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84
1
作者 龚加顺 陈文品 +2 位作者 周红杰 董兆君 张以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经口LD50>10g/kg,属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实验中加S9混合液和不加S9混合液的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在500~5000μg/ml浓度范围内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也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特征成分 抗疲劳 降胆固醇 急性毒性 致突变性
下载PDF
以实验为中心的毒理学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志鸿 刘晋袆 +2 位作者 敖琳 周紫垣 杨桓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期298-299,共2页
通过针对毒理学实验性强这一特点,展开了以实验为中心的毒理学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性实验为先导,首先进行实验课的操作,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理论课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师根据实验引导... 通过针对毒理学实验性强这一特点,展开了以实验为中心的毒理学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性实验为先导,首先进行实验课的操作,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和思考。理论课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师根据实验引导出讲授章节的概念、理论等内容。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也有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教育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
下载PDF
制订本科毒理学课程标准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晋祎 苑晓燕 +4 位作者 周燕虹 敖琳 崔志鸿 周紫垣 曹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0期68-68,70,共2页
毒理学作为一门方法学和应用性学科,其内容的日新月异,为毒理学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将毒理学教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就必须首要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上处理好学科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毒理学作为一门方法学和应用性学科,其内容的日新月异,为毒理学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将毒理学教学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就必须首要在课程标准的制订上处理好学科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之间的关系、科学性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毒理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手段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课程标准 本科教学
下载PDF
毒理学导课的体会
4
作者 刘晋祎 苑晓燕 +2 位作者 敖琳 周燕虹 崔志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0期1017-1018,共2页
关键词 毒理学 导课 教学 科研素质
下载PDF
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宁旭 董兆君 +1 位作者 牟玲 翟建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目的研制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方法根据各类有毒物质的泄漏扩散模型体系、伤害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医疗救治手段,结合重庆市化学品存储状况、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医疗机构、救护力量等因素,利用计算机实时仿真技术、数据... 目的研制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方法根据各类有毒物质的泄漏扩散模型体系、伤害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医疗救治手段,结合重庆市化学品存储状况、气象条件、地理环境、医疗机构、救护力量等因素,利用计算机实时仿真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价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以VisualStudio6.0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可运行于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的中文版“重庆市化学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软件。结果该系统可提供各类事故的动态危害范围、伤害数量预测;相应的处置措施和救援方案;4200余种有毒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救治方法查询等。结论该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运行速度快,可提供实时分析,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可满足化学救援指挥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事故 应急救援 实时仿真 指挥系统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下4-DMAP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药效学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华虎 袁菊芳 +2 位作者 邓继先 董兆君 杨树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原缺氧环境下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药效学特征,为急进高原的氰化物中毒患者救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急性缺氧家兔肌内注射4-DMAP,采集心血,通过比色方法测定高铁血红蛋白。结果急性缺氧对血红蛋白... 目的研究高原缺氧环境下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药效学特征,为急进高原的氰化物中毒患者救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急性缺氧家兔肌内注射4-DMAP,采集心血,通过比色方法测定高铁血红蛋白。结果急性缺氧对血红蛋白浓度和高铁血红蛋白本底无明显影响,但缺氧升高4-DMAP生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敏感性,缺氧环境下生成30%~40%高铁血红蛋白(最适抗氰浓度)所需4-DMAP的剂量为20mg/kg,相当于常氧环境所需剂量的68%~80%,当采用常氧环境的最适抗氰剂量(25~30mg/kg)时,缺氧家兔表现严重的缺氧病变,甚至死亡,而且在缺氧家兔体内,高铁血红蛋白维持时间明显延长;4-DMAP的效应还与动物缺氧时间密切相关,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浓度在1~5天内随缺氧时间增加而升高,5天达到高峰,7天开始回落,但仍然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结论缺氧提高4-DMAP生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在缺氧动物体内,高铁血红蛋白代谢慢、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4-二甲基氨基苯酚 高铁血红蛋白
下载PDF
重庆市江水中有机污染物细胞毒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志鸿 李鹏 +3 位作者 刘晋祎 刘胜学 周燕虹 曹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0-561,共2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水中有机物污染状况,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将萃取的有机污染物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对H4IIE细胞进行染毒,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检测水中有机...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水中有机物污染状况,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将萃取的有机污染物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对H4IIE细胞进行染毒,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用荧光比色法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7-乙氧基-3-异吩嗯唑酮.脱乙基酶(EROD)的诱导作用。结果各水样处理H4IIE细胞后,H4IIE细胞的增殖随染毒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48和72h处理组200和250倍浓缩的水样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对EROD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C50)值为4.4pg/ml,各水样相对于2,3,7,8-TCDD的毒性当量值分别为(2004.08)大溪沟:2.2×10-4pg/L;(2004.08)寸滩:0.9×10-4pg/L;(2005.01)大溪沟:13.3×10-4pg/L;(2005.01)寸滩:3.7×10-4pg/L。结论污染物对H4IIE细胞的毒性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水样均可诱导H4IIE细胞EROD活性;同一采样点中,枯水期水样毒性大于丰水期水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细胞毒性 7-乙氧基-3-异吩嗯唑酮·脱乙基酶(EROD) H4IIE细胞
下载PDF
某市嘉陵江水中提取物对大鼠肝细胞AHR信号途径的诱导 被引量:2
8
作者 崔志鸿 李鹏 +6 位作者 刘晋祎 刘胜学 周燕虹 杨录军 周紫垣 敖琳 曹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某市主城区嘉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基因表达和7-乙氧基-3-异吩嗯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活力的诱导,比较不同剂量的有机提取物诱导大鼠肝... 目的研究某市主城区嘉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基因表达和7-乙氧基-3-异吩嗯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活力的诱导,比较不同剂量的有机提取物诱导大鼠肝细胞CYP1A1基因表达量和EROD酶活力的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2、12和72 L/(kg体重)3个染毒组及1个玉米油溶剂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动物,雌雄各半,灌胃染毒13周。染毒结束,提取大鼠肝细胞总RNA进行CYP1A1基因的RT-PCR扩增,将肝组织匀浆后测定其EROD酶活力。结果各染毒剂量组CYP1A1基因均有表达,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组CYP1A1基因不表达;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CYP1A1的相对表达量与低计量组相比,增加非常显著(P<0.01),各染毒组大鼠肝组织均可检出EROD酶活力,EROD酶活力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嘉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可诱导大鼠肝细胞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R信号途径CYP1A1 EROD 嘉陵江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和嘉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CYP1A1表达的诱导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志鸿 李鹏 +3 位作者 刘晋祎 刘胜学 周燕虹 曹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以重庆市主城区大溪沟(嘉陵江)和寸滩(长江)两个点为代表,研究2004~2005年度重庆市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诱导。方法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将萃取的有机污染物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目的以重庆市主城区大溪沟(嘉陵江)和寸滩(长江)两个点为代表,研究2004~2005年度重庆市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对H4IIE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诱导。方法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将萃取的有机污染物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对H4IIE细胞进行染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CYP1A1mRNA,比较不同水样诱导H4IIE细胞CYP1A1mRNA表达的差异,用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CYP1A1启动子的激活情况。结果CYP1A1引物则可以将4个水样12h和24h处理组细胞的cDNA扩增出条带,48h处理组只有2005年1月寸滩样和2005年1月大溪沟样处理的细胞能扩增出CYP1A1基因的条带,所有样品的72h处理组细胞都没有CYP1A1基因的扩增;4个水样处理H4IIE细胞24h后,均可在细胞核内形成可与标记的XRE探针结合的芳烃受体-芳烃受体核转移蛋白(AHR-ARNT)二聚体,从而在AHR-ARNT二聚体蛋白处呈现发光条带。结论各水样均可激活CYP1A1基因的启动子XRE,也均可诱导H4IIE细胞CYP1A1mRNA的表达,CYP1A1mRNA的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差异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水污染 H4IIE细胞 细胞色素P450 1A1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和嘉陵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志鸿 李鹏 +6 位作者 曹波 徐盈 刘晋祎 刘胜学 周燕虹 黄晓春 曹佳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以重庆市主城区大溪沟(嘉陵江)和寸滩(长江)两个点为代表,研究2004~2005年度重庆市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毒性。方法 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GC/MS检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将萃取的有机污染... 目的 以重庆市主城区大溪沟(嘉陵江)和寸滩(长江)两个点为代表,研究2004~2005年度重庆市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毒性。方法 固相萃取法萃取水中有机污染物,GC/MS检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将萃取的有机污染物溶于DMSO中,并用斑马鱼胚胎仔鱼实验研究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和仔鱼畸形率的影响。结果 四个水样中均可检出有机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以酞酸酯类和多环芳烃类为主;污染物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及仔鱼畸形率增加,其毒性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一采样点中,枯水期水样毒性大于丰水期水样。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具有降低胚胎孵化率及增加仔鱼畸形率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斑马鱼胚胎仔鱼实验 重庆
下载PDF
十三种化合物诱导的小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
11
作者 胡冉 敖琳 +1 位作者 高利宏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13种化合物所诱导的小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表达谱,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对化合物在基因组反应水平上进行分类的尝试,使化合物的分类与其诱导的基因表达谱联系起来。材料与方法用30%的致死剂量染... 背景与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13种化合物所诱导的小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表达谱,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对化合物在基因组反应水平上进行分类的尝试,使化合物的分类与其诱导的基因表达谱联系起来。材料与方法用30%的致死剂量染毒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24h后提取RNA,用芯片进行检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种化合物分成了三类。结论用基因表达谱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使其分类结果与毒性作用相联系,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预测未知毒性化合物的毒性是可行的,是很有价值与希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毒理基因组学 基因表达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硫芥的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曾惠 刘勇 董兆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硫芥是一种糜烂性化学战剂,能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导致全身中毒。为此,从核酸、蛋白质、自由基、细胞因子等分子水平对其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硫芥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是多方面的,烃化损伤DNA是基础,并从不同途径影响... 硫芥是一种糜烂性化学战剂,能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导致全身中毒。为此,从核酸、蛋白质、自由基、细胞因子等分子水平对其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硫芥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是多方面的,烃化损伤DNA是基础,并从不同途径影响蛋白质和酶的合成、结构及功能,消耗谷胱甘肽,使自由基生成增加,电子传递链中断,损伤线粒体,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硫芥的毒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当前,对硫芥中毒的治疗方案主要是:(1)硫芥清除剂;(2)预防和逆转烃化造成的附加生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芥 毒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鼠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录军 曹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4-416,共3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突变事件密切相关。人类在环境中接触的突变剂的检出依赖于致突变试验。以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基因为报告基因的hprt突变试验是几个重要的致突变试...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突变事件密切相关。人类在环境中接触的突变剂的检出依赖于致突变试验。以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prt)基因为报告基因的hprt突变试验是几个重要的致突变试验之一,其优点在于不仅能检测出突变剂的致突变能力大小,还可以对突变体进行突变谱分析,并且能为多种与hprt基因突变相关的人类疾病提供研究资料。以小鼠啮齿动物为试验模型的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试验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RT 突变 突变谱 淋巴细胞
下载PDF
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芥子气致突性
14
作者 李奇慧 袁健 +4 位作者 董兆君 孙华斌 杨新芳 王修德 唐木涛 《实用医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71-73,共3页
目的应用L5178Y细胞检测芥子气(Mustard gas,MG)诱发tk位点突变。方法采用96孔微孔板接种法检测平板接种效率和突变频率。结果芥子气诱发了L5178Y3.7.2-tk+/-细胞tk位点的突变,诱发突变是自发突变的2~15倍。在tk位点诱发了大克隆和... 目的应用L5178Y细胞检测芥子气(Mustard gas,MG)诱发tk位点突变。方法采用96孔微孔板接种法检测平板接种效率和突变频率。结果芥子气诱发了L5178Y3.7.2-tk+/-细胞tk位点的突变,诱发突变是自发突变的2~15倍。在tk位点诱发了大克隆和小克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但以小克隆为主。结论L5198Y细胞检测MG诱发非位点突变可应用于化学战剂诱变性的检测,为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化学战剂诱变性提供了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基因 突变 芥子气
下载PDF
农药鱼藤酮的遗传毒性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黠 董兆君 +1 位作者 范舒 蔡颖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检测农药鱼藤酮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Ames实验检测回复突变作用,以CHL细胞实验和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畸变效应。结果 阳性对照剂能诱导显著的突变效应,鱼藤酮在所选用剂量范围内不能诱导显著的突变效应。
关键词 鱼藤酮 农药 突变 遗传毒性 鉴定
下载PDF
缺氧环境下氰化物的毒性变化及4-DMAP的解毒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叶华虎 袁菊芳 +2 位作者 王艳静 李晓辉 董兆君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环境下氰化物的毒性和4-DMAP的解毒效果,提高急进高原氰化物中毒忠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利用低压氧舱(4500m海拔)复制急性缺氧动物模型,测定氰化钠对缺氧小鼠的LD50以及4-DMAP对缺氧中毒小鼠的救治使用剂量。结果:... 目的;研究缺氧环境下氰化物的毒性和4-DMAP的解毒效果,提高急进高原氰化物中毒忠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利用低压氧舱(4500m海拔)复制急性缺氧动物模型,测定氰化钠对缺氧小鼠的LD50以及4-DMAP对缺氧中毒小鼠的救治使用剂量。结果:对于息性缺氧动物,氰化钠的LD50由常氧对照组的7.71mg/kg下降为5.22mg/kg;4-DMAP对缺氧中毒小鼠的最适抗氰剂量为15mg/kg,相当于常氧环境下最适抗氰剂量(25mg/kg)的60%,给缺氧中毒小鼠施以常氧环境下4-DMAP的最适抗氰剂量,小鼠存活率仅为30%-40%,而死亡小鼠多表现严重缺氧等病理变化。结论:缺氧提高氰化物毒力,增强4-DMAP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氰化物4-DMAP LD5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