,“管道穿通征”见于良性梗阻,可作为鉴别良恶性梗阻的重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管疾病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疾病 诊断 半傅立叶采集
下载PDF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被引量:12
8
作者 阳红艳 许乙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285,共4页
关键词 脾疾病 结核 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技术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大潮 许乙凯 胡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2年第4期24-26,共3页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对脊柱损伤给出正确的影像学评价,是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影像学的任务是建立创伤的诊断、分类,判断属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当影像诊断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给出符合实际的评价。骨质...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对脊柱损伤给出正确的影像学评价,是临床医生与影像医生面临的共同课题。影像学的任务是建立创伤的诊断、分类,判断属稳定与不稳定性骨折,当影像诊断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给出符合实际的评价。骨质畸形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螺旋CT,其次是平片上。软组织损伤,如脊髓损伤,韧带断裂最好的评价手段是MRI。骨折分类依赖于损伤的力学机制与骨折部位,正确合理及时选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脊柱创伤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创伤 影像诊断技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力学机制 软组织韧带
下载PDF
组建医院PACS方案的选择及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常敬 陈燕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医院 PACS 医学影像 管理 信息化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曰增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表达成像 分子成像 分子影像学
下载PDF
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静云 李绍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918-1920,共3页
为弥补解剖结构图像 (CT ,MRI,B超等 )和功能图像 (SPECT ,PET等 )的各自不足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并且有了较大发展 .本文从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认为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中 ,功能图像和... 为弥补解剖结构图像 (CT ,MRI,B超等 )和功能图像 (SPECT ,PET等 )的各自不足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并且有了较大发展 .本文从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认为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中 ,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的结合是一个发展趋势 ,在肿瘤的精确定位、早期检测和诊断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图像融合
下载PDF
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嘉宁 顾为望 +3 位作者 许乙凯 吴清洪 袁进 邱添武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8-101,共4页
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同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中,诱癌过程死亡13只,余17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成功诱发出肝癌灶。癌结节直径为02~2.5cm,每个肝脏平均有... 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同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30只雄性Wistar大鼠中,诱癌过程死亡13只,余17只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成功诱发出肝癌灶。癌结节直径为02~2.5cm,每个肝脏平均有9±21个。其影像学特征为:平扫CT癌结节为略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低密度影显示更加清楚;MRI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认为化学诱导法建立的大鼠肝癌模型具有人肝癌相似的影像学表现,是一种适合于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肝 影像学表现 大鼠 肝癌模型 诱发 结节 影像学特征 雄性 低密度 肝脏
下载PDF
肝脏肿瘤性灌注缺损的经脾门静脉造形CTSP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修义 张雪林 +3 位作者 郑卫权 王劲 张进华 孙青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446,44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肝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提高其影像解释的准确性。方 法 以病理确诊且行CTSP检查的3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SP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和病理进行对比观 察... 目的 探讨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肝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提高其影像解释的准确性。方 法 以病理确诊且行CTSP检查的3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TSP肿瘤性灌注缺损影像和病理进行对比观 察。结果(1)得出病变的CT值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2)提出了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的CTSP征像,并得到病理 检查证实;(3)描述了“直线征”的CTSP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论(l)局灶性肿瘤性灌 注缺损的CT值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CT值密度者多代表恶性占位病变,而中等CT值密度者多代表良性 占位病变;(2)瘤旁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是肿瘤恶性征像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造影术 灌注缺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SP
下载PDF
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的建立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乙凯 冯文兰 +2 位作者 刘杏元 俞志坚 张嘉宁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8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供于影像学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IPL)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的特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是将弗氏佐剂01ml/只作大鼠深部注射,10天后观察大鼠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了IP...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供于影像学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IPL)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的特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是将弗氏佐剂01ml/只作大鼠深部注射,10天后观察大鼠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了IPL发生率为90%,大小分别是032±018cm。IPL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强回声结节;CT平扫为低度圆形影,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T1WI则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病理学证实局部肝组织片状坏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是本文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具有易建立、容易复制、成功率高、制备周期短和影像学的表现较典型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炎性假瘤 动物模型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元魁 许乙凯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准确地评价淋巴结有否转移是肿瘤分期的基础 ,并影响到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对预后的判断。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在评价局部淋巴结时具有各自的特点 ,超声廉价 ,CT、MRI的分辨率高 ,定位准确 ,而应用SPIO的MRI淋巴显影的特异度更高。PET的检查... 准确地评价淋巴结有否转移是肿瘤分期的基础 ,并影响到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对预后的判断。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在评价局部淋巴结时具有各自的特点 ,超声廉价 ,CT、MRI的分辨率高 ,定位准确 ,而应用SPIO的MRI淋巴显影的特异度更高。PET的检查费用虽昂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诊断 现状 病理特点 血供特点
下载PDF
骨关节病变影像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绍林 《当代医学》 2001年第3期45-48,共4页
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迅 速,尤其是CT和MR技术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拓展了其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了骨关节病变的诊断水平,能更早期和更准确地发现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 影像诊断技术发展迅 速,尤其是CT和MR技术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拓展了其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了骨关节病变的诊断水平,能更早期和更准确地发现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X线、CT和MR在骨关节系统诊断中新的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病变 CT MR
下载PDF
脑放射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曰增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0年第4期148-151,共4页
脑放射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即血管损伤、胶质损伤和免疫反应机制 ,最近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血管和胶质损伤机制 ,血管方面的改变在晚期放射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CT和 MRI对局限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明确诊断。MRI的 T2 加... 脑放射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即血管损伤、胶质损伤和免疫反应机制 ,最近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血管和胶质损伤机制 ,血管方面的改变在晚期放射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CT和 MRI对局限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明确诊断。MRI的 T2 加权成像 (T2 WI)显示水分变化敏感性高 ,又不受颅底线束硬化伪影的影响 ,MRI发现白质病变的敏感性是 CT的 2~ 3倍。如果是脑本身肿瘤放疗后 ,CT和 MRI区别病灶复发或放射性坏死比较困难 ,PET和 MRS(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两者鉴别诊断中则初步呈现出一定的优势。行 PET检查时 ,如为肿瘤则代谢活跃 ,坏死则代谢低下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欠理想。 MRS测量感兴趣区内代谢产物的量或比率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另外 ,PET功能成像和 MRS还可预测放疗病人较早期无症状的可逆性放射损伤 ,以便及时应用激素等药物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成像 NMR CT
下载PDF
酪氨酸酶基因作报告基因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前 ,应用包含人酪氨酸酶 (TYE)基因的表达载体作MRI的报告基因进行的初步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现就TYE基因作MRI报告基因的应用机理。
关键词 酪氨酸酶基因 报告基因 磁共振分子影像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其进展
20
作者 陈翼 许乙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171-173,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 敏感性 鉴别诊断 动态增强扫描 FDGPET 胰头癌 消化系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