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柳明 徐克成 +6 位作者 赵延龙 吴志荣 陈杜芳 岑卓英 左建生 危北海 张万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试图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探讨该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共 63例慢性乙型肝炎接受试验。随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 45例 ,对照组 18例。治疗组给予强肝胶囊 1.2g ,3/d ,至少 6个月 ;对照组给予肝泰乐及复合维生素治疗... 目的 试图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探讨该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共 63例慢性乙型肝炎接受试验。随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 45例 ,对照组 18例。治疗组给予强肝胶囊 1.2g ,3/d ,至少 6个月 ;对照组给予肝泰乐及复合维生素治疗6个月。试验前 3个月内和试验终止后 1个月内 ,分别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 ,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 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组治疗前后透明质酸分别为 184.32± 71.5 6和 94.2 4± 2 8.37ng/ml(P <0 .0 5 ) ,IV型胶原分别为 138.65± 5 1.16和 76.96± 40 .2 5ng/ml(P <0 .0 5 ) ,层粘蛋白分别为 1.38± 0 .48和 1.0 7± 0 .32U/ml(P <0 .0 5 ) ;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2 )肝组织学改变 :治疗组炎症坏死活动性改善的总有效率为 82 .6% (P <0 .0 5 ) ,肝纤维化改善或停止发展的总有效率为 92 .8%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炎症坏死活动性及纤维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强肝胶囊能有效地减轻肝内炎症坏死 ,稳定甚至逆转肝纤维化 ,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被引量:38
2
作者 朱薇 姜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消化性溃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姚玉川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张亚历 姜泊 熊德鑫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果糖含量增高,而甘露醇含量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肠道通透性 乳果糖 甘露醇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在消化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童华生 姜泊 张亚历 《胃肠病学》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消化系肿瘤 质谱法 电聚焦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但汉雷 孙凤蓬 +4 位作者 张亚历 陈村龙 潘德寿 万田摸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627份(4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 目的 研究数据库技术在大肠息肉临床病例资料管理和科研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icrosoft Access2000软件建立大肠息肉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录入南方医院近1990-2000年间2627份(4850例次)大肠息肉的病例资料,并对有关临床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和要素化处理与分析。结果 完成了大肠息肉人群,年龄,部位分布与临床症状特点,临床病理对照,治疗效果评价,历年息肉检出情况统计分析。息肉癌变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数分析等多项研究,选出重点病例进行随访,结论 应用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病例管理和临床科研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复杂的临床信息进行标准化,要素化是研制和开发病例管理系统的一种简单实用的信息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计算机数据库 临床医学信息化 信息处理
下载PDF
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傅思武 周殿元 +2 位作者 赖卓胜 潘令嘉 姜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6-146,148,共2页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 ,感染前后分别用酪酸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 ,并检测盲肠内容物细胞毒性和进行肠黏膜病理观察。结果 :酪酸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 ,但在艰难...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 ,感染前后分别用酪酸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 ,并检测盲肠内容物细胞毒性和进行肠黏膜病理观察。结果 :酪酸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 ,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则能明显降低艰难梭菌的产毒力和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 :酪酸梭菌对小鼠艰难梭菌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艰难梭菌 感染 防治 盲肠内容物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永萍 李任先 +2 位作者 张万岱 陈村龙 梁卫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两 种中医证型的 IBS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及...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两 种中医证型的 IBS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 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 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含量,同时取乙状结肠粘膜作 SP、VIP阳 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IBS病人血浆 SP、VIP含量及结肠粘膜 SP、VIP阳性细胞数有不同的异常 改变。结论本研究提示脑肠肽有可能成为IBS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证型 神经内分泌学 胃肠激素 脑肠肽
下载PDF
胃型上皮Fas表达的调节: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继德 白杨 +3 位作者 林焕建 张亚历 黄文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 目的探讨Fas介导的幽门螺杆菌(Hp)致胃上皮损伤机制。方法从Hp感染和非感染胃粘膜新鲜分离胃上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新分离及体外培养胃上皮细胞系中Fas的表达;调查Hp活菌及Hp感染时胃粘膜主要的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胃上皮Fas表达的调节作用,同时应用ELISA法探讨Fas介导的胃上皮细胞凋亡作用。结果Hp感染胃粘膜上皮Fas阳性数和表达量均高于非感染者(P<0.05),Hp、IFN-γ及TNF-α单独或合用均能提高胃上皮Fas的表达,而胃上皮表面的Fas分子能够介导其IgM单抗引起的致细胞凋亡作用,IFN-γ可增强这种作用。结论直接或间接通过Th1细胞因子增加Fas表达进而损伤胃上皮细胞,是Hp致胃上皮损伤的自身免疫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机制 胃上皮损伤 感染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杨 张亚历 +4 位作者 王继德 杨云生 陈烨 张兆山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克隆的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克隆的Hsp60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Hsp60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7.2%,并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所识别,用其免疫小鼠可产生抗该重组蛋白的抗体。结论Hsp60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疫苗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60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多原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立力 张振书 +4 位作者 张亚历 吴保平 郭文 刘晓霞 周殿元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多原发及单发大肠癌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对24例多原发大肠癌和对照21例单发大肠癌石蜡组织切片提取DNA,并进行染色体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标志的检测结果多原发...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多原发及单发大肠癌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对24例多原发大肠癌和对照21例单发大肠癌石蜡组织切片提取DNA,并进行染色体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标志的检测结果多原发大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71%(17/24),单发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率为38%(8/21),二者有明显差异(X2=6.82,P<0.02)MSI阳性的多原发大肠癌主要发生在年轻的男性患者,与单发大肠癌相比(x2=4.64,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原发大肠癌MSI阳性癌肿在右半结肠发生率及分布在DukesA,B期居多,但与单发大肠癌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管起源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天明 潘石蕾 +2 位作者 刘晓霞 袁爱力 李朝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素(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 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管起源。方法 用病理及CD34、荆豆凝聚素(UEA-1)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形成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癌旁组织血窦内皮细胞CD34及UEA-1染色阴性, 炎症组织内的血管染色阳性。肿瘤血管与癌旁组织血管相连或不相连。结论 部分原发性肝癌血管可能起源于毛细血管化的癌旁肝血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D34 荆豆凝聚素 血管形成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蓝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器官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内科住院病人的2%~3%.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甚多,大多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器官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内科住院病人的2%~3%.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甚多,大多为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机械损伤、血管畸形、肿瘤等因素引起,少数病例则是由于邻近器官的病变累及或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以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急性胃黏膜病变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炎症 机械损伤 血管畸形 失血量 恶性肿瘤 症状体征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免疫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年第01B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免疫防治 免疫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Hp尿素酶B亚单位减毒鼠伤寒菌重组疫苗的制备和生物效应研究
14
作者 杨兴龙 何跃忠 +2 位作者 张敬东 钟东 刘宇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目的研制表达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重组疫苗,并观察其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幽门螺杆菌标准株——悉尼株(SS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Hp尿素酶B亚单位减毒鼠伤寒杆菌重组疫苗SL3261/pTC01-UreB。经口服免疫BA... 目的研制表达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重组疫苗,并观察其生物学效应。方法以幽门螺杆菌标准株——悉尼株(SS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Hp尿素酶B亚单位减毒鼠伤寒杆菌重组疫苗SL3261/pTC01-UreB。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肠液中抗UreB的特异性IgA抗体和血清中IgG抗体,同时观察小鼠体重、胃黏膜炎症程度等一般情况。结果构建Hp-UreB的SL3261/pTC01-UreB菌株,连续传80代可稳定表达Hp-UreB,菌落提取质粒后酶切及PCR鉴定均与pTC01-UreB符合;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pTC01-UreB转化SL3261可表达与Hp-UreB亚单位相符的相对分子质量约61000蛋白,该蛋白能与抗Hp兔血清反应;SL3261/pTC01-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的肠液中抗UreB的特异性IgA抗体和血清中IgG抗体明显增高,而小鼠体重和胃粘膜炎症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Hp-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重组疫苗SL3261/pTC01-UreB口服免疫小鼠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B亚单位 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 口服疫苗 生物学效应 重组疫苗 B亚单位 鼠伤寒 尿素酶 减毒
下载PDF
Th1细胞因子(IFN-γ)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15
作者 林焕建 王继德 +2 位作者 张亚历 白杨 周殿元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26-127,共2页
目的 :评价Th1细胞因子IFN γ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 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IFN γ处理后 ,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和Hp的黏附 ,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对Hp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IFN γ可诱导... 目的 :评价Th1细胞因子IFN γ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时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 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IFN γ处理后 ,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和Hp的黏附 ,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对Hp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IFN 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进而增加Hp的黏附。IFN γ本身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 ,并可促进Hp诱导的胃上皮凋亡。 结论 :Th1细胞因子IFN γ参与并加剧了Hp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细胞因子 IFN-Γ 幽门螺杆菌 致病 吞噬作用
下载PDF
荧光分析法诊断大肠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烨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62-365,共4页
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其荧光发射存在差异,由此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可将大肠癌、癌前病变和正常组织鉴别开来,从而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率.本文就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体内外荧光检测作一系统介绍。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癌前病变 荧光光谱分析 诊断 内窥镜
下载PDF
表达幽门螺杆菌粘附素保守区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免疫治疗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白杨 陈烨 +4 位作者 王继德 唱韶红 张兆山 周殿元 亚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2,共8页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 (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 0 72 (pYA2 4 8 AB)的免疫治疗效果 ,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 ,以确定X4 0 72 (pYA2 4 8 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 ,在该...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 (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 0 72 (pYA2 4 8 AB)的免疫治疗效果 ,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 ,以确定X4 0 72 (pYA2 4 8 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 .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 ,在该模型中评价X4 0 72 (pYA2 4 8 AB)治疗Hp感染的效果 ,运用细菌培养法观察Hp根除率及定植量的改变 ,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亚型 ,IL 2和IL 4细胞依赖株的细胞测活法检测细胞因子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肠液中抗AB抗体产生情况 .结果表明 ,免疫治疗后疫苗治疗组根除率为 5 3 3% ,显著高于X4 0 72 (pYA2 4 8)和PBS对照组 (P <0 0 1 ) .未根除Hp的小鼠 ,疫苗治疗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1 )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小鼠脾CD4 +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时 ,发现疫苗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的比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P <0 0 5 ) ,而疫苗治疗组的比值又显著高于鼠伤寒菌对照组 (P <0 0 5 ) .进一步对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发现 ,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IL 2和IL 4明显升高(P <0 0 5 ) .同时 ,免疫治疗组与鼠伤寒菌对照组相比 ,IL 4增高明显 (P <0 0 5 ) .针对AB的抗体测定结果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粘附素保守区 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治疗性疫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及DNA检测
18
作者 林金容 周兰 +2 位作者 郑琼珍 王晓怀 周殿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775-776,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同步检测216例PHC及100例非肝病患者为对照组血液中HBV-M及HBV-DNA。结果 PHC组中,HBV阳性[HBVM及(或)HBV-DNA阳性]195例(903%),其中HB...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同步检测216例PHC及100例非肝病患者为对照组血液中HBV-M及HBV-DNA。结果 PHC组中,HBV阳性[HBVM及(或)HBV-DNA阳性]195例(903%),其中HBV-M阳性195例(903%),HBV-DNA阳性71例(329%),均分别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41例(410%,P<001)及9例(90%,P<001),PHC患者血液中,仅约三分之一存在HBV。结论 PHC发生与HBV感染有关,HBV是PHC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病因学
下载PDF
生物人工肝脏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齐荣 袁爱力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8年第2期72-76,共5页
随着细胞学、生物工程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人工肝脏的建立和临床试用成为研究热点,生物人工肝脏可望成为治疗肝衰竭的新途径。本文综述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脏
下载PDF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的检测及意义
20
作者 杜伟华 李曙平 +1 位作者 张振书 张万岱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7期56-5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老年FD患者和20例对照者空腹血浆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并分别与老年FD患者症状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老年FD患者...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老年FD患者和20例对照者空腹血浆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并分别与老年FD患者症状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老年FD患者空腹血浆生长抑素62.84±11.75pg/ml较对照组46.12±6.22pg/ml明显增高(P<0.01);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51.61±11.89pg/ml较对照组35.40±7.04pg/ml显著增高(P<0.01);空腹血浆胃动素371.64±69.13pg/ml较对照组468.40±53.21pg/ml显著降低(P<0.01)。老年FD患者与血浆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胃动素含量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FD患者与血浆胃动素降低,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增高密切相关,推测胃肠激素在老年FD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浆 胃动素 生长抑素 胆囊收缩素 检测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